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保姆知识

提醒爸爸:黄金棍下并非都出好人,刚吃奶浑身便是名牌 提醒:婴儿用品并非越贵越好

2022-08-06 15:57:08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提醒爸爸:黄金棍下并非都出好人

“打孩子是为孩子好”——相信许多爸爸的出发点是这样,但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黄金棍下出好人”,从今天的教育实例来看,只能说并非

1、提醒爸爸:黄金棍下并非都出好人

“打孩子是为孩子好”——相信许多爸爸的出发点是这样,但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黄金棍下出好人”,从今天的教育实例来看,只能说并非如此。我们不妨看看下面这两位爸爸的故事。

第一位爸爸有个爱搞破坏的孩子,他常常将家里的收音机、遥控板、手表等东西拆得七零八散,拆时兴趣十足,但之后却很难复原。孩子的妈妈下岗了,家中只靠爸爸一个人的工资,经济上有些拮据。看到孩子将家里有用的东西变成了废物,这位爸爸真的是气不打一处来。一天,爸爸看到孩子又在摆弄一个收音机,拉起孩子就是一顿毒打,边打边骂:“你这个败家子!”孩子一边躲闪,一边辩解说:“我看见你的收音机坏了,没有办法听广播了,我就想把它拿出来修一修。”爸爸一听更气,觉得孩子不仅不承认错误,还为自己狡辩。于是,下手更重,直到孩子认了错才作罢。第二天,孩子的妈妈拿着收音机问爸爸:“你什么时候把它修好了?”爸爸拿过来一看,发现收音机修好了,这才知道自己错怪了孩子。可从此之后,孩子对家里的东西再也不敢碰、不敢摸了。

第二位爸爸的孩子好奇心特别重。这位爸爸在自家的花园里种了几棵樱桃树,孩子看着越长越茂盛的樱桃树,脑子里出现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为什么这几棵樱桃树长得这么好?”为了将心中的疑问弄清楚,小家伙找来一把斧头把树砍了,想看看树里有什么奥秘。爸爸回来后,看到樱桃树被砍了,非常生气。于是,他把家里所有的孩子叫到一起,问是谁干的?孩子们都很害怕——包括那个砍树的小家伙,但他为了不连累别人,还是勇敢地站了出来:“爸爸,树是我砍的!”爸爸正想打孩子,孩子说道:“我说的是实话,绝没有假话。”听到孩子的申述,爸爸的怒气平息了,“是啊,孩子虽然砍了樱桃树,但他已经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如果我还打他,会不会将他诚实勇敢、敢于承认错误的优点给打掉呢?”最终,这位爸爸不仅没有打这个孩子,还对他面对错误、勇于承认的行为给予了表扬。

上面两位父亲的做法,谁对谁错,爸爸们心里大概已经有了答案。其实,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第一位父亲不盲目地打孩子,也许孩子的动手能力,能成为他今后人生最大的闪光点。如果第二位父亲不管三七二十一打了孩子,孩子或许以后再也不敢说实话了。

看到这里,你还能将“黄金棍下出好人”的古训进行到底吗?打孩子是可以让他听你的话,但经常的打骂,却会损害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健康。

1.身体不适。 孩子的神经系统非常脆弱,粗暴地态度及打骂恐吓,会使他的精神高度紧张、恐惧、甚至引发心里障碍。有些孩子还会因为精神刺激而表现出躯体不适,如,突然发热、感冒及原因不明的呕吐、腹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

2.自暴自弃。 经常遭遇责骂或挨打,孩子会开始否定自己,觉得自己低于别人,并产生自卑、自暴、自弃心里,甚至表现出遇事冷漠,行事胆怯。本来是一件能够做好的事情,但由于对自己缺乏自信,于是,便干脆不做或故意去搞破坏。

3.逆反心理。 一些“犟”孩子,父母让他干什么,他偏不干,即使挨打也不屈服,这种“犟”其实是对父母的一种反抗。当他不认可父母对自己的惩罚时就会不服,这种因不服而产生的反抗,便会以“犟”的形式表现出来。

4.暴力性。 孩子挨了打,在潜意识里会把打架当作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当与别人产生冲突时,就会模仿大人用“打”的方式去对待别人。有些孩子会在打骂中会出现不平衡心理,这种心理会让他把不满转移到其他小朋友身上——父母打他,他就打其他人,父母在他身上表现得越粗暴,他对小朋友也就越粗暴。

5.说谎行为。 经常挨打的孩子,做错事时就会为了逃避挨打而掩饰事实,编造假话,尽量找借口来帮自己摆脱挨打。久而久之,孩子就不会对父母说实话,养成说谎话、不诚实的恶习。

