小儿疝气也是一种常见疾病,小儿常见疾病食疗方八
1、小儿疝气也是一种常见疾病
  小儿疝气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也叫:腹外疝",是指腹内脏器,主要是肠管,通过腹壁潜在的管道或缺损向腹壁外突出。  
1、小儿疝气也是一种常见疾病
小儿疝气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也叫:腹外疝",是指腹内脏器,主要是肠管,通过腹壁潜在的管道或缺损向腹壁外突出。
致病原因一般为小儿腹壁抵抗力低,腹内压增高。小儿疝气多发生在2岁以内。有的宝宝在出生后第一次啼哭时就可能出现疝气,有的在出生后几个月发病。
这种病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它是一种会影响消化系统的疾病,会出现下腹坠胀、腹痛、便秘、吸收功能差导致体质下降,还可能因疝气的挤压而影响生殖系统的正常发育。如果疝囊内的肠管或大网膜受到挤压或碰撞引起炎性肿胀,就可能引起疝气还纳困难,导致疝气嵌顿,引起腹部剧痛以及肠梗阻,造成疝内肠段的缺血性坏死,甚至肠穿孔而危及生命。
所以妈妈在 宝宝出现疝气,应该马上带宝宝到医院检查,如果是先天性的,可能需要手术才能治疗,如果是后天因素引起的,一般根据医生的建议配合治疗和护理就能恢复健康。对于稍大一些的宝宝,应适当注意宝宝的饮食,给宝宝增加营养,并加强运动,以增强体质。
还应尽量避免和减少宝宝哭闹、咳嗽、便秘、生气、剧烈运动等,不要让宝宝长时间站立和下蹲,要注意让其平躺。当宝宝出现肿块坠下时,可用手轻轻将肿块推回腹腔。一旦发生突出物不能复位,应立即带宝宝就医。
而这种疾病的症状一般在宝宝出生后不久就会显现,表现为在宝宝腹股沟处出现肿块,通常在宝宝哭闹、剧烈运动、大便干结时更加明显,有日寸会延伸至阴囊或阴唇部位,在宝宝平躺或用手按压时会自行消失。如果无法回纳,发生嵌顿,就会使宝宝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发烧、厌食或哭闹、烦躁不安等症状。
所以这个时候妈妈们饮食方面,要适当给宝宝增加营养,吃一些易于消化的补气食物,如山药、鸡、蛋、鱼、肉等,或者适当给宝宝补充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
平时,要经常注意观察宝宝的腹股沟部或阴囊处是否肿胀,或是否存在时隐时现的肿块,遇有疑问及时请教医生。给宝宝穿衣时,不要将宝宝的腹部裹得太紧,以免加重腹内压力。不要让宝宝过早学习站立,以免肠管下坠形成腹股沟疝。
平时可多给宝宝吃些易消化和含纤维素多的食品,以保持大便通畅。如果宝宝出现排便困难,应采取通便措施,而尽量不要让宝宝用力解大便。不要让宝宝大声咳嗽,避免宝宝大声啼哭,防止腹压升高。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小儿常见疾病食疗方八
小儿常见疾病食疗方八:以下是小儿湿疹、小儿佝偻病、小儿轮状病毒感染等疾病的具体食疗方。
小儿湿疹食疗方
1.绿豆海带汤
材料:绿豆30克,海带10克,鱼腥草10克,白糖适量
做法:先洗净海带、鱼腥草,将鱼腥草加适量的水煎20分钟,去渣取汁,然后加入绿豆、海带煮熟,加入白糖调味饮用,每天1剂,连服5-7剂。
2.红枣扁豆粥
材料:红枣10颗,扁豆30克,红糖适量。
做法:将红枣和扁豆加水煮烂熟,加入红糖服用。
3.玉米须心汤
材料:玉米须15克,玉米心30克,冰糖适量。
做法:先煎玉米须、玉米心,去渣取汁,加冰糖调味饮用,每日1此,连续5-7天。
3、引起小儿发热的常见疾病症状
发烧是孩子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孩子发烧并非都是感冒引起,很多疾病早期都会有发烧的症状。一般来说孩子如果是普通感冒,高热很少会超过3天,如果超过3天,则需要考虑是否是其余疾病引起。家长如果能及时了解这些常见会引起孩子发烧的疾病,可以及时针对的进行处理。
