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保姆知识

孩子爱告状怎么办

2024-10-07 18:19:54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问题一:孩子总喜欢告状怎么办 告状是孩子社会性发展中的一种正常现象。孩子的告状,看起来事小,但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影响孩子与同伴之间的关系,也可能会对孩子性格和品质的形成产

问题一:孩子总喜欢告状怎么办 告状是孩子社会性发展中的一种正常现象。孩子的告状,看起来事小,但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影响孩子与同伴之间的关系,也可能会对孩子性格和品质的形成产生影响。那么,对于爱告状的孩子,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呢? 一、引导孩子判断对错 在家长看来,很小的一件事情,孩子也会告状。这种情况很多家长都会觉得很烦,不加理睬,甚至会不耐烦地回应说:“你先管好你自己再说。”如果家长总这样应对孩子的告状,孩子就会很困惑,明明是他们做错了,为什么家长不批评他们,反而要骂我呢?因此,家长一定要分清孩子告状的目的,区别地加以对待。 对于表现型告状的孩子,家长要对孩子的行为加以肯定,鼓励孩子正确的行为型空。对于试探型的告状,家长应明确表态,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对于求助型和小题大做型的幼儿,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分析事情的经过,让孩子学习公正、客观地看待别人的行为,懂得同伴之间应该相互理解和谦让。 二、引导孩子独立地处理问题 如果每次孩子告状,家长都只一味地说:“好,我来批评他。”这样势必会让孩子告状的行为得到正强化,让孩子告状的行为越演越烈。因此,当孩子告状时,家长可以说“你自己解决吧!”“我知道你自己会处理的”,以此,鼓励孩子独自去处理问题,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亲爱的家长朋友,您的孩子爱告状吗?您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问题二:孩子爱告状怎么办? 但是,我们提倡要具体事情具体分析,作为父母,要耐心分析孩子的告状心理,正确处理孩子爱告状的行为。 本文根据孩子“告状”的目的,选取三种典型场景,让妈妈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有效的引导。 表现一:检举家人 案例 镜头1:“妈妈,爸爸今天又吸烟了!” 镜头2:“妈妈,哥哥还没洗手就来吃饭了!” 原因分析: 对规则的敏感性 成年人所讲的告状,是指告密或搬弄是非。这是不正派的行为。可是幼儿的告状是性质完全不同的概念。这说明儿童已经开始有了进行是非判断的意识。因为三四岁的孩子已经能记住父母定下的规矩了,如他们记得妈妈规定爸爸不能抽烟,所有人吃饭前必须先洗手等,并且大都无条件地相信它们的权威性,对这些规矩极其敏感,一旦谁没有按照自己熟悉的规则去做,他们就会觉得不能理解。对一个人不可以的事,对所有的人都应该是不可以的,怎么可以有例外呢? 对策: (1)及时安抚 对宝宝来说,告状是个很严肃的事情,他需要你的耐心与关注。而且宝宝告状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你与他站在统一战线,先不论事实如何,都要及时地安抚宝宝的饥败情绪,比如“妈妈知道了,一会去把爸爸的烟都搜出来!”“哦,妈妈知道了,让哥哥马上去洗手了再来吃饭。”让小家伙知道,他的“努力”是值得的卜肢瞎。 (2)积极处理 告了状,就要结案,这样才是对宝宝真正负责任。要根据你得到的信息,采取最积极的处理办法,比如当着宝宝的面,让爸爸把烟都交出来,并说明抽烟是有害健康的。让哥哥先去洗手再来吃饭,并告诉哥哥,不洗手就吃饭是不卫生的。要让宝宝知道一些正确的规则是应该遵守和坚持的。 表现二:检举犯错误的朋友 案例 镜头3:“妈妈,明明又掐花骨朵儿啦。” 原因分析: 渴望获得成人的肯定 孩子告状,常常是希望获得父母肯定、认同的一种方式。这也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之一。因为在我们的文化传统里,老师和父母对循规蹈矩的孩子一贯是鼓励的。所以宝宝会检举他人,追求自我表现,希望成年人对他自己的是非判断做出肯定。同时,告状说明孩子有了一定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也许会想“我要是摘了花儿,妈妈要发脾气的,因为妈妈说过不能摘花,所以我没有摘花儿”。但孩子总是先看到别人的缺点,而对自己的缺点,即使这些缺点与别人的一样也不容易发现。所以,孩子喜欢告别人的状,以示别人不好而自己好。 对策: (1)对宝宝好的行为给予肯定 渴望受到大人的关注和夸奖,是幼儿的一种普遍心理。但是这个时期的孩子,虽然自我意识已经开始萌芽,有了初步的独立意识,但他们的是非辨别能力和实际处事能力又相对偏弱,所以遇到问题时,孩子们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告状”,向成人求助。针对这种行为,首先我们应该对他的行为给予肯定,如我们可以表扬他说:“明明摘花是不对的,你没有这样做是好孩子。”这也是培养儿童形成正确的判断力和良好的克制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2)把“被告”当作一面镜子 有些孩子告发别人的缺点的同时,自己身上也恰恰有这些毛病。其实,这是教育孩子改掉坏毛病的一个好时机,父母可以趁势启发孩子说“明明这样做不对,你应该怎样呢?”并鼓励让孩子自己说出正确的行为,以此帮助孩子从中吸取教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表现三:检举与自己发生矛盾的朋友 案例 镜头4: 大型玩具里有一个小秋千,过了一会儿宝宝急匆匆跑过来对妈妈说:“妈妈,小吉不让我荡秋千。” (案例)镜头5:“姑妈,姐姐不让我玩她的布娃娃,还说:‘想玩,就回家玩自己的去!’”朵朵跑到阳台,哭着向正在晾衣服的姑妈诉说着小表姐的“罪状”。 原因分析: (1)宣泄紧张情绪 当宝宝与伙伴发生了矛盾,或受了委屈,而向成人告状时,这实际上是孩子宣泄紧......>>

