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育儿百科

[大班]新入园幼儿爱哭闹现象浅析,睡前哭闹?解读北鼻5大睡眠现象

2022-05-08 17:54:00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大班]新入园幼儿爱哭闹现象浅析

新入园幼儿爱哭闹现象浅析 [摘要] 幼儿是社会的希望,人类的明天。幼儿在出生以后,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而是生活在社会环境中,是需要

1、[大班]新入园幼儿爱哭闹现象浅析

新入园幼儿爱哭闹现象浅析

[摘要] 幼儿是社会的希望,人类的明天。幼儿在出生以后,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而是生活在社会环境中,是需要与别人交往的,这就是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上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刚入园的幼儿,由于离开了自己的父母及熟悉的人和环境,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不适应,比如爱哭闹。这是幼儿园中最常见的现象。

[关键词] 幼儿 情绪 幼儿园

一、 幼儿爱哭闹原因的深析

根据调查显示,许多幼儿在新入园时,出现许多不稳定情绪,其中哭闹现象尤为明显。浅析其原因,大致可归为以下几点:

(一)幼儿的身心欠佳

一些幼儿生活作息安排不科学,形成睡懒觉等不良生活习惯,以至不习惯早

起、按时到幼儿园。于是就形成了一种现象:家长要上班,幼儿要睡觉,最后早餐也吃不好,幼儿就在家长的架持下来到幼儿园。试问在这种情况下,幼儿还能拥有良好的情绪吗?很明显,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第一,幼儿的睡眠不足。生理学研究说明,睡眠有两种功能,一是休息功能,使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进入保护性抑制,得到休息恢复疲劳;二是处理已有信息的功能。可见,幼儿的睡眠是生长发育的需要,在睡眠时,神经系统迅速生长,和它相伴随的脑血液流动的增加,对中枢神经组织的正常发育是很重要的。第二,中国人一向提倡“早餐吃的好,午餐吃的饱,晚餐吃的少”,而此例子却因时间不济,连早餐也不能好好吃,怎么能促进幼儿的良好发展呢?第三,“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上若有良好的情绪,那么这一天大部分时间都会在愉快的情绪下度过。同时,有些生理发育现象带来的痛苦(如:长牙),还会使幼儿哭闹不止。

(二)幼儿胆怯怕生

众所周知,幼儿出生以后,首先与幼儿交往的是他的父母亲,然后扩大到亲友、邻居和小伙伴。幼儿在这些活动中逐渐产生出和别人交往的欲望,因此,组织合理的社会生活非常重要。如果这种社会性发展得不到满足,就会影响幼儿心理正常发展。可以说,幼儿胆怯、怕生,做什么事都不能独立完成,正是缺乏社会交往能力的表现。幼儿自主性没有得到发展,是造成胆怯、怕生的另一原因。幼儿胆怯也可能是由于家长或教师的一些不恰当的批评和指责造成的。比如,幼儿主动擦桌子,由于人矮力小,可能檫不干净。如果家长或教师任意指责,不首先肯定幼儿积极性的一面,也会造成幼儿怀疑自己的能力而变的胆怯。还有一种情况是,对幼儿一些生理上的毛病或不良行为习惯,家长或教师不从爱护的角度去关心和帮助幼儿,而采取责备和取笑的方法,也会挫伤其自尊心,使他们形成胆怯、怕生的心理。由于幼儿的胆怯和怕生,在幼儿园中,幼儿就容易产生不良的情绪。

(三)幼儿的任性心理

一般说来,幼儿由于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对许多事情缺乏认识和判断能力,多少有点任性。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是个性偏执、意志薄弱、和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表现。环境是导致幼儿产生任性心理的主要原因。幼儿任性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成人不加约束,放纵教育的结果。但是,幼儿的任性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有必要从心理上加以纠正。

有位家长说:“我们孩子闹起脾气来,任何人都吃不消,他吃饭从不按时三餐,想吃时就吃,而我们吃饭时,他准是在一旁玩个不停,且最好由人陪在他身边,如果硬劝阻他,他会哭闹不止。”像这样的幼儿就可以被认为有任性心理症结。

