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幼儿园环境创设(国外幼儿园环境创设研究现状)
国外幼儿园环境创设研究现状
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作为专门性的幼儿教育机构,幼儿园通过各种途径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特别是其特定的环境设置,必然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发展方面,越来越引起广大儿童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环境是儿童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在早期教育日益发展的今天,幼儿的生存质量得到普遍关注,幼儿园环境创设是改善幼儿生存环境、提高幼儿生存质量、创造环境将成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内容。 所谓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它是由幼儿园的全体工作人员、幼儿、各种物质器材、人事环境以及各种信息要素,通过一定的文化习俗、教育观念所组织、综合的一种动态的、教育的空间范围和场所。这种空间范围,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既要具有保育性质,又具有教育性质;既是开放的,又是相对封闭的。它不仅受到特定的地理环境、空间方位的影响,又受到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氛围的影响。
国外幼儿园环境创设研究现状分析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是: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发展适宜性、幼儿参与性、开放性。
1、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
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是指环境的创设要体现环境的教育性,即环境设计的目标要符合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幼儿园环境必须强调目标意识,要有利于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因此,创设幼儿园环境时,目标是依据,应把教育目标落实到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以及每一项具体的活动中。
2、发展适宜性原则
发展适宜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发展适宜性原则是美国幼儿教育协会针对美国幼教界普遍出现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等倾向而提出来的。从一般年龄特征来看,小班、中班、大班幼儿在身心发展特点上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其身心发展所需要的环境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征为其提供适宜的发展环境。
3、幼儿参与性原则
幼儿参与性原则是指环境的创设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合作、共同参与的过程。环境的创设过程应该是一个积极的教育过程。环境创设过程的教育意义主要体现在:培养幼儿的主体精神,发展幼儿的主体意识,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4、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把大、小环境有机结合。形成开放的幼儿教育系统。随着社会科技与文化的发展,社会环境对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不管教师、家长是否愿意,社会环境都以它独特的方式作用于幼儿。通过大小环境的配合,主要是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取长补短,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培养适合新时代要求的幼儿。
扩展资料
技巧:
1、幼儿园的儿童空间是孩子们日常活动和休息的重要场所。因此幼儿园在前期围绕儿童空间进行环境创设和装修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儿童的身心要求,采用合理的空间设计与科学的装修标准,才能打造出符合儿童身心发育的合格环境。
2、幼儿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对环境的选择有着自己的标准,幼儿教育的实践也表明,幼儿并不对周围所有的环境都表现出兴趣,而是对环境的选择有明显的倾向性。他们所喜爱的环境是:熟悉的、富有新意的、引发活动欲望的、具有自然色彩的环境。创设环境必须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具有安全性、启发性、参与性、可变性的环境。
国内外关于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研究
幼儿园的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为什么要重要幼儿园环境设计?主要考虑以下4点:
1、幼儿园对幼儿具有特殊意义
幼儿园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之一,对幼儿具有很多特殊意义。3~6岁的幼儿不具备成人对环境的选择、适应、改造等能力,决定了幼儿对环境具有广泛的接受性和依赖性,创设一个科学的幼儿园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2、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受周边环境影响,通常会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而审美能力的背后就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
