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洁服务环境因素(卫生保洁环境因素)
1. 保洁服务环境因素
幼儿园户外环境构建,要考虑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南北方差异,以及气候环境的影响,对户外环境而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就幼儿园环境与孩子们的互动作用,来分享幼儿园户外环境的构建理念:
1、趣味性幼儿园室外环境,要符合孩子们的身心特点,符合趣味性的构建及布局。比如室外地面的构建,除了操场等地面构建以外,还要注意绿植区的构建,既要保证孩子们的安全,又要突出整体教育的意义。让孩子们在种植区体验生活美感的同时,也能体验趣味性的生活。
2、安全性室外活动空间,对安全性要求比较高,比如大型游乐设施,要定期检修;室外草坪等植物的种植,要保证无毒无害。水池、沙坑等游乐区域,要根据孩子们的身高来设定,避免孩子们落水或者玩耍过程中出现意外事故。
3、美观性美观性是提升孩子们身心愉悦度的内容体现,除了装饰作用和空气清洁作用的草坪、种植区意外,还要利用地面的布局内容,体现美观度效果。美观度在提升孩子们审美能力的同时,让孩子们喜欢上室外环境,提升孩子们的免疫力和身体抵抗力。
4、布局性孩子们本身探索欲望强烈,在内容的构建上,要注重孩子们的身心特点考虑。比如一些区角的内容设计,可以给孩子们做一个围栏,养一些小动物,让孩子们接触一下自然界,同时也能提升孩子们的善意和爱心的表达能力。幼儿园户外环境构建,让环境与孩子们互动起来!
2. 卫生保洁环境因素
主要包含了生态文化、生态产业、生态消费、生态环境、生态资源、生态科技与生态制度等七个基本要素。
党的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的范畴写入党代会报告,使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上升到一个全新的境界,使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厘清生态文明的内涵及其地位,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生态文明的内涵
所谓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经济社会活动中,遵循自然发展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人自身发展规律,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作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是尊重自然,维护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生态平衡;其实现途径是通过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其最终目标是建立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秩序。
生态文明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包含了生态文化、生态产业、生态消费、生态环境、生态资源、生态科技与生态制度等七个基本要素。这七个基本要素是生态文明的基本组成单元,又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
生态文化繁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支柱。生态文明意味着人类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的重大转变。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生态文化的繁荣创新为先导,建构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论为核心的生态文化。在世界观上,需要超越机械论,树立有机论;在价值观上,需要超越“人类中心主义”,重建人与自然的价值平衡;在发展观上,需要超越“不增长就死亡”的狭隘增长主义,建立“质量重于数量”的人口、资源、环境协调的整体发展观。
生态产业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生态产业作为发展与环境之间矛盾激化的产物,是人类对传统生产方式反思的结果。生态文明要求生态经济系统必须由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转向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综合效益,以人类与生物圈的共存为价值取向来发展生产力。在生产方式上,转变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工业化生产方式,以生态技术为基础实现社会物质生产的生态化,使生态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生态消费模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公众基础。生态消费模式是以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为前提,在满足人的基本生存和发展需要基础上的一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生态消费模式需要依赖消费教育来变革全社会的消费理念,进而转变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引导公众从浪费型消费模式转向适度型消费模式,从环境损害型消费模式转向环境保护型消费模式,从对物质财富的过度享受转向既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生态的消费方式。
生态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如果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的生产生活环境恶化,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就难以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和实践要求就是要统筹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消除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构成的威胁,有效控制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的明显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生态资源节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没有生态环境和资源能源,经济发展就无从谈起,人类社会发展就会失去资源基础。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通过保护、节约、高效利用自然资源,循环利用废弃资源,积极开发可再生清洁能源和新能源,保障资源的可持续供给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生态科技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驱动力量。生态科技用生态学整体观点看待科学技术发展,把从世界整体分离出去的科学技术,重新放回“人—社会—自然”有机整体中,将生态学原则渗透到科技发展的目标、方法和性质中。坚持走生态科技的发展道路,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也是加速生态文明建设的驱动力量。
