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降临后幼儿的行为,为什么要对新生儿行为进行评估
1、新生儿降临后幼儿的行为
  大部分宝宝在出生一段时间后,醒来时会到处眨眼看,因为他对这个世界的一切都十分敏感、十分好奇。家长们看着这个小小的宝贝,则
1、新生儿降临后幼儿的行为
大部分宝宝在出生一段时间后,醒来时会到处眨眼看,因为他对这个世界的一切都十分敏感、十分好奇。家长们看着这个小小的宝贝,则是满心欢喜。想他茁壮成长。同样的,我们作为家长对他也有一份好奇心,从而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这个新宝宝身上,那么,我们的小大人会怎么样呢?
当你花时间陪在新宝宝身边时,我们的大宝宝可能会采取一些行动,例如:发脾气、贴在你身上等。你要记住,你是他唯一想要陪在身边的人。也许你年纪大一点的孩子会认为,这个新来的孩子本应该退居二线。但事实上,在过渡期间,一定要给你的大孩子拥抱和亲吻,尤其是当你分娩后第一次回家。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关于新生儿和大宝宝之间还有哪些知识呢?
1. 倒退
根据威廉·西尔斯博士在一篇名为《育儿》的文章中讲到,当年长一点的孩子看到新生儿被视为一个宝宝一样对待,他们可能会进入一个倒退阶段,因为他们想得到同一程度的重视。年长的兄弟姐妹甚至会恢复一些幼儿的动作,如吸吮拇指或学宝宝说话时柔软的语调。所以在我们向幼儿提供深情呵护的同时也要指出长大的好处。包括可以尽情地享受某些食物或参加幼儿不能做的某些有趣的活动。这时孩子会意识到成为一个幼儿并不是多么有乐趣的一件事。
2. 缺乏耐心
心理治疗师希瑟特金建议:沮丧和急躁的情绪会对孩子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当你把主要的精力全部集中在新生儿身上的时候。您可以留出一定量的时间来帮助我们的大孩子处理他们遇到的挫折或管理他们。但有必要让大孩子了解新宝宝的需求。让你的孩子知道宝宝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如换尿布或哺乳。当你一定要与新宝宝在一起的时候,大声的告诉我们的大宝宝。才不会让他觉得你只喜欢和新宝宝在一起。
3. 消极情绪
即使我们的孩子学会分享父母的关注,他们仍然可能对新宝宝有负面情绪。每当你发现这种情况发生,一定要允许他们来表达这些自然的心理倾向。你也可以试着让年龄较大的儿童知道你明白他的这些感受,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意识到这些情绪是正。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为什么要对新生儿行为进行评估
新生儿出生后就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情感反应。一旦娩出,从子宫内到子宫外必须进行生理上的调节以适应宫外环境。有人认为新生儿不是吃奶、便是睡觉、哭闹,其实新生儿具有灵敏的味觉、嗅觉、触觉、听觉,而且能用眼睛看东西、与别人交流感情,通过不同的哭声表达不同的要求,例如饥饿、尿布湿了、疼痛等。1961年布莱齐尔登提出新生儿是环境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新生儿:状态’’是一种关键的概念,是进行新生儿行为检查的神经学基础;并设计了新生儿行为评估法,其中包括28项行为项目和18项引出反应。行为项目包括六个方面:①习惯形成(如反复对光、铃声刺激的反应逐渐减弱)。②定向力(如新生儿对视、听的刺激能引起他的注意)o③运动(如肌张力、活动性)。④状态范围(如新生儿对刺激引起烦躁持续的时间)。⑤状态调节(如从手到口的能力)。⑥自主神经稳定性(如震颤、皮肤颜色)。引出反应包括拥抱反射、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手抓握等。根据新生儿不同的反应作出评分。熟练者一次检查需30~45分钟。
对新生儿进行行为评估的目的为:①早期发现脑损伤后是否出现行为方面的异常,如果有则可利用新生儿早期神经系统的可塑性,通过加强训练、改善环境,促进代偿性的恢复。②对围生期属于高危的新生儿进行监测。③该项测试可以预测小儿将来的性格。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新爸新妈如何了解新生儿的行为状态
