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生活环境创设(幼儿园生活环境创设的策略)
幼儿园生活环境创设的策略
1 根据幼儿生活与学习的需要合理规划空间,可以将班级活动室划分为集体活动区、生活区、游戏区等,有条件的幼儿园还应创设适合幼儿独处的私密空间。
2.集体活动区是幼儿每天进行集体活动的地方,也是教师与幼儿互动的地方。相对固定的区域不仅有利于幼儿活动,还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可以视幼儿的游戏情况将集体活动区调整为美术区、阅读区等。
3.为幼儿创设用于开展建构、阅读、表演等活动的区域,区域的种类和数量可以根据幼儿年龄及班级空间进行调整。
4.根据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领域目标、班级活动室的格局以及区域活动的特点等进行区域规划。如:将音乐区和阅读区分开;科学区和美术区相邻,以便共享自然材料;美术区和盥洗室相邻,便于幼儿洗手;集体活动区应设置在信息墙附近,便于教师讲解和展示。
5.教师可以用书架、屏风等作为区域之间的隔断,也可以在地面铺设地毯或粘贴分界线来划分区域。
幼儿园生活教育环境创设
营造温馨游戏环境,让幼儿乐意接受游戏布置简单,一个是装饰墙壁,形态各异的桌子上放着简单的玩具,布置温馨。
创造主动的游戏环境,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幼儿在自由、轻松的空间环境里,很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
安全舒适的游戏环境。为幼儿提供一种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即自主、宽松、和谐的氛围,开展各种活动的前提是教师鼓励的眼神,微笑的面容,及时的示意的,都能让幼儿感到尊重,信任和鼓励,从而产生自信,更加积极主动愉快的投入到游戏之中。
整洁美观的环境布置对引导孩子自由探索非常重要。
幼儿园创设良好环境的策略与方法
一、目标要求:
1、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优良环境,满足幼儿的需求和兴趣。
2、通过环境创设,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3、鼓励幼儿家长共同参与,锻炼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发展个性。
二、计划具体措施:
(1)主题环境创设 把教室的后墙设为主题,墙饰的创设中要努力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幼儿成为墙饰的创作者和设计者、在创设中注重幼儿自己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引发幼儿自我学习的好奇心和主动探索的求知欲,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主题墙应根据主体实施的变化而变化,让家长,孩子,老师一起收集资料,把资料布置在墙体上,供幼儿欣赏和自由讨论,并从中获取知识。
本学年、我班用蓝色的吹塑纸作为主是背景,在背景墙上用小鱼和小草、小花来稍作装饰,这学期有六个主题活动,将分别呈现在背景墙:《春天来了》《幼儿园是我家》《特别的我》《可爱的动物》《老师我永远爱你》《告别幼儿园》。
(2)区角环境创设 本学期准备开展六个区域:绘画区、阅读区、角__、手工区、棋类去、体验区。首先,我们将以形状标记来设计一个游戏,按照区角设计游戏规则,以便孩子们能更好的进行游戏。在活动过程中和主题相结合、随着主题活动改变而适当的增减材料。
如何更好的创设幼儿的生活环境?
