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育儿百科

有益的暗示比语言教育更有益,家庭教育从“暗示”开始

2022-04-30 15:30:05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有益的暗示比语言教育更有益

  对于青春期孩子所犯的错误,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会影响她一生。女孩犯了错,父母由于着急和爱女心切,经常会直截了当地批评女

1、有益的暗示比语言教育更有益

  对于青春期孩子所犯的错误,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会影响她一生。女孩犯了错,父母由于着急和爱女心切,经常会直截了当地批评女孩。这种做法并不妥当,因为这种方式缺乏包容和理解,过于直接和严厉,难以为女孩所接受。

  对于犯错的女孩,与其用直白的语言刺激她,不如委婉地提醒她。一个充满鼓励和希望的眼神,一个轻拍女孩肩膀的动作,或者一个恰到好处的手势都能够让女孩心领神会,:痛改前非"。

  季先生14岁的女儿活泼可爱,但也经常犯错误、捅娄子、搞恶作剧。比如,她曾经偷拿妈妈刚买的外套送给朋友做店面橱窗里的样衣,上课时和同学一起在老师眼皮底下:做游戏",往和自己吵架的同学身上甩果汁……为此,季先生不止一次被女儿的班主任约到办公室谈话,而女儿也因此没少挨季先生的批评,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这次,女儿又犯错了,季先生没有像往常那样批评女儿,而是在指出女儿错误的同时,轻轻抚摩了一下女儿的头,并向她投射出信任的眼神。

  没用几个月的时间,女儿真的变:乖"了,恶作剧和小错误仿佛与她扯不上边儿了,甚至她走路、坐姿都变得规范了。季先生明白这是女儿期望能给自己的爸爸留个好印象,这时他才发现原来女儿也有乖巧和规矩的一面,只不过是以前由于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当,女儿没有表现出来罢了。

  传统的:棍棒"教育模式,曾经被我们的先辈使用了几千年,而今仍然有一些家长在沿用这种:专制":粗暴"的教育方式,尽管也收到了一些效果,但却并非教育孩子的良方,尤其是对青春期的女孩而言很难奏效。

  对于现代的孩子而言,她们更需要理解和尊重,更需要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即便是批评指正她们的错误,她们也希望得到父母的暗示而不是言辞激烈的批评。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家庭教育从“暗示”开始

一说到教育,不少父母就都站出来说话了,说的不是自己多有能耐把孩子教育得有多好,而是大倒苦水,说自己的孩子不懂事,不知道感恩,不懂得父母的辛苦和不容易。这都是怎么一回事?难道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吗?

1.暗示对孩子的重要作用

很多家长总是错误地理解成,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应该是“有话就大声说出来”的好。却不知道日常生活之中,除了父母对孩子的爱需要大声说出来之外,其他的都可以用“暗示”的方式向孩子传递。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更希望得到鼓励和肯定,因而暗示对孩子就显得很重要了,无论是行为上的暗示,还是心理上的暗示,或是语言上的暗示,都能对孩子起来鼓励和肯定的作用。从而让孩子更加自信和阳光,成长成一 个优秀的好孩子。

2.对孩子进行言语上的暗示

有一类孩子,她们可能行为习惯差一点,这是因为日常家庭教育的原因所导致,当父母发现这个问题之后 ,就可以直接用语言方面的暗示。比如孩子进出门不跟父母打招呼,父母就可以这样子说:“我今天回家 的路上遇到一个很有礼貌的孩子,她会主动和人打招呼。”如果孩子当时没有跟父母打招呼,他们会觉得 很不好意思,也就会在父母的语言提醒之下马上打招呼。这样子的暗示,已然是明显了,孩子自然是能听 懂的,他们也就在父母的暗示之下马上改正了自己的不良习惯。

3.对孩子进行行为上的暗示

当孩子出现不良习惯时,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也就成了对他们最好和地为暗示,父母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言行,争取一举一动都做孩子的好榜样。比如孩子到了个公共场合玩,看到地上有几个矿泉水瓶子,孩子随手一丢把自己手上的也扔了下去。此时父亲却弯下腰来看所有的水瓶子一个个捡起来放进附近的垃圾桶之中。孩子会不会觉得羞愧脸红呢?父母用自己的行为给孩子要爱护环境,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 惯的暗示。父母不是采用的批评孩子乱扔垃圾的教育方式,即给孩子留了面子,又让他们上了很深刻的一 课一举多得。

4.对孩子进行环境上的暗示

在中国有一句很通俗的谚语:“种豆得豆,种瓜得瓜。”意思很容易懂,就是你播种什么就收获什么。如果父母给孩子营造的是一个健康温馨感恩的家庭环境,那父母就能收获一个阳光健康懂得感恩的孩子。相反,父母可能就不会那么幸运地收获一个这样的好孩子了。因此,对孩子进行环境上的暗示也是很有必要的,不要忽略这一环节。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好的心理暗示是种神奇的教育

心理暗示可以帮助人当然也可以害人,以下是通过心理暗示来进行的一次家庭教育,我们看看或许能从中得到某些启发.

