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与孩子的冲突,如何对待孩子间的矛盾与冲突?
1、如何避免与孩子的冲突
哪个父母都不希望自己养出一个“小霸王”。但是,我们周围的“小霸王”却也不少见。“小霸王”通常是在父母不知不觉中养育而成的。怎样避免
1、如何避免与孩子的冲突
哪个父母都不希望自己养出一个“小霸王”。但是,我们周围的“小霸王”却也不少见。“小霸王”通常是在父母不知不觉中养育而成的。怎样避免出现这样的结果?
了解宝宝不同成长阶段的差异性,把握:约束"的时机
在宝宝降生的最初几个月里,为了不宠坏宝宝而忽视他的要求,那是错误的想法,父母绝对不能这样做。在生命的最初7个月里,宝宝应该得到爸爸妈妈的细心爱护,让他始终感受到爱意和温暖。不过,在宝宝4个半月大时,爸爸妈妈也许应该有所意识和行动了,因为用不了多久,你的宝宝就学会通过故意哭闹来得到大人的陪伴和注意。
确立:父母权威"的几个关键期
6~14个月:在这个阶段,你要让宝宝明白,虽然他有权力表示并坚持自己的想法,但这是一个有限度的权力,这个限度的范围要由爸爸妈妈来决定。
譬如,晚上8点是宝宝睡觉的时间,但是,今天奶奶送来新的玩具,新奇感让宝宝处在兴奋的状态中,他不愿意按时上床,对大人的提醒不理不睬,埋头摆弄新玩具。这时候,爸爸妈妈应该明智地允许宝宝推迟几分钟,:好吧,再玩10分钟,宝宝就得上床睡觉了。"一旦到了你们约定的时间,你应该用平静而坚决的态度带宝宝回自己的房间。父母内心坚决,表情不留余地,宝宝多半会是乖乖的。
在这一时期,父母需要给宝宝定下明确的规矩,并且坚持执行,以此来确立自己的权威,就算孩子脸上挂着泪珠也不例外。做父母的都知道,大人和孩子之间短暂的不愉快是不可避免的,为了确立必要的规则而产生的小摩擦,对他们是有益无害的。这反而能让宝宝对行使自己的权力产生理解和期待。
6~7个月开始,父母需要坚持用:爱、理解和坚决"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各种行为,这样做的结果反而会减少宝宝今后的哭闹,而且越来越少。
只有让你的宝宝在7~22个月的这段时间,经历令他不愉快的:定规矩"的过程,才能保证他以后成为一个:快乐的2岁孩子"。
宝宝17个月的时候,你得让他明白,虽然他年龄小,相对家里的大人有一些特殊,但是他并没有比其他家庭成员享有更多的特殊权力和待遇。如果你打算等到宝宝更大一些,再来制定执行规矩,就太晚了,对你和宝宝都非常困难,而且也非常痛苦。
怎样减少父母和1岁前宝宝发生的冲突?
两条建议:
* 充分了解宝宝的兴趣和性格。
如果你知道宝宝对什么感兴趣,并且能够提供多种机会,给他足够的时间,做他感兴趣的事,那么,宝宝觉得无聊或是沮丧的可能性会大大减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都有事可做。这样,他也就不太会发展出用故意哭闹以求得陪伴的:本事"了。
* 提供安全而自由的玩耍空间。
一旦你的宝宝自己会在房间里爬来爬去,自由移动自己的身体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得注意家里的环境是否足够安全,是否方便和鼓励孩子的自由探索。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对父母颇具诱惑,它能避免不少你和宝宝的冲突,让你少说很多的:不"。
2、如何对待孩子间的矛盾与冲突?