生态制度创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本源性动力在于制度创新。一方面要通过建立生态战略规划制度,着眼于长期而不是短期的发展,真正把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纳入到国民经济与宏观决策中来;另一方面,要创新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安排,通过制度建设与创新,鼓励更多主体的积极参与,创建更加公平的法制环境,建立更加灵活的政策工具,营造更加良好的舆论氛围。
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战略高度,也就是说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建设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五位一体”建设目标就像五根巨大的支柱,共同支撑着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但是,生态文明建设不像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具有明确的、独立的边界,它或渗透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之中,或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之间。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在基础层面上就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一方面,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存在着对立关系。人类的生存、发展会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要保护环境,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会或多或少地制约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又是统一的。环境保护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促进经济社会更好地发展,给人类自身提供良好的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我国经济建设面临两个突出矛盾:一是经济总量扩张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以及自然资源生产率相对低下的矛盾;二是经济快速增长与环境容量有限以及环境容量利用效率相对低下的矛盾。如何有效缓解和克服两大矛盾?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的经济建设,将致力于消除经济活动对大自然的稳定与和谐构成的威胁,坚决摒弃“经济逆生态化、生态非经济化”的传统做法,大力实施产业生态化、消费绿色化、生态经济化等战略,既做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又能够在“人不敌天——天人合一——人定胜天——天人和谐”的螺旋式上升的进程中实现新的飞跃。
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建设,既是因果关系,又是包容关系。政治建设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条件。人类目前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是由人类在特定制度框架下进行的社会活动引起的。有什么样的制度框架,就有什么样的物质生产和人口生产,也就有什么样的环境影响。因此,政治建设直接影响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政治建设着力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生态文明建设则着力于处理当代人与当代人、当代人与后代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因此,政治建设被生态文明建设所包容。
3. 保洁服务环境因素有哪些
洗衣机被诊断为需要清洁时,指示灯会闪烁一个小时。这会连续重复6 次,直到您执行环保桶清洁洗程为止。此为正常现象,不是系统故障。若要保持洗衣桶清洁,建议每1-个月运行一次此洗程。
4. 保洁服务环境因素包括哪些
保洁礼仪规范
单位保洁内容有哪些
1、从上到下逐层清除大楼以及公共区域中的垃圾、尘土,及清及运。
2、对天花板,照明设施、墙面、门窗、内侧玻璃、各种标牌、壁灯、开 关、金属物、电梯、踢脚线等日常清洗,达到日常保洁的标准。
3、定时仔细清洁各种附属设施、灭火器、平台、洗手台等。
4、重点去除局部水泥、胶、痕等建筑装修遗留物,再进行一次全面清洗。
5、公共区域的花草树木,及时修剪、浇水。
6、定期对地面、门窗等公共设备进行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
7、每日定时对保洁区域进行巡查,发现未达到标准的马上进行清洁,每月进行整体检查。单位保洁工作内容
1、规范着装,保持良好的仪容仪表,做到“三轻”:说话轻、动作轻、走路轻。营造良好环境。
2、遇见来访客人微笑和问候,礼貌待客,提供温馨的服务。
3、每天按规范流程和质量标准完成办公楼、大堂、客厕、员工区域等公共区域的清洁工作。
4、做好定期的各项清洁工作和公共区域的计划卫生。
5、按照标准实施绿荫植物的清洁养护和准确摆放。
6、打扫公共区域时发现设施设备的故障和损坏及时报修。
7、工作中遇到困难或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报告人事经理。
8、正确使用、保管和保养清洁工具、通讯工具。
9、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发现可疑的人和事,立即报告上级。
10、完成上级指派的其它任务。
单位保洁公司需要注意的事项
1、无论是在清洗地面,还是清洁玻璃、桌椅等地方,都不能使用强酸或强碱性清洁剂,因为使用这些清洁剂容易让清洁的物品变色或者变形。
2、不能用清洁球等硬物清洁卫生洁具、大理石台面,一旦损伤将难以修复,给石材或者是其他物品留下难看的划痕。
3、有些企业的地面铺设的是地板,而单位保洁公司员工在清洁地板时不能让地面沾水,否则容易让地板变形、脱落,从而给企业带来维修成本。
4、在清洁小物品或者花草的时候,要定时清洁、打理,做到轻拿轻放,保证不损害物品。
