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育儿百科

幼儿园数学按数取物(幼儿园数学按数取物好处)

2022-12-14 09:45:57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幼儿园数学按数取物好处(1).3到4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1、认识依靠行动。  3~4岁儿童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来进行,认识特点是先做再想,而不能想好了再做。  2、生

幼儿园数学按数取物好处

(1).3到4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1、认识依靠行动。

  3~4岁儿童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来进行,认识特点是先做再想,而不能想好了再做。

  2、生活范围扩大。

  幼儿3岁以后,在生活和活动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他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环境——幼儿园。

  3、爱模仿。

  3—4岁的幼儿模仿性很强,对成人的依赖性也很大。幼儿还常常模仿老师,对老师说话的声调、坐的姿势等都会模仿。所以,老师的言传身教非常重要。模仿是3~4岁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通过模仿来掌握和学习别人的经验的。由于3~4岁的孩子爱模仿,所以,在这个年龄段,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非常重要,它们常常是在幼儿的模仿下形成和巩固下来的。

  4、情绪作用大。

  在幼儿期,情绪对幼儿的作用比较大,3~4岁的幼儿情绪作用更大,他们常常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哭闹。这时期幼儿情绪很不稳定,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且很容易受周围人情绪的感染。

(2).刚入学儿童容易有哪些心理障碍

  一、在校心理障碍的具体形式

  现在小学生由于都是独生子女,每个家庭都是格外珍惜,在家个个被奉为小皇帝、小太阳,深受家人的关爱。这种没有原则的“爱”慢慢使他们许多不良的个性和生活习惯得到滋长,甚至蔓延到校园。在校具体有以下几种不良表现:

  1.贪图享乐安逸,遇到挫折就灰心丧气,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情感脆弱,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不热爱劳动,有点苦,就逃避寻求庇护。

  2.事事心存依赖,不能独立做事,不能自理自立,凡事都需要在别人的指导下去做。由于对孩子过分保护,家人在家的大包大揽,使孩子失去独立做事的锻炼机会,造成学生在学校里不能自理,做事拿不定主意,不会自己动脑筋想办法。

  3.不会交往与人合作。由于长时间与长辈在一起,甚少与同龄人相处的机会与体验,使他们在校与同学的关系处理不好,缺乏相互关心爱护,不会理解和同情别人。当需要与人合作时,束手无策,不知所措,无法发挥团队精神。

  4.意志薄弱,独断专行。娇气使他们不能吃苦,意志薄弱,怕艰苦的环境,经不起风浪;任性又使他们听不进别人的批评意见,一意孤行,独断专行。

  5.缺乏责任感。不敢承认错误改正错误承担责任,喜欢推脱责任,让别人做自己的替罪羊,不能为自己所做的事负责,总是千方百计为自己的过错寻找开脱的借口,指责他人,推卸给他人,不能正视

按数取物对幼儿的发展

1.掌握计数前的“感知”水平。

2.口头数数。

3.给物说数。点数实物,数后说出总数。

4.按数取物。

5.掌握数概念。包括理解:(1)数的实际意义(2)数的顺序(3)数的组成。

1.5~2岁起,开始运用次第数词“1个又1个”,指量数词“1”“2”,逐步进入口头数数的水平。

2~2.5岁,儿童能数到“5”上下的数,通过点物能说出2或3,按数取出2~3个玩具,开始掌握2以内的数概念。

在这基础上,儿童的计数能力逐步发展,5~6岁绝大多数儿童能口头数到“100”,给物说数和按数取物能力也接近“100”。

幼儿园按数取物的意义

0~7岁儿童对数概念的掌握表现为下边五级水平:

1.掌握计数前的“感知”水平。

2.口头数数。

3.给物说数。点数实物,数后说出总数。

4.按数取物。

5.掌握数概念。包括理解:(1)数的实际意义(2)数的顺序(3)数的组成。

1.5~2岁起,开始运用次第数词“1个又1个”,指量数词“1”“2”,逐步进入口头数数的水平。

2~2.5岁,儿童能数到“5”上下的数,通过点物能说出2或3,按数取出2~3个玩具,开始掌握2以内的数概念。

在这基础上,儿童的计数能力逐步发展,5~6岁绝大多数儿童能口头数到“100”,给物说数和按数取物能力也接近“100”。

7岁前儿童掌握数概念的水平是:

2~3岁儿童可以掌握到“2”

3~4岁儿童可以掌握到“5”

4~5岁儿童可以掌握到“11”

5~6岁可以掌握到“23”

6~7岁可以掌握到“29”(大部分能掌握“50”以内的数概念)。

数概念的发展中,儿童对于一个数概念的获得所花的时间并不一样。掌握1~2数概念较快,而从“2”过渡到“3”的时间却几乎是前者的一倍时间(半年以上)。

从“11”到“23”需要一年时间,而从“23”到“ 28”仅6个数,也要花费一年时间,可见儿童掌握“10”至“20”的数概念要比掌握“20”至“30”快得多。

2~3岁和5~6岁是儿童形成和发展数概念的两个关键年龄阶段,前者是从感知事物到产生数概念的萌芽,即从“空白”到计数能力的出现;后者是学龄前儿童数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的一个飞跃阶段。儿童在数概念的形成和发展中存在着个体差异,并且这种差异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大。