小宝喜欢跟姥姥去小超市,因为可以随心所欲地要东西,通常姥姥都会无条件地满足。这天,姥姥给小宝买了大杯果冻。拿回家后,小宝小心翼翼的看着妈妈的脸色。妈妈当然是严厉地制止小宝吃果冻。小宝并没打算听妈妈的,而是要爸爸给打开,准备开吃了。事已至此,妈妈决定采用心理暗示的手段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在得到了宝爸和宝姥姥的积极配合后,妈妈计上心来。

妈妈::哎,这个果冻真是不好吃,难吃死了。我可不想吃。聪明的小宝一定也不愿意吃。"

爸爸问宝::小宝觉得好吃吗?"(小伙子已经吃了两勺)。

宝::好吃。"

爸爸::其实果冻最没营养了。"

妈妈附和着::就是,这么没营养的东西,味道又不好,才没人愿吃呢。"

姥姥问小宝::小宝愿意吃嘛?"小家伙已经不像开始的时候那么坚决了,只是点点头,嘴里倒是没停。

妈妈继续道::我们小宝只吃有营养的东西,像果冻这么没营养的,小宝一定不会再要买了,不会再吃了!对吧,小宝。"爸爸也加强附和道::小宝才不会再买了呢,才不会再吃了。"(几个回合下来,效果初显!)

姥姥问::小宝,还买吗?"

小宝立即一本正经地说::一点也不好吃,我不吃了。也不买了。"还开开心心双手奉上了剩下的半杯果冻给妈妈。

其实,孩子对没有尝试过的东西,都有好奇心,他们想吃、想摸、想看、想玩…… 有些是应该积极支持的,但有些也是应该制止的。如果家长一昧地采用强制手段,当时可能会有效,但孩子的好奇心并没有掐断,早晚他要背着你再要试试。所以,先满足他的好奇心,再采用这种心理暗示的作用让他自己去抵制,效果会更好。

所谓心理暗示,就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本质上,它是一种条件反射的心理机制,会使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下意识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世上没有对暗示完全免疫的人,只是对暗示的敏感度有所差异。在相同的环境中,女性比男性更易被暗示,儿童比成人更易被暗示。小宝就是对心理暗示很敏感的孩子,所以还算好教育。相信心理暗示应该会是一种不错的教育技巧吧。

4、语言教育的开始

从3岁半至4岁左右,便可对孩子逐渐开始进行“语言的教育”了。虽然孩子还处于朦朦胧胧的情形,但是,大脑的发育已能达到凭自己的判断懂得言语中的“不行”是指“不能做这种事”的意思。

接着,过了4岁半以后,自制能力也进一步加强,这时,“不行”一句话就完全能顶用了。虽然孩子认识是模糊的,但是,他已经开始懂得因果关系的道理了。

迄今为止早已经反反复复地有着多次“不行”、“不可以”的“成绩”的情况,孩子听惯了的“不行”有时会奏效,有时却没有一点儿作用。

这时候父母和孩子之间会产生认识混乱,孩子的紧张情绪变得更加严重,于是容易产生腹痛、食物中毒、哮喘等情况。

对2岁的孩子如果家庭教育得当,这个时候就没有必要采取“不要做这事,好吗?”等等请求的方法。

由于孩子早已开始不完全地懂得了为什么会挨批评的简单理由,所以,认为不行的时候就毫不犹豫地进行“不行”的教育。同样的事,有时候放纵有时候却“不行”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如果用“不行”这句话来解决的情况下,最好不要说那些“为什么做这种事?”“说几遍才能记住?”等等的话。这样才能使孩子自我思考自我控制,并能使孩子开动自己的脑筋。

尽管如此,到了这个阶段,正像前面所述的那样,这个孩子迄今为止的家教方法将产生巨大的影响,现今4岁左右的孩子们,由于一直受着忽视年龄的混乱家庭教育,他们只会把母亲们看成像魔鬼一样的在乱吼乱叫。

当孩子逐渐地开始有了自控能力,而且已经达到懂得简单事物的道理时,父母应该进行利用这种能力的家教,这难道不是既不使大脑发展萎缩,又是方法得当的教育吗?

譬如,有个4岁的孩子在拥挤的电车中吵闹着无论如何要有座位。这时候,你结果对他说:“站起来”,这年龄的孩子已经能够接受了。比方他仍吵着要座位,只要说一声“现在不行!”他也还是能听从的。

如果家教方法不对头,孩子则会更加吵闹地想要达到目的,这时候母亲绝对不能妥协,请母亲们表示出自己毅然决然的态度。

即使过了4岁,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强的孩子,有的情况下在2岁或者3岁的时候,就应当花费相当的工夫。但老是这样仍属于年龄不相应,而且对于发挥孩子的能力也不会起到很大作用。

忽视年龄的、杂乱无章的家庭教育既无效果,还会产生许多不良影响和副作用。因此,我强烈地提倡“实行符合年龄的教育!”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6、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