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孩子走向他人,远离“过保护”培养孩子走向独立
1、鼓励孩子走向他人
走向他人,学会同他人理智地相处,这是你要鼓励孩子进行的漫长的学习。榜样的激励家庭间的聚会,如举办家庭晚餐,这对你的孩子是极好的机会!他会发现大
1、鼓励孩子走向他人
走向他人,学会同他人理智地相处,这是你要鼓励孩子进行的漫长的学习。
榜样的激励
家庭间的聚会,如举办家庭晚餐,这对你的孩子是极好的机会!他会发现大人很高兴在一起,他沉浸在热烈的气氛中。也许,他也想见见同龄的伙伴。
妈妈,不要离我太远
在幼儿园或者学校,由于小伙伴们天天见面,大家都认识了。然而在假期中就比较复杂!如果你的孩子想同别的孩子接触,他就要主动迈出一步。然而要走向陌生人,他需要感到安全:不要紧紧跟着他,但是不要离开孩子的视野。对他微笑,给他一个手势,这样会增添他的勇气。尤其是当他同别人接触失败时,他会很快地扑向你的怀里寻求安慰。
给,这是给你的!
他给沙滩上的所有的小伙伴分铲子、耙子和小桶?不要生他的气,在游戏结束后,你总会有时间收回他的财产。在幼小的儿童中间,相互接触通常是从交换东西开始的。这是他说“我愿意你成为我的朋友”的方式。因此,由他去吧!
合群需要一点点帮助
他盯着在旁边玩的同龄的小孩好长时间了。看着他羡慕的目光,你感觉到他非常想跟小伙伴们一起玩,但是不敢迈出第一步。稍微帮助他一下,并不意味着你就成为滥用职权的父母。合群的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在大人的帮助下一点点地获得的。为什么不邀请这些孩子一起玩球呢?当第一块坚冰打破之后,你就不用担心地踮着脚尖张望了。
孤独有时是必要的
注意不要企图让孩子周围总有小伙伴。你的孩子不需要总有人在陪伴!孤独既不危险,也不有害。正相反,为了同别人更好地相处,首先要学会同自己相处。这就是为什么人有时需要独处,自己面对自己,以便更好地认识自己和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这是我的地方!
每次他同别的小伙伴在一起,都是不欢而散,把铲子打在别人的头上而告终这样的事时有发生!他是不是不合群?
这种进攻性说明孩子的确存在某些焦虑,比如他感到危险。你只要向他证明没有人占领他的位置,别人不一定都是他的对手。比如在度假的房间里给他留出个人的空间,让他放自己的东西。如果你同朋友一起去度假,或者忙于其他的事情,你要注意,如果他需要,让他可以随时找到你。花时间同他单独玩,不要一味地让他总和别的孩子在一起!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远离“过保护”培养孩子走向独立
跟从事大众传媒的教育心理学工作者聊天的时候,听他们讲现在有很多妈妈成了:教育心理学专家"。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找教育心理学专家进行咨询,这原本是件好事。但是,这些母亲的言谈之中,却时时透出一些连专家们都自愧不如的专业知识。
我也有过类似的感受。一次,一位母亲来找我咨询,她对教育理论的熟悉程度让我大吃一惊。以至于让我产生了在听一场教育理论演讲会的错觉。
这位母亲讲到:现在的母亲已经开始关心孩子的教育问题,大部分的母亲已经开始意识到:过保护",:过干涉"的危害。但是,我认为,这种想法已经过时了。母亲教育孩子的最强大武器就是爱,缺乏母爱滋润的孩子容易产生性格上的缺陷。不要担心:过保护",用母爱全身心地浇灌孩子,这才是预防母子关系疏远的最佳路径。
听着这位母亲的:讲座",我不禁开始同情起现在的母亲了。在教育信息泛滥的今天,我们年轻的妈妈们考虑得太多,太累了。
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自然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应该报以最平常的心态,自然轻松地应对。
最近又有两位母亲的咨询让我更加意识到这个问题。一位母亲的问题是,孩子出去玩,下雨了,要不要给孩子送伞,送,怕有:过保护"之嫌;不送,又于心不忍。
我认为,这个时候,母亲应该根据自己的判断,坦然地应对这个问题。如果天气很冷,想到自己的孩子可能会生病,那就不必勉强自己铁硬心肠。相反,如果想到雨不大,自己小时候也有过挨淋的经历,那就不必兴师动众。
其实,孩子们在遇到这种情况时,相反倒应对自如。不管男孩女孩,只要身体健康,就会把淋雨当作一次冒险经历。
另一位母亲,孩子年龄稍大一些,一次,因为一点小事,与父母发生了争吵,就躲进自己的屋子,不肯出门。这位母亲见孩子不肯与自己讲话,就开始担心是否与孩子无法进行沟通。其实,这种情形下,原本就没有讲话的气氛,那就不要勉强孩子非要跟自己讲话。
