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家”的名义去“绑架”个人,不要以爱的名义毁了孩子的人生
1、不要用“家”的名义去“绑架”个人
  有一天,我的咨询室来了一位教会的女执事,她的丈夫是公务员,家里还有两个已长大成人的儿子。大儿子已经生儿育女,日子
1、不要用“家”的名义去“绑架”个人
有一天,我的咨询室来了一位教会的女执事,她的丈夫是公务员,家里还有两个已长大成人的儿子。大儿子已经生儿育女,日子过得十分惬意。但是二儿子却让她非常担忧。因为二儿子婚后一直和妻子闹矛盾,结果结婚不到三年两人就要离婚。这位女执事心里总有:我们家绝对不能有离婚的事情发生"的想法,所以她无法相信和容忍眼前发生的事情。
因为她的家人都信奉上帝,所以必须都要一起:幸福"。她希望儿子和她信奉同一种宗教,同时希望他也抱有:不能离婚"的信念。她不能接受儿子与自己不同的事实,这是因为她不能把儿子和自己分开对待。
明知道自己不可能代替儿子,明知道即便是再担心也不能解决儿子和儿媳之间的问题,但妈妈的担忧却还是好比泰山一样沉重。:上帝,您的儿子,您一定要照顾好他",妈妈虽然哭着祈祷,但她心底其实不相信上帝能帮助她。因此她的担忧不会减少,也不能因此得到一点点的心安。
我曾有一位朋友,她婚前是基督教徒,婚后却改信佛教了。她说改教的原因很简单,婆婆信奉佛教,而丈夫希望自己和妈妈能信仰同一种宗教,因此她听从了丈夫的建议。虽然她也说起初这种改变让自己非常难过,但现在,一家人一同信仰一种宗教,让自己感觉非常舒心。如果当时自己执拗地坚持信奉基督教,因而让家里发生不好的事情,会让她十分后悔。所以她为自己选择和婆婆拥有同一个信仰而高兴。一家人拥有不同的信仰会让我们感到不安。但是换个角度想想,这也告诉了我们,个人的自由和权利、责任在家庭面前都是不必要的,而这种观点无疑是十分危险且不可取的。
在韩国的听证会中,只要那些违法的官员们说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家人,一般就会被从轻处理。主管部门首长的子女们被特别录用、财团的继承人都是留给自己孩子的……诸如此类的事件都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这种以家族为单位思考的想法是不对的,因为如果不能放下这种想法,就会在无意间排斥了家族以外的人。
一位生养了五个孩子的妈妈总是会对孩子们说::我们家七个人必须紧紧团结在一起,一致对外",:如果兄弟姐妹在外打架的话.你们必须去帮助他们",因此这些孩子在生活中处处对外树敌。
想要超越狭隘的:包含"行为模式,必须先消除自己对:包含"这道栅栏外的一切所持的排斥心理。这意味着妈妈必须要摆脱不管什么事情都优先为子女着想的心态。这样一来,妈妈们才可以认清一个事实:只有邻家孩子健康快乐了,自己的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个例子来说,若孩子最亲密的朋友只对游戏感兴趣,而他为了保持和那个朋友的友情,不得不经常和朋友一起去网吧玩游戏。尽管和妈妈约定不再进网吧,但为了这个朋友,他仍会冒着被妈妈发现而挨骂的风险偷偷去网吧。所以,邻家孩子也应该成为妈妈关心照顾的对象,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这里,呼吁妈妈们越过:包含"的栅栏。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不要以爱的名义毁了孩子的人生
每个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可是有时候爱却会给孩子带来负担,那么以爱的名义毁了孩子的人生的方法有哪些呢?
