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保姆知识

必学!新生儿呛奶家庭急救法,生活宝典 儿童10种常见外伤急救法

2022-02-10 12:48:07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必学!新生儿呛奶家庭急救法

新生婴儿很容易吐奶,若在吐奶时奶水由食道逆流到咽喉部,在吸气瞬间误入气管,就会呛奶。但婴儿神经系统刚刚发育,不能把呛入呼吸道的奶咳出

1、必学!新生儿呛奶家庭急救法

新生婴儿很容易吐奶,若在吐奶时奶水由食道逆流到咽喉部,在吸气瞬间误入气管,就会呛奶。但婴儿神经系统刚刚发育,不能把呛入呼吸道的奶咳出。这就需要家长了解如何应对这种突发情况。

婴儿吐奶时,由于会厌活塞盖运动失灵,没有把气管口盖严,奶汁误入了气管,叫做:呛奶",婴儿不能把呛入呼吸道的奶咯出,这便导致气道机械性阻塞而发生严重呼吸困难缺氧,即称为:呛奶窒息"。

呛奶窒息的婴儿可出现颜面青紫、全身抽动、呼吸不规则,吐出奶液或泡沫、鲜血、黑水等。婴儿的大脑细胞对氧气十分敏感,如抢救不及时极易造成婴儿猝死。

婴儿呛奶与哪些因素有关,该怎样预防?

1、喂奶时机适当:不在婴儿哭泣或欢笑时喂奶;不要等宝宝已经很饿了才喂,宝宝吃得太急容易呛;孩子吃饱了不可勉强再喂,强迫喂奶容易发生意外。

2、姿势体位正确:母乳喂养宝宝应斜躺在妈妈怀里(上半身成30-45度),不要躺在床上喂奶。人工喂养宝宝吃奶时更不能平躺,应取斜坡位,奶瓶底高于奶嘴,防止吸入空气。

3、控制速度:妈妈泌乳过快奶水量多时,用手指轻压乳晕,减缓奶水的流出。人工喂乳的奶嘴孔不可太大,倒过来时奶水应成滴而不是成线流出。

4、注意观察:妈妈的乳房不可堵住宝宝鼻孔,一定要边喂奶边观察宝宝脸色表情,若宝宝的嘴角溢出奶水或口鼻周围变色发青,应立即停止喂奶。对发生过呛咳婴儿、早产儿,更应严密观察,或请医生指导喂哺。

5、排出胃内气体:喂完奶后,将婴儿直立抱在肩头,轻拍婴儿的背部帮助其排出胃内气体,最好听到打嗝,再放婴儿在床上。床头宜高15度,右侧卧30分钟,再平卧,不可让孩子趴着睡,避免婴儿猝死。

呛奶!快窒息了。该如何急救?

就地出招 因为严重窒息,完全不能呼吸,婴儿几乎没有入院急救的机会,家长只能争分夺秒立即抢救;

体位引流 如果宝宝饱腹呕吐发生窒息,应将平躺宝宝脸侧向一边或侧卧,以免吐奶流入咽喉及气管;如果宝宝吃奶之初咽奶过急发生呛奶窒息(胃内空虚),应将其俯卧在抢救者腿上,上身前倾45-60度,利于气管内的奶倒空引流出来。

清除口咽异物 如果妈妈有自动吸乳器,立即开动,只用其软管,插入宝宝口腔咽部,将溢出的奶汁、呕吐物吸出;没有抽吸装置,妈妈可用手指缠纱布伸入宝宝口腔,直至咽部,将溢出的奶汁吸除,避免婴儿吸气时再次将吐出的奶汁吸入气管。

刺激哭叫咳嗽 用力拍打孩子背部或揪掐刺激脚底板,让其感到疼痛而哭叫或咳嗽,有利于将气管内奶咳出,缓解呼吸。

辅助呼气 重点是呼气,带有喷射力量。方法是抢救者用双手拢在患儿上腹部,冲击性向上挤压,使其腹压增高,借助膈肌抬高和胸廓缩小的冲击力,使气道呛奶部分喷出;待手放松时,患儿可回吸部分氧气,反复进行使窒息缓解。

