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保姆知识

留意宝宝的“生长痛”,留意宝宝发出添加辅食的信号

2022-05-16 15:57:04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留意宝宝的“生长痛”

夏季,是宝宝生长旺盛的季节,许多孩子会在这段快速成长期出现下肢关节痛或不适的。不明原因的父母会很焦急地带孩子前去医院骨科就诊。可医生

1、留意宝宝的“生长痛”

夏季,是宝宝生长旺盛的季节,许多孩子会在这段快速成长期出现下肢关节痛或不适的。不明原因的父母会很焦急地带孩子前去医院骨科就诊。可医生看后却说:“没什么大事,这是生长现象,过一阵就会好。”

虽然医生这样说,可是许多父母却担心误诊。为此,骨科专家表示:大多数小儿腿痛都是生长痛,但也不能排除疾病的因素,例如:滑膜炎等也可导致孩子腿痛。这里,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孩子腿痛的原因,以便父母鉴别。

生长痛:不是病的“痛”

大部分小儿腿痛并非某种疾病造成,而是与小儿的骨骼生长特点和小儿日常活动方式有关。如果父母详细询问了解孩子的活动情况,就会做到心中有数,不慌不乱。

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代谢旺盛,发育生长对骨膜刺激作用本身就能引起腿关节酸痛的不适感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生长痛”。这是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主要与儿童活动量相对增多,长骨生长较快,局部肌肉筋腱生长发育不协调有关。

生长痛主要表现:

1、肢体的疼痛,多为双侧性,以大腿部位多见,但小孩子可能表达不清而会说全身到处都痛。

2、生长痛一般痛感较轻,疼痛持续时间较长,有时可达数月或更久,疼痛时间多发生在下午和晚间,经一夜休息就消失。

除疼痛外有无其他症状:

除了腿部疼痛,父母还要了解如发热、皮肤斑疹、出血、肿胀、关节积液、触痛、畸形等情况十分重要,如果就是单纯腿痛,又找不到确切的疼痛部位,可暂不必急着上医院,观察两天,通过减少活动量,洗个热水澡,往往腿痛可自行缓解、消失。

孩子腿痛,还可由疾病引起

医生介绍:一些疾病,也可会使宝宝出现关节疼痛症状和跛行的现象,如:风湿性关节炎、化脓性关节炎、结核性关节炎、骨肿瘤、股骨头坏死、血液病等。如果疼痛几天后仍不缓解,伴有局部肿胀、触痛、关节活动障碍或异常响声,全身发热、跛行等,就应带孩子上医院就诊。

1、股骨头骨软骨炎:由股骨头骨骺缺血坏死引起,多见于4-8岁小孩,男孩比女孩多见。

早期会说膝关节内侧酸痛,继而发现跛行。晚期会有肌肉萎缩,下肢缩短的现象。x光线检查:髋关节正侧位拍片可发现股骨头的病理改变,如关节肿胀,关节间隙增宽,股骨头出现扁平,破碎成小块骨。

2、结核性髋关节炎:多见于学龄前小儿,发病较缓慢,以单侧多见。疾病早期患侧肢体酸痛,因此小儿在走路时步态会发生改变,以后疼痛逐渐加重,尤其是夜间睡眠时被痛醒,这是此病的主要特征。

3、风湿病:发病前多有咽喉炎、扁桃体炎、猩红热等病史。病变主要侵犯心脏、血管、关节等组织器官,关节疼痛多数为游走性的,以膝、踝等大关节为主,局部可出现红肿热痛,全身情况有发热、疲倦无力、食欲不振等。

4、类风湿病:病变常侵犯全身大、中、小关节,以指(趾)小关节肿胀疼痛为主,多数呈对称性。病程发展缓慢,呈渐进性反复发作。

医生特别提醒:这种病的疼痛与生长痛有点类似,区别是此病早期多有全身发热,伴有皮疹或淋巴结、肝脾肿大等症状。

5、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这种病的小儿出生后即有髋脱位的体征,只是不易被及早发现,到会行走时才被发现步态不正常。单侧脱位呈跛行步态,双侧脱位呈鸭步态。检查时发现双下肢不等长,髋关节外展受限、股骨头向外脱出,腰椎前凸,臀部后突。x光线髋关节拍片可证实有无脱位,脱位为单侧或双侧。此病早诊断早治疗,效果较好,2岁以内的可行手法复位石膏固定。

