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月嫂知识

怎样理解宝宝的“告状”行为?孩子爱告状怎么办?

2024-10-22 01:35:26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一、怎样理解宝宝的“告状”行为?孩子爱告状怎么办?
宝宝成长得越来越好,不仅能跟爸爸妈妈有问有答地聊天,还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了,做父母的真是高兴呀。但是问题有时候也会随之

一、怎样理解宝宝的“告状”行为?孩子爱告状怎么办?

宝宝成长得越来越好,不仅能跟爸爸妈妈有问有答地聊天,还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了,做父母的真是高兴呀。但是问题有时候也会随之而来,宝宝变得爱告状了,严重的甚至就是个告状大王。家里来了小朋友,宝宝在妈妈跟前一会告“泽泽把纸片扔到地板上”,一会告“泽泽把水弄洒了”幼儿园里,宝宝也几乎成了爱搬弄是非、专门检举揭发小朋友的人物……这些令做妈妈的头疼不已,这样下去,宝宝不就成了大家的公敌,再也没有朋友了吗? 根据实际情况不同,处理的方法也就不同。 ·受到欺负感到委屈时 不要认为倾诉是大人宣泄情感的专利,其实孩子也需要倾诉。孩子被别人欺负了,感到委屈,这时,大人就是他心中最好的倾诉对象。向大人告状,是孩子的一种倾诉方式。这时,家长不能敷衍孩子,而应静下心来仔细倾听。家长可温和地看着孩子的眼睛,轻拍他的肩膀,安慰孩子,鼓励他振作精神。这时,孩子内心的紧张、焦虑、委屈、惶惑等情绪也就得到了释放,心理达到了平衡。 ·是非面前寻求大人公正解决 一般来说,孩子都喜欢告状,这是因为他们年龄小,思想幼稚,在是非、纠纷面前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寻求大人的帮助。这时,大人如果置之不理,就会混淆孩子的是非观念,对孩子的道德评价能力造成负面影响,挫败孩子的正义感。家长可利用这一时机,教导孩子正确的认识和处理问题。 ·表现自我吸引大人注意 有时,孩子告状是为了表现自我,以吸引大人的注意,讨得大人的欢心。如幼儿园常有孩子告状说“他上学带零食,我没带”、“他睡觉说话,我没说”等等之类的事。这时,家长要采取妥善的方式,在肯定孩子良好表现的同时,更要注意防止孩子为了表现自我而产生不良心理,如处处窥探他人、搬弄他人是非,出现乱告状、说谎的行为,造成孩子人格上的缺陷。 ·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不免养成以自我为中心、娇气等不良习惯,跟别的孩子相处时缺乏合作友爱、关心他人的品格,矛盾不断,又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于是就向大人告状。对一些无关是非、鸡毛蒜皮的告状,家长应该把对问题的处理权交还给孩子,不要事事包办和直接参与评判,而是要培养孩子独立处理纠纷的能力。如孩子争抢玩具时告状,可采取讲故事等方式,让孩子明白与人相处时相互谦让的重要性,独立解决纠纷。 ·嫉妒、推卸责任 有些孩子自尊心较强,喜欢争强好胜,当看到小朋友比自己强时,就会产生嫉妒心理,通过告状来贬低别人,抬高自己。这时,家长要注意疏导孩子的嫉妒心理,如让他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用平常心看待这一切。 还有些孩子,攻击性比较强,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他们虽然是引发冲突的直接责任者,但因为害怕受到责备,于是主动先向家长告状,以推卸责任。这时,家长不能迁就,要批评教育,引导其主动承认改正错误。 家长们,当有一天发现孩子开始学会向你告状了,你应该感到欣喜,这表明,孩子开始用他的小脑袋思考问题了,但是,也别忘了,一定要聪明理智地疏通排解。 综上所述,在孩子爱告状的时候,家长不要把成人的理论直接灌输给孩子,而是要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孩子走出误区,这样才会使幼儿的成长道路变得光明快乐!

二、孩子老爱告状是什么原因?

“他拿了××的东西不还。”

为何有些孩子太会告状了,遇上他们真是受不了!

其实,孩子“告状”是一种依赖心理的表现,不少父母或老师苦于无法制止其这种行为,于是就对爱“告状”的小孩产生反感。实际上,孩子的“告状”是否应该制止,主要需看其“告状’的动机。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显示,孩子的告状动机主要有五种:

1、被别人欺负后,想寻求大人的保护。

2、检举他人,希望成年人对他的是非判断作出肯定。

3、追求自我表现,想从成年人那里得到肯定的评价。

4、做错了事想逃避责任,免受批评和惩罚。

5、是嫉妒他人,企图利于告状来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年少的孩童爱告状是他们的年龄特征决定的。大人对于孩子实事求是的告状要认真对待,及时予以正确处理,当然更重要的是强化孩子自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淡化其“告状意识”乃至依赖心理。例如,大人可以这样对孩子讲:“××弄坏书不是故意的,以后你和他一起爱护书好吗?”如果对孩子的“状述”不置可否,不仅会使一些有害的问题无法及时解决,还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而如果鼓励他们的告状行为则会使其他孩子争相效仿,以致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发展,更为严重的是,会使一些小孩养成时时窥视他人秘密的不正常心态,导致其人格的畸形发展。所以一旦孩子告错了状,老师或家长应该及时对他进行提醒、帮助和纠正。

总之,大人对待孩子告状的处理方式必须依据孩子的告状动机而定。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视野的开阔,孩子的“告状积极性”会逐渐消失。

三、孩子爱告状怎么办呢?

三四年级的孩子正是调皮捣蛋的时候,吵架、打架、发生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这些都是这个年龄段孩子在交往中一定会经历的成长过程。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就是因为孩子处于自我管理能力、情绪控制能力、交往能力的成长期,任何成长都是与错误、不成熟相伴随的,所以打架的孩子不见得是坏孩子,打架也不见得是坏行为。但是,如果孩子爱告状,家长就要慎重对待了。告状不是小事情,关系着孩子的成长。家长要想处理好,先要搞清告状行为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怎么样的影响。孩子告状不过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他撞我了,他骂我了,他拿了我的东西,他在背后乱说我……没什么不可原谅的大事,多数都是咽不下这口气,非要维护自己的“尊严”。维护不了的时候,就向老师告状了。孩子告状,是把老师、家长当成权威,让其主持公道,所以告状是善的表现,体现了孩子的正义感。所以,家长先要理解告状的孩子,耐心听听他们讲了什么,然后肯定孩子这么想是对的,是有责任感和充满正义的表现,但是也要告诉孩子这样做可能会伤害同学之间的感情,不利于和同学友好相处。所以,有的时候看到同学做得不对但是没有构成伤害时,可先不要去告状,而是看同学的表现,如果他总是这样,可以和家长或者老师谈谈。如果家长对“告状”不予理睬,或批评“告状”的孩子,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而鼓励孩子告状,会助长孩子凡事过度依赖的行为,不利于孩子学习与同学相处。如果家长鼓励孩子“告状”,孩子在学校里也是这样,那么长此以往孩子独立处理彼此间小纠纷的能力得不到发展,不利于孩子学会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更不会提升孩子的交往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如果“告状”成为孩子的一种行为方式,孩子做了第一次就很容易出现第二次,有这样行为的孩子很容易养成窥视他人秘密、监视他人行为的习惯,这样容易使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心理发展发生偏离,以至于难以与同伴相处,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人格发展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