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用传统美德 束缚你的孩子,不可用模板束缚孩子的个性发展
1、莫用传统美德 束缚你的孩子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也就有着无数优良的传统美德,这些美德也可以成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效助手。但是要注意,父母们想要运用传统
1、莫用传统美德 束缚你的孩子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也就有着无数优良的传统美德,这些美德也可以成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效助手。但是要注意,父母们想要运用传统美德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添光助彩,还需要运用正确的方式,错误的方式只会成为约束孩子健康成长的借口。
1.如何去对人有礼貌
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有助于孩子获得更多的正能量,帮助他们收获友谊等课堂知识之外的宝贵知识。父母如何帮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有助于孩子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等多方面。但是文明礼仪并不是指对所有人都大声问好,或是强制要求孩子对每个人都文明有礼。
问好通常都在迎面三米以内问好即可,没有必要相隔十几米也要孩子打招呼,遇到陌生人也没必要要求孩子打招呼。当孩子受到不公平待遇等问题时,不能要求孩子礼让或是示弱,而是要争取自己的正学权力,这是自立自强良好性格培养的基础,盲目要孩子一味退让,不利于他性格当中的自信培养。
2.孔融让梨的不良后果
中华传统美德当中有一个德育小故事,讲的是孔融把大的梨让出来,自己吃小的梨的故事。现实生活当,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大的,家人却要求孩子孔融让梨,最后导致孩子养成撒谎的不良习惯,在某些事情上,父母更应该学会怎么给孩子分梨,而不是让梨。当只有一个大梨时,父母应该告诉孩子,谁把房间打扫干净、整洁,谁就得到大的梨,这样就会让孩子明显,只有表现得更优秀,才能得到更大的梨。有助于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性格的同时,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有教养的孩子不乱疯
很多家长给孩子立下很多条条框框,其中就包括“有教养的孩子不乱疯”,这一点对孩子来说,真的是一种伤害。童年是孩子最快乐的时光,他们有权力好好玩,疯一般地玩,而不是什么事都要守规矩,过多的规矩只会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绊脚石。
4.主动帮助老人
现代社会已经不是以前那种“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社会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已不再可靠,过于强调孩子要帮助有需要的老人可能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在“扶老人险和委屈奖”出现时,人们已不能再简单地教孩子主动帮助老人,应该先学会自我保护的情况之下寻求帮助或是支援,孩子扶老人行为或是帮老人行为可能造成孩子短暂或是终生的心理伤害,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不可用模板束缚孩子的个性发展
大多数祖辈都喜欢墨守成规,认为孩子应该这样,应该那样。从孩子一出生,热心的祖辈就给孩子规划了未来,从小就按照固定的模式加以培养。殊不知,正是这样的条条框框消磨了孙子孙女未来发展的无限种可能性。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即使是长相一模一样的双胞胎,也存在这样那样的性格差异。而这个性格差异就往往是孩子的天赋所在。科学的隔代教育,就是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充分发挥他的天赋,而不是用固定的模式来束缚孩子的个性发展。
如果孩子想当一棵梨树,爷爷奶奶却认为当一棵苹果树更有前途,孩子就应该改变自己的意愿,变成一棵苹果树吗?有些人可能觉得这很可笑,但是事实上,有些祖辈就是如此。他们以什么对孙子好,就按照这种模式来培养孙子,而忽略了孙子本身的独特需要。到头来,孙子很痛苦,爷爷奶奶也疲惫不堪。
二楼的彤彤小小年纪就拿下钢琴八级证书,居委会组织小区联欢活动时,每次都请彤彤来弹奏一曲优美的钢琴曲。看着粉雕玉砌的小女娃手指灵动地跳跃在钢琴的黑白键上,小区很多爷爷奶奶都羡慕得不得了,开始争相让自己的孙子孙女学钢琴。刚刚就是其中之一。一开始,妈妈说男孩子学吉他或者小提琴比较好,钢琴是女孩子弹的。奶奶立刻说:“郎朗不是男孩吗?郎朗可是中国最知名的钢琴家之一呢!再说了,钢琴多上档次啊。”妈妈想,多学一个乐器,毕竟不是一件坏事,也就同意了。
刚刚读六年级时,对奶奶说学习太紧张,想放弃课余的钢琴学习。奶奶很犹豫,刚刚的钢琴已经考到了6级,就这样放弃了未免太可惜,可是看到刚刚每天回到家就坐在书桌前忙碌,功课的确很紧张,奶奶也只好作罢。
有一天,奶奶帮刚刚收拾脏衣服,无意中看到了几张刚刚画的画。这下子奶奶起了疑心,就在刚刚做功课的时候突击检查,果然发现刚刚的作业本下面藏着画纸。敢情这个兔崽子成天忙画画呢!奶奶大发雷霆:“人家彤彤9岁就拿下个八级,你都11岁了才六级。笨还不说,居然还有时间乱写乱画,真是不争气!”然后,奶奶不顾刚刚的请求,把所有能找到的画都付之一炬,还“勒令”刚刚去上钢琴班。
在奶奶的“监视”下,刚刚终于没有时间再进行画画,而是重新开始学钢琴了。奶奶以为,这一次总算把孙子的问题解决了,没想到,刚刚的钢琴水平没有进步,他还经常做噩梦,梦到自己参加钢琴考级考得一塌糊涂。因为天天做噩梦,严重影响了睡眠,刚刚的学习成绩一路下降。
奶奶认为学钢琴是一件很有前途的事情,而画画就是不务正业。但是,在她的高压政策下,刚刚不但钢琴没有学好,反而由于经常做噩梦影响睡眠,学习成绩也直线下降。妈妈轻声地说:“妈,也许我们错了。刚刚喜欢画画,您看他画得很不错,美术老师都说刚刚最有画画天赋了。但我们却逼着让他去学钢琴了。”奶奶迷茫地望着窗外:“我错了?我不是为了他好吗?学钢琴至少有个一技之长。画画呢,像凡·高一样饿死?”