6、急性髋关节暂时性滑膜炎:常见症状是疼痛与跛行,经休息后症状很快消失。起病的患侧膝关节有轻微疼痛,24小时后疼痛转移至膝关节,并伴有跛行。躺下仰卧时两侧下肢长度不一致,如果一侧比另一侧长出3~5厘米,(医学上称为假性延长)。就要考虑这方面的病变了。

7、化脓性关节炎:好发于幼儿的髋、膝等部位,患者多有关节肿胀、剧痛、活动障碍等症状。

8、骨软骨瘤:多见于儿童,好发于四肢长骨的干骺附近。

9、骨肉瘤:好发于青少年,疼痛为主要症状,局部可出现肿胀。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留意宝宝发出添加辅食的信号

一般情况下,待宝宝长到4-6个月的时候就可以开始添加辅食了。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的宝宝4个月以后就可以添加辅食了,而纯母乳喂养的宝宝要晚一些,但也不能严格按照月份牌来开始添加辅食,因为每个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都不一样,个体差异也不一样。若添加辅食过早,也会给宝宝造成不必要的负担。所以,父母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判断是否可以开始给宝宝添加辅食:

体重:体重需要达到出生时的2倍,至少达到6千克。

吃不饱:比如说,宝宝原来能一觉睡到天亮,现在却经常半夜哭闹,或睡眠时间越来越短;每天母乳喂养次数增加到8-10次或喂配方奶粉1000毫升,但宝宝仍处于饥饿状态,一会儿就哭,一会儿就想吃。这些都表示可以给宝宝添加辅食了。当宝宝在6个月前后出现生长加速期时,是添加辅食的最佳时机。

发育:当宝宝能控制头部和上半身,能够扶着或靠着坐,胸能挺起来,头能竖起来,宝宝了可以通过转头、前倾、后仰等来表示想吃或不想吃,这样就不会发生强迫喂食的情况。

行为:宝宝开始对大人吃饭感兴趣,大人咀嚼的时候,宝宝会盯着你看,有时候小嘴还会发出:吧唧"声,像只小馋猫;可能还会来抓勺子,抢筷子。如果宝宝将手或玩具往嘴里塞,说明宝宝对吃饭有了兴趣。这也是可以给宝宝添加辅食的信号。

伸舌反射:很多父母都发现,刚开始给宝宝喂辅食时,宝宝常把刚喂进嘴里的东西吐出来,妈妈们则认为是宝宝不爱吃。其实,宝宝的这种伸舌头的表现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称为:伸舌反射",说明还不到喂辅食的时候。伸舌反射一般会在4个月前后消失。若在消失之前坚持喂辅食,一味地硬塞、硬喂,不仅让父母很有挫折感,也会让宝宝觉得不愉快,不利于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

吃东西:如果父母舀起食物放进宝宝嘴里,宝宝会尝试着舔进嘴里并咽下,宝宝还笑着,显得很高兴、很好吃的样子时,说明宝宝开始对吃东西有兴趣,这时就可以放心给宝宝喂辅食了。若宝宝将食物吐出,并把头转开或推开父母的手,说明宝宝不要吃也不想吃,这时父母一定不能勉强,隔几天再试试

3、留意宝宝补充水份的需要

健康的身体必须保证水分的平衡,成人每天每公斤体重大约需要水30~40毫升,而小宝宝则为100~160毫升,是成人的3~4倍。你是否了解该给宝宝喝什么样的水?怎么喝水才最科学?

宝宝喝水的4个学问

学问1 喝什么?

