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您的孩子乐于与人交往,让孩子善于自立并乐于自立
1、怎样让您的孩子乐于与人交往
人的天性是乐于与人交往的。但现在不少独生子女长期生活在家庭这个狭小的圈子里,没有兄弟姐妹,少有小朋友一起玩耍,容易形成不喜欢甚至
1、怎样让您的孩子乐于与人交往
人的天性是乐于与人交往的。但现在不少独生子女长期生活在家庭这个狭小的圈子里,没有兄弟姐妹,少有小朋友一起玩耍,容易形成不喜欢甚至害怕与人交往,孤独、不合群,自闭。有些家长常常把孩子这些表现看成是孩子乖、听话,这是错误的。
孩子不善于交往、不合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往往与他的早期经历有关。小时候孩子在交往中受过挫折、惊吓,或者父母从小灌输小心防范,谨慎交往,避免上当的思想,使孩子不善于交往。
使孩子乐于交往,首先要给孩子创设交往的条件,让孩子多与小朋友交往,在交往过程中还要帮助孩子选择对自己有良好影响的小朋友,交往尽量广泛一些,但要注意不要频繁更换小朋友。要鼓励孩子既把小朋友请进家里来,又要自己大胆走出去,去小朋友家里、楼前屋后、公共活动场所玩耍。
使孩子乐于交往,还要教会孩子怎样与人交往。要教给孩子一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例如:
教给孩子保持大方、整洁的仪表,不要求衣着多么光鲜,但在大方、整齐、洁净。态度要平和,少有攻击性的态度、语言、动作。这样的孩子人们更容易接纳和认可。
教给孩子学会微笑地和人打招呼,目光要注视对方,邀请或参与某项活动时要靠近小伙伴,用微笑、语言、动作做出明确的邀请或参与的意思,积极邀请、参与交往。教会孩子主动打招呼,学会问好,与人交谈时要言辞谦和,学会礼貌用语,交谈过程中要学会倾听,要围绕一个谈话中心讲自己的看法,主动听、大胆说。
教会孩子要乐于助人,对交往过程中同伴提出的请求要给予帮助,提供语言、精神、物质方面的帮助,养成乐于助人的习惯,帮助同伴解决困难,可以赢得同伴们的信任和喜爱,获得更多的朋友。
教会孩子学会合作,在交往活动中既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又要尊重对方。自己的东西不吝啬,与别人分享;别人的东西要学会用正当的方式自己借来玩,比如教给孩子说:“请把你的玩具(图画书)借我玩(看)一下好吗?”这样比直接去拿更令人接受。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让孩子善于自立并乐于自立
由于孩子年纪小,体力、知识和社会经验都远不及成年人,父母们常常会下意识地看低自己的孩子,低估他们的能力,事事包办,同时又对他们不放心,管束过多,干涉过多,结果是处处都以支配者的面目出现。父母的这种做法令孩子精神负担过重,心情受到压抑,个性发展受到阻碍,潜在能力不能发挥,同时还缺乏独立自主性。
学龄前及学龄期的孩子虽然在很多方面都需要父母的帮助、照顾乃至管教,但是父母:一不放心、二不放手"的管束方式,会使孩子产生严重的依赖性。孩子习惯于被支配,遇到问题若无人从旁指导就会无所适从,完全没有:我能做好什么事"的自信。某些孩子还会产生叛逆心理,偏要和父母唱反调。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父母身兼保姆和警察的角色,绝不是爱护和教育孩子的良好方式。父母要意识到,孩子虽小,也会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处事方法,应该以民主、合作的态度禾口孩子一起交流,尊重孩子的选择。父母还应该多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以训练他们的能力。
要让孩子学会自立,父母不可以忽视孩子学龄前的时期。虽然此时孩子年龄幼小,似乎还没有自己做决定的能力,但实际上他们也有自主的意愿。父母可以从生活的细节做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学习独立自主。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如何培养孩子的乐于助人习惯
建议1:营造仁爱的家庭环境
一个充满仁爱的家庭环境,可以成功地塑造孩子的仁爱之心。如果家庭环境温馨,父母之间相亲相爱,并且乐于帮助和关心他人,那么孩子自然会拥有一颗仁爱之心。相反,如果家庭环境极不和谐,父母之间争吵不断,对别人的用难袖手旁观,那么孩子也难以拥有仁爱之心。
天蓝今年12岁,是个充满爱心的孩子。天蓝的妈妈是位医生,平时对病人态度很温和,经常加班,每当她深夜回到家时,天蓝的爸爸都会为她开门,嘘寒问暖,从来没有一句怨言。
天蓝的父母性情温和,彼此之间相亲相爱,而且乐于助人。从小他们就教天蓝要乐于奉献爱心,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在父母的影响下,天蓝慢慢地也拥有了一颗仁爱之心。
父母应该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仁爱的家庭环境。当夫妻之间意见不合时,不应该互相指责、抱怨,而应该坐下来进行沟通和交流。