保洁部员工行为规范
一、仪容仪表:
(一)服装:上班时必须穿着公司发给的工作服
1.上班前在工具房换好工作服,下班后换下工服,不得在非工作时间穿工作服。
2.工服每天清洗一次,不得有异味、污垢(迹)、破损、保持干净、整齐。
3.衣服袋内不得乱装杂物,裤链、钮扣要保持齐全及扣好、扣齐。
4.穿着套装的,必须衣裤整齐,不得卷起手袖和裤脚,不得束腰。
5.穿着单件工服的,应穿着深颜色的长裤(蓝色或黑色),上衣束腰。
6.穿着干净的棕色或黑色中低跟的皮鞋或布鞋以及深颜色的袜子,不得赤脚或穿拖鞋、凉鞋、旅游鞋及高跟鞋等。
7.不得戴帽(公司规定发给的草帽、贝雷帽外)、墨镜及袖套。
(二)发型:
1、男职工不得烫发、留胡须、头发长不盖耳,头发干净、不蓬乱、不喷重味发油。
2、女职工头发干净、不凌乱、无异味,长发不过肩,上班时须将长发卷起。
(三)容表:
1、外露肌肤(面部、颈部及手)要保存清洁,不得留有污垢,鼻毛不能露出鼻孔外。
2、不得留长指甲和涂指甲油。
3、不浓妆艳抹,不使用味浓的化妆品。
4、讲究个人卫生,身体不能有狐臭等异味。
二、行为举止:
1.时刻保持良好的状态,不允许打瞌睡、精神不振、手脚迟缓、目光呆滞等表现。
2.精神要集中,不得左顾右盼。
3.口痰、鼻涕等污物要用纸包好,放入垃圾桶及果皮箱内。
4.走路姿势要平稳、大方,轻步,靠路右侧行走,不能两人或多人并行,要礼让他人。
5.行走时双眼平视、直腰,不得驼背、叉腰、低头、跑步。
6.不准大声呼叫、嬉戏、吵闹、追逐、互掷物件或石块等。
7.不准将工具沿地拖行或扛在肩上行走(包括地拖、扫把、桶、垃圾铲、梯、伸缩杆、竹杆等),应手持离地向上。
8.不去不该去的地方,不动不该动的物品,不做令人怀疑的行为。
9.不得手举清洁工具作指示方向或回答问题。
三、礼貌礼节:
1、坚持"顾客至上,服务第一"的服务宗旨,树立"顾客就是上帝"的意识。
2、工作时面部表情要自然,略带微笑,端庄稳重,不卑不亢,不得将个人因素而表现出态度生硬,爱理不理的行为。
3、对客人问询,要有问有答,回答准确,有不清楚的问题时,应礼貌地指示其向管理处问询。
4、人交谈时,眼光要自然平视对方,耐心倾听,不要随意打断对方的说话;遇有急事时,应先说"对不起",再讲明道理。
5、遇认识的或对方主动打招呼的业主或其他人,要以礼相待,自然微笑打招呼,并说一声"您好",不允许毫无反应等不礼貌的行为表现。
6、对客人的物品不要表示羡慕,以免误会。
7、工作时,动作要细致、规范、轻快,不得产生扰人的撞击声,工具、物品要轻放。
8、道路、通道、走廊、梯间等来往人员较多的地方工作,工具和设备(包括保洁车、布草车、指示牌、梯、水桶、电缆、各种机械设备、尘推等)要在适当的地方放好或放置指示标志,以免影响车辆或行人的通行。
9、遇作路线被他人阻碍,在可能的情况下,应礼貌地向对方说一声"对不起,请让一让",若对方配合,随即说声"谢谢";若对方不配合,则绕过其位置先做其他地方,待对方离开后随即补做,不得因此而骂人或将工具碰到对方脚上或身上。
10、不得将工具到处乱放,应按指定的地方摆放。
11、每天下班要将工具清洁干净。
5. 经营保洁公司需分析什么环境因素
我国清洁能源储量丰富区主要集中经济落后的西北、西南地区。由于电网建设规划落后,使得电网建设进度远落后于地方新能源项目建设进度,导致电网建设滞后和调峰能力不足,清洁能源消纳和输送受阻,弃风现象尤为严重。
6. 保洁工作环境
1、抓好卫生工作,净化校园环境,落实并强化卫生扫除、检查制度,卫生区每日定时清扫并随时保洁,做到室内外地面整洁,无痰迹、废纸、烟蒂、果皮等杂物;墙壁、墙角、天花板没有蜘蛛网,学校门窗、桌椅、楼梯及其它建筑设施无积尘、积泥、痰渍、垃圾,校内垃圾日产日清,垃圾箱外表清洁,无垃圾暴露,无卫生死角。
2、校园绿化体现一定的文化内涵,设置具备育人功能的景点,做到点面结合,花草树木布局错落有致、疏密合理。
3、不放过边边角角,对校门口、楼后等待绿化的地方进行了整翻、移栽。为提高绿化率,对已有草坪进行杂草清理和整理补苗,清除影响校园环境绿化的枯枝败叶。
4、在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工作的同时,养护好花木,为了进一步管理好学校已有的这些树木,学校安排定期浇水施肥,认真做好校园花草树木的修剪整理工作。
5、学校领导和教师严格内宿生管理,日常要求学生宿舍内被子折叠、摆放统一,口盅、牙刷、水桶、洗脸巾等用具整齐摆放。宿舍管理制度、职责规范上墙,加强卫生监管,宿舍内空气流通无异味,床架牢固安全。
7. 环境卫生常态化保洁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同时,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状况很不平衡,脏乱差问题在一些地区还比较突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和农民群众期盼还有较大差距,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为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顺应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地理、民俗、经济水平和农民期盼,科学确定本地区整治目标任务,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做到干净整洁有序。有条件的地区可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持续推进,不搞一刀切。确定实施易地搬迁的村庄、拟调整的空心村等可不列入整治范围。
——示范先行、有序推进。学习借鉴浙江等先行地区经验,坚持先易后难、先点后面,通过试点示范不断探索、不断积累经验,带动整体提升。加强规划引导,合理安排整治任务和建设时序,采用适合本地实际的工作路径和技术模式,防止一哄而上和生搬硬套,杜绝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注重保护、留住乡愁。统筹兼顾农村田园风貌保护和环境整治,注重乡土味道,强化地域文化元素符号,综合提升田水路林村风貌,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保护乡情美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村民主体、激发动力。尊重村民意愿,根据村民需求合理确定整治优先序和标准。建立政府、村集体、村民等各方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机制,动员村民投身美丽家园建设,保障村民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强化村民环境卫生意识,提升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
——建管并重、长效运行。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合理确定投融资模式和运行管护方式,推进投融资体制机制和建设管护机制创新,探索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机制,确保各类设施建成并长期稳定运行。
——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强化地方党委和政府责任,明确省负总责、县抓落实,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加大地方投入力度,强化监督考核激励,建立上下联动、部门协作、高效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