白开水是宝宝最佳的选择。白开水是天然状态的水,经过多层净化处理后,水中的微生物已经在高温中被杀死,而其中的钙﹑镁等元素对身体是很有益的。但要注意给宝宝喝新鲜的白开水,因为暴露在空气中4小时以上的开水,生物活性将丧失70%以上。

学问2 什么温度最适宜?

过冷或过热的水,都会损伤宝宝娇嫩的胃黏膜,影响消化能力。一般夏天宝宝最好饮用与室温相同的白开水,而冬天则饮用摄氏40度左右的白开水最适宜。

tips:研究发现,煮沸后冷却至20~25摄氏度的白开水,具有特异的生物活性,它与宝宝体内细胞液的特性十分接近,所以与体内细胞有良好的亲和性,比较容易穿透细胞膜,进入到细胞内,并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功能。

学问3 喝多少?

年龄、室温、活动量、体温、奶水或食物中的含水量等因素,会影响宝宝对水的需要量。一般,新生儿期的宝宝,由于喂奶的次数较多,如果妈妈的奶水充足,一天喂l~2次水就可以了。但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喂水次数和每次喂水量都要适当增加。

tips:给宝宝喂水时,如果他不愿意喝的话,父母也不要勉强,这说明宝宝体内的水分已够了。一般情况,3岁以内的宝宝,每次饮水量不应超过100毫升,3岁以上可增至150毫升。

学问4 怎样喝?

只要宝宝的小便正常,可根据实际情况让宝宝少量多次饮水,如果宝宝出汗多,应给宝宝增加饮水的次数,而不是饮水量。此外,父母还应注意:

饭前不要多喝水:饭前给宝宝喝水,会稀释胃液,影响宝宝的食欲,也不利于食物的消化。正确的饮用方法是,让宝宝在饭前半小时喝少量的水,这样可以促进唾液的分泌,帮助宝宝消化食物。

睡前不要多喝水:年龄较小的宝宝深睡后,还不能完全控制排尿,如果睡前喝水过多,会影响睡眠,导致第二天精神不佳,也可能导致遗尿。

4种水宝宝不宜喝

自来水

有些家长发现宝宝口渴了,就习惯性地打开水龙头,接一杯自来水给宝宝喝,其实这是不对的。自来水与金属管壁或水龙头金属腔接触后,会发生水化反应,形成金属污染水,而且自来水中还可能蕴含对宝宝身体有害的细菌,宝宝饮用后容易生病,影响健康。

饮料

许多家长给宝宝喝各种新奇昂贵的果汁、汽水,或用其他饮料代替白开水给宝宝喝,这是很不正确的做法。饮料里往往含有较多糖分和电解质,虽然口感很好,但是喝下去容易长时间滞留在胃部,对胃肠道产生不良刺激,影响宝宝的消化和食欲。

久存的开水

在室温下存放超过三天的水,尤其是保温瓶里的开水,很容易被细菌污染,而且开水中含氮的有机物会加速分解,使亚硝酸盐的生成增多,宝宝饮用后,亚硝酸盐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会影响血液的运氧功能,使宝宝出现乏氧的症状。

过甜的水

喝过甜的水,会加快肠蠕动的速度,但不久后又会抑制肠蠕动,使宝宝的腹部产生胀满感,影响生长发育。

tips:宝宝的味觉比成人灵敏得多,成人觉得甜的水,对宝宝来说,就过于甜了。所以给宝宝喂甜水时,不要使用奶嘴或橡皮奶头,这样容易造成宝宝的错觉,应该用小勺给宝宝喂水。

注意宝宝是否需要补充水份:

当你发现:

宝宝噘着小嘴四处觅食。

经常哭闹、烦躁、难以入睡。

尿少、尿色深黄。

说明宝宝身体需要补水啦!宝宝感到口渴时,身体内的细胞往往已经脱水了,即使是轻度脱水,对他的健康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父母应随时为宝宝准备温度适宜、可口的饮品,并及时提醒宝宝喝水。尤其在炎热的夏季和干燥的冬季,应每隔20~30分钟让宝宝喝一次水。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留意宝宝打呼噜

