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猩红热很多人辨别不清,猩红热有哪些症状
1、真假猩红热很多人辨别不清
  近两年来,一些地区猩红热发病率显著升高,呈现流行局面,有的幼儿园、中小学校连续发生病人,以致当地发病人数比往年三五倍地增
1、真假猩红热很多人辨别不清
近两年来,一些地区猩红热发病率显著升高,呈现流行局面,有的幼儿园、中小学校连续发生病人,以致当地发病人数比往年三五倍地增加。
1992年,在一些地区发生的猩红热病例,除了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外,其他症状较轻,也没有典型体征,甚至根本够不上猩红热临床诊断标准。这种现象,往往被认为是近代猩红热轻症化趋向概而论之了。
猩红热的轻症化是事实。然而,在当前猩红热发病人数成倍增加时,某些病原学监测提出了值得注意观察研究的问题。比如,在门诊上对初诊的猩红热患者采集咽拭标本,在数十份标本培养中,未检出乙型a组溶血性链球菌,却有1/3的标本检出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这些检菌阳性的病例,多为较大儿童和小学生。
据观察资料,金葡猩红热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弥漫性猩红热样皮疹,以潮红充血疹多见,少鸡皮样疹,与正常皮肤界限不清;咽部充血一般较轻,无杨梅舌或不典型;巴氏线仅在20%左右的病例轻度显现;有的表现有颌下淋巴结肿大,或有感染灶。
而猩红热的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是弥漫潮红疹加鸡皮疹,可见巴氏线,口周苍白,杨梅舌征,恢复期或有零星脱屑等感染性、中毒性、变态反应性症状体征。因此,金葡猩红热综合征不应诊断为猩红热。
为了做出猩红热流行的确切诊断,准确地判断猩红热疫情趋势,更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工作,应该根据当地猩红热疫情动态,结合流行病学、临床学重点或抽样进行病例的咽分泌物、血液等标本细菌培养,进而制备特异性抗毒素做红疹退色试验观察。这些都是进行综合监测分析所必要的,也是猩红热与金葡猩红热综合征鉴别的依据。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猩红热有哪些症状
猩红热在起病时会出现突然高热、头痛、咽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一般可分为: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
1、前驱期
大多骤起畏寒、发热,重者体温可升到39~40℃,伴头痛、咽痛、食欲减退,全身不适,恶心呕吐。婴儿可有谵妄和惊厥。咽红肿,扁桃体上可见点状或片状分泌物。
2、出疹期
皮疹为猩红热最重要的症候之一。典型的皮疹为在全身皮肤充血发红的基础上散布着针帽大小,密集而均匀的点状充血性红疹,手压全部消退,去压后复现。偶呈“鸡皮样”丘疹,中毒重者可有出血疹,患者常感瘙痒。
3、恢复期
退疹后一周内开始脱皮,脱皮部位的先后顺序与出疹的顺序一致。躯干多为糠状脱皮,手掌足底皮厚处多见大片膜状脱皮,甲端皲裂样脱皮是典型表现。脱皮持续2~4周,严重者可有暂时性脱发。
3、猩红热如何治疗
猩红热作为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季节转变的时候,就更加应该了解猩红热的治疗方法。
1、抗生素疗法
青霉素是治疗猩红热和一切链球菌感染的常选药物,早期应用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病情严重者可增加剂量。为彻底消除病原菌、减少并发症,疗程至少10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严重时也可静脉给药,疗程7~10日。
目前,患病后症状较轻的宝宝已明显增多,一般在注射青霉素1~2天后,皮疹即可消退,体温也逐渐下降。但需要听从医生的嘱咐继续用药1周,直到症状完全消失、咽部红肿消退才可停药,否则会引起很多严重的并发症。
2、对症治疗
高热可用较小剂量退热剂,或用物理降温等方法。年长儿咽痛可用生理盐水漱口等。患病的宝宝一定要卧床休息,多喝白开水。
4、猩红热如何预防
目前猩红热由于没有自动免疫制剂,预防着重于控制感染的散播。控制感染的散播主要从三方面入手: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
1、管理传染源:病人及带菌者隔离6~7天,有人主张用青霉素治疗2天,可使95%左右的患者咽试子培养阴转,届时即可出院,当儿童机构或新兵单位发现病人后,应予检疫至最后一个病人发病满1周为止,咽试子培养持续阳性者应延长隔离期。
2、切断传播途径:流行期间,小儿应避免到公共场所,住房应注意通风,对可疑猩红热、咽峡炎患者及带菌者,都应给予隔离治疗。
3、保护易感者:对儿童机构,部队或其它有必要的人群,可酌情采用药物预防,如用苄星青霉素(penicillin g benzathine),儿童60~90万μ,成人120万μ,可保护30天,或磺胺嘧啶每天1克或周效碘胺(sulfadoxinum)每周0.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