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个案追踪记录(中班幼儿个案追踪记录与分析)
中班幼儿个案追踪记录与分析
有些孩子天生是慢性子,对外界反应较慢。如其他孩子看到妈妈下班回来了,就会马上跑过去,而慢性子的孩子,可能会先看一会儿,然后再跑过去。慢性子的孩子通常行事都慢吞吞的。
3岁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很短暂,易被其他东西吸引。如,本来准备洗手,但看到水流到下水口觉得好玩,就不自觉玩起来,所以洗手的时间就变得非常长。
对于慢吞吞、爱磨蹭的孩子,父母可以尝试如下方法,来帮孩子加快做事的速度:
(1)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如,让孩子自己起床、穿衣服、穿鞋子。对这些事情熟练了,自然做事速度就快了。
(2)立点规矩。如规定孩子半个小时内吃完早餐,超过时间就坚决收起食物。孩子五分钟内洗不完脸,就收起脸盆。孩子为了不挨饿,不脏着脸出门,就会快点吃饭、洗脸。
(3)比赛法。父母可与孩子进行洗脸比赛、穿衣服比赛、走路比赛。 3岁宝宝好胜心很强,为了第一名一定会加快速度的。
对于爱磨蹭的孩子,家长最好不要有如下的做法:
(1)对孩子指手画脚或训斥。这样做会让他有紧张或恐惧心理,更难以集中精力做事,这样做事速度就会慢许多。
(2)由着孩子性子来。这样会让孩子误认为慢吞吞的行为是正确的。
幼儿中班个案追踪观察
观察幼儿:刘xx
观察目的:观察幼儿的用餐状况,培养幼儿爱吃蔬菜、不挑食的良好习惯。
活动实录:
中饭时间到了,孩子们自然地吃起来,一个个就像小恶狼,吃得香喷喷,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但是有些小朋友却不爱吃蔬菜,只是喝汤吃荤菜,于是我们老师发动我们浑身的解数,不停地讲解吃蔬菜的好处,而且不断地鼓励他们,效果还不错,大部分都吃光了。只有嘉和一个人就是不吃蔬菜,而荤菜吃个精光,怎样哄也不管用。
案例分析:
此刻的孩子生活条件优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吃饭不定时定量,而家长们在孩子吃方面片面追求高营养,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久而久之使孩子构成了不良的饮食习惯。中班幼儿理解力还较差、胆子小,就像嘉和小朋友。所以,如果一味的说教,易导致幼儿失去学习的兴趣,有些幼儿还会故意违背。因此,我采取了故事、游戏与说教结合的形式,使幼儿初步了解进餐的重要性和一些简单的进餐方法及挑食的坏处。为了让幼儿在进餐时更自觉,我让他们互相竞争、互相学习,激发和提高用心性,能天天愉快地吃完自我的一份饭菜。
措施:
1、鼓励孩子做餐前服务
孩子天生就对餐前的准备工作感兴趣,我们能够利用他们好奇、好动的天性,让他们帮忙摆桌椅、端菜、分碗勺,甚至在家做菜时让他们帮忙拿佐料等,应对自我参与劳动所得的成果,孩子自然会很开胃。
2、避免进食前的剧烈运动
3、制造进餐时的和谐氛围
不管是什么原因,切忌在孩子进餐时恐吓、责骂或以其他方式惩罚孩子,因为恐惧、担忧、愤怒等负面情绪会直接影响孩子的食欲。我们应善于营造就餐时的快乐气氛,使孩子情绪愉快,乐于进食。
4、给孩子用心的暗示
吃饭时,我们要表现出对食物极大的兴趣,能够边吃边赞:“真好吃!”“我们都喜欢吃。”孩子得到用心的暗示后会主动地模仿。
5、为孩子树立效仿的榜样
孩子最喜欢得到别人的称赞,能够在挑食的孩子面前,大大称赞不挑食的孩子,从而使孩子因羡慕而用心地效仿。
中班幼儿个案跟踪记录
幼儿入园是幼儿从家庭迈向社会的第一步,也是幼儿适应社会生活的关键一步。刚开始离开爸爸妈妈来到陌生的环境,他内心非常的焦虑,这是很正常的,家长应该多跟他说一下幼儿园的好,比如说幼儿园有好玩的玩具呀,还有好吃的美食,可以交到很多的朋友,要多去鼓励他。
慢慢的,她的注意力就转移了,她在幼儿园交到朋友,他会更加喜欢去幼儿园。
幼儿园中班个案追踪观察记录与分析
幼儿能力差异不同,有的小朋友就能够自己完成穿脱衣并且能够将衣物叠放整齐,这样的小朋友具备这样的能力很少。
有多数小朋友即使能够自己完成但是不自主,需要老师的提醒和督促。
这一方面来自家庭,一方面来自老师,还有一方面是出于对孩子生活照顾,担心着凉生病。
这样的小朋友性格腼腆,等待老师发现,缺乏主动性。
个性明显,知道午睡前后穿脱衣,就是不自己做。
中班幼儿个案追踪记录分析与措施
一、 如何撰写课题综述
课题综述是选题涉及到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专题搜集和必要的市场调研综合分析而写成的。
通过写作过程,了解相关信息,扩大知识面,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沥青设计思路为作品的设计打下基础。
课题综述只有800字左右,要求表述准确、观点明确、文字精炼。要把握“综”和“述”的特点。“综”式要求对所查阅的问小资料和市场调研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炼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及iushiyaoqiu对课题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课题综述是作者对选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发展前景、目的意义、创新性、实用价值诸方面的高度概括。
