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保姆知识

幼儿园教师如何做好幼儿来园准备和离园准备?最好是有关的论文等,谢谢。

2024-08-14 14:36:29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一、幼儿园教师如何做好幼儿来园准备和离园准备?最好是有关的论文等,谢谢。
如何做好幼儿入园准备 宝宝第一次独立地离开父母,离开熟悉的家庭,来到一个全新的、陌生

一、幼儿园教师如何做好幼儿来园准备和离园准备?最好是有关的论文等,谢谢。

如何做好幼儿入园准备 宝宝第一次独立地离开父母,离开熟悉的家庭,来到一个全新的、陌生的环境,他们在心理上会产生较为强烈的分离焦虑而抗拒或哭闹。所谓分离焦虑,是指幼儿与自己的亲人分离形成的烦躁、忧伤、紧张、恐慌、不安等情绪,这是幼儿入园未适应期出现的正常心理现象。家长对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良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与支持。还应配合幼儿园做好以下工作:

心理准备

1、入园前,家长应有有意识地扩大幼儿的活动空间和交往范围,使幼儿初步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与交往的安全感。

2、家长也要注意克服自身的分离焦虑,不要渲染孩子入园的紧张气氛,尽量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孩子入园,避免焦虑情绪影响孩子。

3、不能在幼儿不听话时轻率地说出:“不听话就送你去幼儿园”之类的话。

生活准备

1、入园前,家长要了解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作息时间,并有意地按此安排幼儿在家的活动。如:帮助幼儿建立适宜的午睡。幼儿园的午睡安排在中午十二点至二点之间,而非下午二点后。

2、入园前家长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技能。如:要求幼儿坐在桌子旁自己吃饭,不要随意走动,指导幼儿在大小便时自己脱、穿裤子,自己洗手,认识自己的物品,玩完玩具放回原处等。不要让幼儿在家中随心所欲,否则在幼儿入园后,面对幼儿园的各项要求会无所适从。

幼儿入园未适应期家长工作

1、缩短幼儿在园时间。即早上不要太早送幼儿入园,下午可提前早接幼儿离园。

2、不要在早上送幼儿到园时与班级教师长时间交流幼儿情况,可在下午接幼儿时进行。

3、可给幼儿带一件在家中熟悉的物品。如:玩具、布娃娃等。

4、家长要坚定信念,坚持让幼儿到园。

幼儿入园之初有些哭闹是正常的,家长适当地陪伴一下就可离开,并且相信教师一定有能力哄好。有时候幼儿哭家长也哭,这种情况对幼儿绝对没有好处。有的家长送幼儿到园后不忍离开,不时在门口、窗口张望,这样只能使幼儿刚刚稳定的情绪又产生波动。加大教师的工作难度。

有的幼儿入园时较少哭闹,过了三四天后,没了新鲜感。哭闹却厉害起来。家长以为幼儿在园受了什么委屈,就暂时不送幼儿到园。结果幼儿入园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其实,幼儿哭闹与反复是正常现象,家长一定要坚持让幼儿入园,家长工作做得好并与教师配合密切的,幼儿会较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二、孩子进幼儿园需要的能力及身体要求和准备?

——自理能力:进餐、入厕、穿脱衣服、洗手、喝水

——交往能力:主动向成人表达需求,与同伴友好相处

——增强免疫力:入园前2-3个月开始添加营养或保健类食品:初乳制品、含锌高的食品……

——其它:保障安全,教会宝宝跟着目标走,不乱跑……

如果孩子能在入园前具有一些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那么他就能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1、教孩子独立吃饭。

学会用勺子自己舀饭菜。即使是吃得满地都是饭粒也没关系,到了幼儿园里老师会想办法,帮助他吃得干净些。

2、想小便的时候,跟老师说。

有些孩子刚入园时不会自己大小便,没有爸妈提醒,又不敢告诉老师,因而憋着,或干脆拉到裤子里。因此在入园前,必须训练孩子需要大小便时会主动向成人讲出,并且知道大小便的方法。

3、训练孩子在口渴时会向成人要水喝,或自己主动去喝水。

4、训练孩子当感到不舒服时会说出或用手指出具体的部位(例如头痛、肚子痛等)。这一点非常重要,利于老师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5、会穿脱简单的衣裤。

6、教孩子大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教孩子做一些这方面的沟通:“告诉妈妈,你想干什么?”、“你刚才玩什么呀,给爸爸讲讲好吗?”……

孩子掌握一些独立生活的本领后,会更顺利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增强自信心。

三、论文:如何帮助小班刚入园幼儿适应幼儿园的生活(4)

有的幼儿在父母面前天不怕、地不怕,可是一到生人较多的场所便藏前躲后、畏头畏尾。刚入园的幼儿,大多数不能适应集体生活,常常哭着喊着要妈妈,闹着要回家。有的还不吃饭,不午睡,整……

