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育儿百科

中小学教育面临的问题

2022-02-21 12:47:23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为什么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始终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

感谢提问:

增加公共教辅资源投入,未来才能得到更多人才。相反,急急忙忙从幼苗那里摘果子的行为,最终可能导致无果可收。所以,越是在人口生育能力下滑之际,社会更应该积极增加综合性基础教育资源投入、缓解家庭生育的“后顾之忧”。当然,当务之急是把生育友好、儿童友好落到实处,让课堂之外的孩子们不再孤独中游荡、不被虚拟网络勾走,让每位家长都能安心地工作、找到足够养育多个孩子的“粮草”。

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生命,被赋予了繁殖能力+生长周期+小部分损伤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质组合形态,自然创造生命物质之时并没有锁死生命的成长轨迹,每种自然生命除了基本成长形态、体貌特质、营养补给途径,真实的生长状况仍然需要生命个体诞生之后自主适应。《道德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天地看待万物都是一样的,不会对谁特别好,也不会对谁特别坏,一切随其自然发展。

植物从自然物质中吸纳可溶于水的微矿物质结合光合作用生产生命养料、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微生物降解植物或动物遗体......非生命物质供养植物—>植物供养动物—>微生物为植物制造养料形成了稳定的自然物质有序循环“生态食物链”。人类是自然生命体系之中智商最高的社群性哺乳动物,归纳总结+抽象发散+模仿借鉴是人类高智商的集中体现。自然生命体系之中唯有人类具备通过大规模分工协作改造自然物质组合形态的本领、唯有人类通过驯化播种植物+驯服圈养动物改善了自我食物补给结构、唯有人类通过总结汇集形成了体系复杂的抽象社会文明成果+抽象社会文明成果代际传承体系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教育是人类辅助未成年孩子快速掌握人类社会文明生存方式的综合性社会行为艺术,就是通过行为示范、要义讲解、实践引导等赋予孩子们独立自主的社会生存能力。因为,人类后天形成的文明社会生存方式并不具备自然生理遗传特质,每个孩子都必须出生之后从零起步模仿学习人类社会文明生存方式。

《管子·权修 第三》:“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我苟种之,如神用之,举事如神,唯王之门。”

译作:作一年的打算,最好是种植五谷;作十年的打算,最好是种植树木;作终身的打算,最好是培育人才。种谷,一种一收;种树,一种十收;培育人材,则是一种百收的事情。如果我们注重培养人材,其效用将是神奇的;而如此举事收得神效的,只有王者之门才能够做到。

种五谷,一年即可收获;种树,十年可得木材;办教育,就必须需要做长期投入打算、可能百年之后才能真出人才。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的确,教育工作不可能能像农业、工业、商业那样能够快速见到收益,谁也无法界定哪个孩子明天能够取得更大的社会成就。因此,教育可谓是现代人类社会中真正的世纪工程。

狼孩的故事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一个山村里,人们发现狼群里有两个人类的孩子,八岁的卡玛拉和6岁的阿玛拉。狼孩刚被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怕火+怕光和怕水、只知道饿了找吃的+吃饱了就睡、不吃素食只吃生肉(不用手拿,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吃)、不会使用任何人类语言+每到午夜后像狼似地引颈长嚎......

弗朗西斯·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虽然,狼孩的故事真假难辨。但是,它却告诉人们一个真实的生活场景——对孩子而言,社会教什么他们就学什么、教的多他们能学的就多、教的好他们学好的概率就高。相反,如果没有教,即便智商最高、主动模仿能力最强的孩子也不可能一步从原始生活形态一步进化到现代信息工业分工协作生活形态

爱迪生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今中外众多关于学习成长的格言,都无一例外指向一个基本道理——博学必须从点滴开始积淀

《荀子·劝学》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善成德、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其实,孩子才是自然生命体系中最大的驽马群体,孩子出生之后练习控制自己的肢体行为实践、武装自己的大脑思维。现如今,人类社会文明知识已经十分普及,而且它们对每个人的态度都一样,只要你乐意与它们做朋友、它们就能为你所有。其实,这良好的童年成长习惯概括起来也就三勤——勤阅读、勤思考、勤实践。

人们常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比喻付出一份劳力就会得一分收益,无论成功与否都必须通过不断累积才能收获成长。因此,古今强国多数都建立在重视人才+重视教育基础之上,比如开创中华民族中央集权统治先河的、确立儒学为根本使汉朝走上鼎盛之路;当今世界,工业+科技强国亦都是教育强国,比如美国教育几乎网络了全世界最优秀的学子、教育是助推新中国70多年高速&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但是,教育工作没有直接人类社会消费财富产出,它必须以其它社会职业为给养补给源头。因此,在“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指引下,我国把成功将被西方国家视为包袱的亿万人民通过教育变成了人力资源、把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建成了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新中国。然而,随着过去一段时间教育市场化风头日盛,我国人口总和生育能力被推到了一个十分危险的边缘——

1949年-2021年中国人口出生率:

1949年36.00‰、1950年37.00‰、1951年37.80‰、1952年37.00‰、1953年37.00‰、1954年37.97‰、1955年32.60‰、1956年31.90‰、1957年34.03‰、1958年29.22‰、1959年24.78‰、1960年20.86‰、1961年18.13‰、1962年37.22‰、1963年43.60‰、1964年39.34‰、1965年38.00‰、1966年35.21‰、1967年34.12‰、1968年35.75‰、1969年34.25‰、1970年33.59‰、1971年30.74‰、1972年29.92‰、1973年28.07‰、1974年24.95‰、1975年23.13‰、1976年20.01‰、1977年19.03‰、1978年18.25‰、1979年17.81‰、1980年18.21‰、1981年20.91‰、1982年22.28‰、1983年20.19‰、1984年19.90‰、1985年21.04‰、1986年22.43‰、1987年23.33‰、1988年22.37‰、1989年21.58‰、1990年21.06‰、1991年19.68‰、1992年18.24‰、1993年18.09‰、1994年17.70‰、1995年17.12‰、1996年16.98‰、1997年16.57‰、1998年15.64‰、1999年14.64‰、2000年14.03‰、2001年13.38‰、2002年12.86‰、2003年12.41‰、2004年12.29‰、2005年12.40‰、2006年12.09‰、2007年12.10‰、2008年12.14‰、2009年11.95‰、2010年11.90‰、2011年11.93‰、2012年12.10‰、2013年12.08‰、2014年12.37‰、2015年12.07‰、2016年12.95‰、2017年12.42‰、2018年10.94‰、2019年10.48‰、2020年8.50‰2021年7.52‰

托育费每月数千元、幼儿园每学期数千上万元、课外教育培训辅助数百元每课时、校园内各种资料+兴趣社团都需要花钱......当教育辅助孩子学习成长的综合成本不断被提高之后,就有越来越多劳动收益净增量赶不上社会消费物资价格上涨幅度的年轻人选择了主动节育。所以,增加公共教辅资源投入,未来才能得到更多人才。相反,急急忙忙从幼苗那里摘果子的行为,最终可能导致无果可收


这是一个缺少远瞻性教育思想的大师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