面对娇小、稚嫩的新生儿,妈妈在喂养、洗澡、换尿布时常常有一种无序的感觉,不知道新生儿应该是什么状态,因而常常感到焦虑和担心。为此,妈妈们应该了解新生儿每时每刻都处在什么状态,并知道如何面对他们的各种情况。
幸运的是,有两位科学家(一位是美国心理学家peterwolff,一位是荷兰医生heiny)对新生儿的各种状态和他们的特殊行为作了细致的观察和科学的分析,发现了其中的规律,总结出了新生儿一天生活的6种意识状态。
(1)安静觉醒状态
双眼睁得很大,明亮而有神,专心地看着你,听你说话;安静、少活动、机敏、关注;喜欢看东西,特别是鲜艳、有明暗对比度的图片;喜欢看人脸,目光和头甚至会追随移动的物体或人;还会仔细地听声音,脸会转向妈妈呼唤的方向;如果妈妈夸张地张大嘴,伸出舌头,新生儿还会模仿;2~3周后出现微笑反应。在这种安静觉醒状态下,新生儿对外界有很好的感知能力,是与新生儿交流、进行早期教育的最好时机。但新生儿的这种安静觉醒状态时间很短,出生后第一周内仅占全天时间的10%(2~3个小时)
(2)活动觉醒状态
清醒,活动增多,一般在吃奶前烦躁,或处于饥、渴、尿湿、冷、热等不适状态时出现。常出现身体扭动、踢腿、伸臂、呼吸不规则、眼和脸部运动,同时伴有发声,有时活动很有规律。有些科学家认为,这种活动可能有一定的目的性,是在向爸爸、妈妈传递信息,表明他们的需要。聪明的妈妈会发现,此时如果给新生儿合理的刺激和护理,他会变得惬意,否则就会活动增强,甚至哭闹不止。这是一种新生儿与周围环境建立联系的互动方式。这种活动也受孩子生物钟的支配,妈妈要细心观察。
(3)啼哭状态
张开大口,双眼紧闭,大声哭叫,伴随着脸红、‘踢腿、挥动手臂的动作。哭是新生儿与人交流的一种方式,是需求的信号。引起哭叫的常见生物学因素是饥饿、渴、热、冷、尿湿或身体不适,如过敏引起的发痒、鼻塞等;此外,还有心理学原因,即新生儿需要父母的亲吻、关爱、拥抱,一般在他的需求得到满足时,哭声就会减弱或停止。有趣的是,大多数新生儿需求不同,哭声也不同,如饥饿时大声有力地哭;尿湿时扭动身体断断续续地哭;要人抱时细声细气地哭等等,细心的父母与新生儿相处1~2周后,就可以逐渐懂得并解读他们不同的哭声,且能给予很好的回应,从而增进新生儿与人交流的信心,减少孤独无助感。
(4)瞌睡状态
在入睡前和刚觉醒时出现,眼睛半睁半闭,眼睑交替张开闭合,目光呆滞,对周围环境刺激反应迟钝,可伴有皱眉、撅嘴、微笑。这是觉醒和睡眠之间的过渡状态,持续时间较短,此时不要过多打扰宝宝。
(5)安静睡眠状态
安静少动,双眼闭合,呼吸均匀,面部、四肢肌肉放松,偶尔嘴动、微笑,对中等强度的刺激如低语声、轻柔的音乐声无反应。
(6)活动睡眠状态
呼吸不规则,双眼闭合,偶尔有睁眼动作,眼睑颤动,眼球在眼睑下快速运动,四肢偶有短暂活动,常有皱眉、抽动的表情和吸吮动作,这是婴儿睡眠周期中的快速活动睡眠期。新生儿一个睡眠周期大约50分钟,包括非快速眼动睡眠(安静睡眠nrem期)和快速眼动睡眠(活动睡眠,rem期),新生儿rem期和nrem期的时间约各占50%.一般每天新生儿入睡7~10次,每次1~2小时,有18~20个睡眠周期。
了解了新生儿的各种状态和特点,父母可以更容易地了解新生儿、掌握规律,既能及时回应和满足他的各种需求,又不会过多打扰新生儿,从而更好地抓住与新生儿交流及早期教育的时机。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新生儿时期的社交行为是怎样的
感知能力和记忆力的发展最初受到了神经系统组织发育过程的强烈影响。大概在第三个月时,神经系统的发育会让宝宝发生明显的改变。可以从宝宝的社交行为中明显地看到这种新的发展状态。现在,宝宝可以控制自己的头部姿势了,因为他的颈部肌肉组织已经足够成熟。再加上视觉系统的成熟,使宝宝能够控制并有目的地使用目光行为,从而和照料人建立目光接触或向他们传达某种信息。除此之外,在这段时间里宝宝还学会了社交式微笑,在这之前,宝宝的微笑仅仅是一种反射(:天使般的微笑")。宝宝的行为调节也发生了变化。父母觉得宝宝变得更加清醒和易于亲近,而且能认出自己。他们忽然可以和宝宝一起完成更多的事情,和宝宝的关系更加紧密。父母把宝宝新的行为方式当成自己努力的一种回报,因此改变了对待宝宝的行为并且为宝宝创造了新的发展激励。
一般情况下,双方的行为改变能够促进彼此的关系和配合。人们只有先认识自己之后,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实际上,这正是从稳定的依恋关系发展成为宝宝后来的自立的第一步。也是这个时候,宝宝的哭闹开始变得不那么频繁了。由于神经的不断成熟,他可以向父母更加明确地表达,父母能更好地体会宝宝的感受,因此能够做出适当的反应。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