3、环境是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
环境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孩子产生影响的,当长期处于理解、和谐、自由的环境中时,能培养孩子关心他人、关爱同伴以及关爱集体的情感,从而引导和奠基孩子发展好的品性。所以说,环境对幼儿的发展作用是重要且不可替代的。
4、环境能激发幼儿内在潜能
幼儿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重要时期,让幼儿参与环境,并利用环境对幼儿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刺激,能激发幼儿内在的积极性,让幼儿直接获得情感体验和知识启迪,从而促进全面的发展。
国外关于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研究现状
幼儿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儿童未来成长、人格发展的重要基础,其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幼儿未来人格发展的水平和方向。幼儿的社会性教育既要靠有计划、有目的的一系列“显性教育”,又要靠多渠道、多方位、有机渗透的“隐性教育”。环境是隐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来说,因其年龄小,活动和思维的独立性还很弱,还不能自己自觉地、主动地选择、影响周围的环境,因此受特定环境的影响会更大”。古时的“孟母三迁”也正是力证了环境的隐性教育对于幼儿成长的影响。因此,如何创设适宜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良好环境成了我们主要进行的研究内容。
一、通过人文环境创设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对于幼儿而言,其所处的人文环境无非包括家庭环境、幼儿园环境及社会环境。幼儿园作为幼儿进行社会交往的主要场所,创设良好的幼儿园人文环境对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教育部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在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就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而言,幼儿园的人文环境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模仿是幼儿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它是无形的,却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情感、交往及个性的发展。正是意识到积极、健康、文明的人文环境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园十分注重园风、班风和人际交往环境的营造。
(一)营造温暖和谐的园风、班风幼儿园的园风、班风是在共同的目标下,教师与幼儿共同努力营造的结果。教师作为幼儿学习活动最直接的示范者和引领者,其自身教育理念的更新及教育行为的优化对于实现教育价值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生活是幼儿一日生活的重心,如何深刻挖掘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根植于幼儿自身的教育契机,是发展幼儿社会性的关键。我园首先通过师德、师风教育强调为人师表的基本要求,提倡教师自我教育,园领导做全园的表率,教师做幼儿的表率。然后,通过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育行为提醒教师在生活各环节注意自身的举止和行为,做好自己的同时做到“以幼儿为本”,提高教师观察幼儿、引导幼儿的能力,使得幼儿在温暖的班风下不断地学习,逐步达到与班级环境和谐与平衡;最后将“生活即教育”的思想融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融于生生、师生、家园互动的环境中,让幼儿在和谐环境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在探索发现中体验生活的智慧,在集体交往中享受生活的快乐!
(二)营造轻松民主的人际环境幼儿园人际环境是指幼儿园内个体和群体为达到共同目标,在活动中通过语言、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沟通而形成的心理关系,主要包括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作用、交往方式等方面。为创设良好的人际环境,我们注意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应做到时时处处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幼儿。其次,教师应以尊重、接纳、支持、民主的心态对待每个幼儿,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成功和自信;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有意识地通过区域游戏、户外游戏、集体游戏发展幼儿的目标意识、合作意识、沟通能力、自我控制与调节能力。最后,教师要引导幼儿在交往中学会交流思想与感情,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交往的愉悦,并从中学会关心、学会爱。而且为创设有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民主环境,我园组织了一系列幼儿主体活动,充分体现了对幼儿的关注。比如,在我园开展的陕西地域文化启蒙教育主题活动中,通过系列小活动,如“美食嘉年华”、“小小民间艺术家”等,让幼儿能够体验民俗风情,展示自己亲手制作的美食,充分展示自我;并且在组织幼儿与同伴、教师及外来参观人员互动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在“美食嘉年华”活动中,幼儿会与老师、同伴一起制作各色各样的花馍,并介绍制作过程,邀请参观人员品尝,体会了合作与成功的喜悦;在“小小民间艺术家”活动中通过自制道具、与同伴表演,体验自我肯定的满足……民主的环境不仅体现在自由表达,更体现在幼儿的“主人翁”意识上。