在撰写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搜集的文献应尽量全、尽量新。掌握全面、最新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
2、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引用要忠实文献原文。
3、参考文献不能省略,一般要求十篇以上,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
二、 如何撰写课题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法和设计内容
中班幼儿个案追踪记录与分析怎么写
一)无意想象占重要地位,有意想象初步发展
无意想象是最简单、初级的想象。幼儿的想象活动主要属于无意想象。
1.想象的目的性不明确
幼儿想象的产生是由外部刺激直接引起,想象不指向于一定的目的,仅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小班幼儿事先无一定想象目的,他们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简单的解释就是儿童的想象过程是没有目的的,也就是此时的儿童不知道我要做什么,想象由外界的刺激直接引起,幼儿往往是在行动中看到了由自己的动作无意造成的物体形态,才想象自己所做产品的意义。
举例分析:在绘画活动中,幼儿想象的主题往往是从看到别人所画的或听到别人所说的而产生。正因为如此,在同一桌上绘画的幼儿,其想象的主题常常雷同。
2.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幼儿想象进行的过程往往也受外界事物的直接影响。因此,想象的方向常常随外界刺激的变化而变化,想象的主题容易改变。
举例分析:在游戏中,幼儿正在当“医生”,忽然看见别的小朋友在“包糖果”,他就跑去当“工人”,和小朋友们一起“包糖果”。
幼儿想象的主题不稳定与目的性不明确进行区分:想象的目的性不明确是指幼儿的想象本身是没有目的的,即幼儿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别人做什么我做什么;想象的主题不稳定是指幼儿想象是存在主题的,只是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改变主题。
3.想象过程常常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幼儿的想象不仅容易受到外界刺激所左右,也容易受自己的情绪和兴趣影响。幼儿的情绪常常能够引起某种想象过程,或者改变方向。
举例分析:一个幼儿画了一只小兔子,要求老师来看,老师让他等一会,幼儿不高兴的说:“那只小兔子会跑掉的”。等到老师走过来时,小兔子果真被涂掉了。幼儿说:“它跑到森林里去了”
中班幼儿个案追踪记录30篇
活动名称 指导教师 陈连英 保护牙齿 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蛀牙形成的原因。
2.使幼儿知道保护牙齿的方法,积累幼儿的生 活经验。
活动准备:巧克力饼干、每人一面小镜子、每人一张蛀牙 记录表、蛀牙汇总表、 笔、装物品的小篮子五个、 多媒 体课件、刷牙记录卡。
活动过程: 一、吃点心(饼干)引出课题。
1.师:小朋友,今天 让我来猜一猜:你们刚刚吃的是什么饼干?(师 走近一幼 儿,观察该幼儿的牙齿)哦,我知道了!你们刚刚吃的是 巧克力饼干, 对吗?请你们猜一猜,我是怎么知道的呀? (让幼儿自由猜) 我请你们也来看一 看好朋友的牙齿。
2. 幼儿相互看牙齿,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呀? 3.师小结: 哦,你们看到了牙齿上有饼干屑。
原来,饼干没有全部吃 到你们的肚子里,还有一些饼干啊留在你们的牙齿上。
唉, 有一个小朋友叫东东, 他吃了饼干后呀饼干屑也留在了他 的牙齿上,那让我们来看一看会发生什么事 情? 二、了解蛀牙形成的原因 1、师放课件《牙齿的秘密》 。
提问: (1)他是谁呀?他在东东的牙齿上干什么呀? (2) 东东的牙齿怎么了?变成什么样啦? (3)你们在录像里 还看到了什么呀? 2.观察记录蛀牙。
3.请个别有蛀牙的 小朋友上来讲讲自己的蛀牙情况。
4. 讨论:蛀牙好不好 呀?他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坏处? 5. 请个别没有蛀牙的小 朋友上来,请他说说是怎样保护自己的牙齿的? 三、知道怎样保护牙齿 1.幼儿自由讨论怎样来保护好 我们的牙齿。
2.教师小结保护牙齿的方法。
孩子们都明白爱护牙齿的道理,但是在行动上却不是 那么主动。
所以,在活动设计活动时我始终抱着趣味性和 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动画是幼儿最感兴趣的一种分形式, 所以我借助多媒体设计了课件,在活动中起到了很大的作 用,幼儿很感兴趣,活动效果较好。
大班 活 动 内 容 活 动 分 析 黄蒿界中心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记录 班 级 活动名称 指导教师 杨成娟 食物的旅行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各消化器官的功能和食物在人体内 消化吸收过程 2.学习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 3.培养幼儿良好 的饮食和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1)课件:小豆子的旅行 (2)健康知识卡片、 消化图、自制健康行为棋 活动过程: 一、观看“小豆子的旅行” ,了解各器官的功能 今天, 有颗小豆子要到淘淘的消化器官中去旅行, 它会看到些什么, 里面 会发生什么事呢?请小豆子来告诉我们。
