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保姆知识

用捏脊疗法可去小儿疳积,中医如何治疗小儿疳积 小儿疳积的刮痧疗法

2022-07-12 16:06:07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用捏脊疗法可去小儿疳积

小儿疳积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临床主要表现为形体消瘦,面色不华,有明显的脾胃症状。如果小朋友常出现咬牙嚼指、烦躁不宁、揉眉捋眼的现象,可

1、用捏脊疗法可去小儿疳积

小儿疳积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临床主要表现为形体消瘦,面色不华,有明显的脾胃症状。如果小朋友常出现咬牙嚼指、烦躁不宁、揉眉捋眼的现象,可能是小儿疳积的表现。

>>>推荐阅读:儿童如何预防甲型h1n1流感

而捏脊疗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类病症。

每天或隔天捏脊一次。

注意:脊柱部皮肤破损,或患有疖肿、皮肤病者,不可使用本疗法。伴有高热、心脏病或有出血倾向者慎用。饭后不宜立即捏拿,需休息两小时后再进行。

方法:两手沿脊柱两旁,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由下而上,边捏边向前推进,自尾骶部开始,一直捏到项枕部为止。重复三遍至五遍后,再按揉肾俞穴两至三次,每次3至5分钟。

适应症:消化不良、小儿疳积、厌食、腹泻、便秘、咳喘、呕吐、夜啼等症。此外,也可作为保健按摩的方法使用。

功效: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整阴阳、改善脏腑功能,提高免疫力。在健脾和胃方面的功效尤为突出。

2、中医如何治疗小儿疳积 小儿疳积的刮痧疗法

中医上面是如何治疗小儿疳积的呢?想必这是很多家长都会想要了解的,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小儿疳积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又称蛋白质、热量不足性营养不良症,多发生在3岁以下的婴幼儿。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喂养不当或某些疾病(婴幼儿腹泻,先天幽门狭窄,腭裂,急慢性传染病,寄生虫病等)引起的蛋白质或热量不足所致。营养不良属于中医学的:疳积"范围。

患儿体重不增或减轻是营养不良的最初症状。久病者身高也低于正常。皮下脂肪逐渐减少和消失,明显消瘦。皮下脂肪消减的顺序是,先为腹部,其次为胸、背、腰部、上下肢、臂部,最后是额、颈及面部;还表现有皮肤干燥、苍白、松弛和失去弹性。患儿的肌肉多发育不良,运动机能多发育迟缓。重度营养不良者体温偏低,智育发育不全。初起往往多哭而烦躁,继之变为呆钝,睡眠不佳,对周围环境反应较差,食欲低下以致消失。往往伴有腹泻与呕吐,极重度者可发生水肿,可伴发营养性贫血和各种维生素缺乏症等。

那么,该如何治疗小儿疳积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刮痧疗法。

(一)症状

初期有不思饮食,恶心呕吐,腹胀或腹泻,继而可见烦躁好哭,睡眠不实,喜欢俯卧,手足心热,午后两颧部发红,大便时干时溏,小便如淘米水样,日久则见面色苍黄,机体消瘦,头发稀少如穗状,头大颈细,腹大肚脐突出,精神委靡不振等。

(二)治法

(1)选穴。脾俞、胃俞、中脘、天枢、章门、气海、足三里、鱼际、四缝。

(2)定位。

脾俞: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俞:在背部,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中皖: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天枢: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向左右三指宽处。

章门:在侧腹部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缘。

气海: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下1.5寸。

足三里: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鱼际:在手拇指本节(第一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四缝:在手掌面,除拇指外,食、中、无名、小指四指中节缝纹的中央。

(3)刮拭顺序。

先刮背部脾俞至胃俞,再刮腹胁部中脘、章门、天枢、气海,然后放痧鱼际、四缝,最后刮足三里。

(4)刮拭方法。

补泻兼施。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背部脾俞至胃俞穴,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应一次到位,中间不要停顿,出痧为度。刮拭腹部正中线,从中脘穴向下刮至气海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30次,出痧为度。再分别刮拭腹部章门、天枢穴,30次,不宜过重,出痧为度。鱼际、四缝放痧,针刺前先推按被刺部位,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经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1~2分深,随即将针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少量出血,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最后刮下肢外侧足三里穴,由上至下,中问不宜停顿,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

以上就是关于中医治疗小儿疳积的方法介绍啦,希望可以帮助到你们!

