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幼儿园班级活动区域环境创设)
幼儿园班级活动区域环境创设
3个板块,园本主题板块,老师填充,月主题分2个板块,这两个板块都是以孩子为主来填充
幼儿园班级活动区域环境创设方案
内容摘要:在教育发展的长河中,幼儿园的主题墙饰一直成为幼儿在园生活的重要部分。
二期课改把幼儿的所有活动都纳入了教育的范畴,幼儿参与的成分越来越多, 主题墙面 环境在内容上不像以前过多重视作品的精致、漂亮、完整;也不像以前使幼儿的思维和行为依附于教师的思维和行为。
而今,主题墙面无论从内容来源、主题的产生等多方面都生动、直观、真实的再现了师幼之间近距离的对话;幼儿与教师之间亲密的关系;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情感氛围。
从某种程度上讲,墙饰创设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有效手段。
但是,幼儿园的 环境创设 特别是主题墙饰环境的创设,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就其如何发挥幼儿园墙面布置的真正价值呢我结合新课程和课改理念,罗列出以下几点:一、让环境创设中的主题墙饰“说话”。
二、 让幼儿以主人的身份参与主题墙环境的创设。
三、墙面环境创设的动态化。
----- 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幼儿园 连小娟 在教育发展的长河中,幼儿园的主题墙饰作为促进幼儿发展不可缺少的“环境”,一直成为幼儿在园生活的重要部分。
二期课改把幼儿的所有活动都纳入了教育的范畴,幼儿参与的成分越来越多,主题墙面环境在内容上不像以前过多重视作品的精致、漂亮、完整;也不像以前的环境创设使幼儿的思维和行为依附于教师的思维和行为。
而今,主题墙面无论从内容来源、主题的产生等多方面都生动、直观、真实的再现了师幼之间近距离的对话;幼儿与教师之间亲密的关系;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情感氛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以“幼儿发展为本”,创设幼儿发展所需要的主题墙饰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知道,幼儿园的环境包括这样两个方面:一是物质环境,二是心理环境。
我今天要说的是作为物质环境的墙面环境这个和我们朝夕相处的部分,它从感官上带给幼儿有关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因素的刺激,在情感上带给他们愉悦感。
从某种程度上讲,墙饰创设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有效手段。
但是,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特别是主题墙饰环境的创设,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问题一:存在着教师动手动脑多、幼儿动手动脑少,墙面环境创设在内容上过多重视作品的精致、漂亮、完整。
也就是教师策划、设计的现象普遍。
问题二:幼儿园的惯例要求教师开学初布置好环境,进行环境评比,因此必定造成教师设想计划多、幼儿设想计划少。
纯粹追求环境布置的结果。
问题三:由于开学初花了大气力精心布置的环境,因此舍不得更换,常常存在着墙饰整个学期无变化。
既固定的多、变化的少等问题。
好在,上述的几种问题我们渐渐意识到了。
但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环境创设大都还是从教师的设想和愿望出发的,基本上不考虑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因而环境失去了应有的影响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
那么如何发挥幼儿园墙面布置的真正价值呢?结合新课程和课改理念,我罗列出以下几点: 一、 让环境创设中的主题墙饰“说话” “环境是可以说话的”,因为其中的关键,经过良好设计的环境可以起到暗示作用,可以起到诱发孩子积极行为的作用,环境的作用常常是潜移默化的,并不断重复的,所以有时它的效果比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得更实在。
如:小班 “我的家”主题墙饰:小班幼儿在刚入园时肯定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不安,教师在环境创设上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于是在活动室的墙上,布置了“我的妈妈”墙饰。
瞧,“妈妈”的眼睛多漂亮,脸上还带着笑,仿佛在说:“宝宝别害怕,妈妈在这儿呢!每当孩子们想家想妈妈了,都会看这面墙,就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妈妈一样。
此外,还特别布置了一面互动墙――“我的家”:幼儿与爸爸、妈妈等家人亲亲热热在一起的照片。
对那些有入园焦虑现象的幼儿,教师会指着墙面的照片说“宝宝真漂亮,笑得多甜、多开心呀!”,从而缓解幼儿入园焦虑。
