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育儿百科

“非惩罚”,远不是“不打骂”孩子这么简单

2022-03-18 11:27:00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非惩罚”,远不是“不打骂”孩子这么简单

作者李奕 虽然大多父母已经不再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老话,但该不该打孩子一直以来都是父母争论的热点话题。此外,不

1、“非惩罚”,远不是“不打骂”孩子这么简单

作者李奕

虽然大多父母已经不再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老话,但该不该打孩子一直以来都是父母争论的热点话题。此外,不给孩子发言权,要求孩子乖、绝对服从,嘲笑、轻视、评判或不理会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的心理诉求,面对孩子所犯的错误只是一味地惩罚、责备的场景,每天都在不同的家庭中重复上演着,这些做法对孩子的伤害可能不低于一顿打。 针对这些目前存在的父母教育中的常见问题,《父母必读》杂志的记者采访了美国知名的教育家简•纳尔逊博士时,她畅谈了多年以来旗帜鲜明地倡导的非惩罚性积极养育的理念和方法。她表示,不论是美国的父母还是中国的父母都爱孩子,都希望给予他们最好的东西,一切都为他们着想。爱本身没有问题,但父母常在爱的名义之下做着代替孩子思考、揠苗助长、将自己未实现的人生愿望强加给孩子等各种错位的付出,由此会带来很多问题。现今,很多父母会认为自己的教育方式中早就摒弃了“惩罚”二字。而这里提倡的非惩罚性养育,远不是“不打骂”那么简单,它指的是反对一切伤害孩子的自尊、让孩子产生恐惧并感到羞耻的父母的行为、语言和态度。比如当孩子“吃一堑”时,父母常常脱口而出“这回该吸取教训了吧”、“你最好坐在那里,好好想想自己都干了些什么!”这些顺带教训的口头禅都被列在在了惩罚的黑名单上,被认为是让孩子“长一智”的绊脚石。 非惩罚性养育方式不等于让孩子放任自流,纵容孩子调皮捣蛋的行为;它强调父母应该创造环境,支持鼓励孩子探索其行动的结果,从中学习并茁壮成长。虽然即便受到惩罚,大多数孩子也能正常成长,但如果父母处理问题时注意尊重孩子,着眼于激发孩子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同时从小鼓励他从所犯的错误中学习有益的东西,而不是一味地只让他为所犯的错误付出代价,孩子肯定会成长得更棒。孩子犯了错误,都会伴有一定后果,一般这些后果本身都会对孩子有所作用,但父母此时的言行和引导很关键。如果是积极的、非惩罚性的,将最大程度地促使孩子自主反省并从错误中获得心智上的成长。但更多的父母用不许看电视,禁止出去玩等作为惩罚,让孩子以此为戒。但事实是,孩子会认为自己所受到的惩罚——损失了看电视、出去玩的机会,已经补偿了自己所犯的错误,自己可以不用再对此进行任何反省了。 作为杰出的婚姻、家庭咨询专家,简•纳尔逊博士亲自面对过成千上万的父母的困惑。很多父母都会问“为什么要强调非惩罚性呢?惩罚不正是让孩子守规矩的最好方式吗?”她的回答是:“实际上,惩罚会让孩子产生恐惧并感到羞耻。有些孩子在觉得害怕和丢脸时会表现好,但这也剥夺了许多孩子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机会。惩罚的目的在于让孩子为犯过的错误付出代价,而养育的真谛应是在宽容和鼓励的氛围中让孩子学会“吃一堑,长一智”。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不能打骂恐吓孩子

目前,绝大多数的家长已经认识到体罚、恐吓孩子是不好的了。但也有些人依然认为,孩子不打不成材。他们说,小孩就同小树,总要时常剪剪枝。此话乍听有理,但孩子毕竟不同于小树,他有自己稚嫩的心,有自己的自尊,有着很易受伤害的小小身躯。所以,打骂恐吓虽然可能收到一时之效,但却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后果。

