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育儿百科

家长可采用书信形式疏导青春期的孩子,家长应采用何种方式批评孩子

2022-04-01 16:51:00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家长可采用书信形式疏导青春期的孩子

  有很多家长都支持孩子采用日记的形式来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所想,以帮助孩子留下其在青春期时期的欢乐和苦恼

1、家长可采用书信形式疏导青春期的孩子

  有很多家长都支持孩子采用日记的形式来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所想,以帮助孩子留下其在青春期时期的欢乐和苦恼。但是家长对孩子的锁日记的行为又会有所担心,以致最后怀着忐忑的额心理偷偷的读了孩子的日记,最终导致了与孩子的矛盾。

  如果孩子将自己的日记锁起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因为没有一个人愿意将自己的隐私被别人了解,更何况是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们,他们对待所有的事物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他们对自己的想法也会持有怀疑,他们会有很多自己的小秘密,这有将他们锁在自己的日记中才能够更加踏实与欣慰。

  如果家长在一段时间内发现孩子比以前有了明显的变化,不要太过焦躁,更不能去偷看孩子的日记,因为一旦被孩子知道父母在无形之中闯入了自己的小世界,他们就会变得更加的封闭,父母的教育将更加困难。

  在发现孩子的异常行为时,家长可以以书信的方式与孩子交流。书信是一个很好的交流方式,虽然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在用书信交流,但是还是有很多当着本人的面不好交流的事情,这时书信就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在书信总家长可以与孩子聊一些生活中的趣事,并对孩子最近的表现进行描述,尽量引导孩子能够将自己的心扉打开来与家长交流,共同面对青春期的变化。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家长应采用何种方式批评孩子

怎样批评孩子效果最佳?

  一、一味批评让孩子更叛逆

  都说赞赏和批评是一种学问,那么批评就是学问中的学问。因为孩子有孩子的逻辑,他们的逻辑有时会与家长的格格不入,这个时候,作为长辈的家长通常都会采用批评甚至体罚的方式来教导孩子。但是一味的批评,却让孩子变得更叛逆、更抗拒。

  家庭教育,惩罚和批评得越少越好。即使批评,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如果父母批评过度,家长就会失去权威感,让孩子变得自卑、叛逆,因为孩子会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好,或者破罐子破摔。

  这是典型的对立情绪体验,对孩子身心健康非常不利。家长要知道自己的权威永远来自于对孩子的尊敬。因此,孩子犯错误时,批评不要过度。

  二、先赞赏,后委婉地批评

  过度赞赏和一味批评都会给孩子带来恶果。在赞赏和批评中间真的需要一杆秤,如何让两者持平才是最重要的,既不要赞赏过头,也不要批评过火。其实,这杆秤就在每位家长自己心里。

  如何把持好这杆秤确实很难,但有一个基本的原则那就是:先赞赏孩子,然后委婉地批评他。

  孩子在这样先赞赏后委婉批评的方法下,学会了如何处理事情,既满足了孩子的心理要求,也让孩子理解了家长的用心良苦。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家长要注意孩子的青春期综合症

  患有青春期综合征的青春期男孩还有其他表现:注意力不集中、爱胡思乱想、上课开小羞、严重厌学、社交障碍、忧虑、紧张、抑郁、烦躁、离家出走等。青春期综合征对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和人格的健全十分有害,如果青春期男孩不能走出这个心理误区,很可能导致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要清醒地认识到,青春期综合征产生的原因并不是青少年学习不努力,不想学习好,更不是道德品质不良,而是长期的心脑肾生理功能失衡。因此,要同情、关怀孩子,理解孩子的苦衷,帮助孩子及早摆脱青春期综合征,恢复正常生理和学习状态。

  正确调节主要是指以下几方面

  1.正确诊断:明确青春期综合征不是般的脑神经衰弱,而是青少年时期特有的心脑肾生理功能失衡所引起的症侯群,只有诊断正确了,才能确保方法对症、有效。

  2.加强沟通,心理疏导:孩子要主动与父母沟通,把自己心中苦闷、身体不适告诉父母,使他们了解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家长要主动关心、询问孩子,不仅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还要了解孩子的身体和心理状态,以便运用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社会阅历对孩子的心理调适给予指导。

