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体育活动(幼儿园小班体育活动观察记录)
幼儿园小班体育活动观察记录
反思 我根据本班幼儿年龄小、爱动这一特点制定了本次走平衡木的体育活动。在准备的过程中,我和孩子们一起准备材料,制作大萝卜、小路,还有路边的小花,我还选用了幼儿能够接受的高矮适中的平衡木,孩子们的积极性特别高。 因为是小班幼儿,所以这次体育课我采用了游戏化的情景导入方式,再现小兔子们快乐的一天:从早上做早操到晚上太阳落山。在活动中,通过看望小马、拔萝卜、躲避大灰狼、学习本领等动静交替的环节,鼓励幼儿入境,积极投入,发展其平衡能力。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 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在角色的选择上能够不用小兔子,而选用小花猫等走路很轻的小动物效果可能会更好的,因为小朋友听到小兔子的直接反映还是蹦蹦跳跳的,而小猫给人的感觉是灵活、轻巧,更适合走平衡木和后面的跑。还有,在活动的重点部分“过小桥,拔萝卜”等环节,我准备的“萝卜”是用压膜机压的容易撕坏,后来改用布缝制效果很好。
小班幼儿体育活动观察记录20篇
只见小明先蹲下身,双手紧贴起跑线放好,听到发令员发出预备口令时,抬起臀部,上身前倾,等到发令员“跑”字刚一出口,小明像离弦之箭一样飞快冲了出去,12秒52,小明打破了学校的百米记录,同学们高兴得把小明抬起来扔向了空中!
幼儿园小班体育锻炼观察记录
1 、身体基本活动技能:目标:小、中、大班幼儿各按其年龄段目标在掌握走、跑、跳跃、投掷、平衡、踢、钻、爬、攀登等基本活动技能过程中,尝试运用不同体育活动器械及辅助材料,能在不同的气候条件及场地条件或空间里进行身体基本活动练习,具有成功感和自信心。主要内容:在一日户外体育中有目标有计划地组织幼儿进行锻炼,注重锻炼的实效性,并在每个锻炼环节中随机抽测幼儿锻炼开始、进行和结束部分的幼儿心率,了解运动负荷和运动量,在观察幼儿面色,呼吸状态、精神状态后进行调整,记录与活动相关的心理素质反映,以及创新举动的频率,分析这些片段并进行有目的地创设相应情境,进一步促进幼儿良好强化正面心理行为与创新品质,让幼儿逐步形成相关的情绪体验. 2、 身体素质: 目标:提高幼儿平衡、协调、速度、灵敏、柔韧、力量等身体机能,帮助幼儿灵活运用各类体育器械进行锻炼,在掌握进行身体素质练习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探索活动. 器械的不同玩法,满足幼儿身体活动、娱乐、表现、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不同方式方法,不同合作伙伴等多种需要,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以及敢于挑战、敢于尝试,敢于创新,不怕失败等精神。主要内容:通过家园共育。幼儿和家长一起制作的户外玩具提供给幼儿。例如:踩高跷、飞盘、捉尾巴、袋鼠跳、绸带等。以及为幼儿配备的户外玩具。例如:跳跳球、呼啦圈、羽毛球、扔接球等等。提供各种幼儿感兴趣以及适合年龄特点的体育器材,使幼儿的体育游戏更加丰富。3、基本体操: 目标:在幼儿掌握的一般体操及队形变化的同时让幼儿尝试创编不同的模仿操、器械操等,激发幼儿对做操的兴趣,提高身体动作的表现能力,发展其空间想象的概念和能力,培养幼儿在体操活动中协同一致,遵守纪律的优良品质,满足幼儿表现模仿、审美等多种需要。 主要内容:创新徒手操及器械操的教学模式,根据年龄特点让幼儿主动参与学操以及队形的变换的内容,平日早操带领幼儿做律动,提高幼儿兴趣。为幼儿创造活动条件与空间,使幼儿形成积极主动、自信、创新等的心理品质。
幼儿园小班体育活动观察记录彩虹伞
一、全国防灾减灾日的时间是每年的5月12日。
二、全国防灾减灾日设立于2009年,是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醒国民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全国防灾减灾日起源于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