教师用心去体会幼儿走出家庭来到幼儿园这一陌生的环境,在环境创设中努力激起幼儿对班级多一分牵挂,多一点来园的愿望。
教师在墙面环境布置中融入对幼儿情感的关注,把教师对幼儿的关怀借助环境去表达,使幼儿如沐春风,如润春雨。
由此可见,教师在选择环境中墙饰的内容时更多的考虑内容隐含的教育价值,而不能一味只追求精致、美观。
例如,选择一些常规及良好习惯的培养的内容张贴在相应的 墙上提示幼儿,不仅可以让幼儿自己对照,而且同伴之间还可以相互监督,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一些良好习惯,而且也能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又如可以在活动室放玩具的墙上,张贴一些有关玩具要轻拿轻放、玩具要大家一起玩等的内容等等诸如此类体现生活板块教育的环境创设内容。
让幼儿以主人的身份参与主题墙环境的创设 教师要改变观念,让幼儿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环境的创设,把墙面环境的创设的主动权交给孩子,那么教师的角色就会从原先的直接动手、动脑者变为观察者、倾听者、支持者。
首先,教师要多关注孩子,观察孩子的兴趣点、观察孩子的需求。
激发他们创设主题墙饰的积极性,然后多倾听孩子创设墙饰环境的所思、所想,给孩子提供适度的支持。
发动幼儿讨论最后共同定出墙饰的内容。
如,孩子们常常会互相说自己去过那些地方游玩,这些常常会引起他们的极大兴趣,那么如何把这些兴趣变为我们幼儿园主题墙饰的一个内容呢?教师可以适时地启发幼儿,你什么时候去游玩的?你都玩了些什么?启发幼儿集体讨论然后定出“节日快乐”墙饰的内容。
如:“节日快乐! 的墙饰“这面墙饰,是由朱清云小朋友 五 . 一”节去北京游玩,回来和小朋友讲述游玩趣事而生成的一个主题墙饰。
老师抓住教学的这一契机,引发孩子们收集有关 节日 的图片,如“三八节”、“儿童节”、“教师节”等等,当孩子们对节日越来越关注的时候,教师便利用家庭资源,让家长给孩子们丰富一些重大节日的知识,同时发放家园调查表,让家长记录孩子到底了解哪些节日,在过节时孩子们是如何度过的。
快过 元旦 时,老师组织孩子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丰富墙面。
元旦 刚过,老师又动员孩子们把过节时拍的照片带来装饰墙面。
瞧,孩子的舞姿多动人,神情多专注,外出游玩时的笑脸多灿烂,至此一组生动的墙饰便应运而生。
这面墙饰,有孩子们的快乐参与和家长的热情合作,不仅发挥了它应有的教育功能,也使家园关系更为融洽,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其次,将收集布置的材料和创设环境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学习过程。
我们应和幼儿一起准备材料,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孩子能做得到的应尽量让他们自己去做,他们能想得到的让他们自己去想,通过多渠道让幼儿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看、听、问等途径获取信息和材料,发展他们获取信息材料的能力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在收集材料后尽量让幼儿自己协商如何装饰主题墙饰,这样孩子间的交往能力就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而此时教师只是作为一个观察者随时的观察幼儿,当发现幼儿的确有困难并真的需要帮助时,可轻声的问幼儿“需要我的帮忙吗?”征得幼儿同意后再介入。
三、墙面环境创设的动态化 这里所说的动态化体现在两个方面 : 第一:是指主题墙面的创设的内容不是一呈不变的,可以随时的变化,增减。
如随着幼儿兴趣需要布置墙饰,而又随着季节的变化或是主题的变化而变化。
可以是重新布置,也可以是逐步的深入与丰富。
“开火车”是大班孩子喜爱的语言游戏,每当说起“嗨,嗨,我的火车就要开”时,孩子们都会前倾着身体,睁大眼睛,一边拍着小手一边张大嘴巴跟着说,那兴奋劲就甭提了。
可教师却发现,孩子说的火车开往的地址仅仅局限于我们周围的城市,如南京、淮安等,雷同现象时有发生。
为了扩展幼儿视野,教师便鼓励幼儿每晚 7 : 30 分收看、收听“天气预报”。
一周下来,他们知道的城市名称渐渐多起来,几位教师精心描绘了中国地图,游戏时,孩子们说出城市名称,教师就同孩子一起在地图上找出来,孩子们参与游戏的热情更加高涨。
有一天,几个男孩子在一起讨论坐什么车去北京,有的说:“坐火车。
”有的说:“坐汽车。
”教师则想:“何不让幼儿自己设计制作车呢?”基于这种情况就开展了一次手工制作活动。
孩子们用饮料瓶、纸盒等各种废旧物品制成了公共汽车、火车、货车、小汽车……根据孩子们的愿望,教师把这些车固定在地图的周围。
就这样,以“我的车就要开”为主题的墙饰产生了。
墙饰根据孩子的需要不断丰富和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断收集、储存、整理、交流与分享信息,他们的观察、思维、交往以及表达的能力均获得了提高。
第二:动态化也表现在墙面生动、直观、真实的再现了师幼之间近距离的“对话”;因为教师在环境墙面布置中融入对幼儿情感的关注,里面蕴含着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真切的情感,另一方面,幼儿以主人的身份参与了整个环境的改变,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将会在墙面上寄托自己心愿,宣泄自己内心的情感需要,相信是自己使环境变了,体验成功的喜悦。