其实,上面两个例子都只不过是孩子在走向自立的过程中必然会经历的一个阶段而已。而我们大部分的母亲却只想把孩子抱在怀里,还美其名日这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其实是在给孩子走向自立制造障碍。
我上中学那会儿,真正离开父母,过起了寄宿生的生活。让母亲感到吃惊的是,在家娇生惯养的我,一旦离开了家,就再也不叫苦叫累了。
曾经以:一人旅行教育"而扬名的插图画家真锅博先生,对还是小学生的孩子讲::你已经长大了,不能什么事情都依赖爸爸和妈妈了。今后,地震也好,台风也好,爸爸和妈妈都不会去接你。你要有心理准备,不管多苦多累,都得一个人回家。"当然,这种做法的确有些过分,但我们大人通常认为:孩子永远都会守在家里,即便出门,也会出于一种:归巢本能"回到家中。
的确,孩子在父母眼中永远都是孩子,我们暂且不论这种看法的对错,如果永远把孩子当作:孩子"来对待,关在家中温暖的小窝里,依偎在父母的羽毛下,这种所谓的父爱、母爱,只会给孩子的自立设置障碍。
父母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孩子走向自立,特别是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讲,家庭应该由一个起保护作用的温室,逐渐转变为一个培养孩子自立的场所。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有很多相似之处,大部分的生物,在一定的时期都会疏远自己的孩子,这已经成为一个自然规律。而只有人类这一种生物,要永远把孩子庇护在父母的羽毛下,这种逆自然规律的行为恐怕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不是要把孩子永远地庇护在自己的怀里,而是要帮助孩子成功地走向社会,成为社会中自我独立的一员。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如何鼓励孩子玩耍
有些你最喜欢的童年记忆可能包括花费大量时间的玩耍。并且,那些简单的活动也可能教会你一些最宝贵的人生经验。这就是为什么鼓励你的孩子定期出去玩是重要的。允许您的孩子参加各种游戏和其他的活动,你会发现他们在很多层面上有所受益。这里有一些方法来鼓励你的孩子获得大多数的玩乐。
保持简单
大多数孩子不需要一堆精巧的小玩意来得到乐趣。最简单的物品会提供最能想像的空间。在正确的鼓励下,甚至一个盒子或勺子可以让你的孩子兴奋不已。
许可你的孩子跳出框框来思考事情
不要让他或她感到玩玩具或其他对象是他们仅有的要去遵循的义务。让你的孩子想出东西的新用途。例如,一个娃娃可以:帮助"你烘烤饼干,一个毯子盖住的椅子可以作为一个秘密堡垒。当谈到孩子的想象力时要毫无限制。
当孩子在玩的时候要热衷于孩子的想法
当你的孩子感觉新方法是受到欢迎的,他或她会感到想出更多的点子是安全可靠的,你会发现他/她的自信心在生长过程不断的得以成长。
创建一个特殊的盒子保存服装和其他宝物给孩子玩
廉价珠宝、旧衣服、特殊配件和其他:珍宝"等等,在孩子的视野里可以呈现新生活的东西,。
让你的孩子将玩耍的时间作为一个创造新东西的契机
做一个便利的工艺品盒子,装一些像纸,感觉、胶水、蜡笔、橡皮泥和其他物品。他/她可以用来做卡片,节日装饰品或其他道具,你便可以很骄傲地展示在你的房子里。
帮助你的孩子表演喜欢的故事、电影或其他情节
不要强迫性的坚持故事线。试着适应新的方法或:假设"场景来看看在不同的情况下会发生什么。你也可以添加木偶或其他道具,把事物转到另一个水平上。
允许你的孩子成为一个成功者或者一个失败者
借此机会跟你的孩子聊聊,让他/她站在双方角度去考虑感觉事情,并鼓励他/她在一切情况下保持很好荣誉。
给你的孩子一些时间独处
玩拼图、积木和其他游戏可以给你的孩子一个掌握新技能的机会,同时,还可以培养独立性。
教孩子如何与别人去玩
这意味着要等待他或她的转变,并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这些都是技能,孩子可以花时间去掌握。
在你的家和院子之外拓展游戏时间
一旦你开始转向这些事情,甚至去杂货店的路上或走在街上,你都可以找到机会寻找对象,从一个字母或者玩有趣的游戏开始。在一起玩的过程中,你和你的孩子都在享受、学习和成长。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家长要给孩子更多鼓励
