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保姆知识

让纪律成为孩子快乐的规则,七岁孩子的行为问题和纪律

2022-08-12 13:24:07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让纪律成为孩子快乐的规则

在蒙特梭利幼儿院只有三种情况被禁止,一种是干扰别人,另一种就是粗野、不礼貌的行为,这种粗野指是的破坏、打人、骂人和一些不文明的动作

1、让纪律成为孩子快乐的规则

在蒙特梭利幼儿院只有三种情况被禁止,一种是干扰别人,另一种就是粗野、不礼貌的行为,这种粗野指是的破坏、打人、骂人和一些不文明的动作,如掏鼻子。另外就是拿别人的东西。只有这三种行为是被严厉禁止的,这个禁止不是靠惩罚,而是提醒孩子。比如说,在教室里,一个孩子无端打扰另一个专心工作的孩子,这时老师必须对这个孩子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说:“来,我们去做另外一件事”。反复几次,孩子逐渐经验到――这样做老师总是将我抱开,不可以打扰别人的概念就形成了。

大多数孩子获得自由后,他会在幼儿院里到处游荡。在这个过程中,他会逐渐展现出他对生活的某种兴趣,他一旦展现出这种兴趣,产生秩序,当他产生秩序的时候,他就会专注,就会反复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他会发现疑难问题,他会自己去解决。

蒙氏教具都有自我校正的功能,为他自己解决问题提供帮助。然后他会有一种成功感,当他成功后,他就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这个时候,纪律就在工作的过程中产生了。蒙特梭利说:真正的纪律的第一道曙光来自于工作。

专注是思维活动,它能产生智慧。智慧需要有自由的时间和窨的保证,更需要行动的自由。人的行动越多地运用智慧,人就越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一个人在工作中,他内在的智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他内心越平静,他越是守纪律。所有的儿童,你给他提供智力发展的所有条件,他会特别地出息:睿智、平静、守纪律。

为什么要给儿童提供这样的条件呢?因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渴求这种东西。儿童跟成人不一样,我们把自由给成人,成人就睡大觉,什么也不干了,或者他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就放纵自己,另外,成人可能不从事这种智力活动,“懒散”多舒服呀!当然这已是被扭曲的成人。但儿童生下来以后(他还没被扭曲呢),有一种自然法则,这种自然法则就是不断地、从不停止地发展生命,没有一秒钟儿童会放弃这种发展,所以活动中的儿童是最正常的儿童。我们不能用一个从小被迫在强制中长大、在长到成人时期也不曾做过自己愿意做的事情的成人(我们绝大多数人好像都是这样长大的)的观点来看一个正常的儿童。

我们刚才讲了孩子在刚进幼儿院的时候在行动上没有秩序,没有规范,可能处在一种混乱的状态中,但是,让儿童自由地发展会出现一种“选择自我”的趋向,这种趋向一旦出现,儿童的智力活动就会在这个过程中开始按照一个轨道发展。有一个孩子叫丹丹,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她进来的时候一岁九个月吧,她妈妈因为工作三班倒,所以,这个孩子在家里没有正常秩序,或者说有另一种秩序。她刚进蒙特梭利幼儿院的时候,到了11点,大家都要吃饭,她就到门口哭着,要出去。头几天老师天天领她到外面转,转回来以后,她就安心了。我心想:“这个孩子怎么这么特别,一到某个时间,她就要哭着出去?”后来,她妈妈说,因为她的工作要倒班,在这个点闲了,领她出去玩。有一个月的时间,老师总是骑着自行车带着丹丹在街上游荡。一个月后,她不再有这个要求,而是在幼儿院里里外外游荡。老师跟在她身后。。。三个月后,孩子开始进教室并表现出一种趋向,秩序在自由中向我们走来。

她妈妈比较喜欢这个教育,跟我们配合很好。这个孩子到了两岁过一点的时候,就完全成了一个蒙氏孩子,特别乐观,我们都说她“自得其乐”,经常一个人在那儿唱歌,每天笑盈盈的,而且她的行为和能力已经很强了。她什么都能自立,保温桶里面的水很烫,你根本不用担心,因为她特别自立。而且她的智力状态很好,她进教室能工作很久,而且非常专心。她现在说话还不太清楚,若有个打扰她,她就说:“请我不要打扰我。”经过老师几个月的努力,这个孩子从一种混乱的状态逐渐发展到一个非常有秩序的状态。她每天都积极地从事智力活动,并且能够得到满足,她还能对“自我征服”感到骄傲。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感谢她的母亲,因为她的母亲的配合,才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使她的孩子在各方面都发展得这么好。