一、 生理上的创伤

有些家长一生气,劈头盖脸地就照孩子打去,打时只顾解气,没轻没重。用手还嫌不足,甚至抓起身边的扫把、树枝、尺子等工具。这些家长常常是心理自制力较差者,故而往往逮哪打哪。孩子认错或有其他人或事分散了他的注意力还好,打几下完事,但如果孩子“犯犟”,则很可能是越打越气,越气越打,甚至失去理智不能自控。不少家庭悲剧就是这么造成的。

大多打孩子的家长要理智一些,他们认为,孩子总归要打,但头打不得,打屁股没事,小屁股肉厚打不坏。事实上,屁股照样是可以“打坏”的——轻者,孩子皮下血肿,神经受损,重则,殃及内脏(如腰部的肾脏等)或由于广泛性出血而引起休克。要知道,孩子的小身体是非常娇嫩的,又怎能够经得起成人的掌心和拳头?

二、心理上的创伤

幼儿的神经系统十分脆弱,粗暴的态度及打骂恐吓,都会使他的精神高度紧张、恐惧,甚至引发心里障碍。

1、躯体不适:有的孩子精神上受了刺激表现为躯体的不适。比如,孩子突然发热,患感冒(由于惊吓引起的更常见)。有的孩子会呕吐,诉说肚子疼,有的孩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甚至腹泻。

2、遗弃感:一些父母在打骂恐吓孩子之时,常使用“不要你了,扔了算了!”等语言,别小看这不经意的气话,却可能给孩子心灵上留下较深的创伤。有个3岁的孩子见了奶奶后,紧依着不离开,奶奶问:“怎么了,干吗不让奶奶干事?”孩子哭兮兮地说:“奶奶,你要我吧,我不是爸爸妈妈的孩子,我是捡来的。”奶奶说:“胡说!怎么是捡的?”孩子竟然说:“小红的妈妈不打小红,说她是亲宝宝,妈妈打我,说不要我了。”

3、恐惧感:一个孩子每到夜晚就大哭大闹、精神紧张,常常紧抱大人不放,呼吸急促,面带恐惧表情。原来,他的父亲吓唬他说:“闹吧,天一黑就有妖怪,让妖怪把你带走吧!”开始孩子还闹,当父亲的竟装起了妖怪,把孩子吓得马上老实了。但自此,孩子便落下了明显的心理障碍。对3岁前的孩子而言,神经发育尚不完善,恐吓或粗暴的态度都会使孩子出现夜惊、过度紧张及恐惧状态。

4、自暴自弃:别看是3岁前的孩子,经常被责骂或挨打,也会因此而感到自己“不行”而自暴自弃。他们本来可以将某事做好,但偏偏不做或干脆去搞破坏。这些孩子还可能表现出遇事冷漠,行事胆怯等。

5、逆反心理强:不难发现,那些经常挨打的孩子比较“犟”,父母让他干什么,他偏偏不干,连挨打时都可能“不屈服”。有的人认为,是因为孩子太拧才挨打,其实,挨打时,别看小孩子,你打他,他也会不服的,这种不服而产生的反抗便以犟的形式表达出来。

6、暴力性:经常挨打的孩子,他会模仿家长打他那样去打别人,父母打他时表现得越粗暴,孩子对小朋友也就越粗暴。

7、说谎行为:孩子被打后,可能暂时被镇住了,但由于怕挨打,他们会渐渐不敢对父母说实话,或者找理由来摆脱挨打,久之,便会养成说谎话、不诚实的恶习。

8、仇恨心理:对3岁前的孩子来说,他对父母的依恋性很强,一般不会产生仇恨心理,但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施暴,孩子渐渐就会在感情上与父母疏远,日后可发展为仇恨父母。

打骂恐吓孩子不仅能出现上述不良后果,还不一定能收到“教训”的目的,所以,当父母的要切记,不要打骂孩子。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你有惩罚自己的孩子吗

  调皮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孩子很容易犯错,因此父母教育孩子需注意方法,适当的惩罚有必要,但是不能以惩罚为主,更别提是体罚了。那如何运用惩罚并与奖励结合达到最好的效果,下面给你一些贴士让你从中找到你自己的方法。

  不论孩子是在恶作剧还是干坏事,要记住惩罚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办法。训练孩子和惩罚孩子之间是有差别的。通常,家长似乎会通过前者来达到后者的目的。然而,惩罚,体罚或者训斥会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1. 偶尔惩罚很重要

  有时候你被孩子的行为激怒,这时候你觉得惩罚是唯一的选择。也许你是对的,但是接下来你该怎么做呢?