幼儿任性心理得不到纠正的话,会妨碍幼儿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的正常发展。因为任性会导致无法正确认识和判断事物,个性固执不明事理,妨碍生活能力的发展,不善与人交往,难以适应环境,不被别人接受而陷入孤独,经不起生活的考验和挫折,以哭闹等形式来发泄,对幼儿健康成长不利。严重的还会由于易冲动而犯罪。

(四)幼儿园不够“家的味道”以及教师不够“妈妈味”

孩子出生后,其主要生长环境就是家庭,由于父母的关切与呵护,孩子从内心会得到一种安全感。当他进入幼儿园面临一种新环境是,这种安全感会被打破,心里会产生种种不适应。家长送幼儿进幼儿园,其根本目的,一方面是使父母摆脱幼儿拖累,轻松、无牵无挂的去工作;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让幼儿通过群体生活,改变他们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养成自律、自理、谦让、适度等待、初步与人交往等良好习惯,使生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这时候,环境是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也是陌生的,幼儿在心理上自然会出现不安全感,“分离焦虑”和“陌生焦虑”随之而来。所谓分离焦虑,是指幼儿与自己的亲人分离形成的烦恼、忧伤、紧张、恐慌、不安等情绪,这是幼儿入园适应的最大障碍。而教师对幼儿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家庭环境、父母素养以及他们在对待幼儿教育问题上所持的观点等了解不透彻,因此与幼儿的沟通可能有限,对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发展是不利的。

二、 对策

2—4岁的幼儿在最初上幼儿园的时候,大多会表现出不愿意离开亲人,哭闹着不愿意上幼儿园的情况,这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属于正常现象。如何消除这种现象呢?本文针对上述五点,试作如下建议:

(一)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幼儿的发展,即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份不断演变和扩展的过程,这些演变和扩展包括了量和质的变化。那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呢?首先是遗传因素,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提供基础。其次是环境因素,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再次是教育因素,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决定性作用。这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同时,也可以运用“标定激励”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标定激励”指的是:我们期待某人向某个方向发展时,就应该在该方面给他以好的评价,以激发他的内在动机。换言之,即你希望幼儿成为怎样的人,就将其评价为怎样的人。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总是习惯按“社会标定”来“整饰”自己的行为,以期达到别人对自己的某种评价。这实际上也与人们的“角色期待”有关。

幼儿的自我意识逐渐形成,社会交往日趋复杂,他们喜欢在生活及游戏中以某种角色的标准要求自己,这说明他们具备了最初的角色期待感.因此,他们也会按外界给予的某种“社会标定”调整自己的言行,使自己成为别人心目中的某一角色。例如,幼儿怕黑,晚上不敢独自去卫生间,家长只需这么说:“你就像警察叔叔一样勇敢,警察叔叔可从来不怕黑呦”。幼儿可能会立即勇敢起来。这里,家长有意无意地使用了“标定激励”这一方法,并起到了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

尽管“标定激励”对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非常显著,但绝非通过一句简单的鼓励的话即可实现。因为,对许多幼儿而言,如果运用不当,你对他的“激励”不但不会使他产生前进的动力。反倒会使他觉得你是在嘲讽他。因而,我们必须认识到,“标定激励”是建立在对幼儿的爱和了解的基础上的,只有幼儿从你的言行中,真切的感受到你对他的爱,他才会接受你的“激励”;也只有当你对幼儿了解得很透彻时,你的“标定”才会是有效的。

(二)发展幼儿自主性

要发展幼儿自主性,就要根据不同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第一,要提高认识,明确教育是关键。对幼儿自主性的需要,既不能一味满足,也不能过多限制。一味满足,容易造成任性和执拗;过多限制,会挫伤幼儿的自尊心,从而变得顺从依赖,缺乏自主独立能力。为了发挥教育作用,对幼儿的行为,应从幼儿的角度去评价,并肯定他们做的好的地方。但要对幼儿不能做的事情加以控制和限制,以免发生意外。站在成人的角度,幼儿的许多行为都可以找到不少问题,如果因此事事包办,处处代劳,就不利于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第二,要扩大幼儿的社会生活圈子。例如,鼓励幼儿与小朋友一道玩,让幼儿接待客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招待活动,比如送茶水、送糖果、抬椅子等,鼓励幼儿从事简单的社会交往,到商店买东西时,要幼儿自己告诉售货员买的东西名称,让他们问价钱,买好东西后向售货员表示感谢、告别等。

