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谨记这4条原则,家庭教育从“暗示”开始
1、家庭教育,谨记这4条原则
  很多家长抱怨教育孩子困难,不管怎么做孩子都有一点:离经叛道",这可是让很多爸爸妈妈们头疼不已,可是,教育就真的有这么难么?为什
1、家庭教育,谨记这4条原则
很多家长抱怨教育孩子困难,不管怎么做孩子都有一点:离经叛道",这可是让很多爸爸妈妈们头疼不已,可是,教育就真的有这么难么?为什么有的父母看起来很悠闲,却能把孩子教育的很好呢?那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你身边触手可及的四条简单的教育原则。
1.拒绝长篇大论
有没有父母会有这样的体验,当你口干舌燥说了一大堆道理之后,孩子却像耳旁风一样,从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孩子毕竟是孩子,孩子的世界是简单的,他们只是认同自己亲身所体会过的东西,所以,父母无需长篇大论地给他们讲道理,而是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下,让孩子自己去感悟,比方说嫉妒这个词,孩子一般很难理解,可是父母可以在孩子真的嫉妒时,用这一词汇来帮助孩子理解,渐渐地孩子就能够运用这个词汇了。
2.拒绝揠苗助长
有些父母总是喜欢用成人的眼光来对待孩子,比方说,孩子考试考了不及格,爸爸妈妈拿到考卷就会责怪说::这么简单的数学题,你都不会,笨死了!"父母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孩子会真的认为自己比其他同学笨,对学习会越来越没有自信,孩子只不过在学习上有一点小问题,父母要循序渐进地帮孩子解决,而不是揠苗助长!
3.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所谓:理解万岁",也就是说很多事情如果双方能够换位思考的话,就会解决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没有同理心的孩子,很容易活着自己的世界里,慢慢地会变得自私、不懂得为他人考虑问题。一般情商高的人都懂得为他人考虑问题,善于理解他人。不要小看同理心,它会让你的教育之路更加好走!
4.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直接给一个人鱼,的确是不如教给他钓鱼的方法的,这一点同样适用于教育。在面对孩子的疑问时,有的父母觉得烦,就会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这样的教育是错误的,父母应该引导孩子先思考、然后尝试理解、最终达到让孩子明白的目的。
此外,在和孩子讲道理的时候,最好不要超出孩子的理解范围,如果实在很难说明白的话,就通过举例子或者讲故事的方式让道理变得通俗易懂。相信这样的教育会让爸爸妈妈们的教育之路越来越顺畅!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家庭教育从“暗示”开始
一说到教育,不少父母就都站出来说话了,说的不是自己多有能耐把孩子教育得有多好,而是大倒苦水,说自己的孩子不懂事,不知道感恩,不懂得父母的辛苦和不容易。这都是怎么一回事?难道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吗?
1.暗示对孩子的重要作用
很多家长总是错误地理解成,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应该是“有话就大声说出来”的好。却不知道日常生活之中,除了父母对孩子的爱需要大声说出来之外,其他的都可以用“暗示”的方式向孩子传递。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更希望得到鼓励和肯定,因而暗示对孩子就显得很重要了,无论是行为上的暗示,还是心理上的暗示,或是语言上的暗示,都能对孩子起来鼓励和肯定的作用。从而让孩子更加自信和阳光,成长成一 个优秀的好孩子。
2.对孩子进行言语上的暗示
有一类孩子,她们可能行为习惯差一点,这是因为日常家庭教育的原因所导致,当父母发现这个问题之后 ,就可以直接用语言方面的暗示。比如孩子进出门不跟父母打招呼,父母就可以这样子说:“我今天回家 的路上遇到一个很有礼貌的孩子,她会主动和人打招呼。”如果孩子当时没有跟父母打招呼,他们会觉得 很不好意思,也就会在父母的语言提醒之下马上打招呼。这样子的暗示,已然是明显了,孩子自然是能听 懂的,他们也就在父母的暗示之下马上改正了自己的不良习惯。
3.对孩子进行行为上的暗示
当孩子出现不良习惯时,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也就成了对他们最好和地为暗示,父母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言行,争取一举一动都做孩子的好榜样。比如孩子到了个公共场合玩,看到地上有几个矿泉水瓶子,孩子随手一丢把自己手上的也扔了下去。此时父亲却弯下腰来看所有的水瓶子一个个捡起来放进附近的垃圾桶之中。孩子会不会觉得羞愧脸红呢?父母用自己的行为给孩子要爱护环境,养成不乱丢垃圾的好习 惯的暗示。父母不是采用的批评孩子乱扔垃圾的教育方式,即给孩子留了面子,又让他们上了很深刻的一 课一举多得。
4.对孩子进行环境上的暗示
在中国有一句很通俗的谚语:“种豆得豆,种瓜得瓜。”意思很容易懂,就是你播种什么就收获什么。如果父母给孩子营造的是一个健康温馨感恩的家庭环境,那父母就能收获一个阳光健康懂得感恩的孩子。相反,父母可能就不会那么幸运地收获一个这样的好孩子了。因此,对孩子进行环境上的暗示也是很有必要的,不要忽略这一环节。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家庭教育应注意的几项原则
爱子必须教子,教子才是真正的爱子,否则便是溺爱,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爱子之道在于教,教子之道在于严,严斯威也。爱而不教犹不爱也,教而不严犹不教也”。这段话告诉我们,父母对子女不但要教,而且要严加管教,更要讲究教育方法。因此,家庭教育要坚持“爱与教相结合”的原则,把严格要求和教育得法结合起来。
成人喜欢婴幼儿,这是人之常情。因为婴幼儿的言笑举动都有他的自然天性。稍长大一点,这种天性渐渐失去,往往不接受父母的教训,使父母所不喜欢。“当长子可恶之时,正是幼子可爱之日”。父母把爱长子的心移到幼子身上,待到幼子长大再没有移爱的儿子,因此,幼子始终为父母所爱,长子始终为父母所恶,出现长幼之间所爱不均的现象。这种偏爱,往往对幼子娇生惯养,容易使长子心理不平衡,产生忌妒怨恨反抗心理,从而不听父母的教养。
善于教育儿女的父母要随时发现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发现小孩的优点就鼓励,发现他们的缺点加以责备。如果父严于外,而母宽于内,父督于智而母以于常,“欲子之成其可得乎”。母亲与父亲教育子女不一致,当然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会使孩子无所适从。家庭中只有夫妇双方对子女的要求一致,其教育才会发生效果,否则,父严母宽其作用就互相抵消了。