推荐阅读:

中医治疗小儿疳积方法介绍

小儿疳积调养有妙方

3、小儿疳积别急 试试宝宝疳积食疗法

疳积是常见的小儿疾病,导致宝宝疳积的原因有很多,那么小儿疳积怎么办?来试试这些食疗方法吧。

宝宝疳积大多是因为过食或不良的饮食习惯引起的,这时采取食疗方法是最好不过的,那么宝宝疳积吃什么好呢,下面跟随小编一起详细了解了解吧。

宝宝疳积的食补最佳法

宝宝疳积是积滞和疳证的总称,是小儿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对疳积的治疗,首先是要消除导致疳积的因素。在诸多因素中,过食或不良的饮食习惯常居首位。因此,首先需调整饮食,采取食补的方法比较好。

为了使脾胃得到休息,以使其功能恢复,先要改变饮食的质和量,也就是说要适当减少食量,饮食以稀软、少渣、少油为原则。如果吃母乳的婴儿,应缩短每次喂奶的时间,吃牛奶的小儿,除适当减少奶量外,牛奶可加入1/3的米汤稀释。同时减少辅食,待消化功能恢复后,再逐渐增加。此外,如有慢性病或肠寄虫,需采用相应的方法加以治疗。

下面对疳积的食补方法分症举例:

孩子胃纳减退,恶心呕吐,吐出不消化奶块或食物,腹胀而硬,大便酸臭,烦躁哭闹,舌苔白厚腻,脉滑有力等症,可用以下方法治疗:

1.莱菔子散

莱菔子6克,研末,用水调服。菜菔子即萝卜子,有消食理气宽中的功用。

2.橘饼汁

橘饼适量泡水代茶饮。橘饼功能宽中下气,消食化滞。

3.麦芽山楂饮

炒麦芽10克,炒山楂片3克,红糖适量,煎水饮用。麦芽、山楂均能消食导滞。

4.橙子煎

将橙子切开,用水泡去酸味,然后加蜂蜜煎汤频服。橙子有消食化痰之功,此煎有助消化促进食欲的作用。

5.消食散

谷芽、山楂、槟榔、枳壳各等份为末,每次服7.5克,开水送服。以上四药皆能消食导滞。

6.枣糕

用大麦面或高梁面或小米面,加红枣蒸糕食用。以上三种面粉有健脾消食之功,加红枣做糕,消中有补。

7.鸡内金粉粥

取鸡内金6个,干橘皮3克,砂仁1.5克,粳米30克,白糖适量。将橘皮、内金、砂仁三物研末调入米粥中,早晚食用。

8.生地麦芽饮

取生地、麦芽各15克,煎水,加冰糖适量饮用,二物相配,有消食开胃,生津止渴作用,可治疗因食滞不化,产生滞热(食火),而出现口渴喜饮,两颊发红,烦躁不安等症。

9.沙参玉竹老鸭汤

沙参15克,玉竹15克,老鸭800克左右一只。将鸭子洗净去内脏切块,加沙参、玉竹与适量汤水同煮,加少许姜、葱、盐、酒调味,吃鸭肉喝汤。可作菜肴常吃,有滋阴养胃、清热消炎的作用。

10.银耳枸杞粥

银耳、枸杞各10克,银耳泡发后与枸杞一起加入淘净的粳米60克,加水熬成粥,可加少许冰糖或佐菜肴食用,有健脾消积,滋阴润燥、清肝滋肾作用。

11.鸭糜麦片粥

鸭瘦肉100克粉碎成糜状、麦片30克、干菱粉30克、鸭汤500克。将鸭肉糜加菱粉、盐、味精、三枚蛋清和清水适量拌和成白色鸭茸。鸭汤烧滚后加入麦片调成糊状,然后徐徐倒入鸭茸,用勺子轻轻调稠,再滚开时加入精制油拌匀,使油渗入鸭茸和麦片内为佳,起锅盛碗中。可作菜肴常吃,有清热养阴,消积和胃之功效。