2、生活宝典 儿童10种常见外伤急救法

小宝宝的皮肤十分娇嫩,一旦出现外伤,愈合特别比较麻烦。尤其是随着气温逐渐变高、出汗多,皮肤外伤更容易出现感染。所以,掌握了如下10种外伤处理法,将能帮助宝宝度过意外受伤。

1 、擦伤

擦伤是指宝宝摔倒擦破的伤口,仅仅是表皮受伤,所以伤势比较轻微,在家治疗就可以了。对于很浅、面积较小的伤口,可用碘油、酒精(红药水)涂抹伤口周围的皮肤,然后用干净消毒纱布包扎好。如果家里没有碘酒、酒精,可用干净的水清洗伤口,然后涂上抗菌软膏,再贴上创可贴。

如果擦伤面积太大、伤口上沾有无法自行清洗掉的沙粒、污物,或受伤部位肿胀、严重疼痛、周边机体组织破碎、血流不止,或受伤位置很重要(如脸部),建议还是带宝宝就医。对于大而深的伤口,更应及时带宝宝去外科做局部清创处理,并注射破伤风针剂。

2 、裂伤

原则上24小时之内缝合就可以了,不过,如果是脸部受伤,就要及早缝合。还有,严重的裂伤拖的时间越久,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就越高,可能导致病情迟延或者残留伤疤,所以应及时就医。

3 、刺伤

如果被钉子、针、玻璃等锐利的物品刺伤,一般会有少量血流出,因为伤口窄、深、细菌不易被排出,所以容易引发炎症。假如被刺伤,无论伤口多小,都有患上破伤风的危险,所以务必要及时就医。

在紧急处理刺伤伤口时,需要挤压伤口,这时会有血流出,同时细菌也会被排出。所以,处理刺伤伤口时要把手洗干净,并使用消过毒的器具。如果匆忙用手处理刺伤伤口,反而可能导致细菌入侵、产生炎症。

有可能的话,要先找出是何种异物导致刺伤。假如是玻璃碎片,则可能伤害宝宝的肌肉或血管,因此,一定不要在家自行处理,而应赶紧去医院。因为一旦处理不当,会导致流血更多甚至损害内脏、血管。如果被刀具或铜铁制品刺伤,应到医院注射破伤风针。

如果导致刺伤的异物不是玻璃,而且有一端裸露在皮肤外,可取一把镊子,将镊子末端放在火焰上进行消毒,待镊子冷却后,一边分散宝宝的注意力,使宝宝不会太紧张,一边轻轻用镊子夹出异物。

如果异物留滞在皮下,可用火焰消毒缝衣针,或将其放在消毒酒精、消毒水中浸泡几分钟。在异物所处的皮肤部位放一块冰,使皮肤多少有些麻木,再用消毒过的针轻轻挑开皮肤,使异物暴露出来,用消过毒的镊子将异物夹出来。

如果是铁钉导致刺伤,应首先拔出铁钉。用消过毒镊子或小钳子,顺着铁钉扎入的方向外拔出,拔出时用力要均匀,不要左右晃动,以减少对周围机体组织的损伤。

如果铁钉已拔出,可用力在伤口周围挤压,挤出瘀血与污物,以减少伤后感染。如果铁钉断在伤口里,应让宝宝马上停止走动,并将取出的部分钉子与宝宝一起送到医院,通过手术拔除。

4、割伤

割伤是刀、剪、玻璃片或锋利的器具造成的损伤。被刀割伤的时候,先用清洁物品止血,再用绷带固定住。当伤口流血不止时,就要用直接压迫法止血,即用手指或者手掌直接压住伤口,依靠压力阻止血流,使伤口处的血液凝成块,或用干净纱布压迫伤口止血。

如果是手指出现割伤,而且伤口流血较多,应紧压手指两侧动脉,在施压5~15分钟后,一般便可止血。如果是其他部位割伤,均要加压止血。如果实在止不住血,可用橡皮筋在出血处以上部位扎紧,阻断血流,并立即上医院处理。每次橡皮筋止血扎紧的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不然会因为血流阻断时间过长而导致肢体坏死。

在出血停止后,用75%酒精或碘伏消毒伤口周围的皮肤,再用消过毒的纱布或创可贴覆盖,最后用绷带包扎固定。请注意,较深、较大的伤口或面部伤口,应去医院处理,必要时予以缝合,以免留下过大疤痕。