问题三:孩子爱告状家长应该怎么办? 莉莉和妈妈在公共汽车站等车,她看见旁边也有一个差不多四五岁的小女孩儿,而她发现这女孩儿竟然化了红嘴唇,好像还涂了红脸蛋。尽管莉莉根本不认识人家,可她还是冲着妈妈大声地叫出来:妈妈你看!她化妆了!你告过我,小孩子是不能化妆的! 如何受理此类告状:你可以告诉孩子,虽然我们定了这样的原则,但并不意味着别人不这样做就是错的。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和自己一样,世界是个丰富而复杂的东西,要让孩子学会理解即使是规矩也是千差万别的。齐齐妈就说:每当孩子在这种情况下较真不休时,我就告诉他:‘别的小孩如果做的不好的话,他的爸爸妈妈会来解决他的问题,你不用担心。如果他做错了,他的家长会纠正他的。’这样齐齐就会觉得很满意了。 我委屈 妈妈和小姨在厨房准备饭菜,特特和表哥悠悠在屋里东跑西跑玩儿打仗。闹哄哄的屋子突然没有了声音,不一会儿,特特挂着眼泪溜到厨房,对妈妈说:妈妈,悠悠哥哥拿着冲锋枪不让我玩儿,他老要我当坏蛋,他打我 如何受理此类告状:首先你一定要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心情,认真并关切地倾听他。之后你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怎么去解决问题:那么下面你打算怎么做呢?如果孩子对你的提问仍然没有答案的话,你可以提供给他一些怎样去自己和小朋友谈判或讲道理或解决问题的建议。你要给孩子这样的概念:他自己是有这样的能力去对付这些难题的。久而久之,他们就能够积累起这些经验,将来独立解决问题了。小雅的妈妈就做得特别理智和智慧:小雅说幼儿园的冬冬老是跑过来冲撞她,很讨厌。我一边教导着女儿要包容原谅淘气的小男孩,一边又鼓励羞怯的女儿:‘下次冬冬要是再跑过来撞你,你就闪开,哈,他一定会扑个空!’女儿听着很好玩儿,还和爸爸演练起来,开心得早就忘了委屈和难受。第二天她回来说,她没有闪开,而是好好地和冬冬说‘你以后别撞我了,我们好好玩儿吧!’他们就这样和好了! 我检举,我揭发! 孩子的这种检举揭发性质的告状,正面地讲,其实是表明他们有了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他们能够对他人的行为做以好坏对错的评判。他们在告发的同时,更希望得到的是家长及长辈们的肯定,从而来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并且希望告诉给家长我知道怎样做是更好的。而另一方面,也是是较为普遍被家长和老师们烦恼并担忧的就是,这种行为很可能导致孩子总是盯着别人的缺点、错误,不仅难以从别人身上发现优点,也使他不能对自己身上的缺点予以足够的重视。 如果被告发的是认识的小朋友,我也会从他们的身上取出一些欢欢没有的优点,教导孩子虽然别人会有这样那样的错误,但他们同时也有你所没有的优点。我同时特别注意遏制欢欢会产生那种因为嫉妒或故意贬低别人的心理,而告恶状的心理,因为这就是绝对不健康的了。我觉得,在我的重视和细心引导之下,欢欢在每次类似情形的告状之后,并没有出现我所担心的傲慢喜悦,而是心态平和地还能继续与小朋友玩耍。我很高兴。 Tips 正如欢欢爸爸所说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漠然,更是一种可怕。善意、关怀、热心的孩子,总是可塑和更加健康的。因此,在我们有意减少孩子恶意告状的同时,有些必要的状是要提醒孩子,那是必须告的。 * 当你看到别的小孩儿在玩儿一些危险的游戏的时候,比如玩儿火、玩儿电,要尽快告诉大人。 * 当你看到有人受到威胁的时候,最好能立即通知老师、家长或者警察叔叔。 * 当你看到有小朋友在哭泣,而又没有人注意到他的时候,他可能是需要帮助或者生病了,你应该告知老师或父母这件事。