不要批评刚刚奶奶过于固执,毁了刚刚的画画梦,还影响了刚刚的学习。现实生活中,很多隔代家长,甚至临代家长都会犯这种错误。因为自己小时候没有实现某种梦想,或者看到别人孩子某方面获得成功,爷爷奶奶就希望孙子孙女完成自己的儿时愿望,或者也像别人的孙子孙女那样优秀。
但是,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爱好和天分,一个天生是画家的孩子,你强逼他去学钢琴,不仅抹杀了他原有的天分,还会令他很不开心。而且,因为他缺少弹钢琴的天分,无法达到这个领域的最高境界。一个不开心、无法获得极致成功的孙子或孙女,难道是隔代家长想要的结果?
对祖辈们说的话:大多数祖辈都喜欢墨守成规,认为孩子应该这样,应该那样。从孩子一出生,热心的祖辈就给孩子规划了未来,从小就按照固定的模式加以培养。殊不知,正是这样的条条框框消磨了孙子孙女未来发展的无限种可能性。睿智的祖辈们,从来不会用固定的模板来束缚孩子的个性发展,而是遵循孩子的天性和兴趣,充分激发孩子的天赋和潜能。
对父母们说的话:尊重老人是必需的美德,爱子和教子也是你的本分职责。尊重不等于盲从,当你发现祖辈在用一些条条框框束缚你活蹦乱跳的孩子时,年轻的父母一定要敢于指出祖辈的不对之处。不要因为盲从的愚孝而忽略孩子的内心需求,抹杀他本有的天分。
孩子需要什么:孩子需要独立。每个孩子都有其特有的性格特点。
孩子的天赋需要父母来唤醒和培养,而不是忽略和抹杀。刚刚能够找到自己的天赋,这是多么值得欣喜的事,我们有什么理由剥夺他创造美好事物的机会呢?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让他成为最好的自己呢?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而这些“不同”往往就是孩子的天赋所在。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不是让他向众人看齐,也不是用固定的模板束缚住孩子,而是应该顺应孩子的天性,满足每个孩子不同个性的需求,促进其性格的全面、和谐发展。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日本为何要给孩子灌输忍为美德的思想
近来,日本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遭到世界各国的指责,而日本的反应似乎比较软弱。之所以这样,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理由是日本人不善于吵架。
著名评论家笠信太郎在《事物的思维方式》一书中,以这样一段精彩的文字开头::英国人边走边思考;法国人思考过后再起步;西班牙人走过之后再思考。"各个国家思维方式的差异跃然纸上。
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表现在孩子的吵架方式上又是一种什么状况呢?笠信太郎在书中这样写道::美国人用‘手腕’来吵架;法国人用‘嘴’来吵架;日本人用‘忍耐’来吵架。"
美国人认为,吵架是对方对自己的重大挑战,为了维护自己的名誉,有时甚至要诉诸于武力来解决。美国人是一个强调自我的民族,孩子受了欺负回到家中哭诉,父母通常会鼓励孩子鼓起勇气,战胜恐惧,再次投入:战斗"。英国人和美国人属于同一种类型,在他们看来,:决斗"是维护自己名誉的正当和有效手段。
与此相对,在个人主义根深蒂固的法国,动手打架被认为是最愚蠢的事情。诉诸武力的暴力行为在他们看来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只会遭人耻笑。因此,两个孩子打架,大人们通常会将其分开,却劝说孩子们用:嘴"去攻击对方。换句话说,当发生争执时,法国人木提倡用武力解决问题,而是要用:嘴"、用理论去说服对方。连萨特(注:法国哲学家、作家、评论家,196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拒受。)和加谬(注:法国小说家、剧作家、评论家,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这两位文学大家的争论,采用的都是彻头彻尾的理论站。这种用理论来武装自己,坚持自己观点的做法,恰恰是法国人国民性的体现。
欧美人打架,形式上虽有不同,但就其本质而言,都是不回避对立面,通过努力使自己的观点得到对方认可的。与此相反,日本人则是尽量避免争吵,因为只要打架,双方都会蒙受损失。谁对谁错暂且不论,打架本身就是十分错误的。因此当发生争执时。日本人采取的大都是回避矛盾的焦点,收回自己的主张。
日语里有个词叫做:顺水而去",意思就是过去的事情就让它顺水而去吧,既往不咎,一切重新开始。讲的就是日本人的这种避开争端,寻求和解的思维方式。
我用这么长的篇幅谈了世界各国的吵架方式,是因为吵架方式反映出来的思维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日本人这种回避矛盾,求得和解的吵架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不必要的争端,营造了祥和的社会气氛。
但是,这种压制自我的教育方式,最终会使得孩子内心的积怨无从发泄,这也是导致家庭暴力和学校暴力事件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在这里并不是想要鼓励孩子们吵架,只是希望孩子们不要只是忍耐,而要学会堂堂正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正视矛盾的对立面,并努力去解决它。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别总是束缚,让孩子自己探索