四、浅谈幼儿如何适应学前教育生活

一、提前做好入园的准备

1.家长方面

(1)交往准备。幼儿对父母依恋一方面与教养方式有关, 另一方面与幼儿成长过程中与社会接触的程度有关。父母要使幼儿的交往范围扩大, 降低其对家人的依恋, 帮助孩子建立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入园前家长要有计划地扩大幼儿的交往范围和活动空间, 帮孩子找玩伴, 多和其他孩子接触, 引导幼儿主动与他人交往,初步建立交往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2)心理准备。培养孩子入园后具备的一些情感态度。家长可以提前带孩子参观幼儿园, 熟悉幼儿园环境, 初步体验幼儿园的生活。让孩子知道幼儿园是小朋友学习本领、游戏玩耍的地方, 在那里能够玩到许多新玩具、结交许多新朋友, 激起孩子想上幼儿园的愿望,加深对幼儿园的认识,。同时, 家长要告诉孩子: “从上幼儿园那天起, 爸爸妈妈早上把你送进幼儿园, 晚上下班再来接你。”让幼儿对家长“暂时的消失”有心理准备, 知道并不是永远见不到爸爸妈妈了。

(3)生活准备。要让幼儿学习一些必要的生活常规,初步培养自理能力。家长要了解幼儿园的一日常规, 有目标的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节奏和要求, 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给孩子更多自我锻炼与自我服务的机会, 减少孩子对父母的依赖, 让孩子学会自己吃饭、盥洗、穿脱衣服、上厕所、叠被子等。

2.教师方面

(1)创设温馨、舒适的环境,让孩子安居乐玩。为了减少幼儿的分离焦虑,教师要为幼儿准备适宜的生活空间,在教室环境布置上应当突出“家”的感觉。比如在班级环境布置上选用淡粉、淡绿、淡黄等柔和的颜色为主色调。用一些小花布装饰班级的橱柜、桌子等,也可将幼儿的全家福小镜框布置在活动室,在区角放置大量幼儿从家中带来喜爱的毛绒玩具,多提供软、简单、大型的玩具,这些都有助于幼儿在新环境中找到归属感。

教师在努力营造孩子熟悉的环境时还要注意隐性气氛的营造。家访时,教师可以向家长询问孩子在家里最喜欢听的歌曲或乐曲,幼儿入园初期,教师可以常常播放这些音乐,组织孩子一起来听,有助于转移他的注意力,使他产生对幼儿园的熟悉感与亲近感。

在亲子入园适应阶段,我们还可以收集第一手资料,将宝宝洗手、排队、上厕所、整理玩具等场景拍摄下来,制成了一幅幅关于生活常规的彩色喷绘,将这些喷绘加上好看的边框,布置在一楼小班的活动室前的封闭式的走廊里,许多宝宝在来园、离园时都喜欢带着家长到画前指指点点,不时还能找到自己或自己熟悉的场景,幼儿感到很亲切。

(2)全面了解幼儿,给幼儿以安全感。入园初期,对孩子而言,是一个心理断奶期,其间伴随着恐惧、焦灼、失落、无助、受约束等许多痛苦的心理感受。例如:东临这样的孩子,适应能力比较差,早晨入园后,始终是坐立不安,不停的上厕所,没有尿也要站在哪,脱下裤子等着,这时老师一定要耐心,知道他不可能还有尿了,但是要安慰他,“没事,不着急,老师陪着你,……有你就尿,没有咱们就先回去和小朋友玩,有尿了咱们再来。”每天上午这样的动作、这样的话都要重复好几遍。这种焦虑大概持续了一个月。类似这样的情况,一般会采用注意力转移的方法,引导他与其他孩子一起玩,通过故事、音乐等形式分散注意力,延长如厕的时间,并多给些表扬、鼓励。

二、运用教育手段,逐步完善幼儿在园行为

(1)入园初期,教师不要给孩子过多的规范要求,允许孩子暂时保留一些原有的生活习惯。幼儿在家庭生活中,或多或少都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如挑食、霸道、自私、睡觉时喜欢抱着毛绒玩具等等,对此教师要给予充分的包容和理解,暂且让幼儿保留一些原有的生活习惯,等幼儿慢慢适应后,再帮助他们渐渐改掉这些不良习惯。

(2)逐渐适应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家长要配合幼儿园进行一致性的教育,如作息制度上要求:7:00-7:40入园,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养成午睡的好习惯,否则很容易上火生病,不利于自已也干扰别的小朋友。喝水固定时间要排队,先接凉的后接热的,接好后小心端着杯子坐在椅子上慢慢喝。就餐时要让孩子学会拿勺子吃饭,自己吃,不用大人喂。再就是大小便,排队如厕,幼儿要习惯蹲坑,教孩子脱裤子、提裤子,学习用手纸擦屁股。教育孩子有事(比如:饿了、渴了、尿尿、大便)或哪里不舒服了,告诉老师,老师会象妈妈一样帮助他,使孩子学会遇到事情用语言向成人表达,而不是闷在心里。

三、家园合作,促进幼儿适应新生活

在新生入园过程中,总会有一些幼儿存在着入园适应的种种问题。这不仅给老师带来许多麻烦,同时也使家长非常担心,更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幼儿园应成为儿童发展的共同促进者”。教师与家长要结成教育伙伴,家园优势互补,形成教育合力;家园联动,同步实施一系列教育策略,帮助幼儿及时建立起对新环境的依恋感、安全感和信任感,缩短分离焦虑期,使幼儿能在新环境环境中,愉快地接受教育,各方面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从而实现家园的顺利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