第三,从小培养幼儿生活自主的能力和习惯,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何培养幼儿生活自主的能力呢?部分相关人士认为,首先应强化幼儿的自理意识。教师或家长可以选择一些有关自理的文学故事、动画片、例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三只小猪》、《大公鸡和漏嘴巴》、《懒狐狸》等,以这些幼儿文学中生动的情节、鲜明的形象来感染和影响幼儿,培养幼儿的自主意识。如自己穿衣服,自己洗脸,扫地,整理玩具、图书等。幼儿做这些事时,家长要做方法上的指导。对幼儿认真做事的态度要表扬,对幼儿做得不太好的事,除告诉幼儿应当怎样做以外,还应鼓励幼儿下次做好,增强下次做好的自信心。

第四,把帮助幼儿克服胆怯、怕生与帮助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相结合。对幼儿不良行为习惯不能只批评指责,更不能讽刺讥笑,这样会损伤幼儿自信心和自尊心。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可由成人控制,逐渐纠正。要为幼儿提供正确行为的条件,例如,幼儿大小便的习惯,可以由成人按时提醒,到逐渐养成自己解便的习惯。又如,准备手帕,不让幼儿发生随地吐痰的不良行为等。

(三)教师应多走进幼儿,建立“师幼心桥”,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

幼儿园应该加强教师有关幼儿心理特点及如何接待新入园幼儿等方面的业务学习,做好迎接新入园幼儿的工作。

1、 做好家访工作

新生入园前的家访,一是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家庭环境、父母素养以及他们在对待幼儿教育问题上所持的观点等;二是通过家访与幼儿接触,初步建立感情。所以入园前,教师尽可能每个幼儿都能上门家访或电话联系。做好幼儿入园前的熟悉幼儿情况的工作。

2、 帮助幼儿作好入园准备

入园前,可邀请幼儿来园熟悉环境,让幼儿在父母的陪同下参观幼儿园,认识班上的老师,让幼儿看看幼儿园的滑滑梯、可以骑木马、哥哥姐姐怎样唱歌、跳舞、做游戏,他们就会觉得幼儿园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产生“想上幼儿园”的欲望。同时,可建议家长在家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了解幼儿园,另外,还可指导家长培养幼儿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穿衣服、洗脸、上厕所等;提前按照幼儿的作息制度安排幼儿生活,使幼儿的生活钟与幼儿园的作息时间相吻合。

3、 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依恋感

在陌生的环境里,幼儿最容易失去安全感,而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依恋感,则

是形成安全感。首先,老师要始终在幼儿身旁细心照料,让幼儿感到时时刻刻有老师存在,这样他们会感到安全一些,幼儿早期触觉较为敏感,多与幼儿肌肤相亲,如拍拍幼儿的小脑袋、拉拉幼儿的小手、抱抱他、和他说几句悄悄话等,都让幼儿对教师产生深深的亲切感和依恋感。其次要用最温柔、最亲切的语言劝导幼儿。幼儿有哭闹行为,应和颜悦色的加以劝导,决不能用尖利的甚至恶狠狠的语言去恐吓幼儿,另外,教师应尽量满足幼儿的一切合理要求,如幼儿喜欢什么样的游戏,喜欢玩什么玩具,喜欢和谁做朋友,能让他们做的事情,尽量让他们去做,并在其行动中尽量给予表扬和鼓励,幼儿一旦受到表扬,就会很高兴,很得意,幼儿也会顺从老师的教育,服从老师提出的要求,逐渐对老师产生依恋感。

4、 开展丰富有趣的活动,教给幼儿一些生活技能和知识

新入园的幼儿不习惯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喝水、吃饭、洗手、大小便、玩玩具,都不能像家里一样随心所欲,一切都要遵守规矩。这对于任性、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的三岁左右幼儿来说,是比较困难的,老师不能迁就幼儿不正当的要求,要适当的进行教育,教给他们一些生活技能,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和游戏,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下学到本领。此外,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多开展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玩”是幼儿的天性,滑滑梯、骑木马、唱歌、跳舞、画画是幼儿最喜欢的,因此教师可多带幼儿去玩滑滑梯、骑木马,教一些幼儿喜欢的且容易接受的歌曲、诗歌、故事、舞蹈,这样既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又可以利用这些游戏活动转移幼儿想父母的情绪,让幼儿在松由的氛围中愉快的生活、学习。