如果把一个鸡蛋放到冰天雪地里,或将其置于开水中,又希望它能孵出一只小鸡来,那你一定会失望;若把鹅卵石塞到母鸡的肚皮下,你也休想得到一只小鸡。这就是我们都熟悉的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我们前面已经讨论过,孩子天生都具有旺盛的求知欲,显然内因具备了,而家长和老师要创造的是适合这种潜能充分发挥的外因。这其中是大有学问的,一个重要的诀窍就是:多鼓励,不贬抑。
1.精神因素是关键
在教育、心理学界风行这样一个名词::情绪智商(eq)",它甚至超过以往人们对:智商"的关注。也就是说,人们对非智力因素的重视已提升到一个相当的高度,这是人类在战胜自我过程中的一个突破性进展。古人已经认识到,一件事情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神因素。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挖掘孩子的学习潜能,我们必须总识到精神因素的重要性。
2.给孩子树立信心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在法西斯集中营的犹太人策划越狱,当他选中时机准备逃狱时,狱中的一位老者将一块层层包装的:面包"送给他,说::不到万不得已,你只能摸摸它,不要吃它,除非万不得已,再享用。"他谢完老者,便越狱逃跑了。一路上千难万险,饥寒交迫,他几次都想吃掉这块:面包",但一想起老者的话,他便想,还能撑得住,吃草根也行,不要把这最后的希望吃掉。当躲过德军的搜捕,脱离危险时,他打开了这块:面包",这才发现它不是面包,而是一块砖头。他感叹道,这块:砖头"救了他的命,几次感到失望的时候,是这块:砖头"给了他希望,让他坚持下来。这是精神作用的一个典型例子。
上述事例古今中外还有很多,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应该给孩子树立信心,使其积极向上,开拓进取。
3.帮助孩子找回自信
人都有自尊心,孩子的心则更强烈。这种自尊心的实现在于其自信心的确立。要激发孩子的学习中潜能,就要在孩子的学习中发现其优异之处,及时予以鼓励,使孩子在学习上树立自信心,这对孩子学习潜能的开发是最有效的方法。在学校里,有成千上万的例子表明,教师适当的鼓励可以使原本表现不好的学生树立信心,快速转变。但许多教师往往只爱成绩好的学生,而忽视了成绩差的学生,甚至贬斥他们:脑袋装满了浆糊":比猪还笨",这些词语只会使他们更自暴自弃,丧失信心。适当鼓励的例子有:高宠,从小因家庭因素,不受老师重视,因而学习平平。上了初中二年级,他的学习成绩更是一落千丈,是老师经常贬斥的目标。但转机也在此时出现,数学老师在一次提问中称赞了他,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因而拿起课本,从头学起,并越学越受数学老师的关注,老师越鼓励他,他兴趣越大,不过半年,他的数学成绩便一举成为全班第一。在数学成绩的带动下,他的自信心非常高涨,其他学科也有了很大进步,高中毕业后顺利地考上了大学。
如果你的孩子学习能力较差,作为家长,你应采用什么对策呢?不用说,也是两个字:鼓励!但不少家长都:恨铁不成钢",采用高压政策,其实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孩子的发展高峰期早晚不一,要在鼓励的同时等待其进步。有个初中毕业生,在校学习成绩一般,家长却很乐观,常说我们孩子可以做到,把孩子送人高中后,家长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对别人说他们相信自己的孩子,最后高中毕业时,这孩子不负父母之望,顺利地考上了大学。
4.换一种表达方法
当孩子在做一件事情时做得不好或有某些欠缺时,没经验的家长或老师可能会批评孩子:你太差劲了,重做一次"、:重做二十次"、:你看人家做得多好,看你!好好看看,重做!":人家像你这么大时就如何如何了"。这样的评价或指责会使孩子失去信心,或产生自卑心理,影响其进一步的发展。
一位幼儿园老师在整堂课上没有一句贬斥孩子的话,是不是因为她的学生都表现突出呢?答案是否定的。让我们看看她的表达::唉,小明的画画得很好,要是再涂点颜色就会更漂亮",:阿任真勇敢,他这次表演一定会比上次更好",:千千进步真多,同学们都看见了吧"。于是小朋友们个个积极参与,主动活泼,效果很明显。在这一点上,我们家长不妨也学习一下,换一种表达方式,即先承认孩子的成功之处,再提出改进的意见,用:如果……,就更好了"的方式与孩子进行交流。
5.无声胜有声
