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保姆知识

如何全面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

2022-03-29 09:21:06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如何全面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活动以教师自身的成长需要为切人点,围绕教师如何成就事业的主题展开,其核心是全面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

1、如何全面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活动以教师自身的成长需要为切人点,围绕教师如何成就事业的主题展开,其核心是全面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积极的自我概念是事业成功的第一要素;良好的工作动机和态度是事业成功的保证;掌握正确的方法是事业成功的途径;保持身心健康是事业成功的条件。

  例如,在引导教师: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时,我们组织了一个:写优点"的活动。在优美音乐的伴奏下,老师们回想着自己的一个个优点,把它们记录下来,同时进一步思考:如果充分发扬这些优点,会给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哪些变化。通过活动,卺师们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优点,其中一些甚至是他们过去所不敢面对的。他们说::活动使我们找到了自信,找回了自我,也看到了光明的未来。\"

  在:如何保持身心健康"的学习中,我们介绍了缓解紧张情绪、避免发怒的具体方法,还在组内开展了给每个人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出主意的活动。一位曾在工作中遇到挫折的教师说::参加教研组后,我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仿佛一个人在一间屋子里憋闷了很久,突然打开一扇门,看见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并参与创造这个世界。"

   我们的学习内容借鉴了中科院心理所刘善循教授编著的心理素质训练实验教材等最新研究成果,同时加入组织者结合幼儿园工作特点自编的大量操作活动,因此既有科学性、又具实用性,重在引导教师获得感受和体验,十分贴近幼儿教师的需求。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

  我想对造成孩子自卑、封闭、压抑、焦虑的封闭状态的外部环境,即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提出一些看法。对于一个学生而言,这两方面的环境是他们成长的主要环境。

  我们现有的学校教育体系,从小学到大学,都更注重于知识传授。且不说这些知识体系,学科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有效,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人格教育、人生观的探讨却实在是太欠缺了。现有的道德伦理教育与社会现实相距太远,而且还往往过于空泛,抽象,缺乏说服力。

  成绩的优劣,成了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第一标准,这是指在学校而言。学生们的精力扑在了分数上,这种以分数为标准的衡量方法,却会压抑人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创造能力。所谓:高分低能"的现象,是也。

  社会以她自己的规律在运转,:识时务者为俊杰",顺者昌,逆者亡。成功者其实就是顺势者,顺大势成大就,顺小势成小就。

  然而从大学:圣殿"里走出来的学生,对这个复杂又固执的社会,很容易有无所适从的感觉。以他们受的教育,以他们:游手好闲"的校园生活,与社会相距实在太远。

  他们迷惘、愕然,学校太理想化,生活却太复杂。被粉饰与美化的生活欺骗了他们,:做得说不得"的存在坑了他们。悟性高的学生,慢慢地瞧出个名堂,知道怎么顺势,怎么拐弯,怎么成就自己。那些个真诚的、坦率的、傻呼呼的,说不定就碰个头破血流。回转身,惨惨说一声::真虚伪。"

  那位:专门买碗"的大学生,敢情就是后者。从中学到大学,对大学生活的:浪漫"、:随意"就受不了。

  再说我们的家庭教育,一般父母评定孩子的标准其一是:高分",其二是:乖"还是:不乖",即是否听话。他们基本无视孩子的人格培养与能力开发,在生活上对孩子:无微不至",让他吃得好,穿得漂亮,身体棒棒的,走出去体体面面。至于他的心理状况呢?关心的就不多。

  有许多家长,对孩子有一种:敌意"的态度,使其在斥责声中长大,这是许多孩子的体会。父母对孩子发脾气、耍态度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

  结果,在家长面前,有的孩子就战战兢兢,形容委琐,而一旦脱离了父母的视线,就无法无天,顽劣不堪。有的孩子与父母就缺少一份亲密的感情。从小感情压抑,落落漠漠的,不爱与人交往。那位大学生,显然是与父母有隔阂的,因此也不多交流。

  在一些学生身上显露出来的自我封闭状况,与缺少亲密的人际交往有关。这些封闭者往往害怕社交,甚至害怕一般的同学交往。其结果,越是害怕,越是封闭。封闭造成孤独、压抑、焦虑,最后形成心理障碍,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与学习。