在“蒙特梭利栅栏”(一种体育教具)上,从上面往下跳,那个栅栏很高,有一米八高。如果她上的时候,老师想帮她,她说:“请你离开,请你离开。”她就自己上去了,上去以后,学着大孩子往下跳。那个高度在很多家长看来是非常危险的,她从来不怕,她很自如地上去,然后很自如地跳下来,还要学着来个前滚翻。这一套复杂的动作,应该说是难度比较高,对她来说,她能够成功自如地做完这套动作。还有高荡秋千,高荡转车,不在话下。有一次她在荡起的秋千中站起坐下,参观的人惊吓地问:“她多大了?”我忙说她两岁多。客人很吃惊。这是一个充满勇气的孩子。这个孩子的变化来自于自由。

虽然丹丹只有两岁多,我们学校老师看到这种变化,无比陶醉。因为在蒙氏教育中,智力的发展不是放在首位的,人格的发展才是第一位。人格发展正常了,智力发展也就正常了。而纪律不过是一种儿童乐意遵守的规则而已。

这都必须依靠自由。我再举个例子,我们学校有个小孩,他特别喜欢偷吃东西,“偷”吃谁的东西呢?就是其他小孩带来的东西。老师放在柜子上,他总是出去拿,老师不知道该怎么办,问我:“孙院长,这个孩子总是拿别人的东西,怎么办?会不会养成不好的习惯?”我说:“不会,儿童偷吃东西,在成人看来他是偷着吃别人的食物,但是,在儿童看来,他不是偷,他就是觉得那个上面有好吃的,为啥不给我吃呢?”我问老师这孩子吃了那东西影响别的孩子吗?她说不影响,我说好,我们用一个办法试一下(这个孩子每一次站着凳子拿东西时,只要被老师看到他就很尴尬,有时会说老师,我给谁谁谁拿。他还编个谎,老师说他有撒谎的毛病,我说:“这些都不重要,他这个时候,吃最重要,他觉得这个食物太诱人了,他什么都忘了,他就去拿这个东西。”)下一次他再拿东西时,你就说:“老师来帮你拿。”每一次都给他拿。我们都是也非常配合,当他每次拿的时候,老师就说:“你是不是拿不着,老师来帮你。”每一次都这样,持续了三个月。

这个过程,老师要与自己的观念做斗争。因为,成人的观念总有极大的恐惧感,担心孩子会变坏。所以要拼命地做斗争,克制自己。三个月以后,这个孩子再也不拿东西了,他知道怎么控制自己的行为。

这个结果就是自由和尊重的结果,只靠惩罚和所谓的教育,只能使孩子暂时控制自己的行为,他惧怕你的威力。但是靠这种尊重,靠老师对待他始终不变的尊重态度,时间长了,逐渐从经验中,他会觉得尊严和自尊占到了着位。在儿童那里,自由是快乐的自由,纪律是快乐的纪律,从而纪律成为一种自由。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七岁孩子的行为问题和纪律

  7岁的孩子已经稳稳地站在了年轻的童年和青春期的之间。 7岁的时候,当他们感受到了新的生活,有了新的经历,他们就已经把幼儿园抛在身后了。例如:上学。与此同时,他们还没有达到读中学的年龄,也并没有特别的接近青春期。

  七岁孩子的行为会反映这一过渡的时期的特点。经证明许多7岁的儿童比他们成年后更有耐心。这是因为在7岁时,孩子们有较长的注意力,能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专注。同时,他们也有更好的认知和身体技能,将能更容易地完成日常任务。这将意味着会更少的给孩子带来挫折,因为他们可以处理好学校,社会活动,和其他日常活动。在一般情况下,7岁的孩子更有耐心,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让家长放心的自我控制能力。

  这就是说,7岁是儿童的一个发展时期,孩子们仍然在学习如何处理挫折和自我调节,也依旧在探索自己的界限和身份。 7岁孩子的家长仍然要做好偶尔崩溃的准备,甚至哭泣(虽然在这个年龄段发脾气是罕见的)。下面让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