5 、有瘀血

淤血多是外力导致皮下毛细血管破裂,血液从毛细血管破裂处渗至皮下,所以在完整的皮肤上可以看到一片瘀青,此时外渗至皮下的血液已属异物,而且皮下神经丰富,因此疼痛感明显。

如果皮肤上出现瘀血,应赶紧用凉水或冰块冷敷消肿。如果受伤部位是胳膊或腿,那就将胳膊或腿抬起,可助消肿。在发生瘀血24小时后,可以用温水热敷患处,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瘀血消散。一般来说,皮下瘀血都能被机体慢慢吸收,时间大约需要2周。

6、 抓伤

小宝宝聚集在一起玩耍时,都容易被小伙伴抓伤,如果问题不大,适当消毒处理一下即可,不久就会自然痊愈。需要注意的是,在清洗伤口的时候要用流动的水。如果伤得比较重、同时出现发烧,或者被小动物抓伤,应赶紧就医治疗。

7 、砸伤或挤伤

在门缝中被挤伤或被石头等坚硬的东西砸伤时,要注意用冷敷。对于砸伤的伤口来说,绷带缠得过紧只会增加伤痛,没有什么治疗的意义。如果在门缝中被挤伤,而且伤口内部因充血呈现紫色,那就很可能出现了骨折,应尽快就医。

8 、被动物咬伤

被狗、猫等动物咬或抓伤后,切忌像被毒蛇咬伤一样对伤口进行挤压,以防病毒以更快的速度进入神经系统。可彻底冲洗,先用肥皂水、清水、洗涤剂或对狂犬病毒有可靠杀灭效果的碘制剂、乙醇等,彻底冲洗伤口至少20分钟。在彻底冲洗后,用2%~3%碘酒或75%酒精涂抹伤口,以清除或杀灭局部的病毒。

对未伤及大血管的伤口尽量不要缝合,也不必包扎。对需要缝合的较大伤口或比较严重的面部伤口,应在清创消毒后先用狂犬病免疫血清或免疫球蛋白浸润伤口,数小时后(不低于2小时)再予以缝合和包扎。如果伤口比较深或大,可放置引流条,并使用抗生素和破伤风抗毒素,以控制其他感染。

9 、被蚊虫咬伤

夏天被蚊虫咬伤后,用冰块或凉水冷敷比较好,这样皮肤的血管就会收缩,蚊虫分泌的毒素就不能扩散。一般来说,大部分蚊虫叮咬导致的外伤都不严重,但是一定要注意,尽量不让宝宝抓挠伤口,如果把蚊虫叮咬的部位挠破,毒素就会扩散到周边机体组织,可能引发脓疱疮。

下面,介绍4个处理蚊虫咬伤的小妙方:1 被跳蚤、蚊子、毛虫、蚂蚁叮咬后,涂点牙膏、食醋、柠檬汁、捣碎的大葱叶、大蒜、卫生球、洋葱等,均可止痒。

2 被蚊子叮咬后,可用肥皂(或香皂)蘸水在被叮咬处涂擦,稍等片刻即可止痒。

3 被蚊子叮咬后,迅速取一个热水瓶塞子放在叮咬处2~3分钟,连续几次,剧痒即可消失,而且不会出现红斑和丘疹。当然,瓶塞的温度以高热、又不烫伤皮肤为宜。

4 被蚊子叮咬后、奇痒难忍时,可将1~2片阿司匹林研碎,用少量凉开水调成糊状,涂于被叮咬处,即可消肿止痒。

10 、烧烫伤

冲、脱、泡、盖、送5步骤,是烧烫伤意外的第一处理原则。

冲:以流动的清水冲洗伤口15~30分钟,以快速降低皮肤表面热度。如果无法冲洗伤口,可冷敷。

脱:充分泡湿后,再小心除去衣物,必要时可以用剪刀剪开衣服,或暂时保留粘连部分,尽量避免将水泡弄破。

泡:在冷水(加冰块)中持续浸泡15~30分钟,可减轻疼痛及稳定情绪。平时可在冰箱中准备一些冰块,以备不时之需。不过,如果烧烫伤面积太大或宝宝年龄较小,则不必浸泡过久,以免体温下降过多或延误治疗时机。