孩子长期食欲不振,时时腹泻,面色黄白而无光泽,毛发枯槁,形体消瘦,精神不振,目无光彩,睡而露睛(睡眠时眼睑不能闭合),甚则浮肿,舌淡少苔,脉象细弱,可用以下方法治疗:

1.茯苓粉

取茯苓粉(市售)15克,温开水冲服。茯苓有健脾补中的功用,且能淡渗止泻,脾虚腹泻者尤宜。

2.黄芪粥

白米50克,黄芪20克,煮粥食用。黄芪为补气主药,与白米煮粥,有健脾益气之功。

3.山药扁豆粥

鲜山药(去皮切片)30克,白扁豆15克,白米30克,同煮粥,加白糖适量食之。扁豆、山药均有健脾养胃作用。

4.莲子粥

莲子肉(去皮、心)20克,白米30克,同煮粥,加冰糖适量。此粥有健脾止泻之功。

5.莲子茯苓糕

莲子肉、茯苓、麦冬各等份,白糖、桂花适量。先将莲子、茯苓、麦冬焙干共研细末,加入白糖、桂花拌匀,用水和面蒸糕食用。此糕有健脾开胃、养阴生津之功,疳症口渴者宜之。

6.珠玉二宝粥

生山药30克,生苡米30克,柿霜饼12克。先将山药、苡米捣成细渣,煮至烂熟粥,再将柿霜饼切碎,调入融化食之。此粥清补脾肺,凡脾肺两虚,食欲减退者均可食用。

7.丁香鸽肉汤

丁香5克,肉鸽1只。鸽子净后放进大碗中,将丁香放于鸽腹中,涂洒盐、姜、酒等调味品,力口适量的清水蒸熟。吃鸽子肉喝汤,此方有健脾、散寒、温胃之功效。

8.花椒鱼糜豆腐

鲢鱼肉(背及腹为佳)去骨打成鱼糜,约100克,豆腐250克切碎,花椒3克研碎。将三物在油锅煸炒一下后,加汤、盐、酒等调煮,熟后盛起即成。此方有温中和胃健脾作用,可常吃。

9.山药姜片烧羊肉

羊腿肉500克切块,鲜山药300克去皮切成块,嫩生姜15克去皮切片。上三物放入沙锅中,加酒、盐、酱油、葱及少许汤水红烧。此方能温中祛寒、健脾止痛,对宝宝疳积及胃炎有辅助治疗作用。

10.豆蔻馒头

豆蔻粉1.5克,面粉300克,加入发酵粉一起混匀,做成馒头若干只。蒸熟后,可作点心和正餐食用。此方常吃对小儿积滞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11.蘑萝花菜羹

鲜蘑菇50克、花菜250克、胡萝卜80克。将它们洗净切碎,在油锅中略加爆炒后盛入大锅中,加水至750克烧开。待花菜等酥烂时,用菱粉勾芡,稍稠时,将盐、精制油等慢慢调入搅匀出锅。此方有清热养胃之功效、对小儿疳症治疗后期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还可促进胃黏膜恢复正常。

宝宝疳积吃什么好

淮山药15克,大枣10克,荸荠粉10克,糯米30克,白糖20克。将淮山药洗净切成薄片,与大枣、糯米同时下锅加水煮至米烂,再将荸荠粉搅入锅中,最后加入白糖拌匀即可。宜长期服用。补脾健胃,适合宝宝疳积后期,主要表现为形体消瘦、肌肉松弛、气阴俱虚。

