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育儿百科

用适当的奖励来鼓励孩子,如何对孩子进行奖励效果最佳

2022-02-07 19:06:00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用适当的奖励来鼓励孩子

  很多家长都会觉得,不能从小拿物质奖励来惯坏宝宝,如果第一次尝到了甜头,在今后的日子里就会对家长有肆无忌惮的要求。其实给宝

1、用适当的奖励来鼓励孩子

  很多家长都会觉得,不能从小拿物质奖励来惯坏宝宝,如果第一次尝到了甜头,在今后的日子里就会对家长有肆无忌惮的要求。其实给宝宝适当的奖励是有必要的,也不一定非要局限在物质奖励或者口头奖励。

  适当的奖励能给宝宝带来动力。宝宝整理房间的时候、准备饭菜的时候、帮忙做家务的时候、帮别人的时候,家人都会称赞他们,目的是强化他们自我牺牲、帮助别人的意识。一再的表扬宝宝已经成了家庭餐桌的一部分。比起家庭就餐的认识来说,这种表扬更有利于为孩子树立家庭意识。如果鲍勃啊受到表扬的话,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所以即使没有物质上的奖励,宝宝也会积极地参与到其中。

  为了不让口头奖励变成一种形式,爸爸妈妈要坚持鼓励他们,在称赞宝宝的时候,不仅仅是口头的表扬,而是搂入怀中或者用语言表达出对孩子的爱和关心。偶尔也可以给予一些物质奖励。不过父母在给予宝宝奖励的时候一定要表明态度,宝宝做这些事情有更积极的意义,不是为了获得奖励而做这些事情。宝宝不可为了得到奖励,而去带着条件去做对他人有利的事情。

  与此同时,父母在给予宝宝适当奖励的时候,要说出表扬他们的理由,如:因为你帮姥姥了"、:因为你帮妈妈打扫房间了"、:你陪弟弟玩了"等,让宝宝意识到帮助别人、关怀别人是好事。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如何对孩子进行奖励效果最佳

  对孩子恰当的行为给予正面的鼓励可以有效地帮助孩子维持这一行为,表扬和赏识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并能促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奖励是对一个行为的回报。有时候行为的回报是发自内心的感觉。比如,孩子奔跑跳跃,乐此不疲,是因为他们觉得这样很开心。他们喜欢画画或玩拼图游戏,是因为这些游戏乐趣无穷。有时候行为的回报是外人给予的。这种外界给予的回报或奖励可分为三大类:社会性奖励,如,微笑、注意、表扬、拥抱等。物质奖励,如,食品、礼物、钱等。特权或活动,如,去动物园、允许多看半小时电视、去麦当劳吃饭等。

  当家长使用奖励时,最好优先考虑社会性奖励。因为,这种奖励不增加经济负担,不过于正式,而且对孩子有着长久的心理裨益。对具体行为或品质的表扬,能够帮助孩子发现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优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另外,社会性奖励的经常使用能够使得家庭氛围温馨、和睦,充满信任,对孩子内化规则、自觉改进行为最有好处。家长需要弄清楚,孩子最喜欢哪种社会性奖励,有的孩子喜欢被亲吻、拥抱,而有的孩子则喜欢口头表扬。针对孩子的喜好,给予他最在乎的奖励,效果会更好。

  当孩子刚建立一种良好的行为时,家长需要在每一次这样的行为出现后,及时给予奖励。等到这种行为习惯已经稳定,家长可以间歇性地给予奖励。

  阿哲开始记得把外衣挂到自己房间衣架上时,妈妈每次都表扬他。渐渐地,阿哲养成了习惯,妈妈只有在他一脱下外衣就立刻放回卧室时才表扬他。

  表扬

  家长使用表扬等社会性奖励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看着孩子的眼睛。直接的注视表示你在郑重其事地夸奖孩子,使孩子感到自己和自己的行为意义很重大。

  (2)距离孩子近一些。近距离的表扬影响力更大。

  (3)微笑。有时候微笑本身就是奖励。当你用语言表扬孩子时面带微笑,可以让他感受到你内心的喜悦。

  (4)表扬具体的行为。使用:我"语言。告诉孩子你对他的什么行为感到高兴,如,:我很高兴你自己修好了玩具。"而不是泛泛地说:你真聪明。"当孩子帮了你的忙,哪怕很小的事,也要记得感谢他们。孩子知道你在关注他所做的每一件事,就会加倍努力。