盖:用清洁干净的床单或布条,纱布等覆盖受伤部位。不要在受伤部位涂抹米酒、酱油、牙膏、浆糊、草药等,这些东西不但无助于伤口的复原,还容易引起伤口感染,并且影响医护人员的判断和紧急处理。

送:赶紧就医急救、治疗。

3、急诊室:鱼刺刺喉急救法

5岁的文文喜欢吃鱼。周末妈妈买了一条大鱼,做给全家人吃。文文不用妈妈帮助挑鱼刺,一定要自己来。文文大口吃着饭,大口吃鱼。妈妈在一旁一再提醒她:“慢点吃,有刺,小心别扎着。”忽然文文张大了嘴巴:“妈妈我觉得刺扎着我了。”妈妈赶紧过来,让文文张开嘴,对着光线看,可是,根本看不到刺的影子。

应对措施:

在急诊室,经常能碰到鱼刺扎着喉咙的,不仅小孩子多见,就是大人也常发生此事。这时千万别着急,可以用以下方法:

1.较小的鱼刺,有时随着吞咽,自然就可滑下去了。

2.民间的方法是喝点醋,然后嚼些馒头咽下。鱼刺遇到酸的东西会软化,如果是小刺,有可能软化后随吞咽食物而咽下,但此方法不一定完全有效。有时硬吞一些大块馒头,反而会使刺扎得更深。

3.最好的办法是去医院,挂耳鼻喉科。喉科医生有喉镜,看后能准确得知刺的位置,也不会有太大痛苦,只要孩子配合,不哭闹,刺很快就能取出。对于医生来说易如反掌。

4.刺取出后,有时孩子还会觉得有刺扎着,这时不必担心,一般情况下是刺刺破了黏膜,破损的黏膜会感觉有异物感。

不能做的:

有些家长自己当医生,让孩子张开嘴,用镊子筷子之类的去夹,这是万万不能做的。因为家长大多没有专业知识,不熟悉咽部的生理构造,有时反而会使刺刺得更深,损伤咽喉。

妈咪宝贝爱心提醒:

不能说因为怕鱼刺扎就不吃鱼了,家长应在生活中注意以下问题——

1.对大些的孩子,可以告诉他哪种鱼的鱼刺主要在什么部位,比如带鱼,就是中间一根大刺,两边各一排小刺,让孩子知道哪儿有刺,吃时注意就行了。

2.有些鱼肚子部位刺少,而脊背部位鱼刺多,这时就要提醒孩子避开刺多的部位。

3.选择做鱼的方法时,要考虑孩子。可以选择焖酥鱼,使刺酥软,能随鱼肉一起咽下。

4.在购买鱼时,要尽量选择刺少的,比如三文鱼、黄花鱼等或者购买加工好的鱼排。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牵拉手臂易脱骱 简单急救法

  小孩的前臂被猛力向上牵拉后,易引起肘部肿胀疼痛,不能弯曲,常嚎啕大哭而被送至医院就诊。这是由于猛力牵拉手臂,以致桡骨头半脱位所致。

  本病俗称:脱骱",又称肘关节假脱位。多见于低年龄的幼儿,每当穿衣、上楼或跌交,特别是当肘部在伸直位受到提拉时,最容易发生。表现肘部疼痛,不愿上举或取物,伤肢常微屈曲,置于胸前,不能挟持东西。肘部肿胀虽不明显,但有明显压痛。

  如发生桡骨头半脱位,不必惊慌,应送至医院,请医生手法整复。通常整复者应面向患儿,一手握住患肢腕部,使前臂伸直,另一手握住患肘,使肘关节屈曲,并作前臂旋后,及旋前运动,如感到桡骨头滑入,表示复位成功。一般不需固定,但是如用宽布带将前臂屈曲,悬吊,固定2~3天则更好,这个手法整复简单,一般人按上述方法,反复操作多次,即可掌握。

  经常脱臼的小宝宝,亦可用中药煎服:羌活6克,防风6克,海风藤10克,络石藤10克,当归10克,黄芪10克,白芍10克,杜仲10克,牛膝10克,桑寄生10克,姜黄10克,赤芍10克,煎服。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6、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家政厨师招聘(厨房厨师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