  7岁儿童行为问题的常见原因

  当我们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大孩子",他自然会想探索一些的界限和限制。7岁的孩子已经知道正确和错误之间的区别,但它们仍然可能尝试错误的行为,如说谎和蔑视。

  如果我们的孩子不能达到目标或用他想用的方式完成一项任务,他可能会表示不满。七岁的孩子往往是完美主义者,也往往是自己最糟糕的批评者。他们可以体验一些情绪的波动,因为他们有自尊感并且要应对同龄人的压力,这是7岁孩子社会发展正常的一部分。

  如何管教7岁儿童

  结束你之前发脾气的日子,使用一些不同的方法来纠正行为问题才是必要的,在这个年龄段。良好的沟通,并明确预期将是指导7岁的孩子的行为重要的基础。这里有一些方法可以有效地管教7岁的儿童。

  1.让谈论优先。

  建立与孩子的良好的沟通基础,在这个年龄段及今后岁月里的行为问题的预防和处理中,将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良好的沟通,孩子与父母进行谈论的时候才会感到舒服。有问题才会第一时间告诉爸爸妈妈,使问题变成挫折问题之前,得以解决。

  2.设置是明确的限制和界限。

  让孩子知道到底对他们的期望是什么?有明确的预期并贯彻执行将使一切变得更容易,孩子们也会知道他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3.有效使用:安静时间"纪律的方法。

  父母可以使用一个类似的:安静时间"的反思办法,要求孩子在自己的房间里静静地坐下来,思考为什么某种行为不当或错误,没有玩具或其他分心。

  4.使用积极的语调。

  如果您希望孩子在尊重和爱的基础上跟你说话,你必须先树立一个榜样。告诉孩子,如果有一个问题,你想用怎样的方式谈。有意识地努力用爱的语调,并专注于为什么的行为是错误的,而不是强调孩子为什么错。把重点放在他怎么能以更好的方式应对下一次,而不是批评的他的不当行为。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怎样引导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快乐是人生最在的财富,那么怎样引导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呢?怎样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呢?

作为成年人,我们时常感到快乐是难以捉摸的。阳光般的性情也许是与生俱来,但专家们认为,这绝对离不开良好的外界环境的培养。这里指的外界环境并不意味着金钱,金钱换不来孩子真正的快乐。

专家研究发现,快乐的人们通常都有如下一些共同特点:乐观的世界观,亲密的家庭关系,善解人意,众多好友,坚信自己的人生有意义等等。

对于新手父母来说,最关键的问题产生了::我如何做才能让宝宝拥有以上这些特质呢?"有些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完全接受宝宝的个性,不要试图按照父母的希望改造宝宝,比如说他是个文静的宝宝,爸爸妈妈就不要试图把他变成一个活泼的宝宝。父母应该关心宝宝的需求,重视宝宝的胆怯,用心倾听宝宝对你说的话。最为重要的是,一定要让宝宝从小就知道,父母是无条件地爱他。

以上这些原则十分重要,而以下列举的10个具体建议,可帮助父母找到合适的方法,引导宝宝将来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建议1――兴趣爱好是永远的快乐

专家研究发现,全身心投入到一项充满挑 战的任务中,会给人带来很大的快乐。对于孩子而言,培养他的兴趣爱好,例如集邮、绘画等,让他投入其中,会让他很快乐。但这里的投入并非指给孩子安排满满的绘画课程或者舞蹈练习等,因为那样只会让孩子失去兴趣,失去从中得到的快乐。而兴趣爱好也不一定是指某种技能,例如集邮、拼图等,它们并不是某种竞技,却同样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更能让孩子学会投入的快乐。

建议2――花开叶落是快乐

生活在现今的高科技时代,成人们常常忘了亲近大自然。对孩子来说,大自然充满了神奇的力量,无论是雨雪、白云,还是花开、叶落,都可以从中发掘到很多快乐。亲近自然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各项感官能力、观察能力、反应能力。

建议3――小动物带来的成就感

父母经常犹豫是否该让孩子饲养小动物,例如兔子、金鱼、小猫或小狗,因为它们需要时间和精力。即使孩子保证自己会全力照料小动物,通常大部分工作还是要由父母来完成。不过,专家研究发现,花工夫饲养小动物是值得的。因为当孩子感到担忧或害怕时,小动物的陪伴会让他们更觉安心。孩子从饲养的小动物身上可以学到忠诚、共鸣、依恋等情感。专家还认为,通过饲养小动物,孩子学会体贴和照顾他人,感觉自己有价值,有成就感。