  作为家长,应该主动关心、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帮助协调孩子的情绪,矫正他的性格偏差。例如对于这位大学生,如果父母能经常与他谈话,并帮助他澄清一些偏见,给他为人处世的参考,那他的精神状态就不至于到此地步。当然,对于学生们来说,也有一个对社会、对新环境的认识,适应、改造过程。固执己见,一成不变,很难生存,更别说竞争了。作为家长,你是要培养一个身心健康、有发展潜力、能愉快生活的孩子,还是要一个具有严重心理偏差的:天才"呢?这两种不同的目标,会形成两种不同的教育方法。

  无疑,心理健康,也即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们进行竞争的首要条件之一。

  从某本书上读到心理健康的标准,转录如下,以供家长、教师及学生参考:

  1.有正常的认知能力,没有认识障碍。

  2.有丰富的感情,愉快的情绪,能承受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挫折。

  3.意志健全,有自我控制能力,能战胜压抑、沮丧等消极情绪。

  4.有较好的适应性。

  5.心理特点和实际年龄相一致。

  6.能正确认识自身,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恰当的估计。

  7.对一定的事物持有积极的态度和稳定的情绪。

  8.智力健全。

  9.具有从事一般活动的能力和不同程度的创造性。

  10.有切合实际的人生追求目标。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谈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心理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孩子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幼儿心理素质教育应该是幼儿园素质教育中极其重要的内容,然而这方面研究还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当前,许多幼儿存在着一些不良的心理问题,如:怯懦、任性、自卑、自负、嫉妒、过分敏感、依赖性强、情绪不稳定、意志薄弱、抗挫能力差等。因此,幼儿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急待解决的一个新课题。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通过有效途径对幼儿心理素质培养呢?

帮助幼儿确立自我,促进自己适应环境。幼儿园的孩子由于年龄小、自我意识水平低,不能正确估计和评价自己。帮助幼儿确立自我意识,使其正确地估计自己和别人,恰当地认识和处理自己和周围人之间的关系,相信自己,增强自信心。特别是要保持个人和环境的心理平衡,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使幼儿能顺利地步入心理健康发展的轨道。

(1)克服自负心理。自负是指孩子过高地估计和评价自己的表现。例如班上有个别幼儿,因自己的某方面比较“能干”而常常受老师表扬,就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不愿意与他人一起玩。对此教师可通过故事《谁的本领大》、《不骄傲的孩子》等进行教育疏导,指导幼儿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帮助幼儿理解:人各有各的本领,只有团结协作,互相帮助,才能使各人的本领得到最好地发挥。并教育幼儿“不管自己在哪方面做得比别人好,还是生活条件比别人优越,都不能瞧不起别人,不可以骄傲自满”。逐步让孩子们懂得“虚心使人进步”的道理。

(2)战胜自卑心理。自卑的幼儿总是不相信自己,认为自己“事事不如人”。教师对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①要引导孩子重新看待和估计自己,帮助他们把自己比同龄人做得更好的事找出来,做出合理客观的评价。②引导孩子不要“以己之短比人之长”,而要不断使自己“扬长避短”。同时教师应提供给孩子表现和锻炼的机会,安排一些适合他们特点、爱好和能力的活动,让他们把事情做好,从而提高自信心。③针对孩子的弱点,要指导其主动求得别人的帮助,不可因害怕自己不如别人而自我封闭。

(3)消除嫉妒心理。有的孩子不愿意别人比自己强,看到别人取得成绩或获得进步时,脸上就不高兴,心理就不平衡。这时,孩子更需要老师的关怀和帮助。作为教师也有责任对其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心理疏导,以期帮助孩子增强“消除嫉妒心理”的自信心和能力。首先应观察分析孩子的性格特点、生活习惯、交往活动等实情,找出容易产生嫉妒心理的各种因素。留心观察孩子日常的言谈举止,及时发现并制止嫉妒心理的萌芽。其次是平时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心理教育,如通过故事《不嫉妒别人》等形式,引导幼儿充分认识嫉妒心理的危害性,教育幼儿善于学习同伴的优点,启发诱导幼儿:每个孩子都在争取进步,自己也会不断进步。当别人进步时,自己不生气,不嫉妒,而要迎头赶上,争取进步。

加强意志力磨练,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由于家长的包办代替和娇宠溺爱,许多幼儿的抗挫能力较差,心理承受能力低下。必须加强意志磨练,提高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如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幼儿对生活中困难和挫折的认识,增强抗挫能力。可以讲述英雄人物历尽艰险战胜困难的故事;介绍一些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使幼儿明白: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随时都会遇到困难的,人要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总之,教师要提供更多的机会,使孩子从小多接触困难,以增强战胜困难的毅力。多承受挫折的磨练,以坚韧不拔的意志。久而久之,孩子就知道做事不易,世事艰难。这就培养了孩子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等优良的心理品质,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