(1)放第一 段食物从口腔到食管的动画。
提问:小豆子从哪里进去?看 到了什么? (2)放第二段,了解胃的功能。
提问:胃有什 么作用?小豆子在胃里还看见了什么? 我们怎样来保护我 们的胃呢? 动 小结:以后我们要注意,少吃冷、硬的东西, 少吃零食,不吃不干净的东西,不能吃得太饱,也不能饿坏 了胃,要吃饱早饭少喝冷饮。
(3)放第三段录音。
提问:小 豆子到哪里去?小肠有什么用呢? 小豆子在小肠里看到些 什么呢? 小豆子为什么没有从小门里出去呢? (4)第四段 录音。
提问:小豆子又到了哪里呢?大肠里都是些什么呢? 什么叫残渣?能不能让残渣长时间在体内呢? 小结: 我们小 朋友要定时大便。
二、分组找顺序排图,在观察图片基础上讨论如何保护 各消化器官 例: (1)如何保护牙齿,保持牙齿的锋利。
(2) 食管旁边有一把小锁,平时是关闭。
如边吃饭边讲,就会把 食物呛 入气管。
(3)大肠里的残渣都是些脏的东西,所以 大便以后要洗手。
三、进行健康知识有奖抢答活动,把幼儿分成四队。
图 片上面有的行为是对的,有的是错的,当教师出示图片时马 上抢答对还是 错?为什么?回答得又多又对者为优胜。
本活动选取内容接近幼儿生活受到孩子们的欢迎。
整个 活动运用了多种形式做到动静交替,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多种 感官,幼儿主动性强、 同时也体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活动 传递给幼儿的信息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趣味性。
大班 活 动 内 容 活 动 分 析 黄蒿界中心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记录 班 级 大班 指导教师 身体的秘密 活动目标: 1.带领幼儿科学、正确地面对性话题学会尊重 自己和别人的身体。
2.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了解基本的 防卫方法。
3、引导幼儿积极地思维自由地表达。
活动准备: 1. 幼儿的准备 :活动前的调查记录对两性的区 别有了初步的认识 2.教师的准备:搜集大量的性教育资料 以应对课堂上孩子们的突发提问角色分工、互助协调布置 有关两性知识的活动区角包括人物、动物提供较为丰富 安全的可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讲解什么是“性” 。
1.请小朋 友按性别分成男女两组两名老师明确分工。
2.引导幼儿通 过观察阐述自己所看到的“男、女有什么区别”请幼儿充 分 动 讨论自己对不同性别的看法。
3.提问引发思考:什 么是“性” 内 (二)明确身体的隐私部位学会尊重自己 和别人的身体。
1.请幼儿观看《蜡笔小新》对小新随便脱 裤子的行为进行讨论。
容 2.出示洋娃娃请幼儿指出什么 部位是要保护的不能随便给别人看的用 “游泳”讲解 小 结:我们身体的某些部位是不能随便给别人看的我们要尊 重自己和别人的身 体因为那是我们的隐私 随便暴露自己 的隐私是不礼貌的行为。
3.游戏“找朋友”体验与朋友的 亲密接触讨论哪些接触是友好、 善意的 哪些是不友善的接 触 (三)案例分析幼儿分组开展“参与式讨论”老师做好 引导和记录。
1.教师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进行案例讲述组 织幼儿开展讨论。
2.分组“参与式讨论”提出自我防卫的 策略。
(四)教师小结: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护好 自己同时要尊重别人的身体。
通过活动,孩子们对自己身体中的小秘密都有了基本 了解,知道了保护自己身体的简单方法,懂得在日常生活 中不仅要尊重自己的身体,也要尊重别人的身体。
活动开 展之前,幼儿对此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还不是很充分,活 动形式还应 该再丰富些,要力求与各个领域相结合,来唤 起幼儿对自己身体的了解欲望 , 效果会更好。
李倩 活动名称 活 动 内 容 活 动 分 析 黄蒿界中心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记录 班 级 大班 指导教师 天天来刷牙 陈连英 活动名称 活 动 内 容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养成早晚刷牙的良好卫生习惯。
2. 培养幼儿的认知观察力和初步的自我服务能力。
3.引导幼 儿了解龋齿形成的原因,知道怎样保护牙齿和 掌握正确的 刷牙方法。
活动过程: 一、利用故事导入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开门见山,听故事 直接导入, 激发幼儿兴趣, 引发相关思考, 冬冬为什么牙疼。
二、 围绕主题进行针对性谈话 1.了解龋齿形成的原因 冬冬 的龋齿是怎样形成的, 借助醋泡蛋壳 t 的小实验引 动 导幼 儿了解,龋齿是由于口腔卫生不好,细菌繁殖所致。
2.观 察自己的牙齿健康情况 幼儿利用小镜子观察自己的牙齿状 况,并做记录,分健 容 康牙齿和不健康牙齿两类,展示在 相应的展板上,教师与幼 儿一起做量的统计,揭示保护牙 齿的必要性。
3. 如何保护牙齿 (1)引导幼儿说出保护牙 齿的方法 饭后漱口,早晚刷牙;合理营养,多晒太阳,预 防疾病; 少吃甜食、零食等。