(三)营造紧密有效的家园联系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幼儿跟父母及家庭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使得幼儿更容易受到家庭成员的影响。“感情用事是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之一。”因此通过紧密有效的家园联系,在教育活动、亲子活动中影响家长的教育态度,使得家园同步,会对幼儿教育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园开展的陕西地域文化启蒙教育主题活动中,先于幼儿园教学活动,教师会先通过“家委会”告知家长幼儿园的活动安排,以便于家长提前带幼儿多多体验,积累一些生活经验。比如在《各种各样的花馍》活动前,家长会先在家让幼儿体验如何蒸馍。在学习《我会扭秧歌》前,家长会带幼儿去附近村或者庙会集市上看一看热闹的秧歌表演。家长除了可以帮助幼儿积累一些生活经验,还可以提供一些教学活动需要的素材,比如在《各种各样的花馍》活动中,幼儿从家里带来了揉好的面团,有菠菜面、紫薯面、黑米面等不同颜色的面,可以做成不一样的花馍。在《有趣的面具》活动中,幼儿的家长也为幼儿准备了面具、马勺等素材供幼儿创作使用。我园在开展关于民间艺术的教育活动时,积极利用本地一切可以利用的庙会、博物馆、广场、手艺人等社区资源。如在开展《精彩的社火表演》时,正巧幼儿园附近的村子有社火表演,幼儿园组织“家委会”带着幼儿一起去观看了社火表演;在欣赏《家乡的兵马俑》活动后,幼儿园组织家委会一起带幼儿去陶瓷厂观看陶艺,并尝试制作兵马俑。幼儿园利用多种社会资源,让幼儿亲自体验,通过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手所触而获得关于民间艺术最形象、最直观的感受,从而培养他们对艺术的感知,受到艺术的熏陶。这样的先前经验的积累活动不仅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感知,并且在家园亲子活动中,幼儿扩大了与人交往相处的经验,在感受民间艺术的同时,很好地发展了社会性。
二、通过物质环境创设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创设主要是指幼儿园如何进行空间布置与材料运用的方方面面。为有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教育的渗透,我们从园内大环境到班内小环境进行了全方位的优化。
(一)班级环境创设班级环境作为独立的具有整体意义的微观环境,对于幼儿生活、活动起到协调教育预成与教育生成的作用。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我园依托创设符合幼儿年龄阶段的班级生活墙饰来增强环境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促进作用,如托小年龄段的生活墙主题为“我的小巧手”,用于激发托小年龄组幼儿积极动手的主观愿望,使其通过自我服务增强小手灵活程度及自信心;中班年龄段的墙饰主题为“能干的我”,体现出中班幼儿不仅可以很好地服务于自我,还能帮助他人;大班年龄段的主题为“我准备好了”,为其即将升入小学,走进另一个新环境做好心理准备……区域活动环境相比整个班级环境更微观,是班级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集体教育活动的延伸,更是满足幼儿自主学习、操作、探索、游戏的需要。结合班级生活主题墙以及本班相关的陕西地域文化主题活动,在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上,突显幼儿是环境的主人,让幼儿在教师预设的环境创设范围内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进行区域环境的布置,让环境充分展示幼儿所想、所知、所做,成为他们与活动对话及信息沟通的平台。例如,在学习《好玩的皮影》一课中,大班幼儿在老师的启发下热烈讨论,决定分工合作,通过画和剪贴的形式进行创作。孩子们讨论怎样表现皮影的图案,如何剪出皮影的外形,又如何在区域中进行表演……当整个主题创设完成时,幼儿非常兴奋,他们不但更深入地了解、探索了陕西地域文化之瑰宝———皮影,更在区域环境的创设和活动中获得了合作的快乐。
(二)幼儿园公共环境创设走廊、楼梯间是幼儿园的公共环境,是各班幼儿走出班级进行感知活动的中介环境。它是活动室环境布置的延伸,是展示和共享班内环境信息的阵地。它使各班环境创设成果有了更多的群体共享机会,提供了更多在信息交流基础上的社会交往机会。在整体的设计中,我们选取陕西地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和有一定教育价值的内涵素材作为环境创设的基本内容,如将华县皮影和西游记结合在一起,以剪纸的形式呈现出若干古代关中居民的窗户轮廓,然后在窗户中心用皮影表现出唐僧师徒四人历尽艰辛取经的故事。类似的装饰还有用电影连环画的形式表现的沉香救母壁挂,表现华县农民辛勤劳作、繁荣丰收景象的装饰吊饰等等。幼儿在感受民间艺术的同时渐渐提升审美情趣和品位,并在这些积极向上的具有家乡文化的故事中获得发展。走廊墙围上,布置着各班参与社会实践或主题活动的照片。幼儿在“扩大的活动室”里可以随时汲取自己班没有的学习活动信息。我们还把幼儿日常行为规范绘制成一幅幅生动有趣、色彩鲜艳的爱心标记图,如讲文明、有礼貌、守纪律、讲卫生、爱护公物等,贴在楼梯、过道两旁,随时提醒幼儿注意自己的行为,培养幼儿学会自律。我园楼梯间墙面是由搜集的本园幼儿照片拼贴而成,稚嫩阳光的童颜不仅让幼儿获得归属感,感受着幼儿园家一般的温暖气息,更能感受到自己与环境的和谐。
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大课堂,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场所。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阵地,幼儿园应主动肩负使命,带动家庭环境的营造,整合家庭和社区的各种社会性发展资源,共同努力营造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健康环境。