5、 鼓励家长共同配合

幼儿园教育固然重要,但家庭环境教育也是比不可少的,所以幼儿们在幼儿园时逐渐适应集体生活,但每当晚上或是周末回家后,再回到幼儿园,幼儿们又是哭闹成群,所以,教师要积极鼓励家长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在家时可多给幼儿们讲讲幼儿园有趣的事情、给他们完一些好玩的玩具,配合老师指导幼儿按照幼儿园的要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千万不能包办。如对不肯午睡,一个劲儿要找妈妈的幼儿可让其父母早点下班来幼儿园陪幼儿熟悉幼儿园环境等。除此之外,家长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成长的家庭氛围。这首先要从家长做起,以身作则,人人发挥榜样作用,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如讲究卫生、有礼貌、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团结友爱、勤劳勇敢、不讲粗话等都是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家长都要自觉遵循,不能马虎。因为幼儿最早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家长的每句话、每个举动、每个眼神都会给幼儿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2)坚持正面教育,统一教育口径。对幼儿的教育,是不能急于求成的,过分严肃、一味批评,而是提倡正面教育,因为幼儿往往有逆反心理。以吃饭为例,幼儿饭量不大,常有厌食现象,家长都很焦虑,批评、哄骗、硬塞都无济于事,常常闹的小孩哭、大人吼,心里都不高兴。如果换种教育方式,吃饭前先进行对话:解放军个儿长的高吗?跑步快吗?力气大吗?你想当解放军吗?该不该把饭吃的好吃的多吗?经过这样启发后,他就干净利索地把饭吃下去。以后,凡是出现不该做的动作他在做、不该玩的东西他在玩的时候,都可以用正确教育的方法把他阻止下来,而且会很高兴。统一教育口径指的是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幼儿的教育要求要一致,不能让幼儿找到“靠山”而顶撞正确的要求。家庭教育要与幼儿园老师的教育口径也要保持一致,要互相协调配合,使幼儿进步更快。

(3)对幼儿进行恰如其分的思想教育,为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优良的思想品质奠定基础,但形式要注意生动活泼,寓思想教育于幼儿的游戏活动之中。幼儿是很喜欢听儿歌、听故事、看电视,我们可将歌词的含义、故事情节的核心引导到正确的道理上来,使他们能明确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由于幼儿记忆力强,所以接受也较快。当然,在行动中会出现不尽人意的现象,还得靠教师细心地观察,加以纠正,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四)运用小技巧平息幼儿的不良情绪

根据幼儿的心理年龄特征,要对幼儿进行相应的教育。如:体、智、德、美等方面的教育。而幼儿任性的表现千差万别,因此解决任性的方法也要根据因人因时因事加以实施,宗旨在于给幼儿提供适应的约束,增加其心理自控能力,可参照以下几种方法:

1、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父母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想办法转移他的注意力,改变幼儿的任性行为。如一个跟母亲购物的幼儿,在商场里面玩的很上瘾。母亲急着赶回家,可他就是不愿意走。如果母亲说:“我们回家吧。”他可能坚持要在商场玩;如果母亲说:“走,妈妈带你去坐汽车。”他可能愉快地答应了,然后妈妈领着他做公共汽车回家。

2、在情绪上表示理解,但在行为上要坚持对他的约束。如吃饭的时候,幼儿忽然想起爱吃的菜今天没有,就生气的拒绝。即使冰箱里有原料,母亲也不应该迁就幼儿,应明确表示饭菜准备好了,就不应该随便更换。如果幼儿继续闹,可以让他饿一顿,等他感到饥饿时,自然会找食物吃。

3、有时可以采用暂时回避的方法。有些幼儿的不合理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就纠缠不休,这时,家长可以暂时不去理他,让他感到哭闹的方法是无效的,他就会停止。事后可以和他坦诚地交流,让他说明原因。

新入园幼儿哭闹、情绪不稳定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相信只要教师用爱心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和关心爱护幼儿、教育幼儿。幼儿会很快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

