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育儿百科

如何对待孩子的性好奇,透过“艳照门”看家长如何对待孩子的性好奇

2022-07-23 15:57:00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如何对待孩子的性好奇

孩子从出生起就对性产生了天然的好奇,这是正常的现象。父母应该明白儿童对异性的兴趣大多停留男女形体区别、生殖器结构的解剖和行为规范等

1、如何对待孩子的性好奇

孩子从出生起就对性产生了天然的好奇,这是正常的现象。父母应该明白儿童对异性的兴趣大多停留男女形体区别、生殖器结构的解剖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的不同上。与其说是对异性的兴趣,倒不如说是对异性的好奇心。然而,许多家长却只教给孩子们认识其它器官的名称,如耳、眼、鼻等,对性器官一般闭口不谈,对男孩或用一个代名词,如“小雀雀”,对女孩则不知讲什么好。这样,使孩子们对性器官感到神秘莫测。偶有一些孩子向父母提到这些问题,会遭到阻止,避而不谈,或哄骗甚至恐吓孩子,更增加孩子们的胡思乱想。

另一方面孩子对异性的兴趣还表现在性游戏上。在幼儿园或者在家庭中,一些幼儿结伴玩耍时会做“过家家”的游戏,男孩当爸爸,女孩做妈妈,在性别角色上一般是不会发生错位的。他们还会模仿影视中的镜头或父母的亲昵情况,互相拥抱接吻、怀抱洋娃娃喂奶,还会合睡一条被子,也有的孩子相互观看各自的生殖器等等。儿童的性游戏是他们好奇心的表现,并非带有真正的性色彩。老师、家长看到类似情形时,往往责骂阻止,有的还因此阻止孩子与异性小朋友一起玩耍。殊不知,这样做容易导致孩子的性压抑,使孩子误以为性器官是见不得人的脏东西,一切与之有关的举动都要受到惩罚,以致不能以自然的态度与异性接触。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与异性朋友接触的机会与时间也比过去少,所以更要引起家长的重视。

父母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既与同性小朋友一起玩,也和异性的小朋友一起玩。特别在幼儿园里,不要形成男孩和女孩分开的风气,更不要见到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一起玩就加以嘲笑。在幼儿园也不要把男孩女孩在洗澡时分开,可以让孩子看到异性的裸体,假如女孩指着男孩的生殖器官问这是什么东西,为什么我没有时,就应坦然告诉她,这是男女性别不同的标志,女孩的生殖器是平坦的,男孩的生殖器像小鸡鸡一样,这样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孩子也就不以为然、不以为耻了。当孩子们玩起不适当的性游戏时,父母和老师应巧妙地用玩具、讲故事或组织他们玩别的游戏等形式,把孩子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吸引到别的兴趣上。

总之,孩子对身体认识的自然态度,对与异性接触的自然态度,都有益于孩子形成健康的性心理,有助于减少孩子在成年后出现这样那样的性问题。成人要正确对待孩子间的性游戏,不要让孩子形成性肮脏、性可耻、性下流的错误观念。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透过“艳照门”看家长如何对待孩子的性好奇

“艳照门”事件已经趋于平静了,而平静过后,又会引起我们怎么的思考呢。之前在网络、报纸、电视上已经吵得沸沸扬扬了,再没有好奇心的人,也想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更何况是心智还没有完全发育完善的孩子们呢!

面对“艳照猛于虎”,家长们似乎一下子慌了手脚,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应对,恨不得把所有有关“艳照门”事件的消息都“喀嚓”给“屏蔽”掉,生怕“污染”了自己孩子的眼睛和心灵。然而,事与愿违,这样做并不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健康863网的心理专家给您提出了一个应对之策:孩子对于性的好奇有这样一个演变过程:从性朦胧——性迷茫——性尝试——性过错——性犯罪。碰到这种情况家长要注重引导,方法就是激发孩子的兴趣点,把孩子的注意力转向社会认同的方面。

健康863心理网专家分析,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方面生理发展很快趋于成人,但是心理成熟度远远不够,还处于幼稚的阶段。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分为“本我”和“超我”两个过程。“很冲动”想去看是出于好奇原则,属于“本我”范围,但是因为平时的道德标准、父母的教诲让“超我”发挥作用,从而看后的内疚感就会加重。

就对发生的“艳照门”这个事件来说,不能生硬地告诉孩子不能看,而是应该让他们看个明白,从正确的角度,以正确的观点加以教育。不要把孩子想像得太无知太天真,适度的展开一些性方面知识的教育,能使孩子用科学的知识武装自己,防范不健康的思想和行为的侵蚀。进行一些正确、科学的引导,问题并不会很严重。如果孩子不能从正确的途径获得性知识,他们就会从不正规的途径获得以讹传讹的错误信息,这只能是孩子误入歧途。

健康863心理网认为,性教育并不单纯是性知识的教育,它还包括许多内容:教会孩子们什么是爱,如何去爱,如何做人,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保护自己,如何爱护和尊重他人。它寓性道德教育于性知识教育之中,只有有了科学的性知识,孩子才能更好地用性道德准则来约束自己。

