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保姆知识

亲子教育:自由和规则的尺度如何把握,告诉孩子把握好与朋友交往的尺度

2022-05-21 11:00:07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亲子教育:自由和规则的尺度如何把握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把握自由和规则的尺度呢,举例来说,在美国,一般家庭都有专门的空间供孩子活动、游戏,客厅则属于大家

1、亲子教育:自由和规则的尺度如何把握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把握自由和规则的尺度呢,举例来说,在美国,一般家庭都有专门的空间供孩子活动、游戏,客厅则属于大家的公共活动区域,因此是必须保持干净和整洁的,家中每个成员都有责任维护客厅的秩序。

  所以,即使才两岁多的美国孩子,也知道不能把客厅的东西弄乱。而到了孩子自己的游戏室,那里简直是世界上最乱的地方,他们可以自由自在地玩,没有任何约束,让人感慨美国人真是把孩子当做孩子,他们会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满足孩子对游戏的需求。这样的规则设置,从小就会让孩子具有公德心,知道哪里自己能充分享受自由,而哪里是大家享受自由的地方,在大家共享的地方就要有规有矩。

  而在中国,我见过不少家长纵容自己的孩子在公共场所爬上爬下,摸东摸西。有一次在银行,我看见一个3岁多的孩子不停地按饮水机的开关,热水哗哗地流,马上就要溢满流到地上。我赶紧提醒他妈妈说::你看着点儿他,小心会烫到他。"

  他的妈妈含笑说道::我就是要让他自由探索,这样才能让他形成自己的理解,如果他被烫了,自然就不敢再摸了。"

  我猜这位妈妈信奉的是自由的教育观,但银行是公共场合,如果要让孩子领教热水,回家放任孩子便是,不应该到这里来妨碍别人。别人想喝水,难道要等孩子玩够了不成?更重要的是,银行里人来人往,如果有人不小心碰到孩子,将他烫伤,那么责任又该谁来负?

  3岁的孩子,一切行为选择都是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家长如果百依百顺,他们又如何能习得相应的行为规范?这个妈妈如果一直这样教育她的孩子,等孩子长大就可能成为一个缺少公德的人。因此,自由和规则的尺度即在于领域,在家庭私有领±-孩子专属领域、能保证孩子人身安全的领域内,孩子享有充分自由的权利,除此之外到必须遵守相应的规则。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告诉孩子把握好与朋友交往的尺度

  青少年时期的友谊常常能保持终生。不论你是否愿意,每个人一来到这个世界,就会与他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把生活比作花园,那么朋友应该如同阳光雨露一般,滋润着这个缤纷的世界。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会经历很多的人和事。当然也少不了几个好朋友。比如现在的同学,同一个学校的学生,还有生活中一些常常相处的人。

  杨妮是一位高一的女生,最近常常有些异性同学找她。有一次有一位男同学把她送回了家。这让她的父母很着急。以为杨妮早恋。父母几次跟她沟通效果都不好。杨妮认为只是扭了脚不方便,男同学才把她送回家。父母就借题发挥,小题大做。我询问了一下杨妮的父母,她平时的学习、生活情况。她父母告诉我杨妮是个开朗的女生,平时学习紧张。作为父母,为了防止她早恋,限制她跟男同学交往。

  原来问题的症结在这里,我告诉杨妮的妈妈,尽管作为中学生不该过早的谈恋爱。可是他们有正常的交朋友的权利跟自由。作为家长,要告诉她们该如何把握好友谊的尺度,尤为重要。在我看来,作为女生千万不可过分随便,追逐打闹,或一些随便的动作都是不可取的。要知道男女毕竟有别。另外由于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对这个世界正处在一个新奇、懵懂的理解中,跟家长或许有些代沟,这时候就会找朋友倾诉一些生活中的困惑和烦恼。

  其实,友谊是要建立在共同的爱好、兴趣、理想,并能相互帮助的基础之上的。两个好朋友可以是两个女孩子,也可以是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双方可能是同龄的,也可能是一方大于另一方。