[参考文献]《学前教育学》《比较学前教育》《学前心理学》《幼儿文学》《幼儿教育》

叶 红 燕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睡前哭闹?解读北鼻5大睡眠现象

宝宝们的睡眠情况和一般人的睡眠会有所不同。宝宝们白天和黑夜的睡眠情况可能比较相似,他们白天和黑夜容易混淆。而且宝宝们一天的睡眠次数多,每次睡眠的时间比较短。为什么宝宝们会出现这些睡眠现象呢?现在就让我们来解密宝宝们的睡眠现象。

宝宝会出现多种睡眠现象和问题。这些问题会给爸妈带来困扰,而且也会影响宝宝的生长。所以应该尽快让宝宝们有个正常的睡眠习惯和环境。现在先来看看宝宝们的睡眠现象吧。

1.白天和黑夜混淆

孩子们最容易出现的睡眠现象就是把白天当成黑夜,把黑夜当成白天。这种黑白颠倒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宝宝们白天也睡,晚上也睡的缘故。如果孩子白天睡眠的时间长,次数过多,那么孩子们晚上睡眠的时间自然会减少。这种日夜颠倒的现象并不好,会减少宝宝夜间生长激素的分泌,影响孩子长个。面对孩子日夜颠倒的情况,爸妈应该给宝宝制定好白天睡眠的时间,不要让孩子睡眠时间过长。

2.孩子喜欢爸妈抱着睡

爸妈怕把孩子放在床上,孩子立马就醒,所以爸妈白天都喜欢把孩子抱在手上睡觉。一旦父母的这种‘抱’养成一种习惯,那么孩子们就会习惯了在爸妈的怀抱里睡觉,如果稍微更改环境,孩子可能就会醒来。所以爸妈不要因为嫌麻烦,就让孩子养成一个不好的睡眠习惯。爸妈记得要让孩子及早有个好的睡眠习惯。

3.不愿意睡觉

有时候爸妈累的频频打瞌睡,但是宝宝却眼睛睁得大大的,还咯咯的笑个不停,毫无睡意。宝宝们这种现象,一定是太过兴奋了。爸妈如果想要宝宝到点后乖乖睡觉,那么一定要记得在宝宝睡前不要太让宝宝兴奋,如果宝宝太兴奋了,那么宝宝们就不会愿意睡觉了哦。

4.睡前喜欢哭泣

很多孩子有睡前哭泣的习惯。宝宝们这种哭泣的行为是和睡眠的程度有关,一旦宝宝还没进入深度睡眠,那么很轻的声音都会影响到宝宝,从而导致宝宝哭泣。

5.夜间醒来次数多

对宝宝来说,两件事情最重要,一是吃奶,二是睡觉。晚上宝宝们醒来自然是饿了的关系,或者是想要尿尿了。所以爸妈应该在房间里把奶粉准备好,如果宝宝夜间醒来哭泣,那么给他们吃或让他们尿。

宝宝们的这些睡眠现象都是很自然的,爸妈遇到千万别慌张。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浅谈怎样稳定新入园幼儿的情绪

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幼儿入园前还生活在熟悉温暖的家庭中,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而到幼儿园后,却面对的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及素不相识的保教人员,一切都难以接受,幼儿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一种惶恐,不安,害怕,甚至由于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稍不注意就会发脾气,哇哇大哭,所以怎样才能使刚入园的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这是幼儿园不可忽视的一环,所以在实践中我总结以下几种方法,使新幼儿情绪的稳定较为明显。

一、提前与家长协助,一起帮助幼儿做好入园前的准备。

入园前,请幼儿家长带幼儿经常来幼儿园熟悉环境,让幼儿在父母陪同下参观幼儿园,因为环境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让幼儿看到幼儿园有他喜欢玩的玩具,让幼儿观察每个教室,活动室,看哥哥姐姐怎样唱歌、跳舞、做游戏,让他感觉幼儿园有一种吸引力,让幼儿产生一种想上幼儿园的欲望,在观察时特别注重观察小班,使幼儿认识一下班里的老师,为入园做好准备,同时还可建议家长在家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幼儿园,培养幼儿最基本的生理能力,如穿衣服、洗脸、入厕、礼貌,在家里让幼儿按照幼儿园制度生活,使幼儿的生物钟与幼儿园作息时间相吻合,再次要准备好幼儿入园时所必备的物品。