本班有几个调皮爱玩的孩子,他们爱互相比试“武功”,可总有一个会被打痛而哭的,又或者去弄其他小朋友。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和总结,让我明白也懂得应该怎样去对待他们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了。
其实,小朋友之间发生争吵、争半,产生矛盾与冲突,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这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1)语言表达欠缺。比如本班有个小朋友,他不爱说话,体质也不好,见到小朋友玩得很高兴也想一起玩,就用手去触一下人,想引起小朋友的注意,谁知被触的小朋友以为他无辜打人,于是问也没问,还手打了一拳。这件事就提醒我们,教育小朋友自己有什么愿望用语言表达出来,让其他小朋友知道,并要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合群性。
(2)幼儿日常行为和思维过程常常受到自己需要和情感的强烈影响,很难离开主观感情去客观判断、理解、和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冲动性大,所以经常在游戏、娱乐、学习等方面因意见看法不同而产生冲突。
而幼儿的冲突并非都是坏事,幼儿通过冲突,才能明白互相尊重、互相谦让的重要,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约束自己,用友好方式解决问题。我们经常看到孩子之间发生磨擦、冲突后,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解决,过一段时间又和好如初。因此,老师不要争当幼儿矛盾的“裁判者”,而需做“观察者”或“引导者”,尽量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让他们自己解决。
如果孩子们一时解决不了,老师可适当引导他们分析问题,学习从对方角度“设身处地”地考虑问题,或放弃自己意见顺从对方,或学会说服对方,使自己为别人所接受;或教小朋友学会“合二为一”,将双方意见有机综合而取得“皆大欢喜”的效果。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做到这七点 让孩子学会处理冲突
冲突潜藏在任何地方比如说教室、操场甚至是家里。虽然你想尽快给孩子帮助,但是让他有能力自己处理冲突才是更重要的事情。当困难出现的时候,让孩子变成问题的处理者,学会自我控制,提供他们的社交能力。
1.亲身示范
在面对冲突的时候用自己的行动示范给孩子看你是如何处理潜在的冲突危机的。孩子会根据你的行为来塑造自己今后的行为,美国儿科学会表示,如果你发脾气或者煽动冲突,你的孩子今后也会用同样的方式来处理冲突。
2.进行呼吸练习
进行呼吸练习,并且让孩子在紧张的情况下投入使用。当你发现他变得沮丧的时候,和孩子一起坐下来深呼吸。尽可能多的吸收空气来填满你的肺,然后呼出你体内所有愤怒的空气。鼓励孩子在出现困难的时候使用呼吸技巧。
3.角色扮演
在冲突发生之前进行类似情况的角色扮演,那么你的孩子就可以练习怎样去处理这种情况。比如拿走一个孩子最喜欢的玩具,让他自己在整个过程中想办法来解决问题。角色扮演之后,你可以和孩子讨论如果以后再面临这样的情况他是否可以做出不同的处理措施。
4.引导孩子处理冲突
当你见证孩子面临冲突的时候,不要切断问题,你应该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法来解决问题。避免指责一个孩子或者在争论中偏袒任何一方。把自己当作一个仲裁员,而不是法官。
5.讲出自己的想法
当面临一个对峙局面的时候,鼓励孩子讲出自己的想法,告诉孩子,“你可以告诉他你的感受吗?”也许他当时会很生气,如果你用手指指向他、责怪他,这种方式对孩子没有任何帮助,不如让他说出自己的想法,找出症结所在。
6.头脑风暴
当孩子面临冲突的时候,建议你可以鼓励他们通过头脑风暴来解决问题。常见的处理对抗的方法包括谈判达成妥协,轮流来或者干脆一走了之。如果他的哥哥占了桌子想要玩棋盘游戏,而弟弟也想在桌子上玩,你可以建议他们一起玩。首先他们会一起玩棋盘游戏,然后一起打扫,最后一起讨论接下来玩什么。
7.学会换位思考
帮助你的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如果孩子弄坏了兄弟姐妹的手工艺品导致别人对他发火,你可以问问他,如果你是哥哥你会有什么感觉?你把哥哥画的画弄的一团糟有没有想过这是哥哥花了一天才完成的,他这么辛苦,你却毁了他的画,哥哥会不会感到难过?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如何看待孩子之间的小冲突
游戏场、学校、幼儿园和青少年之家——只要有年轻人聚集的地方,便十分热闹、生气勃勃。他们大喊大叫,互相冲撞,扭打,这些都是儿童做游戏时典型的伴随现象。其时当然免不了衣服被撕破了,身上青一块紫一块,或者鼻子挨了一下,鲜血直流。这是残酷的侵犯行为或者暴力犯罪行为的表现吗?只在少数情况下是这样。一般来说,孩子们的活跃以及他们动手打架,更表明了他们身上那种不可阻遏的生命的乐趣。他们从游戏中发现自己身处的环境不仅仅局限于物体,人可是一种有趣得多的“研究对象”。所以,孩子们之间许多表面上的侵犯行为,仔细观察,不过是好奇心的冲动。即使孩子们真的扭打在一起,常常也非恶意侵犯行为。自然,如果孩子们挥起了拳头,那么事情就不仅仅是无伤大雅的游戏了。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有些小冲突类似于体育运动时的冲撞。他们从对手身上来测量和检验自己的体力,比一比到底谁更强壮。孩子的自我体验不仅包括受到关怀和遭到拒绝,而且也包括发现自己肉体的潜能。教育工作者和老师大多会接受这种观点:孩子们扭打只是为训练实现自己意志的能力并且建立自信的个性——至少在不总是同一个人处于劣势、游戏没有失去节制变成严重的打架行为情况下。