(三)行动目标。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
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全覆盖,基本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厕所粪污基本得到处理或资源化利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明显提高,村容村貌显著提升,管护长效机制初步建立。
中西部有较好基础、基本具备条件的地区,人居环境质量较大提升,力争实现90%左右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左右,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管控,村内道路通行条件明显改善。
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等地区,在优先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基础上,实现人居环境干净整洁的基本要求。
二、重点任务
(一)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统筹考虑生活垃圾和农业生产废弃物利用、处理,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实际、方式多样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有条件的地区要推行适合农村特点的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方式。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重点整治垃圾山、垃圾围村、垃圾围坝、工业污染“上山下乡”。
(二)开展厕所粪污治理。合理选择改厕模式,推进厕所革命。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以及其他环境容量较小地区村庄,加快推进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同步实施厕所粪污治理。其他地区要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普及不同水平的卫生厕所。引导农村新建住房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人口规模较大村庄配套建设公共厕所。加强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将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处理并资源化利用。
(三)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根据农村不同区位条件、村庄人口聚集程度、污水产生规模,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积极推广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鼓励采用生态处理工艺。加强生活污水源头减量和尾水回收利用。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为重点实施清淤疏浚,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湖长制管理。
(四)提升村容村貌。加快推进通村组道路、入户道路建设,基本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等问题。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因地制宜选择路面材料。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消除私搭乱建、乱堆乱放。大力提升农村建筑风貌,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民族特点。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力度,弘扬传统农耕文化,提升田园风光品质。推进村庄绿化,充分利用闲置土地组织开展植树造林、湿地恢复等活动,建设绿色生态村庄。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推进卫生县城、卫生乡镇等卫生创建工作。
(五)加强村庄规划管理。全面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或修编,与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村土地利用规划、农村社区建设规划等充分衔接,鼓励推行多规合一。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实施,做到农房建设有规划管理、行政村有村庄整治安排、生产生活空间合理分离,优化村庄功能布局,实现村庄规划管理基本覆盖。推行政府组织领导、村委会发挥主体作用、技术单位指导的村庄规划编制机制。村庄规划的主要内容应纳入村规民约。加强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建立健全违法用地和建设查处机制。
(六)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明确地方党委和政府以及有关部门、运行管理单位责任,基本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鼓励专业化、市场化建设和运行管护,有条件的地区推行城乡垃圾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推行环境治理依效付费制度,健全服务绩效评价考核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垃圾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完善财政补贴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支持村级组织和农村“工匠”带头人等承接村内环境整治、村内道路、植树造林等小型涉农工程项目。组织开展专业化培训,把当地村民培养成为村内公益性基础设施运行维护的重要力量。简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项目审批和招投标程序,降低建设成本,确保工程质量。
三、发挥村民主体作用