二、做好晨检中的保育工作。

1、晨检工作是一天中最为重要的,特别是对刚入园的幼儿,教师要利用这段时间,向家长了解一下幼儿在家的情况,特别看一下幼儿的脸色是否饱满、是否生病,再次了解父母对幼儿教育问题上所持的观点。

2、通过与家长谈话、接触,建立感情,教师为幼儿建立一本《家园联系册》,给幼儿建立一个成长档案,使幼儿在我园快乐成长。

3、教师应作如何工作。

①教师主动热情接待幼儿,记住新入园幼儿的名字,要经常称呼他们、让幼儿感到老师像妈妈一样疼爱她,也可以叫一下他的小名或牵牵小手、抱一抱幼儿,使幼儿对你更亲切。

②让新入园的幼儿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他们喜欢的玩具,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教师还可以送给他们一些小的礼物,让他们寻找他们的感性话题,缩短彼此间的距离。

③从这些看使幼儿对教师产生依恋感,新入园幼儿最容易失去安全感,教师要时时刻刻在幼儿身边,幼儿的感觉较为敏感,所以,教师多与幼儿肌肤相亲。如果幼儿哭闹了,教师必须用最温柔、亲切的语言劝导幼儿,还可以使幼儿分散注意力让他的情绪转移到别的地方去。

三、开展丰富有趣的活动,教育幼儿一些技能知识。

一日活动是幼儿园教育工作中最基本的环节,特别是新入园的幼儿不熟悉一日中干什麽,不习惯幼儿的集体生活。如:喝水、吃饭、上课等等一些顺序,不能像在家中一样随心所欲,教师尽在最短的时间里给幼儿纠正过来。

生活习惯纠正以后,然后要进入正常的常规中,要适当的进行教育,因为幼儿年龄在三岁左右,所以教师要教幼儿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各种各样的活动游戏,如平时的礼貌用语、生活习惯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下学到本领,还可以根据本班幼儿的爱好,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从而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使幼儿愉快的生活和学习。

四、家园共育,使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园教育极为重要,家庭教育也同等重要,幼儿在幼儿园已经形成良好习惯融入集体,但仍要与家庭教育相吻合,比如,知识传授方面要请家长配合幼儿园教育,家长在家时要多问问幼儿在幼儿园中的趣事。家庭教育走在教育的第一步,将是今后一切教育的基础。

新入园幼儿哭闹,情绪不稳定,是普遍春在的,怎样解决,这在于教师怎样用心去做,我们相信自己,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个个天真可爱的小天使。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绘画教学与发展幼儿想象力浅析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幼儿对绘画向来有浓厚的兴趣和较高的积极性,因为幼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差,他们还不能把所见、所闻、所想的全部用精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所以,绘画成了幼儿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好形式。同时。也是幼儿发挥自由想象、创造的理想乐园。如何在绘画中更大限度的发挥幼儿的想象、创造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 明确目标,改革创新。

首先要明确:幼儿绘画是以强调掌握绘画知识技能,以画的像为目标呢,还是在掌握绘画技能的同时,注重发展幼儿的想象、创造力?答案无疑是后者。

一条正确的教学思路应该是以开发幼儿智力,提高审美能力的为前提,带动幼儿绘画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提高,先教幼儿会想,再教幼儿会画,分清主次,明确目标。

其次是教学改革问题,传统的绘画教学模式是教师出示范例——示范——幼儿模仿——教师来评价,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幼儿只是被动接受,忽视了对幼儿观察力,想象力的培养,偏重技能、技巧的训练,使幼儿头脑里只有零零碎碎、长长短短的线条,只是勉强记住某种物体应先画这一笔,再画那一笔的绘画步骤。

一节美术活动下来,幼儿的作品往往大同小异,内容单一、千篇一律。并且离开教师的示范,幼儿就不敢下笔,毫无独立创造、想象的能力,久而久之,幼儿对绘画失去兴趣,绘画积极性大大降低。

近年来的教改实践表明:教师应摒弃旧的教育模式,走出一条改革新路。教师应以引导幼儿观察、感知事物特征和事物之间的关系为基础,以幼儿为主体,发挥、调动幼儿对绘画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教师为主导,采用多种方法让幼儿大胆作画,允许幼儿在绘画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情感,允许他们大胆想象,按自己的理解去画,在“画胆包天”中去表现美、创造美。