宝宝睡觉时打着小呼噜,父母一定觉得很有意思。可是,如果宝宝的鼾声越来越大,就不能只当儿戏了,应去医检查是否“腺样体肥大”。

听不懂:什么是“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又称增殖体,它位于孩子鼻咽顶部,即鼻腔后面,咽的上面,是一团淋巴组织。腺样体的形状像半个被剥了皮的橘子,表面凹凸不平,有5-6条纵形沟裂,这也正是它容易存留病毒和细菌的原因。人体的组织器官,有的在不断生长,如指甲,头发等;有的生长到一定程度就保持不变,如耳朵和鼻子等;有的则生长到一定年龄就开始缩小,腺样体就是其中之一。正常情况下,儿童2-10岁是腺样体增大时期,6岁时长到最大,10岁以后开始萎缩,到13岁左右就消失了。

目前医学界对此并无准确论断,但可能的原因是,当儿童机体抵抗力降低,如受凉、感冒时,存在于机体内的病毒,细菌大量繁殖,外界的病原体又乘虚而入,这时的患儿就容易患急性腺样体炎,导致腺样体肥大。

紧张:“腺样体肥大”要紧吗?

急性腺样体炎对儿童的健康危害并不是十分大,但如果腺样体因炎症的反复刺激而发生病理性增生、肥大时,则会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父母如发现自己的宝宝睡觉时鼾声大作,并伴有下列表现,应带宝宝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上感及脑缺氧

腺样体肥大可诱发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症状是病儿的咽部不适,有异物感,常有咳嗽、头痛、精神不振或记忆力减退等表现。腺样体肥大还可以影响病儿鼻腔的通气和分泌物的引流,从而产生鼻塞,流鼻涕,严重的情况下,孩子的鼻子还可能完全阻塞,而长期鼻塞还能导致病儿脑部缺氧,进而出现精神萎靡、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等现象。

·中耳炎

增生肥大的腺样体可压迫外侧的咽鼓管而引起病儿中耳炎,使其听力下降,若治疗不及时,患中耳炎时间太长,即使切除了病儿的腺样体,其听力也不能再恢复正常。

·睡眠质量差

腺样体肥大的孩子在睡眠时,由于腺样体的增生,使呼吸道气流通道狭窄而不通畅,气体不时冲击舌根部及悬雍垂等组织,随着呼吸而发出阵阵鼾声。除打鼾外,病儿还常常有不安的表现,呼吸不畅,常惊醒或惊叫,还会出现夜间阵发性咳嗽。

专家提示:父母对孩子的腺样体肥大绝不能轻视,当发现孩子有听力不好或经常鼻塞、流鼻涕,特别是睡眠出现呼吸暂停时,父母要想到可能不仅仅是耳朵或鼻子的毛病,还不要忘记检查一下,看看孩于是否有腺样体肥大。要尽量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腺样体肥大必须手术吗?

·由于急性腺样体炎引发的暂时性腺样体肥大,对儿童的健康危害并不是十分大,如孩子患急性腺样体炎,应及时就医,予以对症治疗,并注意卧床休息,不需要手术切除。

·如孩子的腺样体因炎症的反复发作而产生病理性增生和肥大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考虑手术切除腺样体。目前,病理性腺样体肥大最好的治疗办法就是手术切除,4岁以上患儿即可手术。

·最近,有关研究者提出,对腺样体肥大可采取等离子治疗,方法简单,痛苦小,临床效果如何,以及是否适合于儿童,尚待进一步论证。

小提示:父母也不要一听到孩子打鼾,就精神紧张,如果孩于打鼾是偶尔的,未必是腺样体增生在作怪,可能是由于有的小孩睡眠时与呼吸有关的肌肉松弛,尤其是舌的肌肉放松后造成舌根向后面轻度下垂,使呼气时排气受到影响而打鼾;当改变体位后,同时也改变了舌的位置,此时孩子的呼噜声就消失了。因此,偶尔打鼾的孩子不一定是腺样体肥大,父母可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进行鉴别诊断。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6、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家政厨师招聘(厨房厨师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