鼓励有时并不意味着要大声喊叫,无声的欣赏或倾向性的一个动作、眼神往往更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玲玲是小学三年级学生,有一次学校组织了一个庆祝晚会,玲玲有一个节目。她在台上演出时,突然注意到爸爸妈妈投来的赞许的目光和满意的微笑,这在她的情绪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她的表演更自如,发挥得更出色,从而赢得了全场的热烈掌声。
这对父母的表现对孩子是一个无声的鼓励,因此孩子的自信心立刻增强,使演出超常发挥,形成良性循环。作为家长,应当对孩子的表现报以极大的关注。对孩子所做的每一点努力都应有所反应,在这一方面家长应当有特殊的敏感度。事情可能很小,反应也可以很简单,其效果却格外明显。在学校也一样,老师的一举一动也是至关重要的。
曹飞,初中二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一般。有一天来了一位新数学老师,性情谦和,同学们对她都很有好感。有一次下课后,老师在回答了曹飞的问题以后,拍了拍曹飞的肩膀,点了点头,意思是:很好!就这么一个动作,彻底改变了曹飞的学习意愿。
老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其行为比家长更有效果。只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并对其加以关注,便会有很好的效果。
6.用不同的方式鼓励
对于不同的孩子,要采用不同的鼓励方式。选择哪种方式取决于如何鼓励才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家长或老师要认真研究孩子的个性特点,对症下药。甚至对同一个孩子,在不同情况或不同时期对其进行鼓励的方式也应不同。
平平在初中二年级时表现较差,但老师发现了他的潜力,就在教学中对他保持密切关注,发现他有一点进步就大加表扬、鼓励,平平很快就有了很大的进步。当他满足于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时,这位老师却改变了方式,对他错误的解题方式提出质疑、批评。平平感到了自己的不足,认为老师是以另一种方式在鼓励自己,因此不断努力,并保持清醒的头脑,每次都自我反省、自我总结,成绩保持领先。
这位老师变换了鼓励的方式,这种方法也值得我们家长借鉴。
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能把鼓励与说好听的赞美话画上等号。鼓励是给孩子一个机会锻炼及表现他自己的能力,战胜自我,证明他是环境中的一个重要分子,他的行为可以给自己或别人带来积极的影响。在鼓励的作用下,孩子可以认识到自己的潜力,不断提高各种能力,最终成为生活中的成功者。
但是要注意,过度鼓励孩子也有可能造成负面影响。如果我们对孩子做的好事大肆宣扬,他暂时会对自己感到满意,充满自信,但同时会认为自己的每一点努力都应当得到别人的夸奖和注意,否则就会对自己没有把握。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人会时时刻刻站在那里表扬你的。有时一个人做了很多好事,却没人表扬。面对这样:冷酷"的现实,他可能会认为生活不公平:我做那么多,谁也没看见,于是最终便放弃了努力。再者,过度的赞扬可能会使孩子很小时就为自己设置不实际的目标。他们常按理想去生活,当这一遥远目标实现不了时,孩子可能会因此而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丧失自信心。第三,过多的赞扬可能使孩子产生骄傲情绪,不利于学习潜能的进一步开发。
7.鼓励孩子的独立意识
我们常在朋友家看到全家人追着孩子喂饭的情景。包办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是对孩子独立意识的剥夺,也是对他们学习积极性的最大打击。当孩子失去独立实践的机会时,他们便会丧失自信和勇气。
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性,父母不要怕孩子会把饭洒出来或动作慢,要多一分耐心,并辅以示范、指导。可以使用下面的语言::宝宝已经长大了,完全能自己来了。":你肯定能自己穿上,妈妈闭上眼睛数十下,看看你能不能穿上。":咱们俩比赛:你自己穿衣服,我叠被子,看看谁快。"如果孩子还不自己穿,你也坚决不要代劳,当他觉得自己不穿也没人同情他时,可能会改变主意,从此走上独立解决问题的道路。
因此,鼓励孩子的独立意识,不包办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对孩子学习潜能的开发既是机会又是途径。这实在是家长给孩子的一笔可观的财富。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