二. 创造条件,丰富幼儿绘画内容,提高对美的感受力

1.创设色彩氛围,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兴趣和感受,激发幼儿“我想画”的愿望。

幼儿对美的感受,对新事物的兴趣往往基于非常直接的视觉形象,因而重视发展幼儿的色彩视觉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周围色彩视觉环境,丰富幼儿对颜色的种类、深浅、协调、变化给人带来的愉快感觉,让五彩斑斓的世界,留在幼儿的心中和作品中。

因此,幼儿园的整体设计、室内外环境、装饰,都应注意色彩的协调鲜明,画面的栩栩如生,给幼儿以强烈的刺激,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随时随地的观察美、欣赏美、感受美,此外还可以用游戏的形式组织幼儿玩色,通过吹画、合印画、喷洒画、手指点画、手印造型等有趣的形式,让幼儿感知色彩的美和多变,激发幼儿对色彩的浓厚兴趣,从而产生“我想画”的愿望。

2.从观察入手,丰富幼儿表象,积累素材,让幼儿有东西可画

人脑对未感知过的事物的想象,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必须从已经感知事物的大量表象中抽取有关内容,经过粘合、夸张等“加工”才能形成,可见表象是想象的基础。

幼儿由于年龄限制,生活经验贫乏,幼儿脑中积累的表象极其有限。这就制约着他们想象力的发展。所以,丰富幼儿的绘画内容,引导他们积累和贮存表象,是幼儿想象力得以展现的源泉。

鉴于这一认识,在教学实践中,应尽可能让幼儿多接触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了解周围的一切,获得细致、深刻的生活感受,在脑中留下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印象,绘画时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妙笔生花。

如:对于秋天,幼儿一般联想到的只是“天气渐渐冷了”“树叶黄了”。其实从其想象力发展看,这些表象远不够丰富,此时,要幼儿画出多彩多姿的秋天,是勉为其难了,大自然的秋天,硕果压枝、秋菊绽放;枫叶流丹,金桂飘香!一派欣欣向荣的丰收景象。

对于这些动、植物的大量秋季特征,我们经常带幼儿去观察、写生,或伴随文艺作品加深对秋天的认识。此时,孩子们画秋天的的主题画,可谓思路开阔,敢想敢画,画面丰富、生动:落在河里的秋叶,有的画成小鱼的小伞,有的画成蚂蚁摆渡的小船;就画树来讲,原来幼儿画树时,不管春、夏、秋,只会画绿色的树冠。经过观察,幼儿画出了红色的树,黄色的树,红、黄交错的树等好多种,色彩斑斓,煞是好看。

观察内容很广泛,如散步时,指导幼儿观察路旁的建筑,人们的活动,周围环境的变化,平时定期组织幼儿观察种植园地中植物的生长过程,及每一过程的特征,并用画图的形式记录,每天记观察日记等。这些都有助于使幼儿养成对事物留心看一看的兴趣和习惯,为绘画创作积累素材,使幼儿有丰富的内容可画。

3. 通过多种形式,帮幼儿学会构图、布局,让幼儿知道怎样画

(1)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物体的分布情况,知道物体和物体之间存在着位置的不同,距离的远近,排列的疏密,重叠的大小等,同时还让幼儿站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物体。观察中孩子们知道大树高,草坪低,操场大,花园小,楼群在街道的两旁或一旁等。为幼儿在创作中合理布局画面,打下良好基础。

(2)在游戏中通过幼儿操作摆放,发展幼儿的设计才能,如:在结构游戏中让幼儿用已有的材料设计“儿童乐园”。可看到他们的设计各有不同,这种练习很有趣,通过动手操作训练幼儿的空间布局和设计画面能力。

三.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1.用添加法发展创造思维

例一:一个圆形,可以启发、引导幼儿用添加的方法画出表、太阳、皮球、盘子、苹果、猫、兔子、车轮、茶杯等物体。我们不仅要求幼儿画出来,还要求幼儿用语言描述,从不同角度发展幼儿的创造、想象力。

例二:教师只提供基本部分示范,让幼儿发挥想象,添枝加叶。如:教师示范一只帆船,让幼儿联想到两只、三只,联想到大海、浪花、海鸥、鱼、人等,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跃然在纸上。