“欲速则不达”,这不但是一般治事的规律,也是家庭中教育孩子值得注意的事。《来复堂全书》指出:“凡教子弟,最不可欲速,此仇嫉厌倦之所由生也,即遇有过,亦当慎其所以责之。如对众不责,愧晦不责,深夜不责,饮食不责,欢庆不责,悲忧不责,疾病不责。”
家庭教育的对象是婴幼儿,施行家庭教育要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顺其心理施行教育,才会有成效。若不明白孩子心理而妄施教育,那教育必定没有成效可言。过度教育的危害
产生过度教育的原因在于家长误认为早期教育越早越好,让自己3岁的孩子学习小学一年级的功课,让两岁的孩予学写字,学外语等等。如果孩子不爱学,就用打骂、惩罚的办法强迫他学,把早期教育片面理解为识字、算算术、背诗歌等。据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研究,对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危害最大的就是过度教育。过度教育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过度教育有哪些表现和危害呢?具体来说,过度教育有下列表现和危害:
有的父母担心孩子吃不好、穿不好,对孩子百般侍候。祖父祖母、外公外婆也“不甘落后”,一家人围着孩子团团转,形成“四二一”家庭模式。孩子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什么也不用干,假如孩子想干什么也要由大人陪着。在这种环境里成长的孩子心中只有自我,不会考虑也不必考虑别人,缺乏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不懂得自己对家庭和社会要承担的义务。过多的保护使孩子和社会之间竖起了一道保护墙,使孩子在无形中远离了社会。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是驱使孩子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第一步。孩子好“动”,难免会有一点“危险”。例如,玩沙土可能弄脏衣服和弄伤眼睛,但如果因此就对孩子的一切活动都加以限制,处处干涉,不仅禁锢了孩子智力发展,而且束缚了孩子个性的发展。父母处处担心孩子可能出乱子,这是父母懦弱胆怯的表现,而且它会无声地传递给孩子,为孩子所继承。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胆小、怕事,神经过敏。这样,以后他们在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里是很难立足的。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孩子的心理发展是受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因素影响的,过度干涉会使原来性格脆弱的孩子变得更加脆弱,而对原来性格倔犟的孩子,则会激发更强烈的反抗。许多年轻父母抱怨孩子不听话,跟父母对着干,究其原因可能是这种过度干涉助长了他们的逆反心理。过度干涉还会培养出一个性格暴烈和软弱混合一体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往往在社会上被别人骑在头上一声不吭,忍气吞声,可在家里却称王称霸,拿父母当出气筒。
过度保护和过度干涉是一种教育思想的两种表现,出发点都是要“保”,父母想包办代替孩子的一切,结果却培养出了缺乏独立性、自立性、不能保护自己的人。
过度期望,常常听到一些孩子说,“没劲,一天到晚学这学那”。一些家长星期日整天要陪着孩子学写字、背唐诗、学外语、算算术、弹钢琴等等。这种现象几乎成了独生子女培养中的“传染病”,有人还美其名日“早期教育”,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早期教育必需符合婴幼儿年龄特点,是“教”而不是“塞”,这样才不致抹煞孩子的个性差异,或阻碍其创造性的发展。许多年轻父母对子女抱太大的希望,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就给孩子施加了压力,许多孩子还未上学就对学校充满了恐惧,有些孩子上学后出现神经衰弱等现象,还有些孩子逃学、旷课。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家庭教育的原则和特点
家长在家教中应坚持如下几条基本原则:
1、全面发展原则。现代社会要求未来的建设者,不但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健康的心理;不但要有较高的智力素质,还要有较高的非智力素质。任何偏废都不利于适应未来竞争社会的需要。
2、一致性原则。孩子的父母要共同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教育的方法方式要保持一致。父母在教育方面的不一致性往往使家教事倍功半。
3、榜样原则。家长不可忽视自己的言行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一定要谨言慎行,发挥身教胜于言教的作用。
4、超前性原则。家长应有一定的超前意识,提前了解和研究孩子下一个发展期的变化特点,做好教育方式方法调整的准备。
5、两个积极性原则。家教的成功不但要有家长的积极性,还要有孩子的积极性。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是家教成功不可或缺的条件。
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尤其对处于婴幼儿期、童年期的孩子来说,家庭教育对其性格、气质、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个作用是由家庭教育的特点决定的。
第一个特点是亲子关系的密切性(包括祖孙关系)。亲子关系和祖孙关系是一种血缘关系,是一种自然形成的养育和被养育的关系,也是一种亲情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亲子间必然产生亲切感和依赖感。
第二个特点是教育的启蒙性。早期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的培养是基础性的,具有极其重要的启蒙作用,并会影响孩子日后接受其他教育的能力。
第三个特点是教育的渗透性。由于家庭教育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无处不在,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进行教育。
第四个特点是影响的深刻性。正由于家庭教育具有以上三个特点,家长对婴幼儿期和童年期的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并可能影响孩子一生。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