6.仇恨心理。 不难发现,孩子一般都不会与经常打骂自己的父亲接近。孩子在承受暴力的过程中,其幼小的心灵已经形成“爸爸是坏人”的思维模式。这将导致孩子不仅在感情上与父亲疏远,还可能产生仇恨心理。

7.胆小。 被父亲的棍棒管“乖”的孩子大多胆小、懦弱、敏感。如,看到别的孩子挨打也会害怕,听见父亲叫他的名字就显得精神呆滞,心跳加快等等。提醒爸爸

孩子有自己的自尊心和独立人格,要改正他的错误,也必须让他对错误有所认识、有改过的愿望,否则,即使是棒打责骂也起不到效果。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刚吃奶浑身便是名牌 提醒:婴儿用品并非越贵越好

“我儿子从出生那天起,吃的用的穿的都是名牌。”7月6日,在海口一大型商场婴儿用品专柜选购商品的严女士对记者说,“现在生个孩子疼得跟心肝宝贝似的,啥好啥贵都给他买,从来不心疼钱。”

婴儿用品只挑名牌

说起儿子的花销,严女士如数家珍:“我们家的消费都是围着他转,逛商场我多数是采购他的东西。只要看中就买,不管多贵,就认品牌。洗衣液70多元一瓶,牛奶160元一罐,一次性尿布要买2元一片的品牌货,其他如婴儿床、玩具、服装鞋帽、护肤品等选的都是名牌。”

记者注意到她的儿子全身上下确实都被名牌货武装着。身上衣服200多元,婴儿推车400多元,喝水用的奶瓶40多元,就连擦口水用的小手巾也是名牌,价格不菲。

严女士家住海口国贸嘉华小区,丈夫做生意,家庭经济条件较优越。她说买名牌货,首先是认为名牌产品在质量上更让她放心,其次是周围家庭条件像她家一样的妈妈也都是如此买婴儿用品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与消费观念改变,像严女士这样越来越讲究婴儿用品的父母也多了起来,他们注重购买形象包装都精良的名牌婴儿用品,甚至有些父母还以花钱数额大小来表达对孩子的关爱程度。

“花钱少就是委屈了孩子”

据记者对本人所居住小区及周围一些亲戚朋友的随机调查发现,很多家长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宁愿自己省吃俭用,少吃少穿,也要给宝贝孩子买贵买好的东西。

家住海秀路某小区的吴女士,家里就靠老公一个人打工挣钱养家,收入并不宽裕,但她为女儿花钱时从不“手软”。她说,“没办法,别人家孩子吃穿都用名牌,咱也不能太寒碜。大人花多花少无所谓,但决不能委屈了孩子。”

高价买回的东西成了摆设

海口各大商场和超市内,一般均设有名牌婴儿用品专柜,记者在一家婴儿用品专柜看到,一双真牛皮小鞋118元,婴儿便器168元一个,一根电子体温计118元,一把防护指甲剪40多元,吸鼻器35元一个,婴儿手推车最高价卖500多元一辆。 在这些名牌婴儿用品专柜,还有许多“稀奇玩意”,让人大开眼界。如防小孩溢奶用的拍背器、专门为婴儿掏耳屎用的掏耳勺、婴儿学饮水用的学饮杯等等,这些新颖“玩意”价格都不便宜。

为买这些昂贵婴儿用品,张女士掏了不少冤枉钱。她说,孩子刚出生时常溢奶,用了拍背器也不顶用,孩子照样溢奶。掏耳勺弄伤了孩子后扔在一旁。孩子流鼻涕鼻子堵塞,吸鼻器一碰到鼻子,他就疼得哇哇叫。学饮杯喝水费劲,孩子不愿喝,拿它当玩具咬着玩。张女士说,当初不惜高价买回来的这些东西,现在都成了家里的摆设。

在某事业单位工作的曾女士说,前些日子她给2岁的女儿买了件名牌上衣,当时售货小姐说这衣服小孩穿着透风,凉快,但女儿没穿多久衣服就破了好几个洞。从那以后,对选购婴儿用品,她都比较理智,购买时不看重名牌,更看重的是有无权威部门认证的商品。

婴儿用品并非越贵越好

海口市妇幼保健院有关人士说,婴儿用品并非越贵越好,有些产品价格贵是因为成分复杂,这种过分的“讲究”反而对婴儿不好。 比如吸鼻器、掏耳勺等婴儿用品,家长们应慎用。婴儿鼻子和耳朵都十分脆弱,使用这些东西,稍有不慎容易引起婴儿皮肤发炎。

有10年教龄的幼教老师陈女士说,有的年轻父母追求时尚,为孩子购买名牌产品,当孩子成长到幼儿阶段时,这种行为的负面影响就会逐渐明显起来,比如容易引发孩子的攀比心理、太过于追求物质享受等。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专家提醒:乙肝爸爸如何要个健康宝宝?