  中学时代,男女生的交往已经很平常了。父母都会允许并理解你们与异性的交往。杨妮妈妈的做法也许是个特例。我问杨妮的妈妈,为什么不能跟女儿做好朋友呢?我想如果杨妮能跟妈妈成为朋友一定会觉得很幸福的。

  真正的朋友是不会妨碍个性发展的,而是起促进作用的。假若是真正的朋友,会永远关心对方的幸福,会为朋友负责。

  如果能把握好正确的交往尺度,妥善处理与异性之间的关系,不仅可以顺利地度过中学时代,还可以交到真心的朋友,与他们在学习上互助、个性上互补、活动中互相鼓励-这对中学生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温馨提示

  与朋友相处的六条小建议

  1.与异性相处不必过分拘谨。要向对待同性朋友一样和异性交往,大方坦荡。

  2.要做一个善解人意的倾听者。

  3.记得永远都要诚实和善良。

  4.不要在困难的时候才想起朋友,也应与朋友分享快乐。

  5.要主动和别人交朋友。

  6.要勇于告诉别人自己的事。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如何把握好管束孩子的尺度

  有位父亲说::我们花18个月让孩子站起来说话,而后却要花18年时间努力让孩子坐下来听我们说。"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主张越来越多,要求独立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尤其表现出不顺从的执拗。家长觉得孩子不可理喻、难以管教,孩子却认为家长不理解他们,独断专行。两代人之间的别扭多了,家长和孩子都感到苦恼。

  那么这个代沟究竟有多深呢?实际上许多研究表明,绝大多数青春期孩子与家长之间并不存在原则上的分歧,亲子之间的矛盾冲突大多是关于扔垃圾、洗碗等家务事,或者穿衣打扮的品位,书籍、电视节目的选择等日常琐事,其核心是孩子应该享有多大的自主权。尽管孩子经常跟家长顶嘴、拒绝配合,但失去父母这盏引航灯是孩子最大的恐惧。在当今的核心家庭中,父母是辅助和保护孩子度过令人困惑的青春期的最可靠、最强大的力量。尽管朋友成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依赖,但他们在基本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上仍与父母相一致。朋友往往是衣着、音乐、娱乐品位方面的模仿对象,父母的言行态度还是起着重要的榜样作用。只有在父母不能给孩子以关心和指导时,孩子才会在同龄人中寻求依恋对象。

  因此,家长不要以为个头超过自己,声称自己是大人的孩子就真的不再需要自己了;也别以为给予孩子完全的自由,就能够填平代沟。许多家长有这样的体会:孩子常常说:不要你管!"有时却抱怨:你从来不管我!"这其实正反映出孩子的真正需要——适当的自由和父母的关心,一个也不能少。他们希望家庭是他们探索世界时的安全基地和避难所,却不喜欢父母羁绊他们翱翔的翅膀。

  父母的期望与孩子的愿望并不矛盾,也希望孩子成熟、独立,但父母的行为却情不自禁地违背初衷,常常不放心孩子独自行事,约束过多,引起孩子反感。尽管父母与孩子之间争执的多为日常琐事,但天天摩擦,日日烦恼也会损害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如何把握对孩子管束的尺度,调整管束策略是青少年家长应注意的问题。

  (1)体谅孩子的困难

  家长首先应该理解,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正在经历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他们的内心充满各种渴望,却弄不清自己在寻找什么;他们心里时常翻腾着种种矛盾,却又理不清头绪。如果童年时期的孩子好比身处天堂,那么进入青春期的少年就仿佛开始了从天堂往地面降落,在这个自由落体的过程中,他们可能经历兴奋、刺激、惊讶、恐惧、迷惘、失落等错综复杂的感受。内心的波澜必然引起外在行为的失衡,青春期的孩子在控制情绪和行为方面出现问题,家长不必感到震惊和担忧。如果你发现孩子变得像刺猬一样碰不得,像牛一样倔强,别急着生气,提醒自己孩子已经进入了一段特别时期,你可能需要改变对待他的态度和方法了。