  (5)把焦点放在孩子的行为上,而不是孩子本人身上。有研究者将表扬分为三种:a.过程指向的表扬,即肯定孩子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努力,如,:你跟小朋友合作得很好。":你很用功。"b.结果指向的表扬,即夸奖孩子的成果,如,:你画的画真好看。":你考了100分!真不简单。"c.个人指向的表扬,即对孩子品质的评价,如,:你真乖。":看你多聪明!"研究发现过程指向的表扬最有助于孩子恰当评价自己,正确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从而增强能力和信心。

  (6)表示对孩子的爱。家长的肢体语言,语气声调能够加强表扬的作用,使孩子感到被珍爱。但注意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调节你表达爱的方式。

  (7)及时给予奖励。行为发生后,奖励越及时越有效果。

  有时,单用表扬不能起到效果。某些情况下,不管家长表扬与否,孩子都拒绝做某件事。比如,小鲁不喜欢数学,家长怎么鼓励,他也不努力学。这时,家长可以结合使用物质奖励和特权与活动奖励。应用代币法或积分法,都能有效刺激孩子的行为改变。

  积分法或代币法

  这是家长设立的一种奖励机制,孩子因良好行为而得分,比如,打扫房间(每天4分),收拾桌子(每餐2分),按时回家(每天3分)等。积满一定分数可以获得物质奖励或活动奖励,比如,积满20分,可以得到一个新玩具,40分,可以去游乐场。

  四五岁的孩子可能更喜欢代币的形式,代币也就是自制的钱币。代币法的其原理与积分法是一样的,但更实物化,更有趣一些。比如,准时吃饭可得到1分代币,收拾玩具可得2分代币,要得到一个冰激凌的奖赏需要攒足6个代币。孩子可以把代币存放在透明的塑料容器里,随时可以看得见自己的进步和即将得到的奖励。

  8岁的苏苏经常将衣服、玩具、图书满屋乱扔,她的父母采用了自然结果法,毫无收效。要她做家务时,她也经常磨磨蹭蹭,父母经常唠叨、训斥也没用。后来苏苏的父母试着使用了积分法,两个星期内,苏苏的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使用积分法和代币法时,家长应随着孩子行为的进步调整积分的制度。当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已经建立后,家长可以提高获得奖励的分值或降低每个行为获得的分值。比如,一次外出活动由30分提高到40分或:打扫卫生"由4分降到2分。当孩子的行为问题已经彻底解决后,这种奖励措施也该逐步撤消,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减少对外部约束的依赖,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觉性、自制力和独立行为能力。

  家长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物质奖励变成贿赂。当你因孩子不愿服从要求而不断增加奖励数额时,就成了贿赂。在一段时间内,家长应该坚持一贯的原则和奖励制度。另外家长给孩子的物质奖励不宜过多,也不宜价值过高。把物质奖励当作社会奖励的辅助措施,注重精神鼓励,才不致将孩子培养得:惟利是图"。家长还需记得这样做的宗旨是帮助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而不是给自己省心省事。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奖励孩子的良好行为

管教孩子常令父母感到精疲力尽,有时还有强烈的挫折感。当孩子出现新问题时,家长就会在情绪状态下处理孩子,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有时还会恶性循环,增加父母的无力感。

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平时在家中要培养孩子定时作息的习惯,还要建立常规和良好习惯。可以建立奖励机制,奖励孩子的良好行为,当孩子表现良好时,就要立即给予物质或社会性奖励。

一、 口头强化适宜的行为。

针对孩子的弱点,有意识地为他创造改进的机会。如孩子特别好动,但是他也喜欢画画,这样当他安静且专注地完成一幅画时,父母应立即对他夸奖:“真棒!你画得太棒了,我也想要一幅你画的画。”当孩子受到鼓励时,他会努力去做。

二、 给孩子订立简明的规定

可以给孩子定立一些简明的规定,规定上要注明孩子的良好行为会得到什么样的奖励。如按时起床加1分,帮助整理家务加1分,饭后收碗筷加1分。当孩子在一个星期内完成10分时就可以去公园或买喜欢的书。采取这种方法,一要避免把奖励机制用在写作业学习上,这样会使他产生学习是有代价的观念。二要公开计算次数的方式,并做到公正。

三、 计点制度

给孩子在墙上建立一个表扬区,对他进行精神鼓励。这种方法与订立规定同样有效,家长可以在表格上记一些点数,或给小红花奖励。孩子累积一些点数或红花时,可以从父母这里得到小玩具、额外的特权,或出外游玩等奖赏。

这些简单明确的奖励制度会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促进他养成更好的生活习惯,养成做事情有目标的习惯,学会克制自己的欲望,家长在教养孩子时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孩子更看重精神上的奖励