教育环境:
一,安全;
二,环境好;
三,有配套的运动场所;
四,有优秀的师资力量。
浅谈幼儿园环境创设
对于幼儿园教育而言,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幼儿园内部小环境,又包括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文化等大环境,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精神的要素的总和。因此,幼儿园环境按性质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大类。
环境创设不仅是美化的需要,更是教育者实现教育意图的重要中介,教育者把教育意图隐含在环境中,让环境去说话,让环境去潜移默化的引发幼儿应有的行为。
幼儿园生活区环境创设方案
生活区是一个可以让幼儿学习一些简单的、基本的生活技能,发展他们动手能力的区域。小班幼儿手的小肌肉动作发育还很不完善,教师可以提供给幼儿练习剥的材料、练习拧的材料、练习抓的材料、练习倒的材料、练习绕的材料、练习捏的材、练习夹的材料、练习舀的材料等等。
通过这些活动,让幼儿尝试如何动手操作,获得感知的体验,以至在日常生活中,再也不要依赖于别人,自己来动手甚至能帮大人做一些事情。
浅谈幼儿园生活环境创设
幼儿园环境的创设是根据课程主题内容来进行更改的,有的是一个月更换一次环创,有的是两个月更换一次环创。
在设计环创的时候,要符合主题内容,比如新的主题是“秋天来了”,那么所粘贴的墙饰和主题画面都要呈现出秋天这个主题,可以画秋天的大树,也可以画秋天的丰收,秋天的水果,秋天的衣服等等,重点突出秋天的内容。
幼儿园生活环境创设的策略与方法
一、环境的使用主体
在创设幼儿园主题活动环境时,首先要考虑使用和参与到该环境中的主体的基本情况,如是小班幼儿还是大班幼儿、参与主题活动的人数等。对于不同年龄层次的幼儿和不同的参与人数,环境
二、主题活动的目标
主题活动是整合了不同领域内容与目标的教育活动,而每个领域的活动又可以包涵多个教育目标。虽然每个主题活动都可能具有多种教育价值,但是在一个主题活动中不可能达成所有领域的多个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再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初步确立该主题活动的主要目标,并依据主要目标进行相应的环境创设
三、教师的教学设计
在主题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方式、教学思路等。从教学方式角度看,教师是采取集体教学为主要方式,还是采取小组活动为主要方式,亦或采取集体教学与小组活动、个别活动有机结合的方式,对环境创设的要求存在很大差异,例如对活动空间、教学资源以及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关系都有不同要求。四、幼儿的生活方式
在主题活动中,幼儿如何参与并对主题活动进行探究,采取何种学习方式,这些方面对主题活动的环境创设都有不同的要求。如果幼儿是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参与主题活动,则活动材料的种类、数量与材料的投放是比较稳定的,而环境中的活动顺序也是有序的;如果幼儿在主题活动中自主发挥的机会比较多,那么在环境创设中的活动顺序则需要在基本配置的基础上,随时按照幼儿探究的进展和状况进行及时补充,这样才能发挥其想象力和实现其想法提供支持此外,如果主题活动涉及户外的探究或者采用游戏的方式,则需要更加丰富的材料配置、更加动态的场景布置以及更加灵活多样的指导方式。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位教师,环境对幼儿的教育起到很好的熏陶作用,这种作用是无形的,是持续的。教师在布置主题环境的时候需要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国家对幼儿园教育环境的标注和要求,对幼儿园的环境进行创设。。
幼儿园生活环境创设的策略有
一、所创设的区域可以作为幼儿学习的延伸并丰富教育活动。在上完课或集中教育活动之后,幼儿在活动区内可以通过相应材料的操作来复习巩固与应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目标内容丰富,有些能通过上课等正式学习来实现,而有些则要通过游戏、自由活动等非正式学习来实现,如培养交往能力、独立自主性等。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活动区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二、所创设的内容要有利于幼儿个体充分发展。在活动区内,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自选活动,轻松自主,没有心理压力,不受局限,获得充分的活动机会,任思维和想象自由驰骋,并体验成功及活动过程的愉快,增进交往,发展社会性和健康人格。
幼儿园生活环境创设的策略有哪些
幼儿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儿童未来成长、人格发展的重要基础,其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幼儿未来人格发展的水平和方向。幼儿的社会性教育既要靠有计划、有目的的一系列“显性教育”,又要靠多渠道、多方位、有机渗透的“隐性教育”。环境是隐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来说,因其年龄小,活动和思维的独立性还很弱,还不能自己自觉地、主动地选择、影响周围的环境,因此受特定环境的影响会更大”。古时的“孟母三迁”也正是力证了环境的隐性教育对于幼儿成长的影响。因此,如何创设适宜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良好环境成了我们主要进行的研究内容。
一、通过人文环境创设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对于幼儿而言,其所处的人文环境无非包括家庭环境、幼儿园环境及社会环境。幼儿园作为幼儿进行社会交往的主要场所,创设良好的幼儿园人文环境对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教育部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在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就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而言,幼儿园的人文环境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模仿是幼儿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它是无形的,却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情感、交往及个性的发展。正是意识到积极、健康、文明的人文环境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园十分注重园风、班风和人际交往环境的营造。
(一)营造温暖和谐的园风、班风幼儿园的园风、班风是在共同的目标下,教师与幼儿共同努力营造的结果。教师作为幼儿学习活动最直接的示范者和引领者,其自身教育理念的更新及教育行为的优化对于实现教育价值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生活是幼儿一日生活的重心,如何深刻挖掘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根植于幼儿自身的教育契机,是发展幼儿社会性的关键。我园首先通过师德、师风教育强调为人师表的基本要求,提倡教师自我教育,园领导做全园的表率,教师做幼儿的表率。然后,通过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育行为提醒教师在生活各环节注意自身的举止和行为,做好自己的同时做到“以幼儿为本”,提高教师观察幼儿、引导幼儿的能力,使得幼儿在温暖的班风下不断地学习,逐步达到与班级环境和谐与平衡;最后将“生活即教育”的思想融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融于生生、师生、家园互动的环境中,让幼儿在和谐环境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在探索发现中体验生活的智慧,在集体交往中享受生活的快乐!