建议4――温馨的家是快乐的田园

建议把家变得更温馨,看来是个小问题,但对孩子而言,这却是很重要的。如果家里乱七八糟,孩子会不希望小朋友来家里玩。另外,井井有条的家会给孩子带来平和与满足。需要注意的是,温馨不代表干净过头,因为舒适才是快乐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干净过头只会给孩子带来束缚。

建议5――吃得开心可以更健康

作为成年人,父母会注意饮食健康和饮食习惯,但孩子通常没有这些概念。所以,父母要为孩子及早建立正确的饮食习惯,包括全家坐下一起用餐,选择健康营养的食物等等。

建议6――运动的感觉真棒

无数的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运动不仅有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还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健康强壮、体力充沛会带给孩子良好的自我感觉,让孩子快乐。另外,对孩子来说,跑、跳、游泳、骑车等等体育运动本身就十分有趣,而这不恰恰就是快乐的源泉吗?

我们都知道,家庭是一个孩子的快乐之源,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中学习最有效。那么,你知道如何才能使家庭为孩子增添快乐的力量呢?如何才能成为更快乐的父母呢?也许,以下的文字会给你一些灵感和启发。

建议7――家庭传统意味着快乐:长久"

无论是每天共进晚餐,还是每年一起庆祝生日或节日,对一个家庭而言,没有什么比建立家庭传统更有价值的了。过春节时的饺子、鞭炮,或是过生日时的

蛋糕、蜡烛,这些传统都十分重要,因为它们赋予孩子生活的意义,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教给孩子:长久"的含义。

同样珍贵的是每个家庭独特的小传统,例如每个周末全家外出晚餐,每个月末全家一起看一场儿童电影等等,这些熟悉而亲密的传统习惯会带给孩子强烈的安全感。

建议8――歌唱的鸟儿最快乐

人们常说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一点儿也不错。在古代,西方人坚信音乐可以医治一个人肉体和心灵的创伤。而在现代,儿童医学研究发现,给患病的孩子听他们喜爱的歌曲,可以减轻他们的疼痛症状。成年人也都有这样的经历,听一首好歌有时会让人精神振奋,身心舒展。而对孩子来说,每当全家一起唱一首他喜爱的儿童歌曲,他都会很快乐。

建议9――快乐也可以放大

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至少教给孩子两件事情。例如父母积极和孩子一起参加幼儿园的运动会,或者积极参与孩子的社区汇演,孩子会意识到父母对他的重视,这会大大增强他的自信心。同时,父母的参与也教给孩子:社会"的基本含义。它让孩子感到自己也是这个大社会的一部分,而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它对别人作出贡献。专家研究还表明,奉献和快乐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让孩子参加社区大扫除,或是探视社区孤老,即使是幼儿也会从中发掘付出的快乐。

建议10――再见吧!负面评论

成人们时常对各种人与事进行评论,其中不乏负面的东西。例如,父母评论孩子幼儿园的园长很无能,或者儿童医院医生很马虎等等。父母也许不会意识到这些评论对孩子产生的影响。

但事实上,它们会让孩子渐渐丧失对周围人和环境的信任,从而失去安全感,而没有安全感的孩子是不会快乐的。父母应该让孩子觉得世界是美好的,而人们本质上都是好人。

4、如何有效地对孩子进行纪律管束

  家长需要对孩子提出纪律要求基本上是在两种情况下:一种是要求孩子停止某种错误的行为;另一种是要求孩子做某件正确的事情。我们这里所说的纪律一词的定义是双向的。首先,从短期效果来看,纪律就是控制,即制订纪律约束或规定并反复强化之,在不伤害孩子身体和自尊的情况下要求他立即停止其不当或危险的行为。尤其是在早期阶段。家长的责任就是要满怀爱心,用明智的方法,反复地通过限制等手段指导孩子学会约束自己,家长则从外部加以控制,直到有一天孩子能够自我控制。

  其次,从长期效果来看,纪律约束就是一个教育的过程。在孩子成长的整个童年时期,家长要教育孩子懂得是与非,教给他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公德,逐渐使这些思想观念成为孩子自觉的行为准则。天长日久,一个非常能自律的孩子就学会了控制自己的冲动情绪,能够与人沟通并会解决各种问题,同时他也能够同情别人。