(2)讲解刷牙的正确方法 幼儿观看课件,形成直观印象,教师引导幼儿利用牙齿 模 型说儿歌进行练习。
三、结束 幼儿实际操作,用清水练习刷牙,活动自然结束。
活 动 分 析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知道 怎样保护牙齿,采用直观演示法、练习法进行;激发幼儿观 察自己的牙齿状况,做牙齿健康情况记录表,进而讨论怎样 保护牙齿,通过课件和实际演示以 及亲自练习,让幼儿掌 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黄蒿界中心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记录 班 级 活动名称 指导教师 杨树玲 消化的秘密 活动目标: 1、幼儿有参加科学活动的兴趣,愿意和同伴 一起在活动中 探索各种消化的奥秘,体验获得知识的快 乐。
2.认识人体的基本消化系统,知道各消化器官的位置 及功 能,有初步保护自己消化系统的意识。
3.有良好的 观察、倾听、合作习惯,大胆与同伴交流,共 享探索的方 法,能同伴小组协商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 观看幻灯片:你知道人体身上的哪些器官?他们 在哪个部位?能不 能用手摸到? 二、观看动画片,了解消化道的各器官名称,初步了 解其作用。
活 提问:人体有哪些消化器官?他们有什么 作用? 三、幼儿分组观察人体模型、挂图,了解消化系统在 人体的位置、顺序 动 及作用。
动手摸一摸,告诉你的同 伴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是 什么形状的?有什么作 用? 四、出示幻灯片,幼儿介绍消化系统的各器官图,并 较准确地说出它们 容 的作用。
1.口腔内有什么?它们的 作用? 2. 食道像什么?有什么作用? 3. 胃是什么形状 的?里面有什么?有什么作用? 4. 小肠和大肠的区别? 作用? 耐心倾听个别幼儿在观察活动后得到获得的认识。
五、讨论:怎样保护自己的消化器官?出示消化系统 受损伤的图片,萌 发幼儿保护消化器官的意识。
“小小 宣传员” 幼儿把自己和家长设计的保护消化器官图介绍给 别人。
六、你们以怎样的方法告诉别人,要爱惜自己的消化 器官? 鼓励幼儿大胆的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宣传图。
本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以幼儿为中心,充 分利用了“家庭教育” 这一优势,调动了幼儿和家长共同 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在活动中,教师变“指导者”为“参 与者” ,和幼儿共同进行认识活动,并尽可能多地让幼儿自 由探讨;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处处把幼儿放在主体地位, 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培养了幼儿 良好的观察、倾听、合作 习惯;促进了生生互动、师幼互动。
中班 活 动 内 容 活 动 分 析 黄蒿界中心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记录 班 级 中班 指导教师 能干的小手 杨树玲 活动名称 活 动 内 容 活动目标: 1.认识手的结构和功能,了解五个手指的名称。
2.帮助幼儿理解,体会自己的小手很能干。
3.简单了解保 护手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幼儿操作 老师简单介绍操作内容和材料,让幼儿 在操作的时候想一想:“你是 用什么来做这些事的” 二、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小手能做什么。
提问: 1.刚 才你做了什么 是用什么做的 活 2.除了刚才做的事以外, 你的小手还会做什么 三、观察认识手 1. 幼儿观察手 提问 : 你的手上有什 么 2.认识手指名称。
1 介绍手指名称。
2 巩固认识手指。
3.认识手的其它部分。
1 手指长在哪里? 2 手还可以怎样 分 ? 四、幼儿讨论: 如果没有手会怎样 怎样保护手 五、引导幼儿想想怎样使自己的小手更能干,教育幼儿 多动手,勤动手。
提问: 怎样使自己的小手更能干启发幼 儿想想: 如果什么事都请 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做,小 手会不会很能干 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帮助大 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动以“幼儿的小手”为切入点,在施教过程中,主要 采用了感知操作法、 经验交流法等等,充分调动幼儿积极 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活动开始,孩子们在愉 快的表演中, 让手指充分活动,迅速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在感知操作过 程中,孩子们自发地投入,去探求、去体验,获得了许多关 于手的感性认识。
在经验交 流中,得到很好的表现,通过 讲述手能做什么,与孩子们共同搭建了认知的平台。
活 动 分 析 黄蒿界中心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记录 班 级 小班 指导教师 吃早餐 活动目标: 1.能干稀搭配地选择早餐,知道吃好早餐的重 要性。