全国防灾减灾日的时间是每年的5月12日。全国防灾减灾日设立的背景是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省汶川县的一场破坏力巨大的地震,512汶川地震造成了非常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所以这一天值得牢记。
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设立全国防灾减灾日,并从2009年5月12日开始实行,并且每年的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都不一样。2021年是中国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
幼儿园小班体育活动观察记录怎么写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毛毛虫向前进”的游戏方法,发展腿部力量。 2、通过探索实践、相互学习的方法摸索协同下蹲的技巧。 3、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成功后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毛毛虫”袖标与幼儿人数相等。 2、幼儿已具有“毛毛虫变蝴蝶”的相关经验。 3、音乐伴奏带、自制成品花。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唤起活动兴趣。 幼儿扮演“毛毛虫”进行热身运动:下蹲摸花——弯腰吻花——绕花行进——隔花跳跃——两人放松 二、比较尝试,建构身体动作发展的新经验。 (1)毛毛虫妈妈示范单人下蹲走。 师:今天我们要学一个新本领,你们看妈妈是怎么走的?(教师示范下蹲走)。两人一体的毛毛虫一起下蹲走会怎样呢?请你们来试一试。 (2)幼儿分散练习两人协同下蹲走。 教师巡回指导,注意观察幼儿下蹲走的动作和两人空间距离,及时提醒和帮助动作协调弱的幼儿。 (3)教师在指定范围内请幼儿相互交流协同下蹲走的方法。 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经验感受。 小结:要想走得又稳又快,第一,两人之间的距离,一定要近一些; 第二,控制好速度,不能盲目求快;第三,步伐节奏一定要一致,我们可以用喊口令的方法来统一节奏:“一二一、一二一……”。 (4)再次练习。 幼儿尝试毛毛虫的造型练习下蹲走。教师巡回指导,注意观察幼儿下蹲走两人空间距离和动作速度,及时提示和帮助他们共同喊口令。 (5)教师变化条件,请幼儿继续尝试学习。 师:毛毛虫又长大了,快快变成四人一体。 幼儿四人一组练习下蹲走。 三、放松活动,感受“毛毛虫变蝴蝶”的成功。 师:毛毛虫越长越大,终于变成了美丽的蝴蝶。(蝴蝶四散飞舞、做放松动作。)
幼儿园小班体育观察记录表
一、评价幼儿体格生长发育的指标类别
通常采用形态指标评价幼儿的体格生长。
形态指标包括长、宽、围、厚、重五类。幼儿体格生长评价中常用身高(长)、体重、头围、胸围、上臂围和皮褶厚度等指标。
1.身高(长)
身高(长)指头顶至足底的长度,反映幼儿的长期营养状况和生长速度。
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50 cm;第一年快速增长,1岁可达75 cm;第二年生长减速,2岁约为87 cm;2岁后至青春期前,身高平稳增加,每年约增加7 cm。常用以下公式计算幼儿身高:2~12岁身高(cm)=年龄(岁)×7+77。
身高(长)为身体的全长,包括头部、躯干和下肢的长度,幼儿期头部发育较早,下肢发育较晚。因此,常用坐高反映躯干和下肢的比例关系。
坐高是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坐高增长代表头颅和脊柱的发育。
2.体重
反映近期营养状况最常用的指标。