建议2:父母为孩子做爱心的榜样
孩子的许多行为都是从模仿父母而来的,因此,如果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仁爱的好品质,那么就必须从现在开始,有意识地做他的榜样,让他从模仿中学会奉献爱心。
如果父母经常帮助他人,例如帮他人照看小孩、热心为别人指路等,孩子看到父母热心助人的行为,自然就学会了如何奉献自己的爱心。骂他还没意识到仁爱是怎么一·回事时,就已经拥有了这种高尚的品德。
建议3:爱心培养从小抓起
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看老",就是说孩子小时候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品质,会一直影响他的·生。因此,培养孩子的爱心,应该从他还是个娃娃时抓起。父母千万不要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因而不注重培养他的爱心品质。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让孩子变得乐于与我们沟通
在和孩子沟通冲突问题的过程中,父母不必扮演圣人的角色,但若想和孩子顺利沟通,父母需要懂得自制,表现出神色自若的态度,因为我们是在树立角色榜样。但当情况令我们不安时,不妨先反思自己的建议是否过于难以施行,当我们保持沉着冷静时,就会知道问题的症结,辅以发问、倾听、引导等沟通技巧,我们就能找出解决问题的线索。
向孩子提出问题
父母应设法询问孩子问题,而不是发表一个声明。:发问"可以刺激孩子思考,让孩子变得独立和负责,例如,当我们想告诉孩子:那幅画很漂亮"时,可以用提问题的方式询问:你觉得那幅画如何";又例如,当孩子觉得某门课很无趣,却又不知如何表达时,我们不要急着告诉他:学校里还有很多有趣的事",而应问他:你最喜欢哪一门课",然后由孩子自己思考答案。当然,孩子的词汇也许有限,所以当他思考了许久,仍找不到合适的措辞时,我们可以在旁加以引导,帮助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
利用提问题、引导孩子说出答案的方式,会让孩子觉得我们明白他的心理感受,可避免我们和孩子之间因为单向式的沟通而产生冲突。切记,发问的要诀在于:提出问题而不是告知,且应留出时间给孩子思考,并引导孩子说出答案。
练习倾听孩子的心声
倾听最重要的三元素是:耐心和专心、暂停判断和批评、练习倾听自己和别人。
无论年龄大小,每个人都希望也喜欢被倾听,但真正懂得倾听的人却少之又少。大多数人会选择性地倾听,只听自己想要听的,然后就急着发表意见。
倾听,是对被倾听者的尊重与关怀,它要求倾听者暂停发言与判断,让被倾听的人可以说出压抑的想法和感情,帮助被倾听者解决问题。听懂别人的言语并不需要特殊的才能,但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并经过必要的练习,这样才能充分领会被倾听者所讲的意思。
倾听还能帮助孩子思考。由于我们的专注倾听,孩子知道自己的话能被重视,他的专注力也会因此得以强化,他的推理技巧和思考能力得以提升,孩子会因此变得更聪明。
父母应练习倾听,并调整自己的想法与情感;要练习控制想要批评和判断的冲动,仔细地倾听对方讲什么而不是立即响应。当我们变成优秀的倾听者时,孩子与其他人就会对我们越来越信任,也会愿意和我们分享他们的内心世界。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5、怎样看待孩子与异性的交往
如果发现自己家的孩子喜欢与异常交往,做家长的要如何正常的处理呢?
小玮的问题在中学生中有一定的代表性。老师一旦发现情况,倾向于及早通知家长,避免担:失职"的责任。而家长对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发育特点和心理需求缺乏了解,加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只要看到自己的孩子和异性交往较多就如临大敌,轻则旁敲侧击讲:早恋"的危害;重则不分青红皂白大加训斥。
当老师或家长处理不当时,容易使孩子走向两个极端:一是由于逆反心理的作用,或赌气、或证明自己有主见、有尊严而真的早恋,从而荒废学业,甚至过早地发生性行为。二是出现社交退缩,不愿与人交往,继而出现情绪、睡眠等问题,学习成绩下滑。如果不及时干预,严重的还可诱发精神疾病。
如何对待孩子与异性同学的交往呢?首先,老师和家长需要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点和心理需求,认识到孩子和异性交往是心理正常发育的表现,切莫:谈虎色变"。其次,老师和家长要通过多种渠道向孩子讲解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理解他们的需求,以便及早发现问题并妥善解决问题。第三,发现:苗头"时,切忌简单粗暴地训斥,要平等沟通,给他们创造集体活动的机会,让他们既能满足自己和异性交往的心理需求,又不至于把需求和精力指向一个人,同时还可享受同伴的友谊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