  积极的约束策略:积极的约束策略就是通过给孩子以积极的关注及与之沟通和交流,从而使孩子服从管教的技巧,而不是消极的干预,比如对孩子大声吼叫、打、骂、批评和威胁等。所有的家庭都是不相同的,各有各的家规,对自己的孩子也各有不同的期望,但是从积极的角度来看,每个家庭都有对待孩子错误行为的许多方法。在选择行之有效的育儿策略时,重要的是要根据自己孩子的自身能力、脾气秉性以及个性特点来确定切合实际的、对孩子未来发展的期望。比如,有的父母在处理某种情况时可能会提供一些有限的选择,有的可能会以幽默的方式或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还有的家长会采取其他的手段来达到适当的目的,而所有的方法都是同样有效的。没有哪个家长的方法是十全十美的,任何一个家长都会有失策的时候,都会对自己说过的某些话和做过的某些事感到后悔。不过,无论什么时候改进,都不算晚。虽然这需要费一番思索,要花时间和精力,但那也是值得做的。

  结果:结果就是你孩子的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包括好的或不好的),有时要求家长的干预,有时是孩子自己的行为。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我们大多数人所听到的关于这个术语的含义更多的是负面的意义——:事实就是结果"。请注意,惩罚就是一种结果。自然的结果:即你的孩子所做的不需家长干预的事情所产生的结果。比如,如果你的孩子冬天外出时不戴手套,他的手就会变冷。:冰冷的手"就是:不戴手套"的结果。

  合适的结果:即你的孩子所做的特地选择的、在家长干预下的事情所产生的结果,这种干预不是通过强迫、生气或羞辱,而是能保全家长和孩子双方的尊严。这是约束孩子使之遵守纪律的一种积极的策略。(下面的表格解释了选择适当的结果的方法。)惩罚:这是在孩子犯错误之后家长有意识地(往往是愤怒地)采取某种措施所产生的结果,这种惩罚会使孩子感到痛苦、羞愧,并有所损失,使他们因其过错而有所付出,其目的主要是让孩子知道做了错事就要为自己的错误行为付出代价,而不仅仅是让他们知道为什么他们自己所做的事是错误的,并且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而且,惩罚的做法往往会引起报复的情绪而不是懊悔。鉴于以上原因,根据我们对惩罚所下的定义,在所有可能采取的措施中,它并不是一种合适的选择。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5、让孩子成为一个自由快乐的人

  人们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说明一定量的忧虑是人之常情。问题在于你是偶尔忧郁,还是经常忧郁;是一时闷闷不乐,还是终日愁眉不展。这里就有一个度的问题。

  在同样的生活空间里,在差不多的环境中,有些人比较豁达、乐观,有些人却习惯于忧心忡忡。他们会为一点小事而不愉快。他们经常想到的是不利情形,习惯性地把事情往坏处想,而不是往吉祥乐观的地方想。

  他们生活在无希望状态中。虽然受此折磨者也能应付日常生活,虽然他们偶尔也会快乐一番,但从总体上来说,他在忍受生活。有些人虽然很少抱怨,但他的精神却一直处于低潮状态。

  我在心理咨询门诊部内接待过的来访者,有许多有这样的特点。换句话说,这种类型的人,更需要心理咨询。

  曾经有一位大学刚毕业的女学生,被分配在某杂志社当编辑。她托人来找我,说,并没有患了什么心理疾病,只想找一位心理医生好好谈谈。(在一般人眼中,仿佛找心理医生是一种不大光彩的事,意味着患有心理病或神经病。)

  在约好的时间,她来了,她的出人意料的美貌,使我也忍不住朝她多看几眼。饱满的鹅蛋脸,洁白的肌肤,高挑而丰满的身体,乌黑的披肩长发。

  从她向我走来的瞬间,我已经发现她那苍白的脸色中,隐藏着一份抹不去的忧郁。即使在她微笑时,也还带着一种无所适从的迷惘与忧伤。

  她坐下后,不断地用手帕轻轻地擦着眼睛。我也看见了挂在她睫毛上的泪珠。

  她说,不知是什么原因,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情绪很坏,什么事也,不想干,宁可一个人呆呆地坐着。她曾想抓紧时间学英语,但于捧着英语书却难以集中思想。在工作上,她也不知该从哪里着手,才可以好好地发展自己。她也不愿意与同学们往来,却常常一个人,默默地思恋着曾经与之交往过的已婚的先生。但这些情绪仅仅只能在思念中。她也曾试过,如果一旦真的面对面的与他在一起,又会觉得:其实并没有什么意思,因为他并不是自己理想中的男友。于是她心中仅有的一些希望失落了,心情重新被失望与哀伤笼罩。