出生体重与新生儿的胎次、胎龄、性别以及宫内营养有关。正常足月头胎男婴出生体重平均为3.3 kg,女婴为3.2 kg。与身高增长模式相似,体重增长亦非等速增加,出生后头3个月体重增加最快,至1岁时体重约为出生体重的3倍,2岁约为4倍;2岁后至青春期前,稳速增长。受营养和活动水平影响,幼儿体重波动范围较宽,可用以下公式粗略估计:
3~12个月体重(kg)=(月龄+9)÷2
1~6岁体重(kg)=年龄(岁)×2+8
7~12岁体重(kg)=[年龄(岁)×7-5]÷2
3.头围
反映脑和颅骨的发育程度。
胎儿脑的发育最早,故新生儿出生时头相对较大,头围平均34 cm,至1岁约46 cm,2岁约48 cm,5岁约50 cm;15岁时接近成人的头围,约54~58 cm。
4.胸围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肺功能的发育状况,故常用于体育锻炼的效果评估。
新生儿的胸围小于头围,出生时平均32 cm;1岁时约等于头围;1岁后胸围应大于头围,其差数(cm)在青春期前约等于幼儿的年龄。
5.上臂围
常用于反映幼儿营养状况。
在无条件测量幼儿身高和体重的情况下,上臂围可用来评估5岁以下幼儿的营养状况:>13.5 cm为营养良好;12.5~13.5 cm为中等;<12.5 cm为营养不良。
6.皮褶厚度
常用以推算体脂含量,判断营养状况,评价体成分。
皮下脂肪占全身脂肪的50%以上,测量躯干、四肢不同区域的皮下脂肪厚度不仅可以反映全身脂肪含量,还可以间接计算体成分、体密度,常用于判断肥胖和营养不良的程度。
二、幼儿生长发育标准的概念
生长发育标准是评价幼儿个体和群体生长发育状况的统一尺度。选择评价标准是进行评价的前提,标准不同,所评价的结果也不同。生长发育标准的建立,是利用参照人群(指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幼儿人群)生长发育指标的测量结果,来界定参考值范围的过程。因选择的参照人群不同,标准可分为现状标准和理想标准两大类。
(一)现状标准
现状标准,是以某一区域特定时期无疾病幼儿为参照人群,反映普通幼儿目前的生长状态。建立现状标准的参照人群,一般不做严格的限制,只排除患有各种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的急慢性疾病幼儿。
现状标准具有时间的局限性。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新的环境因素的发现和改善,参照人群的特征也会变化,周期性地修订生长发育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二)理想标准
理想标准,是以遗传赋予的生长潜力得以充分发挥的健康幼儿为参照人群,反映幼儿应该达到的生长状态。建立理想标准的参照人群,应该选择生活在最适宜的环境中的幼儿,所谓最适宜的环境包括:①幼儿的喂养和膳食安排合理,营养素供给充足;②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③可以得到医疗保健服务。
理论上,理想标准高于现状标准。以理想标准进行评价,适用于国际上的比较,并易于发现差距;以现状标准进行评价,适用于反映在目前环境条件下,个体在幼儿群体中实际的发育等级或相对位置。
三、基本形态与生理机能指标的测量技术
准确而稳定的测量结果是正确评价的前提,提高测量准确性的技术要求包括:测量前要校正测量仪器、统一测量方法,测试人员要熟练掌握测试技术;测试时,场地安排、检查流程、人员配合要合理,减少测试误差。
(一)身高的测量
使用前应用水平仪检查身高计是否放置平稳,用直角尺检查滑测板与立柱是否垂直,用标准钢卷尺校正刻度尺,误差不得超过±0.2%。
幼儿取立正姿势站在底板上,两眼直视正前方,两臂自然下垂,脚跟并拢,脚尖分开约60°,脚跟、臂部和两肩胛间三点紧靠立柱,躯干自然挺直,头部保持正直。测量者向下轻移滑板,使顶板与颅顶点接触,同时观察被测者姿势是否符合要求。读数时,误差不超过0.1cm。
(二)体重的测量
幼儿使用杠杆式磅秤,最大载重50kg,精确度50g。测量前校正磅秤零点。
