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交流时 请不要总去揭”老底“,忙碌家长与孩子的交流经
1、和孩子交流时 请不要总去揭”老底“
大人们都希望孩子赶快长大,因为这样他们才能早点解脱。但是随着年纪增长,孩子也会多出一些“毛病”,比如变得不听话、变得爱顶
1、和孩子交流时 请不要总去揭”老底“
大人们都希望孩子赶快长大,因为这样他们才能早点解脱。但是随着年纪增长,孩子也会多出一些“毛病”,比如变得不听话、变得爱顶嘴等等。有些家长认为,这些都是孩子不好,但事实上如果家长没有注意好说话的内容,那么就可能会伤害孩子,从而导致其不愿听话。
一、家长不宜说孩子哪些事
1.丢脸的事情
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各种丢脸出糗的事情,这是由于孩子的经验不足或者熟练程度不够 ,因此,对于孩子自身来说,这本来就是一件伤心的事情。如果家长拿孩子丢脸的事情来说,只会让孩子感觉更加尴尬,自信心受到损害,甚至感到自己备受他人嘲笑,所以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是不好的。
2.做不好的事情
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行为能力和智力水平也会有区别,可能有些孩子很早的时候就什么都懂的,可是有些孩子却发育比较迟缓的,所以别人会的东西,自己孩子却总是学不会。家长不可以拿孩子总是做不好的事情来说, 这样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对孩子以后的成长造成伤害。
3.隐私的事情
大人有自己的隐私有自己的秘密,小孩子也不例外,他们也有想要藏在内心深处的小隐私。但是,如果家长总是拿孩子的隐私事情来说,那么这会使孩子对家长失去安全感,而且自尊心也受到伤害。
4.被打骂的事情
孩子犯错,家长就应该适当惩罚并且正确引导教育,这样才能起到知错认错改正的作用。但是如果家长总是把孩子被打骂的事情拿来说,那么会让孩子感觉更加难受,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甚至会产生叛逆心理。
二、家长该如何尊重孩子
家长教育孩子,同时也要懂得尊重孩子,虽然孩子的年纪小,但是他们也是有感情的动物。如果家长不尊重孩子,孩子的自尊受到伤害,那么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发育,还会影响亲子间的关系。因此,家长要懂得正确尊重孩子,平时多放下身段倾听孩子的诉说,不要对孩子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这样才是尊重孩子的做法。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忙碌家长与孩子的交流经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很多家长都成了大忙人,难得与孩子好好聚一聚,更不要说和孩子好好的交流沟通一下了。有研究表明,和孩子共同就餐,对于亲子之间的交流很有帮助。忙碌的家长也最好能每周抽出时间,为自己和孩子创造一两次共同进餐的机会。可是,进餐的时间那么短暂,如何和孩子开始良好的交流呢?
孩子需要和父母在一起的绝对时间。家庭就餐的意义就在于,不管这个时间是好是坏,都要和父母一起度过。不过对于双职工父母来说,抽出时间不是件容易的事,即使想在餐桌上与孩子们进行对话,但由于要赶时间上班所以动不动就看表,在餐桌上显得焦虑不安。如果您是这样的家长,那么在平时就需要掌握对话要领,以便在紧张的时间中也可以有效地完成和孩子的对话。
1.根据事实进行对话
忙碌的家长缺少和孩子见面的时间,因此对孩子的了解也从而减少,最终导致在没有充分掌握孩子状态的情况下,以推论和想象来妄加判断。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和孩子元法找到对话的核心。
父母要想有效地进行餐桌对话,就应根据事实把握对话主题,以孩子今天所做的事情、昨天遇到的困难、明天的计划等为依据进行对话。
2.准确传达意思
双职工父母平时心怀无法照顾孩子的自责感,真正到了需要指出孩子缺点时,又没法准确地表达意思,只是一味地等待。专家指出,这一部分家长需要明白:训育"和:矫正"的区别,训斥教育的方式会刺伤孩子的感情,最终导致对话的中断,而准确表达意思的矫正则可以使孩子自己掌握是非对错的判断标准。
简单来说,父母不应对孩子进行打骂,而是应以说服教育为主。孩子犯错的时候应该详细地说明情况,让孩子自己去判断。
3.不要对重复的对话感到厌烦
家长们感觉餐桌对话困难的一大理由是重复相同的话,特别是在日复一日中很难持续找出新鲜的话题,家长们越是忙碌,越会感到这样的对话是无聊的、没有意义的。
但在孩子的语言发育过程中,不断重复对话是正常的、有必要的,通过反复的对话和行动进行学习是孩子的一大特性,因此父母需要平静地去接受。这时候孩子将得到一项很重要的东西,即积极和健全的价值观。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爱孩子就和他多交流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持续不断的爱。然而,单单有爱心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爱的行动。许多妈妈以为给孩子穿好的,吃好的,就是爱孩子的最好行动表现,可专家表示:有效的亲子沟通才是最为重要的。