  忧郁实在是一种悲哀的心境。它像一块石头压在你的心上而使你喘不过气来。姑娘说,她也意识到自己的忧郁状态,但无法解释自己的这种心态,更无法排遣这种情绪。她将这种心态归咎于外因:生活环境、工作条件等。而且,她找不到一个具体的、令她不快乐的事件或者原因。因此,她也怀疑自己心理是否有障碍。

  然而,就在她来过咨询所以后不久,发生了一件事情,基本改变了她的生活方式。

  暑期,她到一家大报去打工。精明强干、年轻快乐的编辑部主任,引起了她的注意。她的注意力全被他牵引。她打电话给我,说::他为什么和我说话总是眼睛朝上看,看见我又是如此的躲躲闪闪,吞吞吐吐,不像往日那样自然。是否他对我也有意思呢……"

  后来,她再打电话时,已经对他的情况基本了然。编辑部主任已经结婚了,夫妇俩都是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其妻已经出版了两本书。

  但是她仍然一往情深。说,我也是大学生,何况我还有美貌。她似乎已经下定决心,要去争夺他的心。那段日子,忧郁情绪似乎并不曾流露出来。:爱"使她全副身心地投入其中,而不顾其它。

  暑假快要结束了,她也要离开报社。但是事情却无明显的进展。编辑部主任仍然闪烁其词,并没有表现什么更多的东西,仅仅是回避她的火辣辣的视线。她说,这是心虚,这说明已经有了感觉。但是,姑娘,你说得清那是什么感觉呢?

  那几天你很焦虑,反复对我说::我该不该去对他说明呢?"

  终于,你那天欣喜苦狂地对我说::我对他说了我的感情,他非常激动,握紧了我的手不放。"

  但是,从那以后,你又总是快快的,满腹遗憾。因为总是你先打电话给他,而他却不主动,但是你却没有因此退却。

  也许,姑娘的内心,根本是清清楚楚的,知道这是一场没有结果的:爱"。但是,她的内心有另外一种东西在指使她,:陷入情网,调动情绪,转移忧郁。"她是在干一件傻事,在没完没了,没有希望地期待着:爱"的降临。这种期待带着:受虐"的倾向,仿佛她是在故意地惩罚自己。

  忧郁症患者有时候期望由于外部世界的变动,来改变他(她)内心的不协调心理状况,或者说缓解他(她)内心的紧张与冲突。但是,情况往往并非如此,忧郁症患者除了观念上有不符合客观外界的特征外,心理协调与平衡机制上也出现障碍。如果外部环境改变了,而他(她)仍带着原有的心态进入新生活,那他(她)不久就会故态复萌。外界的刺激很快地会消失,这也是忧郁症患者容易走极端的原因之一。其结果,极端行为往往加重了他的忧郁。

  有一回,姑娘在电话里悄声对我说::他吻了我。"我祝贺她终于赢得了他的一个吻。

  但是,这个吻并没说明什么。也许呢,只是一个成年男子对一位漂亮小姐的礼节性的吻。我的内心对那位编辑部主任很是敬佩。他是一位有责任心的男子,如果用贾母的话说::哪有猫儿不吃腥。"那情形就会是另外一种样子了。

  那位先生显然对姑娘的:钟情"保持了距离。要不然的话,她可能会使自己从原来的忧郁转向另一种矛盾冲突之中,而引起新的忧愁。

  那位漂亮的姑娘问我,她是否有病。我无法轻率地下这个结论。有病或是无病的判断太复杂,所谓的正常与否,其实也只是一个度的界线,而且还要根据具体情况而论。

  忧郁症是神经症的一种,这早已有定论。它的主要症状就是:内心的冲突"口带着这种内心的严重冲突去生活,意味着对生命力的巨大的浪费。当一个人在根本上处于分裂状态时,他无法将精力集中于一个目标上。他总是给自己定了多个目标,企图达到两个甚至三个相互矛盾的目标,这就意味着他分散了自己的精力,挫败了自己的努力。