大麦米50克,红糖25克。将大麦米洗净放入高压锅内煮成软粥,加入红糖即可食用。需连食用数日。注意服食温热,少食多餐。

山药100-150克,面粉100-150克,葱、姜末适量,红糖少许。将生山药洗净,刮去外皮捣烂,同面粉一起调入冷水中煮成粥糊,将熟时加入葱、姜末和红糖,稍煮1-2沸即成。可常年服用。无论寒暑,均须温热服食。

鸡肝25克,茯苓10克。将鸡肝、茯苓同入砂锅内煮汤,煮熟即可吃肝、喝汤,每日1次,连续食用1-2周。

龙眼肉30克,小米50-100克,红糖少许。将龙眼肉与小米煮成粥。待粥熟后,加入红糖即可。此粥需空腹服食。

白萝卜1个,大米50克,红糖适量。白萝卜洗净切片,先煮30分钟,再加大米同煮,煮至米栏汤稠,加入适量的红糖,煮沸即可。待温度合适后给宝宝引用。此粥对于小儿消化不良、腹胀有辅助治疗作用。

胡萝卜约250克,粳米50克。将胡萝卜洗净切片,与大米同煮为粥。空腹食,每日2次。适用于小儿积滞、消化不发。

芭蕉100—200克。芭蕉加开水磨成糊状,每日服2次,每次2小匙。润肠通便。适用于食积便秘,纳差,腹胀者。

丁香2粒,姜汁5毫升,牛奶250毫升。同放铝锅中煮沸,除去丁香,加白糖少许调味,每日分2次温服。补脾,降逆,止呕。适用于疳积瘦弱,食人即吐患儿。

鹌鹑1只,加少量油盐,蒸熟,早晚分服,连食1周。健脾益胃,生气血。适用于小儿营养不良,形体消瘦,纳差,便秘,面色不荣者。

山药3克,麦芽3克,茯苓3克,山楂4克,莲子肉3克,鸡内金6克,槟榔3克。上药共研细末,每次5克,加鸡蛋1个调匀蒸熟,再加适量食盐或白糖服,每日1~2次。补脾益气,消食开胃。主治脾胃虚弱,食积内停,食少难消,脘腹痛胀,大便溏泻,脉象虚弱等;或小儿疳积。(参考网站:七丽网)

精彩推荐:宝宝疳积怎么调理 中医推拿调理疗效佳

4、小儿疳积的穴位贴敷疗法

  疳积是指小儿由于内伤乳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利所形成的一种肠胃疾患。其证候以不思乳食,腹部胀满,食而不化,嗳腐呕吐,大便酸臭或便秘而积滞;日久形体日渐赢瘦而形成疳积。

  引起本病的原因,多因乳食不节或喂养不当,乳食无度,或食难以消化的食物,均可伤害脾胃,运化失职,升降失调,乳食停滞,积而不消,乃成积滞;食久成积,积久成疳;或脾气虚弱,病后体虚,脾气虚损,令乳食停蓄,形成虚中央实的积滞或疳积。除此外,虫、湿热等均可形成疳疾。

  1.方剂1

  (1)组成黄芪、茯苓、白术、炙甘草、制厚朴、槟榔、山楂、麦芽、神曲、陈皮、益智仁、木香、砂仁、山药、莪术、使君子、川楝肉、胡黄连、芜荑各l5g。

  (2)用法麻油熬,黄丹收,朱砂3g搅。

  (3)说明本方适用于脾虚型疳积(积滞)。症见面色萎黄,困倦无力,不思乳食,食则饱胀,腹满喜按,形体消瘦,或呕逆不化,大便溏薄或夹有乳食残渣?唇舌淡白,苔白厚腻,脉细弱或细滑,指纹多见淡红。本方对虚中有积证者有效。

  2.方剂2

  (1)组成苍术25g,荞麦面粉60g,米醋适量。

  (2)用法先将苍术研为细末,过筛后与荞麦粉拌匀,掺人米醋适量炒热,捏成圆形如5分硬币大药饼,贮存备用。用时取药饼1个敷在患者肚脐窝上,盖以纱布,胶布固定。2~3天换药1次。