很多父母都只知道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教育孩子,经常强孩子所难,却对孩子的天分和兴趣爱好视而不见,以爱的名义毁了孩子的人生。
1、父母对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且追求完美。
由于父母不想让自己失望,就不断地给孩子施压。当孩子为了家长的期许不断迎合的时候,他就失去了自我,他的生命状态不再自在和流畅。他只能紧紧地抓住他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得来的:优秀"。这样:优秀"的孩子,是一枚炸弹,随时会被引爆,不是炸伤别人,就是炸坏自己。有一个统计数字,大学中有心理疾病的孩子,有23%在初高中被公认是:很优秀"者。但孩子又是千差万别的,即使是威逼利诱也有很多无法达到父母的期许,因而产生自卑和逆反心理。
2、孩子不令自己满意时贬损他、责罚他
其实孩子不能让父母满意的时候已经很内疚,这个时候父母再责骂他,会让又愧疚变成反感再到破罐子破摔。再不然就是暂时隐忍不发作却埋下了心理疾病的引子,随时可能爆发。
3、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
这是绝大部分家长的通病,当家长经常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做比较的时候,孩子也会认为自己无能,从而丧失自信,走向自卑。
4、有条件地满足孩子的需要
你考第一名就买旅游鞋!你进入前五名我们就全家去旅游!很多家长都把这个视为一种对孩子合理开明的奖惩举措!殊不知,这带给孩子潜意识的讯息是:符合爸爸妈妈的标准,才是被爱的。然后孩子会为了得到父母的爱付出失去自己的代价!
5、预言孩子没出息
预言孩子没出息有两种后果,一是你越说他没出息,他越没出息,完全丧失斗志和学习能力,最终实现你的预言!另一种孩子,你说越说他没出息,他越要证明自己有出息,但是一辈子活在:证明"中,失去自我,也丧失了生活的智慧和让自己幸福的智慧。
6、代替孩子做选择
孩子的心理独立期有三个阶段,分别是3岁、9岁和12岁。小的时候,孩子自己吃饭,父母应关怀而不干涉,不要说你都吃到衣服上了,我来喂吧!再或者孩子想穿什么衣服你也要代为选择!还有不声不响为孩子报了钢琴班,都是不智之举。家长总是在用:自己的头脑"操控孩子,但是忽视了代替的过程就是剥夺孩子成长的过程。你剥夺了孩子某方面的成长,孩子就丧失了某方面的能力。
7、不信任孩子
不认为孩子有控制能力,不认为孩子其实可以做到,彻底毁灭了孩子的自尊和上进心。培养孩子成:才",应该先让孩子先:成人",否则各种各样的问题孩子只会越来越多。
总结: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到平静和喜悦的过程,平静和喜悦的状态就是爱!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心量拓宽的过程。改变孩子很容易,当你:容"下孩子时,孩子就:易(改变)"了。
3、人民的名义作者周梅森照片和个人资料 小说创作背景揭秘
以抗日神剧、警匪片为代表的中国影视剧一向都是反映了当前社会下的一些积极、阳光的一面,然而最近热播的《人民的名义》反其道而行。
《人民的名义》虽不是第一部涉及政治背景的电视剧,但却是第一部大火的反贪剧。原著小说的作者周梅森究竟有多大背景,竟然敢写这样的小说,还拍成了电视剧!