  对青少年的期望要符合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他们的身体虽然看起来已经与成年人没有两样,但实际上在处理很多事情方面,是不成熟的。别看他们能够轻松解决深奥的数学难题,谈论起时事来头头是道,与人争辩时逻辑严谨,但他们的思维像汽车的雨刷,刷一下,停一停,这一刻成熟理性,下一刻却恢复了孩子气的幼稚简单。家长需要理解孩子思维的不稳定性,谅解孩子丢三落四、顾头不顾尾、莽撞冒失的举动,不要苛求他们。帮助他们克服思维的局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不要心急地催促他们长大。

  14岁的小航是学校机器人制作小组的主要成员,他的作品多次在竞赛中得奖。他经常在家用爸爸的工具做实验,但十次中有八次不记得把工具收拾好放回原处。爸爸很恼火,训斥他::你都这么大了,怎么还不长记性?这点儿小事都提醒过你多少次了!"小航经常挨骂,对爸爸总是畏惧三分。

  后来爸爸与一位学教育的同学聊天,了解了孩子思维的特点,他不再像以前那样生气了。当小航偶尔出了差错、做了蠢事,爸爸也不再急躁地训斥他,而是帮他分析原因,教他做事的方法。小航的能力越来越强,与父亲的关系越来越亲密,而父亲对小航也越来越信任了。

  青春期的孩子有时会做很荒唐的事,犯很严重的错误。但很多情况下,不是孩子真的学坏了,而是他们在试探限度时,走过了头。如果家长相信孩子的本质是善良的,向上的,孩子就容易回头,愿意接受家长的劝导。否则,可能导致孩子破罐破摔的心态。无论孩子多么惹你心烦,无论你怎么批评他,一定不要否认他是个好孩子。让孩子明白你对他最基本的信任。

  父母因为有事出门,14岁的迪娜负责在家照顾妹妹。当父母回家时,邻居告诉他们迪娜在家开了个喧闹的聚会。父亲还在水池里发现了啤酒罐。父母十分生气,因为家里有明确的规矩:晚上8点以后不许有朋友在家。迪娜犯了大错,而且不止一桩。

  当迪娜和父母坐在心理咨询室里时,父亲向医生列数了她的所有错误。迪娜说::我必须对我爸爸所说的话做几点修正。"医生却阻止了她::你先等一下。你们俩可能会因为不同看法争执一下午,而且越说越生气。不过,我希望你知道,我认为你是个好孩子。"迪娜惊奇地看着医生,问::你认为我是好孩子?":是的,我认为你是一个好孩子,一个能够尝试解决问题的好孩子。"迪娜说::那我就不反驳我爸爸的话了。"迪娜的父母简直不敢相信,后面的谈话变得非常容易了。

  迪娜的父母也认识到,孩子犯错误不是因为她不好,不负责任,而是因为她还小。他们得出了公正的结论,制定了明确的规矩,迪娜欣然接受。父母还明白了,肯定迪娜是个好孩子,这一点非常重要。

  当孩子顶撞家长,愤怒地反抗或抱怨时,家长有时会被孩子过于激烈的话语激怒,或因孩子无情地评价受到伤害。记住一点:孩子说的,并不完全代表他所想的。青春期少年是受感情驱使的,他们对听到的、看到的、经历到的,都从情感上做出反应。他们的许多口头反应是保护他们脆弱情感的本能的尝试。明白孩子有口无心或言过其实,有助于家长保持冷静和理智。家长应该把注意力从孩子的语言表达方式上转移开,弄清楚他们话语中隐含的积极意图。

  当孩子说::你从来不让我做任何好玩的事!"可以理解为::你的规矩太多了,我需要一些自己活动的自由。"当孩子说::我恨你,我恨这个家。"可以理解为::我在自己家里像个陌生人。"或:我感到窒息,我需要自由和隐私。"当孩子说::你对我和我的朋友一点都不理解。"可以理解为::请听听我的想法、观点和感受,不要总是评价、批评和说教。"