(一)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强化党员意识、标杆意识,带领农民群众推进移风易俗、改进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充分运用“一事一议”民主决策机制,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公示制度,保障村民权益。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依法盘活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空闲农房及宅基地等途径,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营造清洁有序、健康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建立完善村规民约。将农村环境卫生、古树名木保护等要求纳入村规民约,通过群众评议等方式褒扬乡村新风,鼓励成立农村环保合作社,深化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明确农民维护公共环境责任,庭院内部、房前屋后环境整治由农户自己负责;村内公共空间整治以村民自治组织或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主要由农民投工投劳解决,鼓励农民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全程参与农村环境整治规划、建设、运营、管理。
(三)提高农村文明健康意识。把培育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发挥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等组织作用,鼓励群众讲卫生、树新风、除陋习,摒弃乱扔、乱吐、乱贴等不文明行为。提高群众文明卫生意识,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使优美的生活环境、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农民内在自觉要求。
四、强化政策支持
(一)加大政府投入。建立地方为主、中央补助的政府投入体系。地方各级政府要统筹整合相关渠道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合理保障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资金。中央财政要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地方政府依法合规发行政府债券筹集资金,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所获土地增值收益,按相关规定用于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村庄整治增加耕地获得的占补平衡指标收益,通过支出预算统筹安排支持当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新政府支持方式,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以工代赈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通过发放抵押补充贷款等方式,引导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依法合规提供信贷支持。鼓励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商业银行扩大贷款投放,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支持收益较好、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农村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开展股权和债权融资。积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建设农村人居环境设施。
(三)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鼓励各类企业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规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垃圾污水处理项目。引导有条件的地区将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有机结合,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互促互进。引导相关部门、社会组织、个人通过捐资捐物、结对帮扶等形式,支持农村人居环境设施建设和运行管护。倡导新乡贤文化,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四)强化技术和人才支撑。组织高等学校、科研单位、企业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关键技术、工艺和装备研发。分类分级制定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技术指南,编制村容村貌提升技术导则,开展典型设计,优化技术方案。加强农村人居环境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人员技术培训,加快培养乡村规划设计、项目建设运行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人才。选派规划设计等专业技术人员驻村指导,组织开展企业与县、乡、村对接农村环保实用技术和装备需求。
五、扎实有序推进
(一)编制实施方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在摸清底数、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抓紧编制或修订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省级实施方案要明确本地区目标任务、责任部门、资金筹措方案、农民群众参与机制、考核验收标准和办法等内容。特别是要对照本行动方案提出的目标和六大重点任务,以县(市、区、旗)为单位,从实际出发,对具体目标和重点任务作出规划。扎实开展整治行动前期准备,做好引导群众、建立机制、筹措资金等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原则上要在2018年3月底前完成实施方案编制或修订工作,并报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核。中央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的指导,并将实施方案中的工作目标、建设任务、体制机制创新等作为督导评估和安排中央投资的重要依据。
(二)开展典型示范。各地区要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等经验做法,结合本地实践深入开展试点示范,总结并提炼出一系列符合当地实际的环境整治技术、方法,以及能复制、易推广的建设和运行管护机制。中央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工作指导,引导各地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建成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市、区、旗)、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市、区、旗),加强经验总结交流,推动整体提升。