2.培养每日吃早餐的良好习惯。
活动过程: 1.布偶情景对话,激发幼儿兴趣。
丁丁:哎呀,我今 天好难受呀! 拉拉:你怎么了?早上都吃了些什么呀? 丁丁:我今天早上吃了一块大面包!呃??呃??(打嗝) 拉拉:真是奇怪,今天我也很难受,早上因为快迟到了, 只喝了一杯牛奶就来幼 儿园了。
丁丁、拉拉:这是什么 原因呀?为什么会这样?(设疑) 2.提问:你们会不会难受呀?(不会)那你们早上都 吃了些什么呢?3.幼儿回答,教师一一出示幼儿所说的食 物。
4.引导幼儿将出示的各种食物按干稀分类。
通过观 察、比较、分类,发现食物这些可以分成“干” “稀”两类。
5.讨论解疑:为什么丁丁和拉拉会难受呢?结合生活 经验理解科学早餐的基本 搭配方法——干稀搭配。
6.欣赏活动:营养早餐。
(1)知道早餐的食物很丰 富,可以有许多种的“干稀”搭配方法,还可以在早 餐后 吃一点水果,均衡营养。
(2)师生讨论、总结:知道吃 早餐的重要性,每天都要吃早餐才会身体健康。
7.品尝、交流:自助餐。
在柔和的音乐声中,幼儿根 据干稀搭配原则, 自由选 择 “自助早餐” 。
8.活动延伸: 家园配合,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幼儿形成每天吃早餐的健 康意识,并与幼儿一起合理搭配营养早餐。
在活动中,通过直观地对各种早餐食物进行“干稀” 分类,幼儿对 活 与 “干” “稀”这两个类别的概念有 了较好的认识, 基本上能正确分辨、 动 判断 “干” 与 “稀” , 并掌握科学早餐的基本搭配方式——“干稀搭配” 。
同时 通过欣赏各种营养早餐图片,给幼儿直观的视觉感受,使 幼儿知道 ,巩固培养健康饮食的意 “早餐还可以吃这些 食物,可以这样搭配吃” 识。
周 新 活动名称 活 动 内 容 活 动 分 析 黄蒿界中心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记录 班 级 小班 指导教师 我会擦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讲讲、尝试操作中学擦鼻涕。
2.教育 幼儿养成自觉擦拭鼻涕的良好卫生习惯。
活动过程: 一、看看讲讲:流鼻涕了 1.引出话题:冬天来了,天气很冷,你看,宝宝出门时妈妈 是怎样做的? 我们上黄蒿界中心幼儿园时爸爸妈妈给我们 穿上什么? 2.马路边的汽球很漂亮,你们猜猜宝宝会干什么?他把口罩 怎么了? 3.大风钻进了宝宝的身体里, “阿嚏! ”宝宝怎么了?宝宝怎 么会感冒的? 二、尝试操作:擦鼻涕 1.出示流鼻涕的 “宝宝” : 哎呀, 宝宝真的流鼻涕了?怎么办? 2.请个别幼儿为宝宝擦鼻涕,教师注重观察并正确示范。
3.幼儿分别为娃娃、动物宝宝擦鼻涕。
4.为好朋友擦或自己擦鼻涕,并互相检查和提醒。
三、学念儿歌: “小手帕,真漂亮,天天放在口袋里,吃完 点心擦擦嘴,还能擦汗擦鼻 涕。
” 手帕是我们的好朋友,有 了鼻涕我们就要用手帕擦掉。
周 新 活动名称 活 动 内 容 活 动 分 析 活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情况,以游戏化的 形式组织开 动 展。
幼儿兴趣较高,在学习正确的擦拭鼻涕 方法时,幼儿能和老师一起认真练习,加以巩固。
在每个环 节中注重了师生互动,活动效果较好。
黄蒿界中心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记录 班 级 小班 指导教师 快快逃出污染区 活动目标: 1、初步萌发爱护水资源的情感。
2、知道水被 污染了,生物就不能生存。
3、练习钻过 70 厘米高的障碍 物。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老师当鸭妈妈,小朋友当小鸭,鸭妈妈带领 小鸭听音乐锻炼身体。
复习游戏“长 高了,变矮了” 二、基本部分 1.学习新动作 ①幼儿自由地在松紧带下玩 耍后,说说在玩时遇到的问题。
②启发幼儿进行讨论:怎样 才能从松紧带下顺利经过 ③得出动作要领: “双膝弯弯, 腰弯弯,低着头儿钻钻钻”进行两次;④幼儿边念儿歌边自 由来回练习钻; ⑤请个别幼儿示范,并讲解重点:钻时低 头弯腰,尽量不碰到松紧带; ⑥幼儿继续练习后,请幼儿 成四列纵队站在起跑线后; 2.游戏“快快逃出污染区” 容 ①讲解游戏玩法 ②幼儿游戏,强调游戏规则:小鸭必须 从原线路返回,要求不能碰到松紧带;逃 离时不推不挤, 不和同伴碰撞。
三、结束部分 1.师: “能干的小鸭们逃离了污染区,要 是不及时逃离,会发生哪些后果呢为 什么会有污染区” 2.幼儿自由讨论。
3.教师小结: “小鸭们逃出了污染区, 真是很幸运,所以我们大家应该携起手来 保护我们身边的 环境,让我们的小鸭在清清的水里快乐地长大。
一起跳个舞 庆祝 一下,好吗” 4.放录音,教师带领幼儿跳欢庆舞。
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始至终 孩子们都保持高涨的活动兴趣,尤其是游戏“快快逃出污染 区”的顺利进行,既让幼儿快乐地练习钻的动作,又让幼儿 明确了水被污染后生物就不能生存的道理。
张玉兰 活动名称 活 动 内 容 活 动 分 析 黄蒿界中心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记录 班 级 小班 指导教师 该不该洗小手 活动目标: 1.知道周围的许多东西是不干净的, 许多脏东西是看不见的, 吃东西之前愿意洗手。
2.引导幼儿关心周围的人,愿意与周 围的人分享自己的食物。
活动过程: 1.情景设置:大班哥哥姐姐送来好吃的食物 2.老师:你是哪个班德小朋友?到我们班有什么事? 3.大班幼儿:我是大班的小朋友,给弟弟妹妹送点心来了。