  例如这位姑娘,对她而言,这件婚外恋情,很可能吸引她的主要因素并非那位先生本人,而是因为他是:已婚"的。与他的老婆竞争,这给她一种刺激,而这种刺激,可以使她忘了自己难以达到的日标,自己内心的种种困境。而一旦:婚外恋"成功,与之结婚,她又会不满足于这种现状而寻找新的刺激。但是,即使在:恋爱"时,她也表现了犹豫不决、动摇不定的特点。他们没有满腔的热情来投入某一事情中,愿望也不会因此顺当地实现。挫折感跟随着她,心情因此而时常悲凉。

  忧郁症患者的另一个特点是沉湎于痛苦。他(她)会经常找一些站不住脚的理由,无缘由地夸大自己的痛苦,把自己的不幸小题大作。

  他(她)无意识地选择了痛苦,强调了痛苦的感觉,有时候还故意炫耀痛苦。

  忧郁症患者的心态,其实与其生活与环境有密切联系。这位女大学生生活在一个气氛沉闷的家庭里。父亲是一位:每况愈下"的:破落贵族",旧时的显赫与现时的萧条的强烈对比,使得他终日闷闷不乐。母亲却恰恰相反,是一个性格坚强又专横主观的人,在家中母亲的意志笼罩一切,父亲却总是沉默。

  哥哥的性格像父亲,内向,忧郁,又像母亲,主观,倔强。她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悄悄长大。读高中二年级时,因为早上用冷水洗脸,而违反家规。哥哥却逼着她用热水洗脸,她坚持自己的主张不肯服从。但是,在妈妈的干涉下,全家人参与要她:听话",她被迫放弃了自己的主张。

  她在说这些往事的时候热泪盈眶,那是她唯一的一次反抗却被:镇压"。从此后,她的心中充满屈辱和强烈的被侵犯的感觉。她感到非常愤怒。但是她没有哭闹,也没有据理力争,渐渐地恢复了平静。她以为自己协调疏理好了自己的情绪。其实,她的不满情绪与感觉全被她压抑了。

  之后,她时常感觉精神恍惚,读书难以集中注意力,并且沉默寡言。在温课期间,这些屈辱常常猛然间跃上心头。她怀疑::是否受过强烈刺激后,大脑皮质留下了永难修复的痕迹?"

  姑娘的经历告诉我们,忧郁情绪与生活环境压抑、人际关系紧张以及人们自身的调节系统失灵有关,随着人际关系的改善,生活环境的变动,主观上来自内心的建设性动力的推进,克服忧郁,走向快乐是完全可能的。

  有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能消除忧郁:只需把病人正受着折磨的种种冲突暴露出来。当然,这也只是一种比较表面的方法。忧郁的真正原因,或许索伦·克尔凯戈尔作了深刻回答::所有的失望都是未能成为我们自己而感到的失望。"

  驱除忧郁,走向快乐,就是要找回丧失了的真正的自我。神识是真正的自我呢?就是在你内心那种建设性、发展着的动力。这种动力以你为力量,促使你去获得内心的自由。当你对自己的命运有一种把握,当你有力量能够去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去思考愿意思考的事,你就获得了一种内心的自由,也获得了快乐。反之,如果总在别人的意志笼罩下,一味地适应别人,适应环境,被动地活着,全然无视自己的需求、意志、发展。那么,这不是在:生活,而是活着,"没有了生气与活力。这样,还有什么快乐可言,还有什么创造可说,因为人的快乐,莫过于发展与创造了。

  我们大多数,即使是忧郁者,都可以在瞬间发现我们内心涌动着的那股激情,那份自然而然的冲动。这时,也是我们真正快乐的体验。

  当我们忽然问捕捉到自然风光的美丽时,当我们在思想时恍然人悟之际,当我们领略到一种新鲜的感官愉快时,或者,当我们情不自禁那么热烈、诚挚地爱上一个人时,刹那间,我们都能体会,发自内心的快乐是怎么样的一回事。如果我们大多数人总是时时能感受这种快乐,人类的生活该有多美好。如果我们真诚不欺,毫无掩饰,健康豪爽,显现出一个人的全部内在,就可谓猛虎金狮,人中之圣了。

  忧郁是可以化解的。驱除忧郁的动力来自于你追求自由快乐的意识。

  走向快乐是你的权利。快乐之门永远向每一个人敞开。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6、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家政厨师招聘(厨房厨师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