如:小主题“我的小手真能干”让幼儿共同来布置幼儿园这个“家”真正让幼儿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墙饰中,让墙饰真正成为幼儿与教师近距离的“对话”。
另外,适时提供物质材料,调整环境设置。
要充分发挥环境材料的作用,我们还必须明确每一个墙饰的教育价值。
如某中班的墙饰“地球妈妈”就是幼儿为配合环保宣传而设计制作的一幅宣传画。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地球妈妈生病了,我们应该怎样做?”,引导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有关地球妈妈生病的原因和为地球妈妈治病的方法。
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幼儿也参与了许多环保活动,自觉、主动地保护身边的环境。
在墙饰设计制作过程中,由于墙饰的内容和材料均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和幼儿关注的话题,所以幼儿很感兴趣也易于接受。
教师在幼儿的兴趣点上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把环保教育引向深入,并与幼儿的日常行为联系起来。
这些做法为幼儿真正理解环保的意义、形成自觉的环保行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主题墙饰制作好了,但教育活动并没有就此结束,教师引导幼儿继续收集、整理材料,丰富墙饰内容。
在此过程中幼儿彼此交流和分享收集到的环保信息,他们开始学会关注周围环境,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周围环境。
总之,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对幼儿的影响虽是隐性的,却是巨大的。
幼儿园主题墙面环境创设不再是强调“美化、绿化、净化”等外在装饰,也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手工劳动,更不再是盲目仿效他人的流行趋势。
我们应以幼儿发展的需要为目的,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他参与的积极性,共同创设幼儿所喜爱的与之产生互动的主题墙面环境。
使它对幼儿在认知、情感等方面产生隐性的影响。
幼儿园班级活动区域环境创设的理论
幼儿园环境创设原则:安全性、教育性、全面参与性、操作性、可变性,环境与教育目标一致的原则;适宜性原则;幼儿参与的原则,开放性原则;经济性原则;
浅谈幼儿园班级区域环境创设
活动区需要根据教育目标进行创设,要依据本园本班级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来制定合适的内容,需符合幼儿年龄特征以及个别差异。同时,教师要以《纲要》为基础,涵盖五大领域,与课程内容相渗透。活动区不是独立的个体,它是教学的巩固、补充、延伸,是为幼儿预习教学、积累经验提供环境的。幼儿需要一个自由的、可操作的、能激发活动愿望的学习空间来自由地选择、实验、创造或装扮、探索。幼儿可以在这一开放的空间中开展个别活动或同伴合作。
活动区的实质是一个幼儿进行自我选择、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发展过程,是幼儿园《纲要》中规定的幼儿教育课程的一部分,是教师有效实施个别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
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区域活动
幼儿园区角活动的意义和目的:
1、目标实现
对于幼儿园教育总体目标、课程目标以及儿童个体发展维度目标的实现,无疑必然依赖于幼儿园一日生活流程各个环节中的课程实施。而教室环境(丰富的、有准备的)设置本身就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论研究、实证研究以及幼儿园教育实践本身,都充分证明了教室区角化是实现教育目标、课程目标以及个体发展维度目标的最佳举措。
2、破除幼教小学化
教室区角化设置,体现了以儿童发展为本,尊重其人格和权利,尊重其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体现了以游戏为主,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认定学习与发展是一个主动建构过程,注重幼儿自主性的发挥与发展。
幼儿园中班班级区域环境创设
适合中班幼儿理解、兴趣、好奇的设计,注意布置墙上环境的时候是适合中班幼儿身高的。