  (3)说明本方适用于脾虚型积滞(疳积)。

  3.方剂3

  (1)组成延胡索粉3g,胡椒粉0.5g。

  (2)用法把上药直接放人脐中,外敷消毒塑料布或油纸,或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每日换1次。

  (3)说明本方适用于伤食型积滞。症见患儿不欲吮乳,呕吐乳片,口中有乳酸味,腹胀不舒,大便酸臭,舌苔白腻,脉弦滑,指纹紫滞。

  4.方剂4

  (1)组成芒硝100g。

  (2)用法将芒硝炒热,用纸包后放人布袋内,缚于脐上。

  (3)说明主治食积。

  5.方剂5

  (1)组成栀子12g,桃仁、杏仁各8g,芒硝、大黄各6g。

  (2)用法上药研细末,调拌面粉、鸡蛋清,外敷贴脐部。

  (3)说明本方适用于食滞化热型疳积。除伤食证候外,舌苔黄腻,脉滑数。

  6.方剂6

  (1)组成生栀子9g。

  (2)用法将栀子研成细末,加面粉、鸡蛋清调成3个饼,分别敷在脐部,两足心。

  (3)说明生栀子有清热,泻三焦火,凉血,清胃脘功效,故治小儿食积化热型疳积。

  7.方剂7

  (1)组成芒硝10—20g,小茴香1—3g。

  (2)主治面色黄暗无华,形体消瘦,厌食纳呆,腹胀。

  (3)用法小茴香研末。将小茴香纳入神阙穴,再将芒硝装入纱布袋内覆盖之,外用胶布固定。

  8.方剂8

  (1)组成焦山楂、炒神曲、炒麦芽各10g,炒鸡内金、炒莱菔子、生桅子各sg。

  (2)用法将上述药物共研细末,装瓶备用。将药末适量加开水调成膏状贴于脐中,纱布、胶布固定。每ei1换,5次为1个疗程。

  (3)说明面黄肌瘦,食欲不振,夜睡不宁,口渴烦急,腹痛胀满,舌红,苔黄厚,脉滑数。

  9.方剂9

  (1)组成芒硝500g,焦山栀250g,脱水香葱150g,去核大枣500g,杏仁150g。

  (2)用法将芒硝、焦山栀、脱水香葱低温干燥4h后,碾成粉末,过7号筛,取1/2粉末和去核大枣500g共研,过7号筛。剩下1/2粉末加入杏仁150g粉碎过7号筛。上2次药粉7昆匀过5号筛分装每袋25g。每次取l袋上述药而与等量面粉调匀平铺纱布上外敷脐部,24h更换1次。4次1个疗程。

  (3)说明主治小儿疳积,腹部胀大,哭闹厌世,头发稀疏。

  10.方剂10(一捻金)

  (1)组成大黄30g,槟榔30g,牵牛子60g,朱砂i5g,党参15g,食醋适量。

  (2)用法上药除食醋外,各药共研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取药末及食醋适量,调成糊状敷脐部,每日1次,日敷夜去,以微泻为度。

  (3)说明——捻金来自于《古今医鉴》,为儿科良药,它寓补于消,寓消于补,对小儿内热积滞、停食停乳、胸腹胀满、惊悸不安、二便不利均有很好的疗效。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5、小儿疳积怎么办?小儿疳积的最佳疗法推荐

疳积是由于喂养不当,或其他疾病的影响,致使脾胃功能受损,气液耗伤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慢性病证。那么,小儿疳积该怎么办呢?

一、小儿疳积饮食调养

在喂养方面,应注意遵循先稀后干,先素后荤,先少后多,先软后硬的原则。改变不良的喂养方法是防治宝宝疳积最重要的一环。如果宝宝胃口不好时,千万不要硬塞宝宝吃饭,此时即便威逼利诱让他吃下去,也是难以消化吸收的,有些宝宝还会呕吐出来,导致腹痛,令他更反感进食,从而进一步损伤肠胃功能。此时正确的方法是少吃,让宝宝的肠胃得以休息调整。另外,饭前不要给宝宝吃零食。宝宝半岁到一岁期间,须改变临睡前喂食(如喝一大瓶牛奶)或半夜喂食的习惯。还有一点就是,注意营养搭配,纠正宝宝贪食、偏食等不良习惯。