3至5岁的孩子有成吨的精力发泄不完,他们渴望走、跑、跳舞、玩耍,所以这个年纪十分适合去探索世界。只要给予学龄前儿童足够的机会探索环境,他们就能够学到很多。
1.准备好探索
孩子可探索的有很多。孩子现在已经长大一些,他们可以集中注意力,完成更复杂的事情,比如玩过家家、骑三轮车、播种、堆雪人等。只要有耐心和想象力,你能帮助孩子成为一名安全、快乐的探索者。
2.鼓励孩子探索
(1)退居幕后
忍住想要给孩子过多指导和纠正的冲动,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如果孩子想要把鞋子当成帽子或假装是茶杯,让孩子这样做吧。你的话会发挥不同作用,你可以对孩子说:“多么漂亮的一个帽子。”或者“这杯茶味道怎么样。”
如果孩子在做不安全的事情,温柔地纠正他或转移他的注意力。比如,向他解释物品真正的用处,然后鼓励孩子探索物品的更多用途,比如拿一个勺子和一个锅,把锅当做鼓敲或者假装做一碗汤。
你可以向孩子提议要玩什么,但是很可能孩子想玩另一个,或者偶然找到另一个好玩的东西。让孩子做自己想要做的吧,不要干预他,这样有助于激发他的创造力,让他独立完成任务。
(2)允许犯错
失败是成功之母。敢于放手,小小的失败对你和孩子都有好处。如果孩子做错事情,变得沮丧,及时鼓励孩子。你还可以给孩子提供机会熟练他们已经掌握的技能。
3.适合孩子的活动
你不需要做一些特殊困难的事情来鼓励孩子探索。下面是几种简单的方法:
(1)玩水
这个年纪的孩子喜欢水和湿湿的感觉。在家里或院子里找一件可以被冲洗和检查的东西。叶子湿了会怎样?岩石湿了会怎样?把他们放在室外、浴缸或铺有防水布的桌子上,用水冲洗或浸泡他们。一如既往,孩子玩水时你需要在一旁监护。
(2)表演
学龄前儿童喜欢角色扮演游戏。给孩子提供一些安全的小道具让他完成日常任务,比如去杂货店、做晚饭或去工作。给他们一箱旧衣服、帽子和其他配饰,这样他们就可以装扮成自己扮演的角色了。
(3)制作艺术品
最后孩子可能做成的是一件抽象艺术品,但是无所谓。在“创造力之盒”里准备绘画材料、贴纸、粘土、烟斗通条、吸管、积木。在盒子底下铺上一层报纸。
(4)观察自然
一个适合儿童的望远镜和放大镜能让孩子很好地探索自然。这也适用于你家后院或任何自然资源丰富的环境。
安全的时候,你可以让孩子引导整个过程。跟在孩子后面,让孩子自己探索。父母告诉孩子树叶里有一只瓢虫是很有趣,但是让孩子自己发现会更有趣。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5、郭鹤年重视传统美德教育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有着灿烂夺目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优秀的道德伦理资源。中华民族有“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发愤忘食”的持生规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立身情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知不可而为之”的勇气;“有容乃大,无欲则刚”的胸怀;“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等等。这些是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和统一起了巨大作用,因而也是中华民族的道德瑰宝,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父母要认识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孩子成人的基础。教孩子做人,首先要做中国人,中国人就是有中华民族性格,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的人。在今天,有个性才能走向社会,有民族性格才能走向世界。孩子只有具有传统美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才能在世界领域内开拓自己的事业。对孩子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就是塑造孩子的民族性格,就是培养世界性的现代中国人。
郭鹤年是当今有名的华裔企业家,马来西亚的首富,经营糖业、酒店、房地产等多项产业。他幼年也深受母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其母郑格如学识渊博,有着较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知识和修养,对子女严格要求。郭鹤年自幼事亲至孝,侍奉其母,聆听教诲。现今,在他的办公桌上仍放有她母亲亲笔所书的座右铭:“不为自己求利益,担愿望大众共安宁,诸恶莫作,诸善奉行。”郭鹤年的成功与母亲传统美德的熏陶四密切相关的。传统美德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那么,哪些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呢?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立志勤学、爱国爱民、团结友爱、诚实守信、勤奋节俭、谦虚礼貌、律己宽人、求索攻坚、舍生取义、廉洁奉公、敬老慈幼、尊师敬业、整洁健身。要把这些道德要求再现到孩子身上,成为孩子的道德品质家长要采取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