1.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由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主要表现是发热,同时伴有鼻塞、流涕、喷嚏、咽痛、咳嗽等症状,但病程一般比较短。
一般情况下,可以用物理降温。物理降温无效,体温在38.5℃以上的,可考虑使用退烧药。如果高烧39℃以上不退,就要及时就医。生活上,要让患儿多休息、多喝水,同时对症处理,比如:鼻塞、流涕严重的,可吃些感冒药来缓解症状。饮食要清淡,如呕吐严重,最好禁食数小时,让胃肠得到休息。
2.小儿肺炎
小儿肺炎也是由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尤以病毒感染多见。一开始多表现为发热,发烧一般会持续三天以上,体温一般比较高,继而出现咳嗽。咳嗽往往较重,并且有痰。由于宝贝不会咳痰,所以常会听到喉咙里呼噜呼噜的痰鸣声,同时还可能伴发喘促和呼吸困难。医生使用听诊器,往往可在肺部听到小水泡音。
孩子一旦确诊为肺炎,一定要按疗程进行治疗,不要症状缓解就停药。吃完药最好复查,只要胸片正常,身体也没有其他不适,一般没有太大问题。家长在传染高发季应注意防护,让孩子多休息,不要太疲劳,多喝水,饮食清淡,保持室内通风。
3.麻疹、风疹、幼儿急疹
麻疹、风疹、幼儿急疹,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开始时以发热为主要症状,而后出现皮疹。麻疹一般在发热3-4天出疹,出疹期体温更高;风疹一般发热1天就出疹,但消退得较快;幼儿急疹一般在发热3-5天、热退以后才出现皮疹。
4.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全身性血管炎综合征,又称川崎病。幼儿时期高发,目前病因还不明确。最早是发热,可持续1-2周。在发热的同时或者发热不久,出现遍布全身深红色皮疹,口唇鲜红,舌乳头突起好似杨梅,眼睛充血、变红,手指和脚趾肿胀,并伴疼痛和淋巴结肿大。
5.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初期主要表现是发热。但发热程度不一,持续时间一般较长,往往伴咽痛和扁桃体肿大。医生检查时会发现肝、脾、淋巴结肿大,有的患儿还会出现皮疹。可通过化验检查确定异型淋巴细胞是否存在,这是确诊的主要依据。
6.化脓性扁桃体炎
是由链球菌感染所致,扁桃体化脓,嗓子不一定疼,白细胞高,很容易诊断,这也是大家最熟悉的高热性疾病。
7.疱疹性咽炎
是由流感嗜血杆菌或者溶血链球菌感染的。主要症状是咽痛和高热,白细胞一般很高,使用抗菌素治疗的效果好。一般每年春节前后会有小范围的流行。
8.中毒性痢疾
一般痢疾症状是肚子疼和拉肚子,而中毒性痢疾的主要症状是高热,精神差,面色发灰、发黄。病情严重者24小时内会出现中毒性休克,白细胞会很高。一般多发于夏秋两季。随着卫生条件的好转,现在发病越来越少。
9.疱疹性咽峡炎
也是常见的高热性疾病,是由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的,有一定的流行性。主要症状是咽峡部有疱疹,疼痛,吃东西困难,化验检查白细胞不高,没有特效药物,病程5-7天。柯萨奇病毒容易导致心脏损伤。
10.急性白血病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增殖性疾病,目前病因不明。一般起病较急,开始多表现为发热,有的表现为持续高热,也有的表现为低热。以后,逐渐出现贫血和出血症状,如鼻出血、齿龈出血、皮肤出血点或淤斑等,有的患儿还发生骨痛。医生检查时往往发现肝、脾、淋巴结肿大,血液中出现幼稚细胞,本病做骨髓穿刺可确诊。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婴儿常见疾病:小儿鼻塞