  当然,理解孩子话语中的积极意图并不意味着允许孩子的有害的、无礼的、恶意的语言和行为。只是,家长需要先听懂孩子的话,明白孩子的需要,把自己从孩子对手的位置上转移到同盟的位置上,问题才能真正解决。当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对抗情绪消失,对孩子行为方式的纠正会容易得多。

  家长需要永远记得的是,当孩子说:我不需要你"时,他是在说:我离不开你"。青春期少年无论多么叛逆,内心都离不开父母关爱和支持的需要,他们恼怒、气愤的目的是希望你改变对待他的态度,而不是真的看不起你或想把你赶走。

  (2)平等对话

  孩子总对家长的要求说:不",孩子总是躲在自己的房间,直到吃饭才露面,与孩子交谈大多不欢而散,这样的现象在传递一个信号:你需要改变和孩子交流的方式,你该重新看待你的孩子。这样的改变并不容易,即便是儿童发展的专家也要花点时间走出原来的行为模式。

  安·彼得森是宾西法尼亚大学健康和人类发展学院的教授,她对青少年的发展十分关注,做了大量研究。在接受采访时,她谈到自己抚养孩子的经验:

  :有一次,我们一家开了个家庭会议讨论一些问题,问题似乎快解决了。我的女儿突然问:‘把我的需要放进去考虑怎么样?’她一脸不高兴,因为我们不假思索地认为她会同意我们的安排。在那个瞬间,我突然意识到我们从来不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同事、朋友或其他成年人。我们必须改变对待青少年的态度。我对孩子说:‘你是对的,你应该在家庭决策中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努力改变做法,经常和孩子讨论她该做哪些事。当然,时不时还是有疏忽发生,问题的根源仍然是我们互相想当然地以为对方会怎样。

  我们为孩子作出的改变很重要,因为他们认识到我们没有控制他们,我们尊重他们的观点,他们有发言权。不过,如果你问我们的两个孩子,他们仍会说他们得到的自由不够多。那是因为,我们认为很多事还得由家长做决定。

  我们相信让孩子知道家长是怎么思考问题,怎么做决定的十分重要。在我们家,孩子们参与讨论家庭开支、旅行计划。我们让孩子参加,不仅是出于对他们的尊重,而且是想让他们看看成年人是怎么决策的。这个方法效果很好。"

  给予青少年成人式的尊重,是父母与孩子之间保持交流畅通的关键。青少年对家长的说教、唠叨十分抵触,家长即使说得有道理,如果不注意态度和方式,孩子不仅不愿意接受,还容易产生对立的情绪。因此当你在和青少年说话时,把他们想像成你的同事或朋友,换掉你过去对孩子惯用的口气和神态,你会发现,你的话比以前悦耳多了,孩子的逆反情绪也会少得多。孩子不再躲着你了,还可能主动跟家长说一些自己的事。

  进入青春期的少年开始不太轻信父母的言论,如果父母不能以理服人,就更破坏了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和威信。父母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和结论强加给孩子,重要的是给孩子提供充分的事实和信息,帮助他们做出自己的判断。

  15岁的苏珊跟着朋友学会了吸大麻,妈妈发现后又生气又担忧。她克制住心头的怒气,找苏珊谈心,苏珊不以为然,说::学校里的同学都在吸。大麻不算毒品,没有什么危害。"妈妈知道以前的确有文章说过大麻没什么危害。她一时说服不了苏珊,没有强迫她,但她第二天就开始了搜集资料的工作。她在图书馆、网络上查找了有关大麻的研究文章,并复印或下载下来。妈妈抱着一大叠资料,又跟苏珊谈心。她说::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资料,我不多占你的时间,每天5分钟,我把定时器开着,铃声一响你就可以走。你看怎么样?"苏珊对妈妈的这个提议没有理由拒绝就答应了。