家长和老师反而是应该从“艳门照”事件中找到积极的因素,引导孩子学习做一个敢做敢当、尊重隐私、建立健康两性关系的人。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父母应该怎样对待孩子的好奇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父母带孩子外出,喜欢给孩子买这个,吃那个,但对孩子提出的一连串“为什么”却敷衍了事或横加指责。其实,这是父母的无知。高尔基说:“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

儿童时期的好奇心、求知欲,是奠定他们未来事业成功的重要基础之一。儿童思维发展成熟的速度,不是按孩子年龄增长而递增,而是在日常的学习中锻炼、培养和造就的。学龄前的儿童,他们整个的学习过程就是思维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他们对周围的任何事情都感到好奇,都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即使对心爱的玩具,为了探索个究竟,也会把玩具拆散。对此,家长们千万不要敷衍了事或横加指责,要尊重孩子的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给予正确的引导和鼓励,耐心解释、答复孩子的提问。如果家长解答不了,也要委婉地告诉孩子,自己不懂,去向人请教或查书再告诉他。也可告知孩子如何去寻求答案,鼓励孩子努力学习,博采众长。由于学龄前期儿童的思维方式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认为周围的一切都具有和他一样的生命和感情。对于这些孩子的提问,如果家长难以回答,可以以孩子为中心做一个简单的类比,比如,当孩子提问:¨为什么电简要装电池才能亮?一可以用人必须吃饭获得能量后才能工作来作答。即使有些幼稚、可笑的提问,如“妈妈,小孩是怎么生出来的?¨你为什么不长胡子?”等等,父母可以向孩子说明,这些问题等你长大了,知识多了,慢慢就会懂了。千万不要以嘲弄、斥责和欺骗的方式来回答。

总之,孩子有好奇心,表明他们对周围事物很关心,这是获得知识的起点,我们做父母的要予以鼓励。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正确对待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受认知的水平和能力的限制,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总想知道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总会问些诸如煤为什么是黑的、雪为什么是白的之类令家长啼笑皆非的问题。他们甚至还会出于好奇,把爸妈给他们刚买来的玩具拆得七零八落,把活蹦乱跳的小金鱼扔进滚烫的开水里。

  好奇心往往能够促使孩子对某种事物、某项活动产生求知的欲望,产生兴趣,从而在这种欲望、这种兴趣的驱动下,去探究、去思考、去学习、去发现,使他们最终可能成功、成才。对于学习尤其如此。无论是学龄前阶段,还是真正成为一名学生,知识的海洋对于他们来说,永远充满了奥秘,充满了神奇。这也正是促使他们产生好奇心的不竭的源泉和动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们思想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常常来源于好奇心。"他认为学生学习最可宝贵的动力就是好奇心、求知欲、学习中的乐趣以及对学习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

  爱迪生小时候就是个充满了好奇心的孩子。有一次,到了吃饭的时候,仍不见小爱迪生回来。他的父母亲都很焦急,四下寻找,直到傍晚才在场院的草棚里发现了他。父亲见他一动不动地趴在放了好些鸡蛋的草堆里,就非常奇怪地问他::你这是干什么?"小爱迪生却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在孵小鸡呀!"原来,爱迪生是看到母鸡能孵小鸡,觉得很奇怪,他就想自己去试一试。爱迪生好奇爱问。由于他问的问题太多,他家的大多数成员甚至都不想回答。但是,他的母亲总是试图帮助他。也正是他母亲的耐心和帮助,才促使爱迪生喜欢上了科学,后来成为了世界著名的:发明大王"。

  由此看来,好奇心对于孩子求知欲的培养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的。在儿童时期,正确对待孩子的好奇心,鼓励与发展孩子的好奇心,对于他们的成长,良好的习惯、倾向、态度、爱好的形成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但是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好奇心往往只是孩子一时的冲动,要真正使孩子能够坚持下去,还必须要像爱迪生的母亲那样,及时加以帮助和引导,使孩子把对东西的认识一时的探究欲望化为长时间的兴趣和动机。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5、怎样对待孩子的好奇心

外界所有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都是新鲜的,所以富有好奇心是所有宝宝最常见的心理特征之一,怎么对待孩子的好奇心是所有宝妈都要学习的。

首先,宝妈要明白好奇心是非常有利于宝宝的成长的,因此宝妈一定要鼓励孩子的好奇心。每当宝宝到一个新环境时,宝宝会到处观察这个陌生又新鲜的环境和周围事物。这时,幼儿的好奇心表现在自发观察、动手尝试、拆卸探究等各种活动中。例如,宝宝看到下雨时会问“雨是从哪来的?”“天上有神仙吗?”等等问题。

其次,还要好好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当宝宝一直在问问题时,家长不应该表现出厌恶、害怕的表情,更不能采用漠视、斥责和嘲笑的态度。在幼儿的探索行为中,家长要尽力为孩子创造一些丰富多彩的环境,给幼儿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气氛,鼓励幼儿自由的思考,无所顾忌的提出个人的问题和发表个人的见解,敢于标新立异,独树一帜。

最后,家长要学会区别对待幼儿的各种提问。 幼儿对不同事物产生好奇,提出各类不同的问题,教师应区别对待,并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解答,但答案必须是实事求是的。对于简单的问题,应立即回答,回答之后还可以向幼儿反问类似的问题,帮助他们巩固认识,促使他们继续探索。

6、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