二、小儿疳积药膳调养

家长可以根据宝宝不同的体质和小儿疳积症状和表现,给予适当的药膳处方,加以调养。

1.积滞

表现:胃纳减退,恶心呕吐,吐出奶块及食物,腹胀而硬,大便酸臭,烦躁哭闹,苔白厚腻,脉滑有力。

治则:消食导滞。

药膳方:

(1)鸡内金粥:

鸡内金6克,干橘皮3克,砂仁1.3克,粳米30克,白糖少许。先将前三味共研成细末,然后与粳米同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温服,早晚各1碗。

(2)鹌鹑大米粥:

鹌鹑1只,大米适量,调味料少许。将鹌鹑处理干净,切成小块,与大米同煮作粥,调好味。空腹温热食,日2~3次。

(3)莱菔子散:

莱菔子6克,焙干研末。用温开水调服。

2.疸证

表现::长期胃纳不振,时时腹泻,面色黄白,毛发枯槁,形体羸瘦,精神不振,目光黯淡,睡间露睛,甚则浮肿,舌淡少苔,脉细弱。

治则:健脾益胃,补养气血。

药膳方:

(1)二藤健脾糕:

旋花根150克,鸡血藤60克,粳米250克,白糖250克。将前三味共研细粉,混匀后加白糖,用水适量揉成面团,切块或搓成小团块,蒸熟。分顿随量食。

(2)山楂蜜膏:

山楂、蜂蜜各500克。将山楂洗净,去核,切成薄片,加水适量煮糊,再加蜂蜜炼成膏。每服半匙,日3次。

(3)小米山药粥:

山药45克(鲜品100克),小米50克,白糖适量。将山药洗净捣碎或切片,与小米共煮作粥,熟后加白糖适量调匀,空腹温热服食。

(4)炒扁豆淮山药粥:

炒扁豆60克,淮山药60克,大米50克。将扁豆、淮山药洗净,大米淘洗干净,加水适量共煮粥。

三、小儿疳积按摩调养

1.掐四缝

操作方法:

四缝穴:位于第2~第5指掌面,近端指关节的中央。捏两手四缝穴各50次,力度以孩子稍有痛感但又能接受为宜,一日一次,30次为一个疗程,1个疗程后起效。

中医认为儿童营养不良以消食导滞、调理脾胃气血为主。掐四缝,能行气消积,消腹胀;现代医学研究也认为,刺激四缝穴可使唾液淀粉酶分泌增加,提高唾液淀粉酶的作用,肠中胰蛋白酶、胰淀粉酶、胰脂肪酶含量增加,发现血清钙、磷均有上升,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结果钙、磷沉积增加,有助于患儿的骨骼发育和成长。

2.捏脊

操作方法:

让宝宝俯卧于床上,捏脊者站在宝宝后方,两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用双手食指中节靠拇指的侧面,抵在孩子的尾骨处;大拇指与食指相对,向上捏起皮肤,同时向上捻动。两手交替,沿脊柱两侧自长强穴(肛门后上3~5厘米处)向上边推边捏边放,一直推到大椎穴(颈后平肩的骨突部位),算做捏脊一遍。第2、3、4遍仍按前法捏脊,但每捏3下需将背部皮肤向上提一次。再重复第一遍的动作两遍,共6遍。一般每天捏一次、连续7~10天为一疗程。

中医认为捏脊疗法可以刺激背部的督脉和膀胱经,能调和阴阳,健脾理肺,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达到调整脏腑、提高免疫力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也认为捏脊疗法可以刺激人体的植物神经干和神经节,通过复杂的神经体液因素,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并整体地、双向地调节内脏活动,从而防治多种疾病。

以上就是关于小儿疳积最佳治疗方法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你们!(参考网站:好大夫)

推荐阅读:

小儿疳积的症状解析

给宝宝消:积"有3招

6、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家政厨师招聘(厨房厨师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