  以后,每天晚饭后,妈妈和苏珊就坐下读五分钟资料,关于吸大麻的可怕后果客观地展现在苏珊面前。两个星期下来,苏珊似乎没有什么改变,妈妈有些灰心,但仍然坚持着。一天傍晚苏珊回到家,被雨淋湿了,而且看上去情绪很不好,一进门就躲在自己屋里。妈妈默默地把热乎乎的饭菜送到女儿的.房间。苏珊站起身,扑到妈妈怀里,哭着对妈妈说::我爱你。"并请求妈妈的原谅。母亲抚摩着女儿的头,安慰她::好了,好了,妈妈永远爱你。"

  苏珊从此没有碰过大麻,她和母亲的关系也更加亲密无间。

  当父母能够始终以孩子的精神支柱和坚强后盾的形象出现,尊重孩子的隐私却随时愿意倾听孩子的诉说,允许孩子自由发言且不妄加评论时,孩子就会向父母敞开心扉,疑惑和困扰可以得到即时的剖析和指点。青春少年可以渐渐远离焦虑和惶惑,沉着、平稳地降落,即使迷徒的孩子也容易找到回家的路。

  (3)巧妙帮助

  青少年希望自己的独立人格被尊重,因而要求自己做决定、自己解决问题,即使需要帮助,也不希望像小时侯那样开口向父母求援。对父母送到跟前的帮助,他们也不一定爽快地接受,因为觉得失了脸面。家长这时也需要假设自己是在帮助一位同事或朋友,用不让别人难堪的方式悄悄地把他拉出困境。

  14岁的小冉越来越爱美了,经常和妈妈在穿着打扮的事情上拌嘴。一天早晨,她要穿亲戚送的时髦套装去上学,妈妈说::这套衣服不合适在学校穿。"小冉不听。妈妈没有坚持自己的意见。小冉穿着新衣服走到学校门口,同学们的目光让她感到了不自在,她想回家换件衣服,又害怕时间来不及。正在犹豫之时,她看见妈妈拎着一个塑料袋来了。妈妈对小冉说::我怕你穿这套衣服着凉,给你带了另外一件。你去卫生间换上吧。"小冉感激地谢了妈妈,接过衣服进了学校。这次教训以后,小冉对妈妈的意见不再那么抵触了。

  青少年时期,家长对孩子的规则纪律虽然还必须一如既往的鲜明严格,但管束的方式却要调整。力量逐渐强大、自治意识日增的孩子对父母的硬性规定和强制执行不仅不愿意不服从,还可能发起公然的反抗。这样,行为问题得不到解决,情绪障碍又产生了。

  周末,16岁的小凤要去外婆家。她换上衣服,妈妈说::咦,你怎么不穿新买的那件?我都给你拿出来放在椅背上了。":我不想穿。":为什么?又犯怪了。你自己挑的,怎么又不肯穿了。快换上,比你身上那件好多了。":就不穿,我乐意。"小凤犟起来。:那以后,你就别想买衣服!"妈妈也火了。:不买拉倒!我用不着你管。"小凤甩手走了。

  小凤的母亲的确管得多了。给孩子设置规矩的原则是分清主次,对待青少年更要抓大放小。给他们加大自由选择决策权就可以从小的、非原则性的方面开始放手。像穿什么衣服、听什么音乐、看什么电视,只要不跨越原则性的界限,就让孩子自己选择。如果事事唠叨,孩子会对家长的管教产生抵触情绪,对父母所有的教导都一概拒绝,这样孩子反而容易走弯路。

  朱莉13岁,有一个9岁的妹妹温蒂。两个孩子性格迥异,朱莉活泼好动,但有些毛躁;温蒂文静,做事有条有理。妈妈经常对朱莉说::做完作业把东西收拾好,别把东西放得到处都是,你看温蒂比你小,都比你整齐。"朱莉毫无改进之意,以前还稍微收拾一下,现在连做样子都不做了。干脆不管不顾,妈妈爱夸谁夸谁,爱说什么说什么。妈妈发火也没用,只好唉声叹气。