爸爸若患有乙肝,可以要宝宝吗?下面有专家来告诉乙肝爸爸如何要个健康宝宝。

什么是父婴传播?

患有乙肝的男性,其精子中可检出乙肝病毒dna,随着精子进入卵细胞,尽管母亲无肝炎,但这种受精卵在形成胚胎过程中,乙肝病毒也在不断增殖,使这种子代成为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因而,这种乙肝病毒的传播方式称为父婴传播。这种传播方式的几率相对比较小。

此外,即使受精时无乙肝病毒感染,但只要孕期夫妇生活在一起,孕妇仍一直未脱离被丈夫乙肝病毒感染的危险。因为日常生活的密切接触、孕期的性生活等均有可能使孕妇被乙肝病毒感染,进而又可通过父-母-婴的方式感染子代,这其实是一种间接父婴传播。

由于直接的父婴传播发生在生殖细胞阶段,因此阻断乙肝父婴传播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孕前干预。

一、新婚夫妇在婚前要进行乙肝检查,无论男女任何一方患有乙肝,都应进行积极治疗。待病情治愈无传染或病情稳定后方可结婚育子。而孕前母亲如能成功地将乙肝疫苗免疫至抗体出现,即hab达到400单位以上时,此时就是最佳怀孕时期,可有效地保护孕妇和新生儿,从而可有效地减少感染乙肝病毒的可能性。

二、孕期中,自孕20周产检起每4周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可有效地中和孕妇血液中的乙肝病毒,其目的也是进一步加强了孕妇抵抗丈夫乙肝病毒感染的能力,同时减少乙肝病毒父-母-婴传播的机会。

三、父亲和(或)母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其所生新生儿除按规定注射乙肝疫苗外,还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及1个月分别注射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一次100iu,以期更好的保护新生儿。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专家提醒爸爸惩罚不等于怒骂责骂

家庭教育中爸爸的地位举重若轻,作为严厉的爸爸,你打骂过孩子吗?相信90℅以上的爸爸答案都是肯定的。即使是一些好脾气的父亲,也会有冲动的时候,而冲动的后果就是动之以武。

打骂孩子在中国可以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这是因为从古至今,我们的祖祖辈辈都信奉着“不打不成才”、“黄金棍下出好人”的训诫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孩子被看做是家长的私有财产,打骂孩子成了“家庭私事”,很少会有外人插手。即使有人稍加指责,家长也会理直气壮地说:“打他骂他是为了严格要求他,是对他负责任!”正因为这样,在很多中国父母眼里,“严格”就成了打骂的代名词。

没错,打骂孩子对其言行会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但这并不代表孩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真心实意地改过,他不过是屈服在你的责骂和棍棒下,被迫而违心地改正。这样的改正,不过是表面现象,并没有真正的解决问题。当有一天,孩子被你打麻木了,责骂和棍棒对他失去了制约作用,这些问题又会再一次地暴露。

专家列举真实的案例:林海的爸爸在少管所看见儿子时,仍不敢相信在自己面前乖得不行的儿子,会去和别人打架,而且将别人打成残废。可林海的同学却对此结果早已有所预料,在他们眼里,林海就像是一个小霸王,看谁不顺眼就打谁。同样的孩子,为什么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呢?

原来,林海小时候是个调皮的孩子,经常和邻居家的小朋友打架。每次被父亲看见或被别人告状时,父亲总是不分青红皂白地乱打他一通。林海不明白为什么要打自己,在他眼里,父亲简直是暴君。无奈自己的力量无法与父亲抗衡,林海在父亲面前总是尽量小心行事,但只要出了父亲的视线,林海就变得无法无天,并把父亲加在自己身上的“无理取闹”,统统转移在别的孩子身上,最终酿出这样一场悲剧。

从林海身上,我们可以看出棍棒下的“乖”孩子并不一定是真正的乖。父母严格要求孩子是希望他好,决不是希望他害怕棍棒。遗憾的是,很多父母一边看着电视里的抗议严刑,一边又成为严刑的执行者。

“我就不信打不怕你”成了许多父母孩子的口头禅。在他们眼里,孩子之所以不改正,是因为打骂的力度不够,于是,越打越重,丧失理智不知轻重,有的甚至因出手过重而打伤或打死孩子,这样的悲剧值得深思。所以,在严格要求孩子之前,应先弄清楚什么样的严格才是正确的严格。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5、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家政厨师招聘(厨房厨师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