随着孩子的认知、情感、语言、智力等方面的发展,亲子沟通的内涵也逐渐多姿多彩。
0-1岁:态度传达着更多信息
·倾听:眼、耳并用;
·时刻注意自己对孩子的态度;
·多用非语言沟通,比如抚触、眼神交流;
·把自己的好心情传递给宝宝,这是爱的滋养。
1-3岁:功效神奇的反映式倾听
有时,2、3岁的孩子想表达的意思已经较为复杂,父母不容易了解他的意思。此时,倾听,而且是反映式的倾听,就更为重要了。所谓“反映式的倾听”,就是指父母像一面镜子那样,把孩子说的话或表达的感觉接收过来,然后再反映回去。例如,孩子指着脚说:“我这里痛痛!”父母可以这样重复他的话:“你是说你的脚痛?”或者用自己理解的意思反映说:“你的意思是走路走得脚很累,有点痛,对不对?”如此一来,一方面让孩子感受到他已被了解,另一方面也帮助他学习更清楚地表达。
在下面这些情况下,经常要用到反映式倾听。
·孩子情绪不佳时;
·孩子感到无所适从;
·孩子用哭闹争取权益;
·孩子口出恶言。
3-6岁:世界更大了,话也更多了
学龄前期的亲子沟通与前一时期不同的是,父母须学习运用“我的信息”及“有限度选择”。事实上,过去的沟通也可能用到,只是在这个时期更经常用到。
每天一段亲子沟通时间
·运用“我的信息”
所谓“我的信息”是指父母说话时多用“我”为主语来表达感受,例如“我很高兴”或“我十分生气”,而避免用“你”为主语来指责或压制孩子,例如“你让我很生气”或“你真没礼貌”。
·给孩子有限度的选择
在一定范围内给孩子选择权,通过提供选择,不仅可以避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紧张气氛,给孩子提供做决定的实践机会。如“睡觉时间到了,你是要听昨天的故事呢,还是想听一个新的故事?”“你今天是想穿粉红色的上衣,还是蓝色的t恤?,如孩子两者都不选,父母可问:“是我帮你选,还是你自己选?”做选择并让孩子负责任都是日常的行为,对于发展孩子的自我价值观至关重要。
6-10岁:父母说得越多,孩子听得越少
六七岁的孩子开始进入作息有规律的小学了,他的生活世界加大,视野也随之更开阔。父母会发现孩子变得更有自己的想法和感觉,而且越来越不喜欢父母唠叨。因此,父母必须牢记的一句话是:“父母说得越多,孩子听得越少”。父母不仅要敏感地观察孩子的言行和举止,还要以尊重和平等的态度来倾听和理解孩子。
倾听:技巧更需丰富和变化
·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
·对孩子提出希望;
·更开放的沟通。
区分不同年龄段只是为了便于说明。孩子的发展速度有快有慢,个性亦有不同。因此盼望父母在阅读时依自己的心得,先学习模仿,进而举一反三地运用,创造出适合自己孩子的独特的教养风格。
与孩子一起成长
读到这里,一些父母可能会怀疑自己进行亲子沟通时的正确性,甚至自责过去做得不够好。事实上,即使父母接受了很好的亲职教育训练,仍然免不了对孩子发脾气,仍然会与孩子有沟通不良的时候。因为,我们是人,而人都会犯错。正因为父母是一个会犯错的人,而犯错后能有所改变和进步,会让孩子更喜欢亲近父母、爱父母,这才是人的求真向善的本性,也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
父母只要有勇气承认和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并且鼓励自己从今天起,在亲子沟通上立下爱的心愿和采取爱的行动,永远为时不晚!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与孩子交流的关键是如何提问
对低幼儿童来说,如何向他们提问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孩子对于同一问题不同表述是会有不同的回答的。
提问,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种叫事实性问题,将问题集中在一些日常生活中可能提到的、使用的事实和词汇上。比如,地球的形状是什么,地球动不动等。这样的问题常常有考试的感觉。第二种叫产生性问题。将问题集中在一些平时并不谈论,但儿童又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还有一定推理性的认识上。比如,:如果你沿着一条直线走很多天,你将走到什么地方?":你是否到过地球的边缘?"儿童觉得这样的问题很好玩,甚至并不认为这是问题。通过事实性问题所得到的材料(如儿童说地球是圆的),并不一定意味着儿童真的理解了地球的形状。而产生性问题具有揭示儿童的潜在的概念结构、认知的更大的可能性。
由于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如果仅仅通过儿童的:口头报告"来分析儿童的能力,就很有可能低估儿童的能力。同时,由于儿童会经常:听到"各种各样的社会认同的信息,他们记住了这些信息,当成人问及相关问题时,他们会把记忆中的答案告诉成人,而这些信息未必是儿童已经真正理解了的。
过分依赖:口头报告"又可能高估了儿童的能力。因此,在对儿童进行访谈时,要求儿童将自己所想的、认为的画出来或做出来,再在幼儿作品的基础上对话,是一种相对较好的方法。比如,要求儿童用橡皮泥做一个地球,画出入在地球上的什么地方,画出是怎么下雨的等。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