  其实,朱莉的逆反心态是妈妈管束不见效果的原因。而她的抗拒心理正是妈妈不断拿妹妹跟朱莉比,伤了她的自尊心造成的。如果妈妈不再拿妹妹来刺激朱莉,也不再帮朱莉收拾东西,让她自己体会丢三落四、找不到东西的后果,朱莉就有可能主动改变自己的行为。自然后果法比反复唠叨更容易激发孩子的责任心和独立意识。

  15岁的大力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电视,爸爸走过来一边说::你怎么还不复习功课?",一边就啪的一声把电视关了。大力急了,把电视机打开,申辩道::这个电视剧就差这集没看到。":没看到怎么了,少看一集就要你命了?做功课少做几题,你怎么不急?"说着,爸爸把电视又关上了。大力火了,:你不讲理!"倔强地把电视打开。:反了你!"爸爸一巴掌挥过去。大力的泪水夺眶而出,他冲进自己的房间。事后很久,大力都不跟父亲说话。

  对孩子的纪律要严明,但不能刻板。对于青少年,规则的弹性更要放大些,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权,锻炼自我约束、对自己负责的能力。对孩子的管教需要坚决,但不能粗暴。简单粗暴的做法只会制造鸿沟,将孩子推得离你更远,却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如果大力的爸爸能倾听孩子的要求,允许孩子看完这一集四十分钟的电视剧,孩子可能愉快地去复习功课,这样的效率会更高。即使父亲要求大力延长复习时间,他也会觉得公平。如果因为复习时间确实可贵,不能浪费,父亲可以提醒大力,跟他商量能否放弃今晚的电视,以后再补偿。比如,借回vcd,星期天补放。变通的方式很多,家长需要真正把孩子看作大人,尊重孩子的人格和自尊心,才可能想出最合适的办法。

  一天,小嵩的爸爸开抽屉取钱准备买书,却发现少了50元钱。他清楚地记得昨天晚上放进去4张50元的钞票,现在少了一张。小嵩的妈妈上夜班还没回家,家里没有外人,惟一的怀疑对象就是13岁的小嵩了。爸爸心里一沉,觉得应该对儿子严加管教。但他没有贸然行动,思前想后,否定了几个方案,最后想出了一个办法。

  小嵩爸爸在儿子的书桌抽屉里放了一封再三斟酌后写的信:

  孩子:

  爸爸发现抽屉里少了不少钱,不知是不是你拿的。你现在长大了,应该明白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如果你需要钱,完全可以当面向我要,只要是正当的我一定会满足你,又何必自己拿呢?真是你拿的话,你要吸取教训,知错就改,爸爸绝不会对你另眼相看。祝你学习进步,诚实做人。

  相信你的爸爸

  第二天爸爸发现小嵩神色紧张,吃饭时连头都不敢抬。爸爸料定儿子看到了那封信,但他当什么事也没发生过,吃饭时还讲笑话活跃气氛。

  又过了一天,爸爸在放钱的抽屉里看见了一封小嵩写给他的信:

  亲爱的爸爸:

  我很感激您给我这次改正的机会。我错了。不该随便拿您的钱,辜负了您对我的期望。您写的信,我将永远保存它,记住这次深刻的教训。请您相信,以后我再也不会做这样的事了。我一定认真学习,做一个诚实的人。

  您的儿子

  小嵩果然说到做到,再也没有偷拿过家里的钱,后来他还在学校里被评上三好学生。

  书面交流的方式常常会起到神奇的效果,特别适合腼腆的孩子、内向的父母、敏感的话题或尴尬的情景。如果预料到当面交谈可能会引起情绪冲突时,不论家长还是孩子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打开问题的缺口。当大家交换了基本的看法,都能够冷静对待问题时,再坐下来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上中学的凡凡向父亲吐露她最近遇到的两个烦恼问题:一是关于借钱的,二是关于穿着的。

  凡凡说有些同学向她借钱,但过后就想不起来还了。她考虑到同学之间还是友谊第一就算了。可是久而久之,女儿犯了愁。她问::借钱不还,算不算品德问题?"父亲觉得这个问题不好一概而论,就用自己相似的经历启发女儿::我有两个朋友都曾向我借过钱,一个借钱纯粹是用于吃喝玩乐,另一个借钱是因为家里实在揭不开锅。当我知道那位借钱潇洒的朋友想赖账时,就马上找他催问借款之事。他后来再向我借钱,我就断然拒绝。那位确实家境拮据的朋友,虽然他一再表示一时难以偿还,我还是毫不犹豫地把钱借给了他。"