幼儿园数学活动按数取物

1、让他们认识1~10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并学会用这些数字去表示物体的数量。

2、正确判断10以内的数量;感知和体验10以内自然数列中相邻两数的数差关系。

3、能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可以按照两种属性(大小、颜色、形状等)进行分类。

4、认识、比较物体的宽窄,并将物体按宽、窄排序;引导幼儿仿照ABB的规律给物体排序,并能发现规律知道接下去该排什么,中间漏掉了什么。

5、能从各个方向说出物体的位置,并能区别第几和数量几的不同,如第5和5个是不同的。

6、能准确说出10以内的单数、双数,感知10以内的单、双数,能分辨10以内最大的单数、双数和最小的单数、双数。

7、初步理解序数、相邻数的含义,懂得简单的数的守恒。

8、认识50以内的数字;了解50以内数的连续性。

9、认读数字11~15,并能对数量是11~15的物体按物取数、按数取物。

10、认识平行四边形,能在生活中辨认出平行四边形;并能按图形的特征分类并进行简单的分类统计。

11、能主动、专心地进行数学操作活动,并对自己的活动成果感兴趣。

幼儿数学能力发展按数取物

幼儿园中班数学主要学习的内容:

1、让他们认识1~10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并学会用这些数字去表示物体的数量。

  

2、正确判断10以内的数量;感知和体验10以内自然数列中相邻两数的数差关系。

  

3、能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可以按照两种属性(大小、颜色、形状等)进行分类。

  

4、认识、比较物体的宽窄,并将物体按宽、窄排序;引导幼儿仿照ABB的规律给物体排序,并能发现规律知道接下去该排什么,中间漏掉了什么。

  

5、能从各个方向说出物体的位置,并能区别第几和数量几的不同,如第5和5个是不同的。

  

6、能准确说出10以内的单数、双数,感知10以内的单、双数,能分辨10以内最大的单数、双数和最小的单数、双数。

  

7、初步理解序数、相邻数的含义,懂得简单的数的守恒。

  

8、认识50以内的数字;了解50以内数的连续性。

  

9、认读数字11~15,并能对数量是11~15的物体按物取数、按数取物。

幼儿按物取数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不能从矮墙、高台、陡坡等过高的地方向下跳。    

2、学习向下跳的正确方法,加强自我保护。    

【活动准备】    

多媒体教学资源    

(1)《受伤的栋洞》案例录音    

(2)《这些提防能跳吗》图片    

(3)《往下跳的动作要领》图片或视频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听案例录音,或教师讲述案例,了解从高处跳下的危险提问:栋栋为什么会受伤?    

小结:从高处跳下来很危险,很容易受伤播放教学资源《这些地方能跳吗》或看幼儿图书第28页提问:这些地方能跳吗?为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是不能跳的?    

小结:超过自己腰部的高度就很危险了,不能随便从矮墙,高台等地方往下跳。    

2、引导幼儿设计禁止跳下的标志,完成书上第28页的操作小朋友,从这些地方跳下来太危险了,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我们从这里设计一个禁止跳下的标志吧。    

出示禁止跳下的标志,请幼儿观察,讨论怎样设计禁止跳下标志。引导幼儿发现在红色圆圈中画出跳下的动作后,加上"\"或"×"    

3、示范讲解向下跳的基本动作要领,组织幼儿练习生活中,很多小朋友喜欢跳上跳下,只要不是太高(不超过自己腰部),是可以的。但是怎样跳才能避免受伤呢?    播放教学资源往下跳的基本动作要领,或看书第29页,幼儿练习。    

小结:从较高的地方跳下来,首先要向上起跳,用前脚掌先着地,同时屈膝半蹲,轻轻落地。这样才能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避免受伤。    

附案例:    

有一天,6岁的小男孩栋栋和小伙伴一起在楼下公园玩,其中一个孩子提议从一堵一米半高的花墙上跳下来。一群孩子爬上去,喊着"一二三"一起从墙上跳下来。栋栋落地时,"哎呦"一声歪倒在地,站不起来了。原来,地面较硬,落地姿势不正确,他的小腿骨折了。

幼儿按数取物的指导要点

幼儿识数,首先要提供实物,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认识实物中包含的数。因此,在教幼儿识数中,要多运用直观道具,多开展操作活动。这不仅要有演示的道具,幼儿手中更要有一套操作材料。只有让幼儿每说一个数都用手触摸一次道具,以及点数到最后的道具上用手画圈说出总数,帮助幼儿理解数到最后的一个数是几就是这些物品的总数。在此基础上,教幼儿按数取物和计算,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教幼儿应注意:

