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一眼侦破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什么
1、教你一眼侦破手足口病!
提到手足口病可能很多家长都觉得不陌生,它是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中的一种,因为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再加上患病后可引起心肌炎、沸水肿以及无菌
1、教你一眼侦破手足口病!
提到手足口病可能很多家长都觉得不陌生,它是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中的一种,因为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再加上患病后可引起心肌炎、沸水肿以及无菌性脑膜炎等多种并发症,严重时可致人死亡危及生命家长都很忌惮它,想要将疾病对人体的伤害降到最低家长就要及时发现宝宝的异常,第一时间采取治疗方案,以免耽误病情引发多种并发症。
小儿手足口病症状
很多家长都想知道怎么治疗婴儿手足口病,其实重点不是怎么治疗首先最重要的是第一时间识别病情,因为这种疾病极具传染性,可以通过空气、唾液等媒介进行传播,也就是说与患者有过密切接触的五岁以下小孩都有可能感染上手足口病。为了不耽误治疗家长需要有对疾病的辨别能力,能够在第一时间对宝宝的异常进行辨认,以下这些说明就是手足口病的相关症状。
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一般是2——10天,这段时间一般家长很难分辨出宝宝是患上这种疾病,这一阶段的患者的表现几乎和普通感冒并无差别,有轻微的低烧发热症状,也就是说在家长发现宝宝得了手足口病之前宝宝就已经患病很久了,只是家长没有发现或者是把它当做普通的感冒来对待,但是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会出现一些区别于其他病症的较有辨识度的病症。
一般病例症状
一般病理症状也是最容易看出来的症状类型,大多数人通过这些外在变化就知道是什么情况了,最明显的症状就是手、脚以及口腔内会出现类似米粒大小的和颜色的疱疹,患者能够感觉到明显的疼痛,还有一些小孩在臀部和肛门处也会长一些疱疹。
除此之外宝宝还会出现低烧一般体温不会上升很多大概是38度左右的样子,低烧一般是持续性的宝宝可能因此食欲不振头痛和头晕等,还有咳嗽流鼻涕等类似于感冒形式的症状。
这种一般病例的病症一般不会太严重积极治疗的话一两周内就能够痊愈了。
重症病例症状
少数患者会出现呼吸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循环系统的并发症,其中最严重的还是脑膜炎以及脑脊髓炎和心肌炎等并发症,呼吸系统具体表现为肺部功能变差呼吸困难,神经系统问题表现为嗜睡、恶心呕吐以及精神涣散等。
2、手足口病是什么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及轻微、但传染度颇高的传染病,可由多种的肠道病毒引致,4岁以下易得。夏秋之交都有发病,9月是高峰期,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会导致死亡。同时,可以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
它的潜伏期3~5天,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前驱症。1~2天内口腔、咽、软腭、颊黏膜、舌、齿龈出现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周围绕以红晕,破溃成小溃疡,由于疼痛,常流涎和拒食。同时手足亦出现皮疹,在手足的背侧面和手指(趾)背侧缘、甲周围、掌跖部,出现数目不定的水疱,除手足口外,亦可见于臀部及肛门附近,偶可见于躯干及四肢,数天后干涸、消退,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个别儿童可出现泛发性丘疹、水疱,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
3、数字解读手足口病
◎ 文/盛晓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童保健科 副主任医师)
5 岁以下的宝宝很容易被传染上手足口病。怎么护理?怎么预防? 让我们来告诉你。
丫丫从幼儿园回家后,妈妈发现她不像平日那样说个不停,有点儿蔫蔫的,连最爱吃的小点心也提不起她的兴趣。摸她的额头,有点儿热,问她哪儿不舒服,她说嘴巴疼。妈妈想起小朋友的家长说过,丫丫她们幼儿园有好几个小朋友得了手足口病,难道丫丫也被传染上了?
