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育儿百科

细菌性痢疾的病变要注意什么,如何诊断急性细菌性痢疾

2022-07-11 22:15:01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细菌性痢疾的病变要注意什么

  细菌性痢疾的病变大都限于结肠,以直肠和乙状结肠最常见,偶然也波及到小肠下段即回肠末端侵及肠系膜淋巴结。  

1、细菌性痢疾的病变要注意什么

  细菌性痢疾的病变大都限于结肠,以直肠和乙状结肠最常见,偶然也波及到小肠下段即回肠末端侵及肠系膜淋巴结。

  (一)急性痢疾的肠黏膜病变程度不同

  1.轻者:

  呈弥散性充血,水肿,肠腔内含有血性黏液渗出物,肠黏膜部分损坏,形成多个不规则浅表溃疡。显微镜检查:早期为卡他性炎症表现,分泌大量黏液,继而有中性粒细胞及吞噬细胞浸润,上皮细胞坏死后形成溃疡,以绒毛顶端最为显著。

  2.重者

  整个结肠呈麻痹性扩张、肠黏膜大部分剥落,由凝固性坏死的上皮细胞、纤维蛋白、中性粒细胞与痢疾杆菌融合成广泛坏死性白喉样伪膜。肠黏膜坏死,可深入黏膜下层与肌层,但很少穿孔。其腹膜面可有纤维蛋白沉着与小量浆液渗出。肠系膜淋巴结常肿胀。肝、肾、脑等实质脏器的细胞中有中毒性变性。

  (二)慢性细菌性痢疾的肠黏膜病变

  肠黏膜表现水肿、增厚。在原有溃疡表面,上皮细胞再生,形成凹陷性瘢痕,并可见肠腺黏液囊肿与肉芽组织组成肠息肉。肠壁纤维瘢痕组织收缩,可引起肠腔狭窄,可致长期肠功能减弱。

  (三)中毒型痢疾的肠黏膜病变

  中毒型痢疾的肠黏膜改变最轻,只见水肿与充血,个别有浅表溃疡。大脑及脑干可有水肿、细胞浸润与点状出血。肾上腺皮质萎缩,可有肾上腺出血及胸腺肿大。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如何诊断急性细菌性痢疾

急性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除婴儿期较少见外,可见于各年龄期儿童,多发生在夏秋季,其他季节也有零星发病。因此,小儿在夏秋季有腹泻时,应想到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可能。一般患儿在发病前2~3天内有不吉包含史;或家庭成员中有人腹泻,有可能为传染源。

几乎所有患儿首先出现的表现都是发热。发热的高度不定,一般以高热多见。在发热的同时,相继出现胃肠道表现,如腹泻和腹痛。腹泻次数频繁,每日可多达10~30次,但粪便的量不多。典型的粪便为脓性(所谓白痢),或脓血便(红为痢),也可为粘液便,婴儿甚至仅表现为消化不良性大便。腹痛部位多在脐周或左下腹,为阵发性。腹痛出现的同时伴有便意,排便完毕常觉又想排便,总有排不尽的感觉。这种情况称为“里急后重”,见于年长儿,婴儿则少见。其他胃肠道症状还有呕吐、腹胀、吃东西不香,但并不是每个患儿一定都有。

如患儿有上述表现,特别是有脓便或脓血便时,诊断急性细菌性痢疾基本无疑。但如无明显脓便或脓血便时,还应作粪便显微镜检查,如见到大量白细胞,或白细胞和红细胞兼有时,即可诊断为急性细菌性痢疾。所以,可疑为急性痢疾时,一定要取粪便作显微镜检查,而且仅凭一次显微镜检查无红、白细胞,往往不能完全否定急性细菌性痢疾的诊断,应再次、甚至多次检查。要确诊为急性细菌性痢疾,还应作粪便细菌检查,因脓血便还可见于其他肠道疾病、甚至非肠道疾病。当粪便培养出痢疾杆菌时,即可最后确诊。要注意用于作细菌培养的粪便是新鲜的,如存放时间过久,会影响粪便培养的结果,当然就会影响正确的诊断了。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细菌性痢疾的病因是什么

  病原菌为志贺菌属,通称为痢疾杆菌,革兰染色阴性,是需氧性杆菌,无荚膜,无鞭毛,不活动,长约1~3μm。细菌对外界抵抗力强,能耐寒、耐潮湿,在低温及潮湿的地方可长时间生存,在室温下,在蔬菜、食品上能存活1~2周,但在日光照射下半小时即可死亡,在加热到100℃可立即死亡。对酸性物及很多化学药品、消毒剂如新洁尔灭(苯扎溴铵),漂白粉(含氯石灰),过氧乙酸、甲酚(来苏儿)等均很敏感。故可以采用日光照射、煮沸、及消毒剂来杀灭痢疾杆菌。

  痢疾杆菌在分类学上属肠杆菌科志贺菌属(shige -lla)。志贺菌属分为志贺痢疾杆菌、福氏痢疾杆菌、鲍氏痢疾杆菌、宋内痢疾杆菌四个群,每个群又分成多个血清型及亚型。