(二)营造轻松民主的人际环境幼儿园人际环境是指幼儿园内个体和群体为达到共同目标,在活动中通过语言、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沟通而形成的心理关系,主要包括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作用、交往方式等方面。为创设良好的人际环境,我们注意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应做到时时处处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幼儿。其次,教师应以尊重、接纳、支持、民主的心态对待每个幼儿,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成功和自信;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有意识地通过区域游戏、户外游戏、集体游戏发展幼儿的目标意识、合作意识、沟通能力、自我控制与调节能力。最后,教师要引导幼儿在交往中学会交流思想与感情,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交往的愉悦,并从中学会关心、学会爱。而且为创设有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民主环境,我园组织了一系列幼儿主体活动,充分体现了对幼儿的关注。比如,在我园开展的陕西地域文化启蒙教育主题活动中,通过系列小活动,如“美食嘉年华”、“小小民间艺术家”等,让幼儿能够体验民俗风情,展示自己亲手制作的美食,充分展示自我;并且在组织幼儿与同伴、教师及外来参观人员互动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在“美食嘉年华”活动中,幼儿会与老师、同伴一起制作各色各样的花馍,并介绍制作过程,邀请参观人员品尝,体会了合作与成功的喜悦;在“小小民间艺术家”活动中通过自制道具、与同伴表演,体验自我肯定的满足……民主的环境不仅体现在自由表达,更体现在幼儿的“主人翁”意识上。
(三)营造紧密有效的家园联系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幼儿跟父母及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使得幼儿更容易受到家庭成员的影响。“感情用事是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之一。”因此通过紧密有效的家园联系,在教育活动、亲子活动中影响家长的教育态度,使得家园同步,会对幼儿教育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园开展的陕西地域文化启蒙教育主题活动中,先于幼儿园教学活动,教师会先通过“家委会”告知家长幼儿园的活动安排,以便于家长提前带幼儿多多体验,积累一些生活经验。比如在《各种各样的花馍》活动前,家长会先在家让幼儿体验如何蒸馍。在学习《我会扭秧歌》前,家长会带幼儿去附近村或者庙会集市上看一看热闹的秧歌表演。家长除了可以帮助幼儿积累一些生活经验,还可以提供一些教学活动需要的素材,比如在《各种各样的花馍》活动中,幼儿从家里带来了揉好的面团,有菠菜面、紫薯面、黑米面等不同颜色的面,可以做成不一样的花馍。在《有趣的面具》活动中,幼儿的家长也为幼儿准备了面具、马勺等素材供幼儿创作使用。我园在开展关于民间艺术的教育活动时,积极利用本地一切可以利用的庙会、博物馆、广场、手艺人等社区资源。如在开展《精彩的社火表演》时,正巧幼儿园附近的村子有社火表演,幼儿园组织“家委会”带着幼儿一起去观看了社火表演;在欣赏《家乡的兵马俑》活动后,幼儿园组织家委会一起带幼儿去陶瓷厂观看陶艺,并尝试制作兵马俑。幼儿园利用多种社会资源,让幼儿亲自体验,通过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手所触而获得关于民间艺术最形象、最直观的感受,从而培养他们对艺术的感知,受到艺术的熏陶。这样的先前经验的积累活动不仅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感知,并且在家园亲子活动中,幼儿扩大了与人交往相处的经验,在感受民间艺术的同时,很好地发展了社会性。