以下数字特别重要
3大部位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以口腔溃疡、手掌和足底的水疱样皮疹这 3 大部位出现症状为特征,而且还伴有发烧。这种病在热带地区可以常年发生,而在温暖、寒冷的地区则一般以夏季和初秋多见。
4不特征
在手上和脚上出现的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所以又称“四不像”;而且还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
5岁以下
手足口病欺小怕大,主要侵犯5岁以下的小宝宝。
3~6天潜伏期
当孩子受到病毒感染后,先有 3 ~ 6 天的潜伏期,然后会出现低热、不舒服、胃口差、喉咙痛等症状。1 ~ 2 天后,孩子的口腔中出现红色水疱疹并很快破溃成 2 ~ 3 毫米的小溃疡,分布在舌、牙龈、颊部等处,造成孩子口腔疼痛,流口水,拒绝进食等,随后在手掌、足底出现红色的斑丘疹,有些中间还出现含有浑浊液体的水疱,同样的疹子也可以出现在臀部。一般孩子的体温在38.5℃左右,持续 2~3 天。
7~10天自愈
手足口病是一种比较轻微的传染性疾病,绝大多数患病的孩子能在 7 ~ 10 天左右自愈,预后良好。通常口腔溃疡在发病一周左右愈合,手掌和足底等处的皮疹在发病10 天左右自愈,不会留有疤痕。手足口病很少有并发症发生,但也有极少数孩子可能会有高热、全身皮疹、腹泻、心肌炎、肺炎、脑膜炎等并发症。
居家护理要点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不是一种,而是有好几种,比较多见的如柯萨奇病毒 a16、肠道病毒71 等。这些病毒可以侵犯所有的人,但是因为成年人相对抵抗力较强,一般只是病毒携带者,而婴幼儿受到这些病毒侵犯后就容易发病。
由于是病毒感染,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针对性地进行退热、减轻口腔溃疡疼痛等处理,所以主要还是以居家护理为主。
护理方法类似于护理感冒的孩子,比如注意休息、多喝开水。
不要戳破孩子手掌、足底的疱疹,这些疱疹中聚集着较多的病毒,有很强的传染性,戳破容易引起继发感染。
同时,口腔溃疡的疼痛会影响到孩子食欲,可以给孩子吃一些比较凉的食物,饮食以清淡、细软为主,避免吃过热、过酸、辛辣和有刺激性的食物。
tips
● 一般来说,孩子发热越高、发热持续时间越长,病情就越严重。如果发现孩子有高热持续不退(超过 39℃)、呕吐、头痛、呼吸急促、精神委靡等症状,要尽快去医院就诊,以防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 除了有明显的继发感染,抗生素对治疗没有任何效果。
勤洗手是最好的预防方法
手足口病主要是通过密切接触传播的,病毒可以潜伏在病人或病毒携带者的咽部、唾液、疱疹和粪便中,接触病人的口腔或鼻腔分泌物、破溃的疱疹、粪便以及被污染的衣物、玩具等物品都可能引起传染。
预防手足口病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做好清洁卫生工作,特别是勤洗手,可以明显减少这种疾病的传播。由于成人常常是病毒的携带者,因此除了督促孩子勤洗手外,成人自己也要注意勤洗手。
在幼儿园和托儿所等托幼机构中发生的手足口病极其容易造成整个园所的流行。患病第一周的病人传染性最强,因此当孩子染上这种疾病后最好能在家隔离一个星期,一方面是能让孩子多休息以促进尽快恢复,另一方面也能减少疾病的传播。如果孩子所在的幼儿园里或班里出现手足口病,有条件的话,那几天最好先别送去幼儿园了。如果需要送的话,可以提醒老师多开窗通风,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来自妈妈的疑问
得过一次手足口病是不是就能获得终身免疫了?
一次得病后,虽然孩子能对引起此次感染的肠道病毒产生一定的抵抗力,但是多种肠道病毒都可以引起这种疾病。所以,得过一次手足口病的孩子,以后还有可能再次感染。
目前有没有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
由于每次引起手足口病流行的病毒不确定,而且这种病的病程轻微,预后良好,因此没有特别针对这种疾病的预防接种疫苗。
手足口病和口蹄疫有关系吗?