  2. 惩罚并非意味着打屁股

  其实我们知道,惩罚孩子不一定要对孩子进行体罚,你可以用其他的方法得到你要的结果。

  3. 制定严格的规则

  首先你要制定严厉的规则并让你的孩子了解这些规则。你也要和你的孩子沟通在这些规则下该有的行为是什么。

  4. 为你的孩子树立榜样

  假如他看到你没有确定你给他们制定的规则是必须每人都要遵守的,那他们就不见得一定会去遵守。所以,你要先规范自己的行为模式;

  5. 规则一定制定就不要改变

  让孩子知道这些规则是一定要去遵守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假如他们偶然违反并在几天后都没得到教训,我敢保证后面他就不会再去遵守这些规则。

  6. 把规则现实化

  不要只为他们的利益制定规则,在制定规则是要确保优先考虑到孩子的兴趣。

  7. 确保让孩子知道不遵守规则的后果

  确保你已经很好地跟孩子沟通了不遵守规则的后果。到时候惩罚就很重要,但要记住不要体罚。

  8. 在惩罚孩子之前要他们意识到该做的和不该做的

  确保你最大限度遵守这些规则。如果你事先没有完全让他明白做某事会带来的后果,就不能惩罚他。

  9. 表现好有奖励

  惩罚似乎很重要但是事实上奖励好的行为比惩罚更重要。如果你持续在孩子表现好的时候给他们一些奖励和鼓励,惩罚就会显得多余。在此你也要记住,你承诺给孩子他表现好就会有奖励,你就一定要奖励他们。不要承诺你做不到的事情。

  为什么你在惩罚孩子的时候不能体罚?

  1. 原因很多:第一,因为你是孩子的行为榜样,孩子的许多行为模式都是模仿你的。所以在你对孩子的行为有期望之前,要保证你为孩子做了好的行为榜样。

  2. 体罚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并且会留下坏的记忆从而影响孩子的成长。

  3. 频繁打孩子会让他认为他是个坏孩子并会做更多坏的表现。

  4. 体罚会造成坏的记忆, 而且事实上,会影响孩子跟父母之间的感情。这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成为擦不掉的记忆并会影响孩子以后的行为举止。

  5. 总而言之,训练孩子的行为很重要,但是任何体罚都不是对的。体罚似乎是达到我们目标的最简单的方法,但这样会侵蚀你孩子的自尊心。确保你和孩子有很好的沟通,在孩子面前树立好榜样,结果就会朝着你预想的方向发展。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打骂孩子不是正确的教育手法

  在我们的日常家庭生活中,孩子难免会犯错,惹得爸妈生气发火,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就打骂孩子。有关调查显示,近20%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常常使用:打骂教育法",甚至有时打孩子比偶尔打孩子的比例更高。

  打骂真的能够教育好孩子吗?事实证明,这一理论是不成立的。打骂孩子,孩子只会一时表面服从,心里反感,其至也学着以打骂对待别人。用这种方法,不但不能把孩子教育好,反而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养成自卑,胆小,孤僻,撒谎等不正常的性格。

  心理学家认为,生活中孩子遭遇打骂主要不是孩子该小该受罚,而是有些父母认为这种方法简单方便、见效快。孩子回来晚了,把水洒在地上了,作业做错了,考试考砸了,上课没注意听讲,部可能被父母打骂一顿。孩子经常挨打,自尊心就会受伤害,觉得:没人爱"、:低人一等"。此外,父母的打骂还会让孩子感觉家庭不温暖,感情变得麻木,在心理上疏远父母。长此以往,必将影响止常的亲子关系。