幼儿空腹或餐后2小时测量,尽量排空大小便,穿单衣、单裤。称重时,3岁以上幼儿取站位立于秤台正中,身体不能接触其他物体。测试者先放置砝码使之接近幼儿年龄相当的体重,称量时迅速调整游锤至杠杆平衡。读数,以千克(kg)为单位记录至小数点后两位。
(三)头围的测量
使用软尺,刻度精确到1mm,测量前用标准钢卷尺校正。
测量时,幼儿取坐位或立位。测量者立于右侧或前方,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右侧眉弓上缘处,右手持软尺经枕骨粗隆、左侧眉弓上缘回至零点。读数时,误差不超过0.1cm。
测量时软尺应紧贴皮肤,左右位置对称。
(四)胸围的测量
使用软尺,刻度精确到1mm,测量前用标准钢卷尺校正。
测量时,3岁以上幼儿取立位,裸上体,两臂下垂,均匀平静呼吸。测量者面对幼儿,将软尺上缘经背部两肩胛骨下角下缘绕至胸前,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右侧胸前乳头下缘,右手拉软尺经左侧乳头下缘回至零点。读数时,误差不超过0.1cm。
(五)皮褶厚度的测量
常用测试部位有:①肱三头肌部:位于肩峰点与桡骨点连线中点、肱三头肌的肌腹上。②肩胛下角部:位于肩胛下角下端约1 cm处,皮褶方向与脊柱成40°角。
使用皮褶厚度计测量,使用前调整零点,校正压力,将仪器臂钳的两个接触点间的压力调整至10g/mm2范围内。
测量者左手拇、食指将幼儿皮肤和皮下组织捏紧提起(拇食指间约保持3 cm距离),右手持皮褶厚度计,张开臂钳,在距离左手指捏起部位附近处钳入约1cm,放开活动把柄,读数并记录。测试误差不得超过±5%。
(六)肺活量的测量
肺活量是指一次深吸气后能呼出的最大气量,反映肺容量及呼吸肌力量。
肺活量测量常使用回转式肺活量计。用前检查刻度准确性,有无漏气、漏水,然后盛满与室温相近的清洁水至标志线。正式测试前,先测水温,并调整读数指针基部至相应的摄氏度处为零点。
测试时,幼儿取直立位,先做一两次扩胸动作,然后尽力深吸气,吸满后憋住气,向肺活量计的口嘴内以中等速度尽力呼出,直到不能再呼气为止,待浮筒平稳后读数。每位受测幼儿测3次,选最大值记录,单位为毫升(mL)。
(七)脉率的测量
脉率为单位时间内测得的脉搏次数(次/分),是反映心血管功能的重要指标。脉率的个体差异较大,且易受体力活动和情绪变化的影响,应在安静时测量。
测定前令幼儿休息15分钟,伸右前臂平放于桌面,掌心向上。测试者用食、中、无名指指端置于受试幼儿腕部桡动脉上,施以适当压力即可感到动脉搏动。连续测量3个10秒钟脉搏数,直到其中两次相同而与另一次仅差1次时,可认为处于相对安静状态。测量30秒钟脉搏数,乘以2,记录为脉率。所用秒表误差不超过0.2秒/分。
五、幼儿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
生长发育评价,是通过与标准或参照值进行比较,对幼儿个体或群体的发育程度和发育特征作出判断的过程。可从生长发育水平、生长发育速度、发育匀称度和成熟度等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一)生长发育水平的评价方法
生长发育水平评价,是对幼儿个体或群体的发育水平在参照人群中所处的等级或相对位置做出判断的过程。常用的指标有身高、体重、胸围、头围等。
按照评价所使用的生长标准建立方法的不同,又可分为离差法、标准差分(Z分)法、百分位数法,各有其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离差法和标准差分法本质上是一类方法,适用于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数据;百分位数法适用于任意分布数据,如正态分布、偏态分布、不规律或未知分布等。
(二)生长发育速度的评价方法
生长速度指幼儿的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在一定时期内增长的量,以年(月)增长值、年(月)增长率表示。生长速度评价,是通过对个体进行定期、连续的生长发育测量,以计算身高的年(月)增长值,并将该值与参照人群生长速度值相比较,做出生长速度属于正常、不增、下降和增长不足等评价结果。
生长速度评价采用纵向动态的观察方法,最能反映幼儿的生长轨迹和趋势,体现生长的个体差异。