  如果一个孩子的行为是父母所喜欢的一一与同伴好好地玩,把玩具给同伴玩,不矫情、不发脾气,听父母的话。那么他会得到什么呢?他会得到正面奖励吗?他会得到一句表扬或称赞吗?没有,谁也不会理会他。他的父母觉得这些行为都是应该的,因此什么话也不说。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对孩子的行为不给予奖励,也就是教孩子停止好的行为。

  父母总能找到自以为合适的方法对孩子施以奖励或惩罚,尽管这两种方式截然对立,目的却是~致的——为了孩子表现得更好。事实证明这也确实有效。但由于缺乏对奖惩的认识,也使他们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些麻烦。

  譬如有的父母在体会到一两次:物质刺激"的好处后,便无论干什么都以其为手段。这无形中助长了孩子在做事情时的非自觉性,没钱就不做成了一种:条件反射"。如若什么时候忽略了他们物质上的要求,他们做事的热情也就降下来了。而这时候:奖励"已经变成了一种砝码,称斤论两,父母那边的砝码有多重,孩子这边的热情就有多高。

  还有的父母动辄施以惩罚。当孩子一时不慎做错了什么,便会受到一通责骂,再严重些,就给予体罚。这种强迫的方式,一方面给孩子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导致他们做事情畏首畏尾,生怕做错了什么;另一方面是厌倦做事情,在心理上就排斥它。还有一点是对父母产生憎恨心理。

  于是,很多父母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会发现,他们以往认为行之有效的奖惩方式越发不灵验了。他们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今后是否还应该继续使用同样的奖惩方法,或者是侧重于哪一种方法。

  教育学家认为,奖励或惩罚皆可使用,有时它们的确能收到好的效果,譬如对孩子的荣誊感、责任心、做事情的专注和热情等方面的培养,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在具体运用上,如果掌握不好则只能起到反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哈洛克为了搞清这个问题,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这是一种把奖励与惩罚混合并用的比较研究。

  试验者先把数学程度基本相当的学生分成四组。在给第一组上课时,每次都根据情况对其中学习成绩优良者加以表扬,对稍差的学生也给予鼓励。对第二组的学生则相反,对成绩好的不予以表扬,成绩差的则大加批评。而对第三组的学生不论其学习成绩好坏皆不予以赞扬或批评。第四组的学生被安排到其他地方上课,他们不知道其他三组的情况,而对他们的成绩也不进行褒贬。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得出了初步结论:受到奖励的第一组和受到批评的第二组的成绩进步显著,第三组的成绩不及第一、二组的一半,第四组稍有进步。实验继续进行下去,各组的差距明显拉开:第一组成绩上升越发快,第二组和第三组却跌落下来,而第四组依然如故。

  这项实验的结果,证实了奖励和惩罚对孩子的影响。同时,它也表明了奖惩所包含的真正意义。从短时间看,奖惩得到的效果差距不甚明显,但长此以往则会显示出巨大反差。这也告诉为人父母者,若以奖惩论效果,则前者优于后者,而适当的并根据情况施以的奖惩,会收更好的效果。因为这会使孩子变得更有主动性。父母在施以奖励或惩罚时,首先应立足于培养孩子的荣誉感和责任心。有时,孩子更看重精神上的奖励。做父母的应该知道孩子的一个特点,即当他的一项行为带来满意的结果,得到了父母的认同,并受到了夸奖,那么下一次他会想办法做得更好:如果当时他仅仅得到了:合同"上所要求的那一部分,也就是物质上的实惠,那么下~次他可能会不做,或仅仅保持原样,这有点:按劳取酬"的意味,会使孩子认为做什么还是不做什么、做好事还是做坏事,都是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这样会使孩子失去起码的责任心和真实意义上的荣誉感。

  说到惩罚,应该在讲清道理的情况下对孩子的过错予以适当批评,惩罚必须得到孩子的认同,才有可能使之今后对自己负责任。

  因此,做父母者,在为培养孩子制订奖惩计划时,应该懂得它当中所包含的意义:

  ●你的目的是什么?是为孩子好呢,还是为了平衡自己的,心理?

  ●奖励孩子,但不要与孩子:谈买卖"、:做交易";惩罚孩子,但不是为了出怨气。

  ●每一次奖惩的结果,你都仔细研究过吗?它还包含别的意思吗?

  ●要让孩子和你一同制订奖惩计划,多听取孩子的意见,而不要强加给他们。

  ●确实需要奖励孩子,是因为他们尽最大努力,做了他们所能做的事情,而且做得不错。反之亦然——孩子应该知道他为什么受到惩罚,要让他心甘情愿,且无话可说。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6、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