孩子们之间习以为常的打闹行为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身体上的接触使孩子们常常感到很舒适。比如小孩子爬上大人的膝盖、高兴地嬉戏时,人们总能证实这一观点。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孩子们有时动手打架,他们潜在的愿望——肉体接近并由此获得关心——也起了作用。从年龄稍大些的孩子身上,我们常常能发现这种行为的另一表现形式:青春期的女孩和男孩接近,常常表现为看似侵犯行为的打闹。
但是并非孩子们所有的小冲突都对个性形成具有积极意义。本书的第一部分中我们已指出,真正有“侵犯欲”的孩子以哪种方式搅扰游戏。我们把原因归于强占性和报复,这些原因或者表现为,孩子侵犯是勾起他气恼情绪的罪魁祸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或者把愤怒的冲动(比如对父母的),转嫁到弱小的牺牲者身上。
当然,孩子们的冲突不仅仅发生在人数较多的群体里,而且也发生在兄弟姐妹之间——就像许多不止有一个孩子的父母几乎每天都能见到的那样。而且学校和幼儿园里出现的情况,也同样会出现在孩子们的房间里,就像是不成文的定规,小孩子得尽可能自己解决纠纷。许多时候“症结”几分钟之后便自行化解了,孩子们又和好如初,像一个人一样。但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力量对比常常不平衡,结果总是同一个孩子败下阵来。而且,几个孩子动起手来,免不了有的人会受伤,所以,眼睁睁地看着孩子们在房间里闹得“不亦乐乎”却不予干预,并不是可行之法。这时候,大人们应当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裁判员的责任。人们往往容易站、在看似柔弱的人一方,虽然他不一定总是无辜的替罪羊,而只是因为呼叫声特别大。可是许多父母都中了孩子的圈套,年纪小一些的孩子喜欢招惹哥哥或姐姐,然后装出绝望的样子高喊“救命”。马上,大一点儿的孩子就会受到大人的责备——不管他是对是错。可以想见,他们逐渐形成这种感觉:一切过错都总是在自己身上。这是一种巨大的受挫失意情绪,它会招致新的纠纷冲突。由此可见,您是否干预孩子们的小冲突从而加入进某个小派别,或者您是否能尽可能地采取中立态度,把好斗的“小公鸡”们拉开并同他们一起寻找解决冲突的办法,两种态度是有重大区别的。只要孩子们一和好,您就平静地对他们说,他们可以接着一起玩。那么孩子们谁也不会感到受到了冷遇,他们刚才为之争吵不休的焦点,一会儿就被忘到爪哇国去了。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5、如何面对孩子带来的家庭冲突
有时家长会把孩子当作同盟来与其他家庭成员对抗,尤其是其他成员想通过这种办法利用你的孩子时。当你这样做时,你对孩子的评价也逐渐失去客观性,你也变成他手中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你变得奖惩不分,对孩子的期望以及自己的情绪也失去控制,打破了你与孩子之间本来比较平衡的人际关系。尽管你与其他成员有矛盾和冲突,竞争和敌意,你仍然要有对孩子的正确态度。只有这样你才能更好地养育孩子,对孩子的成长施加有益的影响。无论面前有多大的危险和困难,你总是可以做到这一点。
对孩子成长不利的其他环境因素也有很多:恶劣的居住条件,贫穷,父母缺乏时间教育骇子,疾病或其他伤亡情况等。家长的职责是:尽你最大的努力来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环境越差,家长越要注意教育方法。如果家长本身牢骚不断,精神沮丧,孩子也无法从你那儿得到帮助。你的憎恶情绪,反叛心理促使你找个替罪羊来承担这一切,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对孩子来说,你的情绪和表现给他们加重了心理负担。如果你全力支持孩子的发展,那么外部的不利环境因素有可能转变为孩子获取更大成功的动力。孩子通过你的理解和激励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你可以帮助他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我们不能期望所有的家庭成员和亲戚以及佣人都有教育能力,但是他们对孩子的影响也不可低估。我们只能期望他们能够采取友好平和的态度,注意不用粗鲁或下流的语言,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孩子在家庭里第一次体会到社会生活,因此周围的人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也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如果周围人的行为举止不得体,你无法改变他们,你所做的只能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