幼儿园班级活动区域环境创设的理念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视角与方法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这里我们谈到的环境创设是指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层面。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及“树要好林,人要好伴”,这都是指环境而言的。一个教育工作者,若不重视环境对人的感化魅力,那是最大的失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之所以有其特有的精神风貌,无疑是受环境的影响。作为幼教管理者,很多人已经看到环境教育的价值,并开始重视在园所大环境的打造和小环境的挖掘上下功夫。他们不惜投入大笔资金开展硬件建设,在不同视角的引领下对园所环境进行着“美”的创造和“美”的展示。但是在儿童的世界里,我们到底要如何打造“美”、利用“美”、传播“美”、收获“美”,却没能在环境的创设上得以充分的体现。这里,笔者仅就如何把握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视角,充分挖掘它的教育价值,从幼儿园整体大环境的打造以及个性化小环境的创设方面来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整体性大环境的打造
幼儿园公共环境包括幼儿园户外以及室内(门厅、回廊、通道、平台)等一切开放的公共区域,这些共同构成了幼儿园的整体大环境。创设良好的公共环境,形成具有综合性、整体性的大环境,无论对幼儿、家长、教师来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富有童趣色彩的幼儿园可以为幼儿创设学习和游戏的氛围、提供交流和沟通的场所、创造展示个性的空间;可以为家长提供教育方向的引领、关注幼儿成长的平台、交流沟通的空间;可以给教育者提供教育内容的展示、同伴之间教育启示的空间、拓展教育思路的途径。所以,幼儿园整体性大环境的打造应该符合以下几点原则:
第一,符合幼儿园特点的同时体现园所文化。
多数幼儿园在外观上的典型特点就是色彩鲜艳,造型独特,园内摆放着各种供幼儿游戏与玩耍的大型玩具等。但是,我们在进行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同时,一定要注重体现园所文化,展现出个性特点。幼儿园在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园所文化,也具有了代表自己园所形象的标志、特有的办园思想、标志性建筑等。这些代表园所文化的内容需要在园所环境创设的过程中重点突出。
第二,符合审美要求的同时体现教育功能性。
设计师在进行幼儿园整体环境设计时一定要考虑的一点就是美观性,力求在外观上给人以视觉冲击。在此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要在 建造一所花园式幼儿园的同时,保证其教育功能性的体现。建造幼儿园的目的是教育幼儿,服务家长。因此,在对幼儿园的整体大环境进行创设时,要时刻注意体现它的教育作用。创设的环境要美观、舒适,呈现的物品、材料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易操作,兼具安全、耐用、教育等特点,能提供给幼儿有益的经验,使幼儿可以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
个性化小环境的创设
幼儿园除了一眼望去就可看到的整体大环境外,还要有一些具有个性特点的小环境。例如,精心打造的班级环境、艺术性十足的特色教室以及设施齐全的多动能厅等。创设这些极富个性色彩的小环境时,应考虑到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从幼儿角度出发,让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体。
幼儿是环境的主人,应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来创设幼儿园的物质环境,这样的环境对幼儿来说也更具有教育意义。例如,在班级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和幼儿进行沟通,了解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师幼共同为班级环境出谋划策。环境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环境创设时必须留有空白,让教师与幼儿大胆想象,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自己动手来进行环境互动式创设。
第二,从环境内容出发,提供更多真实的物品和材料。
这样一方面贴近幼儿的生活,可以让幼儿真正参与到环境中来,真正进行操作与游戏;另一方面也可以解放教师的头和手,减轻教师的负担。幼儿的成长是在活动中实现的,为幼儿提供交流的有效空间,也就是活动区角。活动区角一定要体现美观性、真实性、可操作性、收放便捷性、结实耐用性,保证幼儿是真操作而不是假游戏。这样才能使幼儿学习与探索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让幼儿在真实情景中学习、成长,各方面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马拉古奇曾说:“环境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环境具有教育的内涵。教育是由复杂的互动的关系所构成,也只有环境中各个元素的参与才是许多互动关系实现的决定性关键。”所以,在创设幼儿园公共环境与个性化环境中,要把握多角度教育内涵。例如,教育幼儿的角度、教育家长的角度、教育师资的角度和教育社会的角度,同时将环境教育领域特点和功能特色充分体现,使不同人群均拥有交流、体验、获得、感悟、发展的空间。这也实现了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的观点:“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让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自然的发展。”