  痢疾各群及各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所以痢疾可反复发病,且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流行的菌群也不同,故痢疾可反复发生流行、不易控制。

  各型痢疾杆菌都可产生内毒素,即存在于痢疾杆菌胞壁上的一种脂多糖,细菌侵入人体后,菌体裂解即释放出来,即引起人体发生全身反应如发热、产生毒血症、休克及大肠黏膜血管收缩,引起肠黏膜缺血、缺氧、坏死与溃疡等。痢疾杆菌除能产生内毒素外,也可产生外毒素,其中以志贺痢疾杆菌产生外毒素的能力最强,它是毒力很强的可溶性肠毒素。外毒素具有以下作用:①神经毒作用:家兔注射后,可引起肢体瘫痪与死亡,病人出现神经系统症状;②细胞毒作用:可使肠黏膜表皮细胞破坏,出现脓血便;③肠毒素作用:可促使大量水和电解质从肠壁内渗出,临床上出现水泻。故志贺痢疾杆菌感染,病人一般病情比较重,易发生中毒型菌痢。

  近年来还发现痢疾杆菌可影响肠道内胆盐对脂肪的消化过程导致脂肪泻。细菌还可促使肠道内的脂肪酸羟化,生成蓖麻酸样物质。引起水泻,所以在临床上可见痢疾早期也可以是水样便、脂肪样不消化便,后期再变成脓血便。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细菌性痢疾的治疗

细菌性痢疾,顾名思义是由细菌引起。抗生素可杀灭和抑制细菌的生长,所以要合理地应用有效的抗生素。所谓“合理”、“有效”,有多种含意,因为并非所有的抗生素都适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应注意选择对痢疾杆菌有杀灭作用的抗生素。另外,应用抗生素时,在用药的方法,用药的疗程上,因急性、中毒性、慢性痢疾而有所不同。常用的药物有复方新诺明、氨苄青霉素、氟哌酸、吡哌酸、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菌必治、痢特灵、黄连素等。在用药方法上,有口服和注射,注射分肌肉注入和静脉输入,还有将药物经肛门注入的灌肠。如前所述采用哪种方法,须根据不同年龄、病情的轻重、痢疾的类型(急性、中毒性、慢性)而决定。

急性痢疾患儿,如年龄较大,病情不重,可以在家服药治疗。如病情重,腹泻频数、高热不退,特别是婴幼儿应住院,经静脉用药。中毒性痢疾患儿则必须注射治疗。用药的疗程是7天,即使症状和大便性质都恢复正常,也应按时用药。对治愈的要求,最理想的是大便培养阴性。此外,还应作好对症处理,高热应及时降温,中毒性痢疾还需进行相应的抢救措施,如积极制止抽风,及时纠正休克等。

慢性痢疾的治疗难度较大,患儿久病身体虚弱,自身抗病能力差;所用抗生素较多、时间较久,细菌多产生了耐药性,治疗效果较差。因此,用药时间要长,还应根据患儿的症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常采用间歇疗法,即用药7~10天,停4天,再用药4天,如此用药整个疗程共23~26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采用药物灌肠,每日1次,疗程7~12天。还可同时用中药治疗。为提高患儿自身抵抗力,可采用支持疗法,小剂量反复输血或输血浆。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5、细菌性痢疾的预防

细菌性痢疾是小儿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得病的途径是“粪—口”传播,就是吃了带有痢疾杆菌的粪便污染的食物或饮料而引起的。因此,为预防细菌性疾疾的发生必须注意饮食卫生。注意食品必须新鲜,不吃变质、腐烂、过夜的食物,存放在冰箱的熟食和生食不能过久,熟食应再次加热。生吃的食品及水果要清洗干净,最好再用开水洗烫。

特别要注意的是冷饮在细菌性痢疾的传播中有重要作用。夏季不让孩子吃冷饮是不可能的,关键是要注意购买品牌优良的产品,不要喝小摊上的饮料。在马路上吃冰棍和冰淇淋是极不卫生的,特别是风大时,落在冰棍上的尘灰常都带有病菌。

苍蝇是传播痢疾的媒介。苍蝇性喜栖息在脏物上,脚上沾满成千上万的病菌,可将病菌带到食物、餐具、物体上。当孩子吃了这些食品,手接触了被污染的物体,都可以感染上痢疾。在预防肠道传染病方面,手的清洁卫生应该重视。由手将病菌带入口内也是孩子得痢疾的主要途径。因此,便后饭前要彻底清洗双手,改掉吃手指的不良习惯。

有些孩子得痢疾是由家里人传染的。有时大人得了痢疾,症状比较轻,仅有腹泻,没有注意大便的性状,未能及早发现,往往成为传染的来源。还须注意对痢疾患儿的粪便消毒,1%漂白粉溶液或沸水消毒后才倒入便池,更不能随地大小便。

至今尚无预防细菌性痢疾的菌苗。因为痢疾杆菌的型别较多,难以制成多型混合菌苗。另外,患痢疾后产生的免疫力持续时间也不长,仅数月而己。所以,采用预防接种的办法没有多大价值。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6、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