小儿鼻塞的发生率非常之高,属于一种婴儿常见疾病。一些宝爸宝妈们便会担心是不是宝宝的身体机能出现什么问题,那么我们来看一下一旦宝宝发生小儿鼻塞怎么办。
如果发现宝宝有小儿鼻塞的症状,即鼻塞流涕,难以控制,那么宝爸宝妈们最好先带宝宝到医院进行就诊,经过医生确诊和查明病因后,遵从医生的嘱咐进行用药。
另外专家指出,如果宝宝鼻塞严重,影响呼吸,可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0.5%麻黄素呋喃西林滴剂,一般几分钟就能够起作用。但麻黄素对小宝宝有副作用,不适宜过多或长期使用,以免引起萎缩性鼻炎,影响鼻的嗅觉灵敏度。 宝宝脓鼻涕多时,可请医生做置换疗法,将鼻窦中的脓性分泌物清除出来。不过,给宝宝用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对宝宝健康造成伤害。
最后,日常生活中,宝爸宝妈们千万记得为新生儿多保暖,尤其是在夜晚睡觉和洗澡前后,以免发生感冒。
除此之外,民间流传很多小儿鼻塞偏方,排除异物堵塞引起的鼻塞后,也可用以下方法处理:
1、葱白晒干,洗净后捣烂,绞取汁,每次滴鼻2~3滴,日2~3次。
2、如鼻塞、流清稀鼻涕者,用白芷、苏叶各3克,共研细末,装瓶内,每日给婴儿嗅2次,每次30~60秒钟。或用艾条灸百会穴(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叉处),每次灸5~10分钟,每日2次。
3、鼻塞流黄浊涕者,用薄荷、蝉蜕各3克,加水120毫升,煎取60毫升,分3次服,每日1剂。麻黄素、滴鼻净、鼻通等收缩血管的滴鼻剂,久用容易引起鼻粘膜萎缩,要慎用。不能使用成人用的滴鼻药给新生儿滴鼻。
妈网提醒:
预防小儿鼻塞,应注意住房要保持一定的湿度,不要太过干燥,要经常清除鼻屎,排除鼻腔堵塞物。
5、小儿冬季常见疾病
近几年,肠病毒在台湾已经是四季皆盛行,例如咽峡炎和疱疹性齿龈炎入冬之后还是屡见不鲜。以下介绍几种小儿冬季常见疾病,为人父母和临床医师不可不警觉这些儿科常见疾病,以期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轮状病毒肠胃炎 :
轮状病毒感染是儿童肠胃炎常见的原因,在「感染性腹泻」病例中几乎占了一半,好发于六个月到两岁伴的婴幼儿,病毒侵入人体之后主要寄居于十二指肠,潜伏期是二十四到四十八小时。
病儿除了发烧、呕吐外,常因严重脱水而需住院;由于具有高度传染性,根据美国疾病防治局报告,五岁以下因腹泻而住院的病童,每十人就有三到五人是因感染轮状病毒而起,由于台湾地处亚热带,过去轮状病毒的流行季节都集中在十月到隔年约二、三月。不过,近年来台湾气候变化无常,医界发现,轮状病毒的流行疫情,已失去季节性高峰,一年四季都可看得到病例。
该病的症状先有多次呕吐,接着频繁的稀水使,可能还有发烧及感冒症状。因此,病患初诊常被判定为一般感冒,家长一旦发现孩子高烧不退、严重呕吐灰嘴唇干燥、小便减少、没有眼泪与精神变差等脱水现象时,就要尽早就医治疗。
轮状病毒是属于高传染力流行病,主要途径有口、粪便及呼吸道感染。该病毒可随大便排出体外而污染饮水、食物及其它食器,因此,预防之道,首先要妥善处理病儿的粪便,随时保持洗手的习惯,尤其是在喂食婴儿之前。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针对轮状性病毒的特效药,一般是以症状治疗为原则,除了尽量补充水分,避免脱水外,症状严重者,就要补充口服电解液及施行静脉注射。由于轮状病毒会使小肠的绒毛受到破坏、双醣分解酵素的分泌减少,以至于小肠的吸收消化功能受阻。所以,还在吃奶的幼儿,可以考虑不含乳糖的奶粉喂食,冲淡牛奶的浓度(原来浓度的一半),或较大之婴儿可改喂米汤、稀饭,暂停副食品的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