2.通过谈话,问答等语言描述,帮助幼儿理解主题,大胆创作。

教师用通俗、生动的语言,贴切的描述把幼儿引进特定的情境中,使绘画主题从抽象到形象,有助于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创作,充分想象。

如画“下雨了”,师:将要下雨时,天空是怎样的?幼:天空乌云滚滚,黑压压的(经师启发)。师:下雨时是什么样的?幼:下雨时,雨有大有小。

下大雨时,雨连成线;下小雨时,雨点很小、很轻。师:下大雨时,雨打在地上有什么现象?幼:雨会溅起来,有时出现泡泡圈圈。师:下雨了街上的人们有的怎样?

有的又怎样?想一想,自已来画。这时教师只教画一个侧面人在跑。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就雨的表现力有几种:有短线排列很密的;有长线下来的;有用长、短线交替,中间还有圆圆点点的;天上乌云滚滚 ,地上的人们有跑的,有打伞的,有穿雨衣的,画面真实、动人。

3.以游戏的形式组织绘画教学是激发幼儿创造性的动力。

根据幼儿好玩好动的特点,应力求绘画活动游戏化。如开展“小小摄影家”的游戏,游戏前,教师发给每位幼儿一架玩具照相机,请他们做小摄影家,他们的顾客是教师事先放在教室各个地方的漂亮小猫、大象、小鸡、小鸭等动物玩具,要求每给它们照一张相就要画一张照片。

当幼儿听说要当摄影家时,高兴得又蹦又跳,按下快门前还要向小动物们提醒道:“不要动,笑一笑。”模仿起成人来惟妙惟肖,津津有味,并认真画下每一张照片。这样不仅大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创作热情,而且使幼儿陶醉在游戏当中,他们玩得是那样的开心。

其它的还有绘画接力,滚球拼图,合作画等游戏形式,幼儿都很喜欢,乐于参与。

四.客观、公正、合理是评价幼儿作品。

评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应把评价作品看作是一个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过程,让幼儿人人参与,积极发表看法。

教师评价幼儿作品时,应先明确一点,不能单纯以画得是否“像”来确定一张画的好坏,应认识到:更可贵的是幼儿的创作兴趣与绘画热情。

幼儿绘画往往带有情绪性,喜欢把自己喜爱的、最明显的东西夸大,给它涂上鲜艳的色彩。如绘画人物时,往往突出眼、口,而忽略了鼻子、耳朵。

鉴于幼儿绘画的这一特点,如果一定要求幼儿按比例画得像,色彩真实,那就会阻碍幼儿的大胆创作,束缚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因此,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应不要求形神毕肖,只“主求其意,不严求其形”。

对幼儿作品的评价“画什么”比“画的怎样”更重要。如一次画“我的老师”活动中,别的幼儿都把老师画的笑咪咪的模样,一名幼儿却将老师的模样画成瞪着大眼,张着大口,头发根根竖起的样子,在别的幼儿对之“嗤之以鼻”时,我耐心地询问他绘画的想法,他说:“有一次你生气、发火了,就是这个样子”。

可以看出这名幼儿观察细致、认真。对这名幼儿我及时肯定,表扬了他,鼓励其他幼儿向他学习,大胆想象、创造。还有一次画“鸡”,我在巡回指导过程中,发现一名幼儿的鸡都画到天上去了,我悄悄地提醒他:鸡是不会飞的呀!他却说:“小鸡天天只能在地上玩,多没意思,它想到天上玩,于是就去找孙悟空,跟他学会了翻斤斗,就飞到天上去了“。多么天真、可爱的想法呀 我赶紧表扬他的“发明创造”。

每次画完画,应把全班幼儿的作品一一张贴出来,一个不落是展现在全班幼儿的面前,让孩子们互相审视、交流。有时,可以让幼儿到前面向大家介绍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画的。对每件幼儿作品,都应抱以赞同的态度,然后才是积极引导,从而诱发其无穷的创造能力。

幼儿教育是个广阔的天地,在绘画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方法也很多,幼儿的创造力是无限的,这就有待于我们去发现它,正确地引导幼儿,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创作出一幅幅更美的图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6、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