4.请黄蒿界中心幼儿园闻一闻晚点的味道,激发幼儿想吃好 吃的愿望。
引导幼儿商量吃的方法。
提问:哥哥姐姐送来的好吃的真香,谁想吃?请幼儿将桌上 的物品收到架子上;这么多小朋友都着急吃一袋好吃的,我 们怎样做才能快点吃到呢?小朋友现在能吃好吃的吗?为什 么?谁不愿意去洗手?为什么? 5.小实验:它们干净吗? 用白色湿毛巾擦拭幼儿认为干净的物品,如:图书、桌 椅、玩具等,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毛巾颜色的变化。
结论:我们周围的许多东西都是不干净的,许多东西脏了, 小朋友用眼睛都看不出来,脏东西还会从一个地方跑到另一 个地方呢。
干净的小手,摸了这些东西就补干净了。
提问:毛巾为什么变脏了?脏东西是哪儿来的?刚才小朋友 为什么说它们是干净的?小手洗干净后,再摸图书、玩具、 桌椅和衣服等东西,还干净吗?现在谁愿意先去洗手,把我 们用眼睛看不见的脏东西洗掉,再回来吃好吃的食物。
6.小朋友洗手,品尝食物,引导幼儿将好吃的送给客人吃。
通过活动的开展,幼儿知道周围的许多东西是不干净的, 许多脏东西是看不见的,他们真正理解了“脏”概念,从原 来的各种理由不想去洗手,到转化为自己的愿望,转变自己 的行为,为今后养成爱洗手的良好习惯打下基础。
中班幼儿园个案追踪记录
1、幼儿活动水平的明显提高,需要更为丰富充实的活动空间。
中班幼儿的动作能力明显的发展起来,幼儿活动的范围大大扩展,活动的积极性有了极大的提高。
2、幼儿游戏水平的极大提高,需要不断拓展游戏空间。
中班幼儿非常喜欢象征性游戏,他们在游戏中常把自已想象成一个特定角色,他们还喜欢伴随着动作和手偶,也喜欢对同一个故事重复讲述。
3、幼儿进一步发展的自主性与主动性,需要宽松、安全的探索环境。
中班幼儿个案追踪记录与分析表
幼儿园观察记录怎么写
“幼儿园观察记录怎么写”导语:观察是幼儿教师走进幼儿心灵的主要手段,写好幼儿园观察记录是幼儿教师分析幼儿行为背后原因的一条通道,同时也是幼儿教师更好的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径。
可是,如何观察?如何分析和记录?幼儿园观察记录都包括哪些方面的观察?每一种观察记录需要从哪方面来记录?……许多问题却常常困扰着老师们。以下为您介绍“幼儿园观察记录怎么写”:
一、观察记录的性质和意义
就教师局部的行为而言,有些观察显然是不需要做记录的――如果教师的观察是为了眼下的判断和即刻要采取的教学行动的话。而就教师全部的教学行为而言,从有意识的程度来排列,则是从无观察的教学行为、以观察为基础但无记录的教学行为,最后到以有记录的观察乃至以系统的长期观察记录为基础的教学行为。
所以,从这个序列上来看,要建立教学活动的规范和科学的充分依据,仅仅知道要观察、观察什么和如何观察,是远远不够的。没有合适的记录工具的观察,就像没有反思和计划的教学一样,很难保证有切实的进步。
(一)观察记录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
记录可以有多方面和多层次的目的。其最基本的目的,在于它是观察的一个辅助环节,是观察的一个因素或后期的延续。因此,常见的情况是,要观察什么,就要记什么。当然,从记录的过程中产生新的观察目的,也是很可能的。
但这只是朝前看的目的,记录还有一个朝后看的目的,这就是,记录是为了给教师的自我管理和反思成长提供反馈。从功能上来看,它作为观察和反馈之间的中间环节而存在。教师的全部记录文本可以保存在一个特别的地方,但是记录内容本身是没有任何独立性的。如果一种行为和现象被记录下来之后,这些记录不在当时和以后得到利用、分析、整理,并从中获得有关启示,那么之前的记录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但是,由于记录本身的特点,是形成物质的、静止的文件,不是稍纵即逝的场景和观念,也不是某种用于一次性消耗的物品,所以它可以被重复利用,当然也就可以跳出单纯的教学流程之外,被派作别的用途,比如用于研究,用来和家长交流或进行汇报,用于同事之间的讨论,以及各种评价或评比活动。
(二)观察记录是一种有计划的行为
当我们说教育是一种有计划的行为的时候,并不排除偶然的、生成的和突发的情况。但是我们现在也已经知道,生成的灵活性,并不完全是计划性的例外,反而是要以一定的计划为基础、为根据的,或者有时候是作为计划的补充。同样道理,当我们说观察记录是一种有计划的行为时,并不排除少数情况下临时偶发的、或者某些一次性的记录,并且有些不成熟的计划是很容易发生变化的。
观察记录的计划性在于它需要有一定时间安排和方式进程等方面的规划,其中包括记录的规模、频率、时间段、总时间长度、辅助工具(包括表格和各种机器设备)的设计与使用、保存与整理,等等。
(三)观察记录是一种有丰富意义的行为
有规律的记录和良好的记录工具,不但本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能够产生许多附带的、有时候是不期而至的效益:
1. 书面的记录比大脑的记忆,在客观性和真实性上更有保证,更不容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退。
2. 书面的记录可以进一步加深大脑的记忆。
3. 记录是对现象进行重新整理、在意识中进行澄清和思考的过程。
对于教师的记录而言,这个思考的过程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其一,可以增进和加深教师对于幼儿当前各方面的发展情况的了解,把握他们的兴趣、交往和人际关系情况、所面临的问题和各种生长中的能力;其二,可以发现课程生成的来源,或者渗透某些教育教学内容;其三,按照一定的规范和要求进行的记录,本身内含着教师对于其教学行为的反思过程和对于师生互动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的理解过程,帮助教师清理有关目的是否明确、手段和目的是否符合、什么地方还需要改进、幼儿的反应是否合乎教育教学的预期、为何幼儿会有这样的反应等等问题。