“口蹄疫”是一种在家禽、家畜中流行的疾病。虽然两种病在名称上非常相似,但事实上是完全不同的疾病,引起这两种疾病的病毒完全不同,传播的途径也完全不同。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何谓手足口病?
手足口症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染上病后皮肤会出现类似水痘样的疱疹,所以妈妈常会误认为宝宝出水痘了。但它的疹子好发部位是在手、足和口腔黏膜上,因而被称为手足口症。发病的最高峰在每年的6~7月,以3岁以下的宝宝多见。由于这种病毒寄生在患病宝宝的咽部、唾液、疱疹和便中,所以不仅可以通过喷嚏、咳嗽、说话时的气沫传染给别的宝宝,还可通过手、生活用品及餐具等经口传染。因此,如果发生在托幼园所,就会有很多宝宝被传染。
宝宝症状
一开始表现发烧、流涕、咳嗽、没精神玩、呕吐、便秘和不愿吃饭等,很像是感冒的样子,发烧一般3天左右。以后的1~2天内口腔黏膜和手足部位出现疹子。口腔内表现为散发的小疱疹,以舌、颊黏膜及硬腭处为多,疱疹破后可形成溃疡,因有疼痛宝宝不愿进食,但3~4天后就开始好转。在皮肤上,先是表现出皮肤略高的圆形疹子,一般第2天变为泡疹,大小犹如绿豆或黄豆,内含透明液体,多不溃破,3~5天可自行干缩。
家庭调理对策
1.避免接触患手足口症或有可疑症状的宝宝。
2.让宝宝很好地休息,在发烧时多喝温开水,饮食宜清淡稀软,因为口腔疼痛,所以要给宝宝吃低温食物。
3.手部、脚部的皮肤以及衣着、被单要保持清洁,以免感染破了疹子。
4.勤给宝宝洗手,并将指甲剪短,以防抓破疹子造成感染。
5.一旦疹子破了,可用龙胆紫药水涂沫。
6.宝宝若是高烧并疹子多,可请中医指导服用清热、解毒、利湿的中药汤剂。
叮嘱
虽然手足口症类似水痘,一般能很快痊愈,但是也不可掉以轻心。应细心呵护,注意隔离,以防扩散流行。如果有可疑症状要及早请医生诊治,直到皮疹完全消退。
红绿灯
红灯 使用抗生素治鹅口疮
鹅口疮是6个月以内的宝宝常常易发的一种疾病,表现为口腔黏膜上出现芝麻大的白点或白色片状物,犹如碎奶皮样,但不象奶皮那样能够的擦掉,有时还可扩散到咽喉部甚至食道。宝宝常因口腔的烧灼疼痛烦燥不安,不愿吃奶,或是在吃奶时哭闹,口腔内有酸甜的味道,有时还可能有时发烧。
妈妈常常以为宝宝被病菌感染了,因此并给服用抗生素,然而,用药后病情却不见好转,反而更为加重,这是因此宝宝是被白色念珠菌感染了,它是一种真菌。通常,口腔黏膜上寄生着许多微生物,其中有乳酸杆菌、链球菌、白色念珠菌等,它们之间相互制约,比如有些细菌可以抑制白色球菌,因而使口腔保持一种动态平衡状态。但如果在长鹅口疮时使用抗生素,并会使这些菌被抑制,甚至被杀死,可对白色念珠菌却没有作用,反而由于制约它的细菌数量的减少而迅速繁殖起来,结果导致病情加重。
绿灯举措:
如果妈妈在分娩前有毒菌性阴道炎,一定要积极治疗,以防宝宝出生经过产道被感染;宝宝生后照料时,要严格进行奶具消毒及口腔处理,妈妈每次喂奶前切记洗净双手、清洁乳头;一旦患鹅口疮,先用淡盐水清洗患处,然后涂抹0.5%龙胆紫药水,或用制霉菌素10万u加少许甘油涂抹,每天2~3次。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