周梅森本人照片
人民的名义作者周梅森照片和资料
人民的名义作者周梅森照片和资料
周梅森个人资料
1956年3月9日出生,江苏省徐州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主要作品有《人间正道》、《中国制造》、《绝对权力》、《至高利益》、《人民的名义》等政治小说,这些小说均被其亲自改编成影视剧。
2014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的领导找到周梅森,希望他能写一部反腐题材的作品,但当时的他却遭遇了和大风厂工人们一样的故事……
4、育儿大作战 不要用榜样来绑架孩子 粗细混合教育才更好
父母成长第一站,《育儿大作战》新一期已在山东卫视精彩播出!新一季的节目形式全面升级,为增加“作战”氛围,节目嘉宾将分为两队进行非正式辩论。节目主持人依然由刘仪伟担任,关凌与白玉组成美美队,戴娇倩和花希组成贝贝队。他们与金牌专家阵容、素人家庭一起通过现场激烈的非正式辩论形式分析出隔阂与矛盾产生的原因,共同分享育儿经验与教训。
第一组家庭来了一位严厉的爸爸,虽然他有两个可爱的女儿,但待遇却不太一样。爸爸对待大女儿十分严格,既希望她是小女儿的榜样,又希望她能用榜样来约束自己。可这样的做法让妈妈完全看不下去,认为这样的严厉已经超出了孩子可以承受的范围。
为了完成爸爸的目标,大女儿每天一睁眼就要严格执行制定的时间表。不仅每份每秒都被安排好,就连上厕所也要被限制。这一点让妈妈很有意见,认为爸爸给孩子的压力太大了。除此之外,当妈妈辅导大女儿功课时,爸爸看到大女儿总用橡皮擦也会严厉批评,认为她写作业并不认真,没有一次成型,可现场妈妈却透露爸爸平时会严格到孩子写字不规范都要重新写。对此爸爸试图为自己解释,表示大女儿练毛笔字都可以写好,当然在本子上也应该写好。随后专家解释,爸爸这样的做法违反了孩子当下年龄层可以达到的水准。因为小的铅笔写字需要对受力点和精细动作的控制要求很高,可现阶段孩子精细动作发展的并不是很好,所以很艰难,但毛笔字相对而言更好控制,因此家长给孩子提要求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另一方面,专家还提出家长不允许六岁的的孩子犯错太过苛刻,因为人需要在错误中去成长,没有错误也就没有成长的动力。
小片里,看似大女儿有爸爸妈妈的陪伴,可更多的还是各种规矩和安排。反而小女儿有父母陪着玩耍,这让大女儿的心里很不舒服。据妈妈透露每当他们的焦点在小女儿时,大女儿总会找各种理由来寻求关注,甚至不惜撒谎生病。而之所以爸爸妈妈对小女儿如此关注,是因为忙碌的工作让他们没有办法陪着小女儿成长,对她有很多亏欠。对此,专家提出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无需带着亏欠的心态养育孩子,而是应该立足于当下。在工作之余全身心的对孩子进行陪伴,这才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针对二胎家庭中两姐妹的相处方式,专家建议家长可以通过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来让孩子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比如叫着小女儿一起,让大女儿感觉自己像个小老师,有主动权就会更愿意参与。
第二组家庭来了一位主张精细教育的妈妈,她认为男孩子也要从细节抓起,规矩和规范每一步都要兼顾到。可爸爸认为妈妈太小题大做,男孩子糙养也没任何不妥,反而更加阳刚。
小片中孩子练琴的时候,可以看出妈妈对孩子的要求很高。经常会拿郎朗举例,以此来激励孩子,甚至借用郎朗家人犀利的言语来刺激孩子。即使爸爸在身边,也无法成为儿子的保护伞。另外,当妈妈看到爸爸带着孩子和小龙猫玩耍时,就会立刻把孩子拖走,认为玩耍耽误了孩子学习的时间。对此,妈妈解释孩子每天除了上课、写作业以外,还要上兴趣班、做课外阅读,弹钢琴等等,连睡觉的时间都不多,更别说是玩龙猫。对此,专家表示古语有云,汝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适当的劳逸结合对于孩子是有好处的。比如想让孩子弹琴弹得好,偶尔养养宠物或者看看书,陶冶一下情操,在孩子弹钢琴的时候反而会更有体会。
爸爸平日里总喜欢带着孩子参加一些户外,认为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男子汉气概,对孩子的心身健康也有好处。可每次出门前,妈妈都会给孩子精心打扮一番,涂防晒霜、戴帽子等等,因为妈妈认为男孩子也要注重细节。但爸爸却觉得这样会让孩子太过阴柔,一点也不像男孩子。对此,花希表示爸爸对阳刚的定义未免太过于狭隘,真正的阳刚之气应该更注重精神上面的磨炼。比如妈妈平日里带着孩子练琴、做练习题,并告诉他要坚持,这才是在打磨孩子的责任心,培养阳刚之气的精神。专家也表示孩子的教育中,绝对的粗和绝对的细都不可以,只有做到粗中有细,细中有粗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另外,专家还表示孩子早期的格局是由父母培养出来的。家长给孩子培养的格局有多大,他未来的人生就会活出什么样子。如果妈妈觉得孩子不能磕、不能晒、不能淋,作为一个男孩,他未来的空间格局就会有所限制。但假如妈妈让孩子勇闯天涯、翱翔天空,那他未来的空间格局就是整个世界。