  3.家长对自己不懂的医学问题、解决不了的心理问题要主动向专科医生请教和询问,以便得到专家的正确指导,使孩子的生理失衡和心理失衡同时得到纠正。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家长如何对孩子的嫉妒心理进行疏导

朋友的儿子毛毛在河滩里和小朋友玩堆沙游戏,那个小朋友手脚很利索,不一会儿,沙堆便高高耸立起来,沙堆上面还插上了一片树叶,说是城堡上的旗帜。毛毛的沙堆又矮又小,不知是累的还是别的原因,毛毛的小脸红扑扑的。朋友自然要夸毛毛的小伙伴几句,不曾想,毛毛变得像头发怒的小狮子,走将过去,把小伙伴的“城堡”踏平了,边踏边说:“这不是城堡,是垃圾!”父子俩由此引发了一场冲突。

朋友给我谈起此事,一脸的无奈,感慨道:“真想不到孩子也有这么强的嫉妒心理。”

嫉妒是一种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很早就会产生。婴儿刚刚出生时,仅有一般性的激动,1个月后就会分化出痛苦和快乐,痛苦比快乐分化得更早;4个月后再从痛苦中分化出愤怒;5个月后从愤怒中分化出厌恶;6个月后从厌恶中分化出惧怕;15个月后就会从痛苦情绪中分化出嫉妒。可见,嫉妒是人类精神发育中自然出现的阶段,嫉妒心理可谓“人之常情”,幼儿也不例外。

引起幼儿嫉妒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他人的外貌、财富(玩具、食品等)、能力、名誉、地位、享受等均可引起某些孩子的嫉妒心理。比如,家里来了一个漂亮的小朋友,妈妈夸上几句,自家的孩子就会嫉妒,于是对外来小朋友采取不友好的态度;一个小朋友有“全自动步枪”,而另一个小朋友则只有一把木制的“小手枪”,拿“小手枪”的看到拿“全自动步枪”的,心里就不是滋味;别的小朋友会唱歌,而自己不会唱歌,就会羞愧、怨恨、愤怒,不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一家有两个孩子,父母娇惯其中一个,不被娇惯的就会经常找理由与另一个孩子吵架。幼儿的嫉妒表现在各个方面,在各种场合、各种活动中都有可能表现出来。

孩子的嫉妒心理产生以后,往往容易把抱怨指向别人,或想方设法攻击对方,或千方百计把跑在前面的人拉下来,以保持与自己“同步”,或甩在自己的后面。同时,过分的嫉妒也会使孩子的性格渐渐变得古怪起来。如抑郁多疑、神经过敏、执拗浅薄、自暴自弃、推卸责任等等。这种心理一旦产生,其影响是很大的,难怪莎士比亚在《奥赛罗》中写道:“嫉妒是绿色的妖魔,谁做它的俘虏,谁就要受到它的愚弄。”

作为家长要注意对孩子的嫉妒心理及时疏导。

首先,要防止幼儿嫉妒心理的产生。父母除了要指导孩子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别人以外,更重要的是尽量避免易使孩子产生嫉妒心理的环境刺激。

其次,要设法使嫉妒的消极作用向积极方面转化。这主要靠父母的教育与诱导,通过父母的教育诱导而激发孩子的竞争意识和自强信念,培养孩子的创造精神。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抓住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抓住嫉妒对象“成功”的原因分析。帮助孩子弄清别的小朋友是如何获得“成功”的,是怎样“奋发努力”的,以使孩子克服仅从结果进行比较的低层次的、简单的思维。另一方面是要指导孩子进行自我意识、自我分析。帮助孩子找出自身的缺陷和“赶超”别的小朋友的优势和途径,避免自弃、自卑、攻击、执拗等不良心理的持续侵扰。

再次,要帮助孩子进行伤害性情感的调节,确保孩子精神健康,保持愉悦舒畅的心态,促进孩子完美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这是疏导的主要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需要从多方面努力:一是要注意对孩子进行精神鼓励。在孩子已经妒火中烧的时候,父母不能火上浇油,如骂孩子“无能”、“没出息”等等。二是要对孩子进行积极的情感暗示。一方面是父母的情感暗示,如鼓励的目光等。另一方面是孩子的自我调节,如从烦恼、不安等消极情绪中解放出来。三是要转移孩子的注意方向,使孩子用另一种情感来冲淡或代替。如给孩子讲讲故事,带孩子出去走一走等等。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6、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