问题四:怎样改掉小孩爱告状的毛病? 要引导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学会与同伴沟通,不要什么事都告状,一味地依赖大人。为了帮助孩子改掉爱告状的毛病,育儿专家专家称,3~6岁的幼儿特别爱告状。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萌芽,有了初步的独立意识,但他们的是非辨别能力和实际处事能力又偏弱,为了解决问题,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告状”,其目的是向成人求助。专家指点我,要多教给孩子一些解决矛盾与冲突的策略,遇事不但能够自己处理,还学会了包容。

问题五:如何对待孩子“爱告状” 老师,我被他打了。妈妈,他拿了我的东西不还。让不少父母和幼儿园老师头疼的是,孩子经常拿各种小事情来找自己告状。一些父母不知所措:对他的告状很关心,怕孩子养成动不动就告状的习惯;不去理会吧,又怕孩子真的遇到了问题,受了欺负。那么, 心理学家认为,爱告状在幼儿期比较明显,是心理发育和人际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的正常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自然减少以致消失。爱告状既是幼儿期独立处理问题能力未成熟的表现,也是孩子和他人沟通的方式之一。这个现象也表明,这个时期也是幼儿人际交往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方式形成的重要时期。其实,孩子告状是一种依赖心理的表现,实际上,孩子的告状是否应该制止,主要看其告状的动机。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显示,孩子的告状动机主要有这么几种:1.被别人欺负后,想寻求大人的保护。2.孩子告状是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遇到问题时常手足无措,他们便告状,以求成人帮助解决问题。3.检举他人,希望成年人对他的是非判断作出肯定。4.追求自我表现,想从成年人那里得到肯定的评价。5.做错了事想逃避责任,免受批评和惩罚。6.嫉妒他人,企图利于告状来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年少的孩童爱告状是他们的年龄特征决定的。大人对于孩子实事求是的告状要认真对待,及时予以正确处理,当然更重要的是强化孩子自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淡化其告状意识乃至依赖心理。例如,大人可以这样对孩子讲:他弄坏书不是故意的,以后你和他一起爱护书好吗?如果对孩子的告状不置可否,不仅会使一些有害的问题无法及时解决,还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而如果鼓励他们的告状行为则会使其他孩子争相效仿,以致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发展,更为严重的是,会使一些小孩养成时时窥视他人秘密的不正常心态,导致其人格的畸形发展。所以一旦孩子告错了状,父母们与幼儿园的老师应及时对他进行提醒、帮助和纠正。