(三)稳步推进整治任务。根据典型示范地区整治进展情况,集中推广成熟做法、技术路线和建管模式。中央有关部门要适时开展检查、评估和督导,确保整治工作健康有序推进。在方法技术可行、体制机制完善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地区可根据财力和工作实际,扩展治理领域,加快整治进度,提升治理水平。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中央部署、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中央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方案要求,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省级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负总责,要明确牵头责任部门、实施主体,提供组织和政策保障,做好监督考核。要强化县级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任,做好项目落地、资金使用、推进实施等工作,对实施效果负责。市地级党委和政府要做好上下衔接、域内协调和督促检查等工作。乡镇党委和政府要做好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各地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等相关项目时,要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统筹考虑、同步推进。
(二)加强考核验收督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以本地区实施方案为依据,制定考核验收标准和办法,以县为单位进行检查验收。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目标责任考核范围,作为相关市县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住房城乡建设部要会同有关部门,根据省级实施方案及明确的目标任务,定期组织督导评估,评估结果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通报省级政府,并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布。将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中央环保督察的重要内容。强化激励机制,评估督察结果要与中央支持政策直接挂钩。
(三)健全治理标准和法治保障。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技术、施工建设、运行维护等标准规范。各地区要区分排水方式、排放去向等,分类制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排放标准。研究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立法工作,明确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基本要求、政府责任和村民义务。鼓励各地区结合实际,制定农村垃圾治理条例、乡村清洁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四)营造良好氛围。组织开展农村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光荣榜等活动,增强农民保护人居环境的荣誉感。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网络新媒体,广泛宣传推广各地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1] [2]
内容解读
2017年11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3] 。会议审核通过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
会议指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要注意因地制宜,保护、保留乡村风貌。[4]
2018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1]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提出, 到2020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
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提升,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全覆盖,基本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厕所粪污基本得到处理或资源化利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明显提高,村容村貌显著提升,管护长效机制初步建立。
中西部有较好基础、基本具备条件的地区,人居环境质量较大提升,力争实现90%左右的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治理,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左右,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管控,村内道路通行条件明显改善。
地处偏远、经济欠发达等地区,在优先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基础上,实现人居环境干净整洁的基本要求。
8. 保洁服务对环境的重要性
清洁门厅、通道雨棚及后楼梯。 清洁墙壁、天花、灯饰、地面、空调风口、黄铜及不锈钢设备等等,具体如下。
1、就是日常卫生清理工作,内容包括擦洗门窗玻璃、办公桌、地板、洗手间等,只是在不同场合要注意使用不同的清洁工具及其保洁产品。
2、主要就是打扫客房卫生,但他和收拾家里卫生有很多不同,首先,越高星级的酒店要求的越高,其次,物品的摆放有很多要求,必须达到统一,为客人服务,遇到需要帮助的客人,竭尽所能的去帮助等等。
3、负责定期定时对各项特殊保洁项目实施保洁工作。吃苦耐劳,工作认真细致,尽职尽责,维护好房间内保洁项目的清洁卫生。
4、清洁洗手间,随时注意地面台面清洁,清除异味,及时补充卫生纸和洗手液,检查电器设备,保持前厅接待处、商务中心整齐、无垃圾,清洁客用电梯。夜间清洁通道地毯,向主管汇报所需清洁用品及设备,以便申请采购。
5、发现异常情况或维修事项及时向主管汇报,在公共场拾获物品要及时上交上级或值班经理处理,及时清理花卉盆里的杂物,并浇水。对公共区域进杀虫,执行及有效完成上级安排的其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