二、通过物质环境创设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创设主要是指幼儿园如何进行空间布置与材料运用的方方面面。为有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教育的渗透,我们从园内大环境到班内小环境进行了全方位的优化。
(一)班级环境创设班级环境作为独立的具有整体意义的微观环境,对于幼儿生活、活动起到协调教育预成与教育生成的作用。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我园依托创设符合幼儿年龄阶段的班级生活墙饰来增强环境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促进作用,如托小年龄段的生活墙主题为“我的小巧手”,用于激发托小年龄组幼儿积极动手的主观愿望,使其通过自我服务增强小手灵活程度及自信心;中班年龄段的墙饰主题为“能干的我”,体现出中班幼儿不仅可以很好地服务于自我,还能帮助他人;大班年龄段的主题为“我准备好了”,为其即将升入小学,走进另一个新环境做好心理准备……区域活动环境相比整个班级环境更微观,是班级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集体教育活动的延伸,更是满足幼儿自主学习、操作、探索、游戏的需要。结合班级生活主题墙以及本班相关的陕西地域文化主题活动,在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上,突显幼儿是环境的主人,让幼儿在教师预设的环境创设范围内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进行区域环境的布置,让环境充分展示幼儿所想、所知、所做,成为他们与活动对话及信息沟通的平台。例如,在学习《好玩的皮影》一课中,大班幼儿在老师的启发下热烈讨论,决定分工合作,通过画和剪贴的形式进行创作。孩子们讨论怎样表现皮影的图案,如何剪出皮影的外形,又如何在区域中进行表演……当整个主题创设完成时,幼儿非常兴奋,他们不但更深入地了解、探索了陕西地域文化之瑰宝———皮影,更在区域环境的创设和活动中获得了合作的快乐。
(二)幼儿园公共环境创设走廊、楼梯间是幼儿园的公共环境,是各班幼儿走出班级进行感知活动的中介环境。它是活动室环境布置的延伸,是展示和共享班内环境信息的阵地。它使各班环境创设成果有了更多的群体共享机会,提供了更多在信息交流基础上的社会交往机会。在整体的设计中,我们选取陕西地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和有一定教育价值的内涵素材作为环境创设的基本内容,如将华县皮影和西游记结合在一起,以剪纸的形式呈现出若干古代关中居民的窗户轮廓,然后在窗户中心用皮影表现出唐僧师徒四人历尽艰辛取经的故事。类似的装饰还有用电影连环画的形式表现的沉香救母壁挂,表现华县农民辛勤劳作、繁荣丰收景象的装饰吊饰等等。幼儿在感受民间艺术的同时渐渐提升审美情趣和品位,并在这些积极向上的具有家乡文化的故事中获得发展。走廊墙围上,布置着各班参与社会实践或主题活动的照片。幼儿在“扩大的活动室”里可以随时汲取自己班没有的学习活动信息。我们还把幼儿日常行为规范绘制成一幅幅生动有趣、色彩鲜艳的爱心标记图,如讲文明、有礼貌、守纪律、讲卫生、爱护公物等,贴在楼梯、过道两旁,随时提醒幼儿注意自己的行为,培养幼儿学会自律。我园楼梯间墙面是由搜集的本园幼儿照片拼贴而成,稚嫩阳光的童颜不仅让幼儿获得归属感,感受着幼儿园家一般的温暖气息,更能感受到自己与环境的和谐。
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大课堂,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场所。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阵地,幼儿园应主动肩负使命,带动家庭环境的营造,整合家庭和社区的各种社会性发展资源,共同努力营造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健康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