4. 记录还可以帮助教师。
思考一个目前没有引起大多注意的一个问题:教育过程中的许多现象、教育环境中的许多材料缺乏合适的命名。这是因为具体的进行中的教育教学过程是缺乏反思的,是行动性和场景性的,所以它要么不需要概念,要么由于实物和场景的帮助,不需要准确的或事先得到公认的概念、然而记录则不然,它是反思性的,是脱离具体行动和场景的,而且是用规范化的书面语言来进行的活动,所以有关现象和实物的命名问题,就成为了现实的不方便,进而在反思中直接成为了教师把握的对象。
5. 记录对于观察行为的反作用:它规范、便利教师的观察,使观察成为教师的习惯,保证有效省时,它也使得教师在以后观察的时候更有方向性。
6. 长期记录的积累,可以产生多方面的效益:在总体上了解资源的使用情况,了解幼儿的兴趣和在某些方面的发展水平,了解幼儿之间的个别差异;在局部上了解个别幼儿的现象背后的原因,了解其发展的历程,了解某些材料发挥作用的规律、原理。
7. 持续的、有方向的记录,可以检验教师的某些假设、措施的效用如何,是否需要以及如何进行调整。
8. 它对于教研活动、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以及家园信息之间的沟通等等,起到媒介作用。
9. 它是教师个人的档案库的重要部分,是其日后进行自我反思和专业提升的历史基础。
二、观察记录的分类和范畴
(一) 根据记录的结构性(也对应着观察的结构性)划分:
1. 开放的日记式或轶事性记录。该记录方式在局部观察、随机观察中经常使用,类似于日记或记叙文。这种记录常常是一种个案研究,或是对某一个特定问题的思考;它追求“质”,而不保证“量”;它常常没有预先的结构,不对情境作人为的分解,而是尽可能地从某一个角度,保持情境、对象的真实和完整。写作要求:对于特定事件的记录,无论以事后或现场的方式进行,都应当尽可能包括以下要素。
(1)原始记录
特定事件的记录并不完全排除观察者的感受、评论和其它主观的意见,但是第一步的工作,则必须要保留一个事件的原始记录,而且该原始记录应当尽可能是客观的、具体的、直接引用的。记录者在原始事件中不应当追求可以理解的完整性,不应当对行为者的动机、目的、感受妄加揣测,而只应当追求可以直观的完整性,即知觉到的过程与事件。
(2)记录者的观点和理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研究不以研究自身为目的,不以发现为满足,而是为了实用,为了指导和教学;它不是在工作之外来研究工作,而是边工作边研究,将研究变成工作的一个流程、一个步骤,使研究附属或内化到工作之中。这样,教师一切的观察工作,收集信息的工作,都不能离开她的理解和判断。
纯研究的要求和纯工作的要求之间的矛盾问题,需要有一个调谐的但又不是平庸化的处理。我们的基本原则是,首先要保证每一方的独立性,明确各自的要求和条件,然后要以研究的过程与结果服从于工作的需要。也就是说,我们的目的是主观性和价值追求,但是我们将客观性和规律性放在出发点的位置。这是我们从事一切教育实践工作、管理工作和研究工作的一个普遍的准则。因此我们具体的处理原则和措施是:
第一,只有完成了原始记录之后,观察者的判断、推理和感受才可以以某种形式“附加”在原始记录之上,如加括号、旁注,或者结尾的点评分析等等,但不是不加区分地“渗透”、混合在其中。
第二,一个已经完成的教育过程或现象的“质”的记录文本,不能缺少记录者的判断、推论、反思、理解、印象、感受等主观的成分,因为记录者不是一个无关的研究者,而是对眼前的场景、现象负有责任的、对一些现象事件带着实用的关心的内部成员。而上述主观成分,是记录者对此负责和关心的具体表现,也是完全合理的表现。
第三,大量的观察记录不仅反映教师出于观察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更要突出教师自己的行为本身。而对于自身行为的记录,记录者完全可以如实地反映自己当时的感受、动机,当然有时候也要用旁注或括号的方式,但是在性质上就不再是对别人的心理过程的推论了。一个人在情境中现场意识到的意念、情绪,理应同别人的行为一样,都属于可以观察到的、留有痕迹的,因而是对于自身具有同等客观性的因素。
(3)完整的过程和场景
这主要指经过整理的、或是事后回忆的记录,对于现场记录则不可能作此要求。这不仅因为时间的缘故,主要是因为现场记录要求最大的客观性、直接性和丰富性,这些要求和完整性都是有冲突的。
事件的记录有两个侧重点,一个重在现象,一个重在人的行为。反映人的记录,着重在揭示人的行为的背景、动机、目的、过程、结果、反馈以及其中的种种影响因素,如记录一个幼儿的个案。反映现象及其规律的记录,则着重在反映事情的来龙去脉,如记录一件事情的讨论和处理。由此可见,不论何种记录,都要求是完整的,反映全过程的,交代背景、影响因素和后果的。它必须有某种连续性。
所以,事件的记录,常常不是孤立的某一次的行为及其记录,而是或者在数量上有横向比较的,或者在时间上有纵向积累的。因为单纯按照一次时间来取样,很难保证行为的完整性,不能反映个性,也不能反映规律。
2.表格记录:该记录方式在整体观察、结构观察和实验观察中经常使用,它根据预先设计好的表格对场景中的内容进行反应和判断。表格记录根据观察的目的、时间的跨度和长度,可以区分为以下三种:
(1)常规性、长期性和连续性记录表格。
该表格常用于分方面记录个案幼儿的发展情况、园务制度和班级规范等成文条款的执行情况、各个环节活动的整体概况、幼儿园各部门的一般活动情况等等,也就是日常进行的、每天都会发生的事情。这种记录应当进入幼儿园的管理,形成习惯性的制度,并渗透到教师的日常工作中去。