制定生长速度标准的数据,主要来自于对参照人群生长发育指标的追踪调查,若无追踪调查资料,也可用半追踪调查或横断面调查资料制定。但后两种资料制定的速度标准一般仅用于群体评价,而不适用于个体评价。
(三)指数评价法
指数评价法,是根据人体各部分的比例关系,利用数学公式将两项或多项指标联合起来判断营养状况、体型、体能的变化,是一种综合评估体格生长的方法。
指数大致可分为三类,彼此又可交叉应用。第一类为体型指数,第二类为营养指数,第三类为功能指数。
幼儿体格评价中最常用的是BMI,该指数不仅能较敏感地反映身体的充实度和体型胖瘦,且受身高的影响较小,与皮脂厚度、上臂围等反映体脂累积程度指标的相关性较高,是评估幼儿营养状况的较好指标。我国目前已制定0~7岁幼儿年龄别BMI参考值,WHO也制定了0~5岁幼儿年龄别BMI变化曲线图。
(四)发育年龄评价法
发育年龄又称生物年龄,是相对于时间年龄提出的。生长发育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如,同为4岁的幼儿,有的已开始换牙,有的则没有,前者较后者的发育成熟程度相对高。在这种情况下用时间年龄(4岁)就无法区别两者的发育差异,而发育年龄评价法则为评估发育成熟程度提供了一个较可靠的方法。
常用的发育年龄有骨龄、齿龄、身高年龄、第二性征发育年龄等,幼儿保健中最常用的是骨龄评价。骨龄,即骨骼的年龄,是以骨骼钙化程度来反映幼儿发育水平和发育成熟程度的指标,骨龄评价一般由专业技术人员测评。
幼儿园小班体育活动观察记录表
一、学前幼儿体育锻炼的卫生原则 1.经常锻炼 体育锻炼必须经常进行。学前幼儿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每天都应有1小时以上的户外体育锻炼。
2.全面锻炼 必须选择对学前幼儿有益的多种项目进行科学的锻炼。
3.循序渐进 学前幼儿的体育锻炼必须循序渐进,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增加运动量和动作的复杂程度。
4.注意个体差异 学前幼儿的体育活动应使每一个幼儿得到锻炼,但是,由于每个幼儿的体质条件、营养状况、家庭的教养方式、健康现状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幼儿的运动承受能力是不同的,因此,在组织活动时,要随时观察幼儿的反应,对体质较弱的幼儿要格外关心,降低要求,如发现异常,要分析原因,并作适当调整。
幼儿园小班体育活动观察记录与分析
小班体育《小鸟找窝》 目标: 1、 会根据角色模仿 2、 学会与同伴协商 重点难点:会根据角色模仿 活动准备: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塑料圈 一、游戏开头: 以鸟妈妈和小鸟引出游戏。
二、找“窝”: 幼儿手持一塑料圈在场地一端放下鸟窝,幼儿蹲在鸟窝里当小鸟,一人一窝。 三、模仿: 1. “鸟妈妈”说:“天亮了,下哦乃哦快快醒来去捉虫子吃吧!”“小鸟”齐说:“春天到,天气好,小鸟出门把虫找。”幼儿随老师“飞”向场地另一端,随音乐自由跳舞或模仿捉虫动作。这时一个由幼儿扮演的“老鼠”跑出来偷走1~2个“鸟窝” 2. 乐曲声突变,“鸟妈妈”说:“下雨了”小鸟迅速跑回鸟窝,已尽鸟窝的小鸟可请找不到鸟窝的小鸟道自己的鸟窝来。
幼儿园小班体育活动观察记录表内容
为了增强孩子们的体质,我们经常组织体育游戏。今天的体育游戏是“跳山羊”,目的是训练孩子们的弹跳力。我们先进行了分组,又讲明了游戏规则。游戏开始了,我先把绳子拉得很低,孩子们都轻易而举得跳了过去;第二轮,我又把绳子拉高了一点,这时有几个胆小的犹豫了,但在我的鼓励和加油下,终于也跳过去了;到了第三轮,我又把绳子抬高了一点点,孩子们轮流者、有秩序地跳着,当轮到昊昊小朋友时,他突然不跑了,孩子们都嚷嚷着:“该你了,快去跳呀。”
“你怎么不去跳呀?”
还有一个小朋友跑来告诉我:“老师,昊昊不敢跳了。”
我赶紧走过来问:“昊昊,你怎么啦?”
昊昊说:“老师,我害怕。”
我鼓励他说:“没事,老师保护着你呢!”
可他还是不肯向前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