1、具体指导,严格要求,形成习惯幼儿大多数不会正确点数,这就是说要在具体指导下才能学会这个本领,更是帮助幼儿养成正确数数、理解数概念等的好时机。所以,在指导幼儿点数的每一个环节上都不能马虎,更不能降低标准。

2、给幼儿提供包含一定数量关系的物品幼儿喜欢摆弄各种各样的物品,以便获得更丰富的感性经验。因此,让幼儿只玩玩具是不够的。只要是无毒的、安全的、幼儿感兴趣的都可以提供给幼儿,最好包含一定数量关系。如:喝完酸奶的瓶子,几支笔,杏核,火柴棒等等。不用大人指点,幼儿在玩中学,认识一和许多。等到幼儿有了初级经验,就可以引导指点,让幼儿注意数量的存在。比如教幼儿4—1等于几这一算式,幼儿可能记住教师教的答案,但真正理解并会计算,必须依赖

幼儿园按数取物的目标

这是幼儿园大班数学《10以内按物取数》PPT课件教案,大班数学《10以内按物取数》PPT课件教案包含了PPT课件,活动目标是能从许多同类物品中取出10以内的物品,能根据物品的数量取出相应的数字来表示。适用于10以内按物取数相关的教学实践,所属栏目大班数学PPT。

  活动目标:

  1、能从许多同类物品中取出10以内的物品

  2、能根据物品的数量取出相应的数字来表示。

  活动准备:

  洞洞板学具、教学PPT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能按指令正确操作;

  2、难点:能根据物品的数量选择相应的数字来表示。

  活动过程:

  故事:《蚂蚁搬豆》

  1、观看PPT,让幼儿猜谜语,和谁做游戏?(幼儿回答和小蚂蚁)。

  2、观看PPT,让幼儿设想小蚂蚁排队去做什么?(蚂蚁去找食物,去搬豆子)。

  3、观看PPT,蚂蚁搬了几个豆子?(幼儿回答,并说出总数,用数字表示)。

  ①请幼儿将蚂蚁搬的6个豆用棋子插在洞洞板第1行,并用数字表示;

  ②请幼儿将蚂蚁搬的7个豆用棋子插在洞洞板第2行,并用数字表示;

  ③请幼儿将蚂蚁搬的8个豆用棋子插在洞洞板第3行,并用数字表示;

  ④请幼儿将蚂蚁搬的9个豆用棋子插在洞洞板第4行,并用数字表示;

  ⑤请幼儿将蚂蚁搬的10个豆用棋子插在洞洞板第5行,并用数字表示.

  4、请小朋友把小蚂蚁搬回来的豆子储存到棋子盒里。

  5、请幼儿观看电子白板,仔细观察画面,每只蚂蚁搬了多少颗豆子?

  请和相应的数字连在一起。

  ①请个别幼儿上台动手操作;

  ②请幼儿打开自己的书翻到同上图一样,进行连一连。

按数取物对幼儿的好处

第一阶段:对数量的感知动作阶段

1.对大小、多少的笼统认知

2.会唱数

3逐步学会手口协调

第二阶段:建立数词和物体数量间联系的阶段

1.点数后能说出物体的总数,幼儿能分辨大小,多少,一样多,中期能认识第几,前后顺序

2.能按数取物

3.逐步认识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有了数序的概念

幼儿园数学按物取数教案

活动:

  1.操作物体与物体之间的连接方法,萌发兴趣。

  2.想像力、力,并能完整地表达。

  活动:

  I.回形针 、牙签、绳子、珠子、夹子、纽扣、订书机、纸张、固体胶、插塑玩具、水果(金橘)、蔬菜(西红柿)等。

  2.表示连接方法的字卡。

  活动过程:

  1.游戏:找朋友

  ①师: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听到音乐响时,马上找到你的朋友,并用方法连接起来,表示你们是好朋友。

  ②幼儿听音乐游戏,当音乐停止时,幼儿的动作也马上停止。

  ③幼儿说说好朋友是怎样连接的。(手拉手、背靠背、头碰头、屁股对屁股,等等。)

  2.尝试连接 ①师:我带来了朋友,它们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的东西,你们认识它们吗?它们都叫名字?

  ②师:它们也想找好朋友,你们能帮它连一连吗?

  ③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连接所给材料,教师巡回观察。

  3.交流分享

  ①师:你是选用哪两样东西的?用方法把它们连接起来的?(如,我用牙签把个金橘 串起来;我用订书机把纸订起来,像一本书。)

  ②出示表示连接方法的字卡,如“钉…‘串”等,鼓励幼儿想出更多的连接方法。

  4.

  ①请幼儿,想像力和力,使连接物一件有用的东西。

  ②教师观察,并幼儿提示和帮助。

  5.表达 鼓励幼儿展示作品,分享的快乐。如,“我把绳子和雪花片连接成一串项链…‘我把牙签和西红柿串成一串冰糖葫芦”“我把夹子夹在一起变成了东方明珠塔”,等等。

  活动结束

  鼓励幼儿生活中的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