总之,幼儿园环境创设不是表面化的装修装饰,更不是幼儿与教师完成任务的展示板,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更多的是开阔办园视角的展示,自由互动空间的塑造,科学全面教育的痕迹,适宜自然发展的活动平台。幼教管理者们,让我们用以上科学的视角来打造幼儿成长的
幼儿园班级活动区域环境创设的意义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就像是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幼儿园的班级环境创设更是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教育作用.
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与开展
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划分一些区域,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操作、探索和交往的活动。
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意义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自主活动形式。它是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区域活动能够让幼儿自由、快乐、健康地成长,实现“玩中学、做中学”。通过观察发现区域活动的开展能有效促进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通过互相交往、合作,提高孩子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参与的积极性高,能积极动脑、大胆创作。这是因为,幼儿刚刚脱离婴儿期,他们最接近于人的自然本性,没有生存和学习的压力,对周围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探索欲望在心中萌发并发展,促使他们去游戏、去追求、去探索。
他们借助游戏这样一种类同于社会氛围来解决需要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以达到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消除紧张,满足好奇心。
区域活动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通过自由选择、自主展开、沟通交流的一种主动活动过程,使幼儿兴趣与需要得到满足,个性与天性得到表露,创造性与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区域活动是当前幼儿学习的一种途径,幼教改革的一个方向,幼儿个性化教育最佳手段。
快乐区域共同成长
时代的发展需要培养新世纪的人才,良好的个性发展是孩子成才的基础,许多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区域活动是培养孩子良好个性的有效途径,它对孩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做为幼儿老师要利用挖掘区域活动的教育途径,让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摇篮。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
环境的创设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会给幼儿带来激情,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为孩子提供了一个自在、有趣、丰富的阅读环境,帮助他们建立阅读习惯。我们给幼儿创设了一个舒服的阅读区,区中摆放各种有趣的图书让他们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哦。孩子们都特别喜欢!
幼儿园环境创设班级环境
环境创设要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那么,在环境创设时对幼儿体、智、德、美四育就不能重此轻彼。若教师仅仅注重幼儿的认知活动,设置读写算等区域,而缺少幼儿健康、社会、审美教育等环境,在创设发展幼儿社会性的环境时,只提供幼儿社会认知的环境,而对幼儿社会情感、社会行为发展的环境考虑很少,等等,这都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