国外幼儿园环境创设研究现状论文
中国对全球环境的贡献:
一,森林面积全世界增长最快,仅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就比前次清查增加了1226万公顷,超过整个福建省的面积,森林覆盖率从21.63%增长到22.96%,增长了1.33个百分点。
这是持续几十年的全民造树和封山育林的结果;
二是新能源。我国是新能源技术和应用大国和强国,风能、太阳能、新能源汽车等等都走在世界前列;
三,碳中和顶层设计。
国内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现状
问题一: 过花
到处都是花花绿绿的布置,其实是误读了幼儿教育。在幼儿阶段,专注力的培养是长期以来被忽视的一项核心能力。幼儿往往被强烈的色彩、强烈的歌曲音乐、大声的成人声音所包围,生怕孩子注意不到。殊不知,正是这些环境的、外界的吸引,打扰了孩子正在做的事情,影响了孩子专注力。良好的教育环境应该是:素雅、干净、舒适,让孩子可以专心做事。
问题二: 缺少主题
环境创设不是孤立的,它应该和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尤其是和主题教学的配合。比如本月的教学主题是“时间”,那么,环境布置中,各种“时间”元素就应该出现,如季节轮转、昼夜交替、年龄变化、万物成长等等。利用主题,形成一个主线,把环境中的各个零散元素串接起来,强化整体效果。
问题三: 不留空白。
象中国画一样,留白才是美。很多幼儿园的墙面、屋顶和地面,被塞的满满的,人行其中,感觉不到任何美感,更多是压抑。
问题四:成人导向
现在国内幼儿园的布置,其实很多是成人导向的,是取悦家长的,而不是服务孩子的。不仅是环境布置,更延伸到教学,这也许才是根本原因。
国外幼儿园环境创设研究现状调查
环境创设不但关系到幼儿园的美观性和安全性,而且对于幼儿的智力开发和身心健康都至关重要,所以,学校、教师、家长应该充分重视和参与环境创设,积极研究应用本土资源,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充满内涵的成长环境。
同时,尊重孩子们的教学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各项能力的全面发展,为美好人生的开启创造条件。
国外关于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研究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是: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发展适宜性、幼儿参与性、开放性。
1、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是指环境的创设要体现环境的教育性,即环境设计的目标要符合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幼儿园环境必须强调目标意识,要有利于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因此,创设幼儿园环境时,目标是依据,应把教育目标落实到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以及每一项具体的活动中。
2、发展适宜性原则发展适宜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发展适宜性原则是美国幼儿教育协会针对美国幼教界普遍出现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等倾向而提出来的。从一般年龄特征来看,小班、中班、大班幼儿在身心发展特点上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其身心发展所需要的环境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征为其提供适宜的发展环境。
3、幼儿参与性原则幼儿参与性原则是指环境的创设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合作、共同参与的过程。环境的创设过程应该是一个积极的教育过程。环境创设过程的教育意义主要体现在:培养幼儿的主体精神,发展幼儿的主体意识,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4、开放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是指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把大、小环境有机结合。形成开放的幼儿教育系统。随着社会科技与文化的发展,社会环境对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不管教师、家长是否愿意,社会环境都以它独特的方式作用于幼儿。通过大小环境的配合,主要是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取长补短,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培养适合新时代要求的幼儿。扩展资料技巧:1、幼儿园的儿童空间是孩子们日常活动和休息的重要场所。因此幼儿园在前期围绕儿童空间进行环境创设和装修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儿童的身心要求,采用合理的空间设计与科学的装修标准,才能打造出符合儿童身心发育的合格环境。2、幼儿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对环境的选择有着自己的标准,幼儿教育的实践也表明,幼儿并不对周围所有的环境都表现出兴趣,而是对环境的选择有明显的倾向性。他们所喜爱的环境是:熟悉的、富有新意的、引发活动欲望的、具有自然色彩的环境。创设环境必须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具有安全性、启发性、参与性、可变性的环境。
国外幼儿园环境创设研究现状视频
在中国,你从很远的地方你就可以猜到这是一个幼儿园。而国外,你根本无法猜到哪个建筑是幼儿园。
这说明的问题是,中国的幼儿园在园所环境创设这块太落后了。
中国幼儿园花花绿绿,像游乐园。在美国,幼儿园更像孩子真实生活的场所!
教学课程都可以借鉴并因地制宜的使用,但环境的创设想要改变传统的观念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