问题六:孩子老喜欢告状怎么办 在幼儿园里,有的孩子遇到一点小事儿,总喜欢向老师“告状‘。如,“老师,他的玩具不让我玩。‘“他刚才骂我。‘等等。而我们有些老师和家长呢,常常偏爱这些爱“告状‘的孩子,认为这些孩子听话,敢于“揭发‘别人,敢于向老师反映情况。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我们说,喜欢“告状‘是大多数孩子的天性,也反映了儿童已经初步形成了判断是非的能力。但是,这种判断能力还带有幼稚性,即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总是把眼睛盯着别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老师和家长鼓励孩子“告状‘,就会产生许多消极的后果。首先,鼓励孩子“告状‘,会使孩子养成总是把眼睛盯着别人,而看不到自己缺点的坏习惯。还有,孩子“告状‘,也容易引起同伴的不满,造成同伴之间的感情破裂。如果这种现象不及时加以纠正,就可能使“告状‘的孩子处于被同伴孤立的状况。再有,如果孩子以“告状‘为乐事,也不利于正直人格的建立。如果这个孩子从小习惯于背后告别人的状,将来他就很可能缺乏当面指出别人缺点的勇气,他就可能热衷于背后打小报告或背后揭人短处。这种做法,是非常令人讨厌的。 所以,老师和家长不应当鼓励喜欢“告状‘的孩子。具体做法是,当孩子因为一般小事来“告状‘时,老师和家长应鼓励孩子当面指出别人的缺点。与此同时,老师和家长应引导孩子在正确对待别人缺点的同时,也看到自己的缺点。 当然,不鼓励孩子“告状‘,并不是鼓励孩子为同伴“护短‘,当孩子因为同伴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来告状时,作为老师,仍然是应当认真“受理‘的。另外,如果孩子是因为受了委屈而来“告状‘时,老师则应当查明情况,并给予适当的安慰。

查看原帖>>

问题七:如何改善幼儿爱告状的现象 ――文儒中心幼儿园中班 李颖 “老师李帛佳坐我的椅子了!”、“老师王绥山老是摸我的脸!”“老师,邱峡他抢我玩具,不给我玩”、、、、、、唉!面对这些中班阶段的孩子,整天忙得我焦头烂额。幼儿园的孩子们在一个大家庭中生活,每天在一起打打闹闹、磕磕碰碰,时不时会产生各种矛盾。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关键在于老师们的引导。孩子们年龄小,自己不能很好的解决各种矛盾,这更会使矛盾激化,产生不好的后果。遇到事情自己不去想办法解决问题,事事依赖老师,这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们出现的心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老师要找到好的方法,学会好好的引导,让孩子们能团结友爱,出现问题学会自己解决。下面是我亲身经历的一次案例:一天我们班王绥山又来告状了,他说王康祯总是揪她的衣服,这次我没有像以前一样批评王康祯,为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我带着孩子们玩起了小小调解员的游戏。我请了两个小朋友当调解员,共同来解决问题,嘿,这个办法可真灵,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小调解员”认真极了,很快便把问题解决好了。活动后,我告诉孩子们,以后遇到事情要先学会自己解决,当实在解决不了了再问老师,渐渐的,来向我告状的小朋友少了,很多时候会看到两个孩子闹别扭后互相道歉,互相承认错误,其他孩子互相安慰。孩子们间的感情越来越好,打闹的也少了。幼儿期的孩子变得爱告状,这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幼儿期的孩子在思想认识方面对大人还很有依赖性,特别是孩子上了幼儿园,对教师非常崇拜,什么是好?什么是坏?老师赞许的就是好,教师指责的就是坏…所以,孩子们很在意父母、教师对自己行为的态度,不管是赞许还是谴责,肯定还是否定,都成了孩子们判断是非曲直、善恶好坏的最高标准。孩子的“告状”看起来事小,但若处理不当,会影响幼儿之间、师幼之间的关系,并会对幼儿的性格和品质的形成产生影响,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幼儿告状行为,在幼儿园中显得十分重要。那么如何处理孩子的告状行为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首先,教师与家长的观念态度都要转变,对待任何小事都要“看起来在意,事实上忽略”,不管孩子告状的原因是什么,此时你在孩子心目中就是至高威望的大法官,任何简单敷衍的态度对孩子都是不礼貌、不尊重的。其次,教师应了解幼儿告状的动机和目的,区别对待。最后,教师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幼儿独立处事的能力和良好的品质,减少幼儿的告状行为。总之,幼儿的告状看来事小,其实跟幼儿的心理发展关系很大,作为幼儿启蒙者的我们,在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时,切莫等闲视之。事实上,只要我们教育引导得当,它还能帮助我们提高教育效果,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活动情况和心理需要,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有的放矢,成效显著。相信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共同的努力,孩子会得到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