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名人家教,名人教子诗联
1、港台名人家教
王永庆的警告台湾亿万富豪王永庆运动用的一条毛巾,据说使用了30年;一双慢跑鞋已经绽开了线,他总要让女儿缝补后继续穿。王永庆向儿孙们发出警告说:“中
1、港台名人家教
王永庆的警告
台湾亿万富豪王永庆运动用的一条毛巾,据说使用了30年;一双慢跑鞋已经绽开了线,他总要让女儿缝补后继续穿。王永庆向儿孙们发出警告说:“中国有句老话,‘富贵不超过三代’,白手起家的第一代,如果不努力,根本没有出头日子。第二代多少受到第一代言行的影响,还知道用劲。到了第三代,大都连什么是“苦”,也没见过,最容易松懈。这种演变过程,又往往使人疏于防范。”
王永庆的长子王文祥13岁就出国留学,隐瞒身份,刻苦攻读,待拿到伦敦大学物理博士、光学和企业管理硕士以及化工博士的学衔后,才束装返港,进入台塑集团。王永庆让他和一般的新员工一样,先到工厂实习,然后才逐级提升。
船王的家训
世界船王包玉刚对四个女儿说过:一个人有一双鞋就够了,这是他幼年在老家宁波受到的家训。包玉刚回忆说:“早年,每当我跑得太快的时候,我母亲总要给我说:‘当心你的鞋子’”。这家训既成了包玉刚稳妥赚钱的要诀,也成为他对女儿们的告诫。包玉刚的几个女婿,各有建树,但在家里却经常担当晚餐后洗碗的差使。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名人教子诗联
身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的郑板桥,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女儿出嫁无钱置办嫁妆,便以一幅兰竹图代替,并在上面题了一首诗:
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最惭吴隐奁钱薄,赠尔春风死几笔兰。
民族英雄林则徐的父亲曾经给他留下一副对联:
粗衣淡饭好些荼.这个福老夫享了;齐家治国平天下,此等事儿曹任之。
这副对联使林则徐终身受用不尽,终于成了流芳百世的民族英维。:
林则徐继承家风,也给子女留下了一副对联:
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不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此联说明林则徐不愿后代在自己营造的“安乐窝”里坐享其成,而是希望他们艰苦奋斗,自强自立,成为有用之材。
著名教育家陶闻行知之子陶晓光欲进成都无线电修造厂,但无正规学历,便瞒着父亲向人索取了一张假文凭。陶行知得知后,立即从外地电告其子将文凭退还,并捎去一封语重心长的家书,书中撰有一联:
宁为真白丁;不做俊秀才。
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在对孩子进行言教和身教的同时,特地写了一幅对联悬于堂前:
创业难,守业亦难,明知物力维艰,事事莫争虚体面;居家易,治家不易,欲自我身作则,行行当立好规模。
清代诗人袁枚的小女儿,天资聪慧,不少名门望族前来求亲,他均末允,却将她嫁给姑苏城一个百姓之子,并作了一首《嫁女词》相送:
姑恩不在富,夫怜不在容。但听关雎声,常在春风中。女遵父训,把这首词作为传家宝世代相传。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平等沟通:现代家教之本
当前,一些家庭中两代人的关系搞得很紧张,家长们还大惑不解,我们真心实意地为了孩子,可怎么出现了这样的结果?其实,问题还是出在家长身上。
不少家长认为既然是教育,就必须采取训导的方式,于是批评、指责、规劝整日不断。家长的刻板、乏味、重复的说教模式,根本不给孩子思考和理解的时间,也不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这种教育方式不但收不到正面的教育效果,还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消极后果。时间一长,孩子的逆反心理表现得越来越强烈,并可能在心理上形成这样的三步曲:“不满——麻木——反抗”,虽然多数的反抗是以沉默的方式出现的。
家长应该明白,每一个人都希望别人尊敬自己,孩子在家中也必然有这种心情,家长只有尊重子女,所说的话孩子才会听,教育才可能奏效。有时家长没把事情搞清,就训斥孩子,并以势压人不让孩子说话。其实,许多情况下,孩子往往没有错。家长在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时,应当在心平气和、相互理解气氛中,以交谈的方式来进行。只有两代人感情上的沟通,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才能实现把孩子培养成为有用之材的愿望。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家教“过度”危害多
过度家教存在于许多家庭中,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往往是利少害多。
过度保护让孩子生存能力差。作为独生子女,许多父母生怕自己的孩子吃不好、穿不好,对孩子百般呵护,围着孩子团团转。过多、过分地保护,在孩子和社会之间竖起了一道道保护墙,使孩子在无形中远离了社会,到了该长大的年龄却总是让人觉得他长不大,独立行为的能力越来越差。
过度干涉让孩子无所适从。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是驱使儿童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动力。儿童好动,难免会面临一点危险,如果仅仅为了孩子的安全,处处干涉、限制孩子的活动,不仅禁锢了孩子智力的发展,而且束缚了孩子个性的发展,容易让孩子富于创造的天性过早地夭折。
过度教育使孩子厌学。不少父母热衷于“早期教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给孩子施加各种压力,孩子小小年纪就要学外语、学打字、学绘画、背诗词、学钢琴等等,以致于许多孩子还未上学就对学校充满了恐惧,一说学东西就心生怯意。
过度施爱让孩子放纵。父母对孩子过度施爱,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便是百依百顺,这样容易造成孩子任性、自私的性情,并且认为父母的爱是廉价的,是理所当然的。亲子之爱应当是双向的,父母在施爱的同时,也应让孩子懂得回报。如果孩子对施爱产生逆反心理,父母便可能转而运用“巴掌教育”,强权与溺爱,虽然各走极端,却是殊途同归,都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