(2)主题(问题)性、阶段性和连续性记录表格。
教师为解决特定的问题,常常需要在采取具体的措施之前进行一定的调查和了解,制定有针对性的计划、行动方案,检验计划的效果并作出反馈。如果问题比较复杂,涉及各方面的因素较多,难以在短期内获得最终的决,那么根据有关的因素和方面设计表格,以进行阶段性的、系统连续的记录,就很有必要。
(3)研究性、定期的、间断进行的记录表格。
前两种记录在时间上都是被动的,即记录的时刻取决于活动的内容,处于什么环节、发生怎样的内容,就进行怎样的记录,因而也是随意的。而这里的第三种记录在时间上则是主动的,因为什么时候进行记录、记录多长时间,由观察者根据他的研究目的而不是根据活动内容来确定,因而它也是不随意的。前两种观察都是连续性观察,而第三种观察则是取样观察;前两种观察都针对一个整体性的情况,而第三种观察则针对局部的发展或专门的行为。
由此可见,一般需要使用固定表格的记录,不论出于什么目的、时间多长、是否连续,都不是一次两次的行为,可以多次使用、具有一定时间跨度的,并且都具有比较严格的结构。
显然,质的记录和量的记录、结构的记录和开放的记录,是需要互相补充、也可以相互印证的。而且它们之间还存在着相互的转化:①成熟的或规范化的轶事性或日记式记录,如上所述,不可能是完全随机的和任意的,而是有特定的要求,有一些固定的、必须包含的要素,因此它也应当是部分表格化的。只不过这里的表格不是填空式的和选择式的小表格,而是简答式和描述式的大表格。②质的行为记录可以随时为量的记录补充新的项目,或作为量化工作的前期准备;③量的记录所获得的数据,可以随时补充到对于质的记录的整理中来。
(二)根据观察的时间划分:
1. 现场记录:现场记录所获得的完全是第一手的资料,相对而言容易保证局部和细节的真实性,缺点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它只能记录行为(广义)的片段,以及一些突出的或者有显著意义的行为,而不可能是全面的、完整的和连续的,尤其不容易注意到一些潜在的、次要的、或场景外部的因素和影响,因为观察(有时候甚至是参与的观察)和记录同时进行,在时间和精力上得不到充分保障。
当然,如果条件允许,有专人进行辅助记录,或者有录音和录像设备辅助记录,那么上述困难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这些辅助记录在条件上和适用范围上是受到很大限制的。专人的限制性显而易见,而设备又缺乏灵活性、反应性和理解性。由于上述限制,我们就特别需要下文中的两点作为补充。
“现场”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有些情况下它并不完全是即时进行的。在时间取样观察中,观察者通常以一定的时间单位来记录若干可以量化的行为,如在半小时的观察时间里,以5分钟为单位来记录某一行为出现的数量或者某些行为的发生情况。大量的侵犯行为研究和各种社会性的行为研究都采取这样的方法。
2. 事后回忆记录:这种方式用于开放的、质的记录。采用事后回忆记录通常与如下因素有关:观察者采取深入的参与式观察,要求完全卷入当前的事件中去,不能分心做观察记录,或者为了避免对对象产生不必要的干扰,不得不采取事后回忆的记录方式;记录一个连续而完整的事件;人对于环境的知觉是整体知觉,其间获得的大量信息都是本人没有意识到也不能意识到的,因此,在观察的过程中,现场没有意识到,事后却可能因为某种联想或触动而回忆起来,从而可以大大丰富记录内容的背景和细节。
3. 现场和事后相结合:该方法通常用于质的记录。在当前的社会科学中,在进行个案记录或深入访谈的时侯,由于基本上不可能在现场记录完整的事件或行为,但又要保证第一手的、真实的和一些瞬间的信息,所以研究者经常采取现场记录和事后记录相结合的方式。例如观察者用速记的方式或者借助录音和录像的手段记录下若干重要的片段,然后进行事后的整理,就可以得到一个完整的记录。这种情况对于教师的局部观察或特定事件的观察记录――无论是旁观的还是参与的――也同样适用。
该方法类似于社会科学现场研究中的“现场笔记”其要点如下:
1. 由于记忆信息的遗忘与时间成正相关,所以尽可能在观察结束后立刻记录,或补充现场记录中遗漏的内容。
2. 以印刷体打字并存档比手写更为可取,便于阅读和传播。这一点对事后回忆记录同样适用。
3. 记录应至少制作两份,一份保存备查,另一份用于随时可能的修改。这一点,对于写和打字是同样适用的,而它实际上也是教师处理一切个人档案资料的一个基本原则。
4. 事后对现场记录进行整理时通常要遵循如下步骤:
(1)描述:以客观、具体描述的方式整理现场草记,将片段的记录或一张张的表格还原成连续的事件。在整理过程中,很有可能在质的记录和量的记录之间,产生互相的补充和印证。
(2)回想:在整理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回忆起来在此之前的观察和记录中被忽略不计的细节或背景情况。即教师在这次观察以前曾经看到某种现象,当时未予以充分注意,但是后来整理当前信息时,由于不再是简单的知觉和判断,而是涉及到理解和解释,所以就容易唤起从前的相关信息――我们通常所讲的原有经验。这种前后经验的相反相成的互相影响的机制,是我们理解建构主义的关键,也表明观察及其记录的连续性的重要性。
(3)分析和推论:观察者的分析意见和推论,包括事情的原因(动机)、现象的本质、问题的关键、意义、影响因素、各种相关关系等等,其中涉及到判断、归纳和各种假设性的观点。
(4)印象和感觉:对事件的纯粹个人性的印象和感觉,它比起前面的分析推论来,更带有观察者的主观性和模糊性。
(5)进一步的信息:即在前面观察和记录的基础上,针对暴露出来的倾向和遗留的问题等,作进一步的思考,有待下一次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