  李超和爸爸吃过晚饭后一起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刚开始他们在看双方都喜欢的晚会节目,但当晚会结束后,爸爸想看球赛转播,李超想看动画片,于是父子之间的冲突开始了。李超跳下沙发把遥控器抢在手里,立即把频道调到他熟悉的少儿节日上。爸爸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儿子的挑战,一伸手就把遥控器从儿子手里夺了过来,随即把频道换到了他想看的体育频道。李超看到爸爸调换了频道,不让他看动画片,火哭起来。爸爸被吵得不耐烦,同时觉得儿子用哭声抗议自己的行为应该受到教训,因此,爸爸站起来一边打李超,一边把他拉进洗手间关起来,嘴里道::二天不打,上房揭瓦。"李超的妈妈在旁边也附和着说::打你,骂你也都是为了你好。"

  这样的情况多了,李超渐渐变得胆小懦弱,再也不敢和爸爸抢着看电视了。当然,父子俩的感情,也可想而知。

  那么,为什么父母会常用打骂方式来教育孩子呢?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1.父母受传统教养观念的影响

  在我国传统观念中,父母与孩子就是上对下的关系,没有把孩子当成…个独立的个体,少有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相处的概念,以至于很多父母根本没有意识到打骂孩子是非常不对的。

  2.暂时没找到更有效的方法

  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脾气暴躁的父母,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打骂。有很多父母还认为打骂教育最方便、最见效。所以,每当孩子犯错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打骂孩子,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惯。

  3.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有的父母在牛活巾遇到困难或挫折,就容易把怨气发泄到孩子身上,打骂孩子。这是很糟糕的情形,长此以往,孩子会认为自己有罪,父母不爱自己,容易自暴自弃。

  4.自我成长经历的影响

  很多打孩子的父母自己就有挨打的经历。长人为人父母后,因为不善于反思,学习,当孩子没有照他的方式来做事时,就产生直接反应:套用原来父母的管教模式——孩子一不听话,就义打又骂。

  一个人并非生了孩子就成了合格的父母,也并个可能随着孩子的成长,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家教高手。想做成功的父母,需不断充实自己,阅读有关家教的书籍,向有教育经验的人士请教,了解一定的教育常识,心理常识。当然,只要做到下面几点,就可以杜绝打骂孩子:

  第一,先把事情弄清楚。遇事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尝试着走入孩子的内心,耐心地询问孩子如此行事的真正原因。当父母把心思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上时,自然会释放掉自身的很多负而的情绪,也可能发现孩子的行为是情有可原的,自然就避免打骂孩子了。

  第二,别在愤怒的时候教育孩子。一般来讲,在极度愤怒的情况下,父母肯定无法以理性的方式来管教孩子。因此,当孩子慈父母不高兴,父母无法平静下来的时候,要暂时离开孩子,或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其他事。

  第二,像对待成人一样对待孩子。如果孩子是成人,你会随意打骂吗?想来不会。孩子虽然未成人,但也是人,应该得到尊重。况且,你若真正放下父母的架子,从内心里尊重孩子,将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一样不随意打骂,孩子自会投桃报李,尊重你和你的意见。

  第四,适度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很多时候,孩子挨打是因为未能达到父母的标准。例如,父母想孩子为自己争光,孩子偏偏在校捣蛋,想孩子考90分,孩子却考了70分。事实上,打骂对改变孩子的现状无济于事,不过是父母发泄情绪的手段。如果客观地分析孩子的情况,对孩子期望合理,压力适中,孩子反而更有可能达到,甚至超过你预想的标准。

  天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风,出人头地,但无数事例证明,没有一个孩子是在父母的打骂中成才的。棍棒威吓可能会起作用,但只是暂时的,不会长久。而且,打骂孩子是对孩子正当权利的侵犯。其实,不打骂孩子更可以教出优秀的被子,每个父母都应该牢记这个教育理念,把孩子当朋友,这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原则。所以,为了使孩子能够健康地成长,现代父母公须拒绝打骂孩子,改变以打施教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循循善诱,以理服人,给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一片快乐的天空。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6、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