对于孩子来说,专家表示玩耍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没有给他留出充分玩耍的时间和空间,他就会在学习过程中投机取巧,找各种时间来玩耍。但如果给孩子留出一个空间来玩耍,那么反而他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压力,也可以更专心的去学习。并且通过玩耍也可以让孩子宣泄和释放自己的情绪,让他更好地成长。
刘仪伟、关凌、白玉、戴娇倩、花希等嘉宾在本期节目中也有很多育儿观点展现,节目现场欢声笑语,育儿金句不断,还有更多精彩瞬间期待您的关注。《育儿大作战》节目将每周五晚21:20在山东卫视播出,敬请收看。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5、不要以爱的名义伤害孩子
爱里有很多学问,可是很多人都会用:因为我太爱你了"这顶帽子来压制对方,并以此合理化自己的许多非理性的行为。但是孩子永远没有办法跟妈妈很平等地去谈,更不可能在被爱得几乎窒息的时候,拂袖而去,从此离开妈妈。
那么什么样的爱会给孩子带来压力,让孩子无法承受呢?
1.以爱的名义实行占有
有些妈妈觉得孩子就是:属于"自己的,所以她可以对孩子做任何事情。孩子小的时候,妈妈会随便翻看孩子的玩具,阻止他跟哪些小朋友在一起、做什么游戏等等。有一些家庭是离异的,或者父母的关系互动不是很好,妈妈会妨碍孩子跟父亲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而希望孩子的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在她一个人身上。表面上妈妈是为了防止孩子受到伤害,其实是妈妈自身的不安全感,导致对孩子产生了很强的占有欲。
2.以爱的名义实行要挟
有些妈妈明明已经累得不行了,可能都累出病来了,还是不肯休息,嘴里还念念有词地对孩子说::孩子,为了你,妈妈就算是累死、病死也心甘情愿,只要你能……"听着这些话,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觉得对妈妈有所亏欠,自己的存在就是妈妈的一种负担,会让他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坏的孩子,从而不断地否定自己,甚至折磨自己。年龄稍微大一点,了解了妈妈的苦,孩子心里的压力会更大。妈妈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为自己付出那么多,自己如果不为了妈妈做些什么,或者不按照妈妈的想法生活,恐怕也太不懂事、太不孝顺了.所以背负着这种爱的孩子,往往会更容易迷失自己,或者会因为压力过大而产生更多负面的影响。
3.以爱的名义实行控制
:妈妈不让你做这件事情,完全都是为了你好!":妈妈给你准备了这些吃的东西,都是为了你的健康着想!":妈妈这么做,是因为妈妈爱你呀!"什么时候,妈妈都是:为了你"。因为是:为了你",所以孩子必须要接受他不喜欢的事情,因为是:爱你",所以孩子必须要心甘情愿地接受妈妈的控制。但是孩子是有思想的,尽管在他小的时候,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够,但是他的心里是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的。如果强行改变孩子的意志,到最后孩子可能会变成一个严重缺失自我的人,而且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自己会不敢或者不会作决定。
我们在照顾孩子生活或者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尽管不可能完全放手,让他凭借自己的感觉成长,但是如果每一件事情都替他作好了决定,每一件事情都要剥夺他的意志,让他按照妈妈的心愿生活,那么最终孩子肯定会失去那份原本就属于他自己的快乐。所以,职场妈妈千万不能给孩子扣上爱的帽子,对他进行完全的控制,而应该在作决定之前,花一点时间、一点耐心去弄清楚孩子的心思,给孩子一点尊重意倾听孩子的心声,然后帮助他作好选择。这样的爱才会让孩子健康成长。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