  凡凡的第二个烦恼是:几个要好的朋友很爱打扮,喜欢赶时髦,而且老鼓动她穿这穿那。她们还对凡凡的穿着评头论足,说她土气。凡凡不喜欢追时髦,想不理她们,但又怕失去朋友。

  父亲又讲起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在我周围有不少人喜欢新潮的生活方式,他们还经常比谁住得更豪华、吃得更讲究、玩得更潇洒、穿得更高档。我有几个朋友‘批判’过我不合时宜的生活方式,说我不懂得享受、缺乏现代人的气息。随他们说什么,我就笑笑。我不反对别人的选择,但我按我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我觉得攀比是不健康的心理,保留自我才是现代人应有的个性。开始那些朋友不理解,后来,当他们因追时髦感到疲惫不堪时,对我说:‘你是对的,我们活得太累了。’"。

  凡凡一向信任父亲的为人,她从父亲的经历中悟到一些道理,父亲的做法为她解决自己的问题提供了可借鉴的榜样。

  凡凡的父亲没有直接向孩子灌输做人的道理、要求孩子该怎么做,而是与孩子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的方法不仅巧妙地启发了孩子,还拉近了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家长自身的行为是对孩子最好的引导。家长理智冷静处理问题的方式、宽以待人的风范、文明得体的言行可以给孩子提供最直接的榜样。家长在面对自己的问题时表现出的冲动、暴躁或灰心、沮丧也会给孩子带来消极的影响。也许这个被称为:第二次降生"的青少年期同样可以成为家长重新修炼自身素养的好机会。孩子审视的目光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习以为常的缺点,孩子尖锐的评判可以督促我们改变思维视角和行为方式。与孩子一起成长,可以使这个阶段充满激情和快乐。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怎样把握爱的尺度?

天下父母谁不对子女倾注一片爱心?谁没有过望子成龙的一片痴情?到头来能够让父母感到无限欣慰的固然不少,但事与愿违的却为数更多,这种情况古往今来不乏其例。有些父母更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把所有的爱和希望全部寄托在这个孩子身上,对孩子过分地溺爱、迁就和顺从,缺乏应有的道德教育,使孩子成为家庭中至高无上的“小太阳”。久而久之,孩子就有可能在父母“爱”的怀抱中养成自私自利,不尊敬长辈、不爱惜财物、任性、骄横和依赖等不良品性,做出有害于他人的事情,有的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把握对孩子爱的尽度呢?

1、尊重孩子的人格,爱护他们善良美好的心灵。做父母的不要总以为孩子年幼无知,忽略了对孩子应有的尊重,高兴时百依百顺,生气时就横加指责。这样会使孩子无所适从,伤害孩子的自尊,从而使其养成不良的心理。

2、满足正当的需要,抑制不合理的要求。对于孩子提出的意见和要求,父母要善于倾听,如果是正当的需要,就给予适当的满足,反之,就应当和蔼地拒绝,坚决抑制。千万不要因孩子的无理哭闹而迁就顺从。

3、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我们认为,要时刻为孩子的未来着想,千万不要包办代替,应及时教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孩子玩完玩具后让他自己收拾好;吃完饭把凳子放回原处;稍微大一点的孩子,可以教他洗自己的手帕、袜子,扫扫地等。

4、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具有一致性和连贯性。父母两人不要一个严一个宽,今天要求孩子这样做,明天又要求孩子那样做,一天一个样,各唱各的调,使孩子思维没有定规,无所适从。这样无形中削弱了父母的威信,为孩子的不良行为制造了“防空洞”。

总之,爱孩子应该从教育目的出发,对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正确把握住爱的尺度,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6、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家政厨师招聘(厨房厨师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