营造健康心理氛围,满足正当心理需求。营造健康心理氛围,满足幼儿正当的心理需求,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形成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因素。每个幼儿都有获得“爱”的正当心理需求,实践证明:一个充分享受到成人正确理智的爱的孩子,总是充满自信,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反之,当孩子正当心理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时,则常常自暴自弃,或者产生种种逆反心理。教师首先应该尊重幼儿、热爱幼儿,掌握一些向幼儿表示师爱的技巧,努力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以满足幼儿正当的心理需求。如在幼儿最需要关怀时,亲切地看他一眼,或关切地说上一句话,或轻轻地抚摸他一下,这些都是“爱”的表示。这些看似简单、平常的言行,有的能让孩子快乐一天甚至几天,回味几年甚至一生。因此,教师平时应通过多种方式正确“施爱”,满足幼儿正当的心理需求,遏制和消除畏惧、惊恐、焦虑等心理疾患,逐步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等良好的心理素质,真正让幼儿在充满爱的心理氛围里健康成长。当然对于幼儿不合理的要求和愿望是不能迁就的,而应该耐心地做说服教育工作。同时要正确对待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失误,不要给予过多的指责。因为过多的指责,只会收到暂时的、表面的震慑作用,却中断了幼儿做错事后自我谴责和剖析错误的心理过程,也就中断了幼儿自我教育的过程,其直接后果是导致幼儿的固执和任性。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及时肯定幼儿的点滴进步,满足幼儿正当的心理需求,使其增强自信,从而诱导幼儿做一个性格开朗、情绪稳定、积极向上、热爱生活、活泼大方的孩子。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家庭环境与儿童的心理素质

家庭环境影响是多层次、多侧面的,包括实物环境、语言环境、心理环境和人际环境。实物环境是指家庭中实物的摆设。语言环境是指家庭中人与人的语言是否文明有礼,民主平等,商量谅解。人际环境是指尊老爱幼,各尽其责等品格,心理环境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态度及情感交流的状态,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因此,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保证。

家庭美德是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前提,家庭成员之间和谐、融洽。尽管有时发生意见,但在原则问题上是团结一致的。这样在合作、谅解和氛围下,不但使儿童学会了对人的互助、互爱、和作、谅解,使孩子的思维意志、能力等得到和谐发展,而且从中获得安全感,形成乐于接受教育的自觉性。相反,家庭成员之间如同陌路人,处事自私,争吵不休,这样家庭的儿童心理往往不健全,甚至是畸形的,他们对事情冷漠、偏执、不合作。因此要大力提倡家庭美德,正确处理家庭成员的互相关系,形成良好规范。要相处和睦,努力构建家庭的融洽气氛,父母说话办事不能以势压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样教人,充分体现家庭是生活之港湾,这才有助于儿童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父母良好的教养态度是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关键,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法是直接地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故然是父母教育的结果。专横的封建旧规家庭教育强调绝对服从父母的意志,因此稍有不听从就以惩罚。在这类父母持过分严厉的教养态度下,孩子自身缺少自主权,缺乏自信和独立性,或者另一方面会形成暴戾、横蛮、撒谎、逆反心理强,并往往会在捉弄别人,寻找报复中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平衡。过分娇庞的教养态度,有求必应,家长只想为儿童提供无所不到的帮助和保护。由于父母过分包办代替,使孩子养成极大的依赖性,就会形成自私、任性、放肆、易发脾气、好夸口的品性。放任自流的教养态度,儿童就会因得不到关心得不到父爱与母爱而产生孤独感,逐渐会形成富于攻击、冷酷,常常会有情绪不安,反复无常,容易触怒,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的心态。

父母良好的教养态度表现为能以民主、平常的态度对待教育儿童。家庭中能互相爱护、关心、随和谅解,父母能多给子女鼓励和诱导,而对子女的缺点、错误能恰如其分地批评指正,提高子女的认识,改正缺点。这样就逐渐培养了孩子自尊、自立,对别人热情友好。能接受批评,经受压力,有独立处事的能力。

家庭结构的变化是影响良好心理素质严重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社会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的急剧变化,家庭结构也随着发生变化。一些家庭结构的稳定正在动摇,家庭的解体与重构,单亲家庭不断出现。首当其冲使儿童的心理受到伤害,家庭的破裂使儿童内心的安全感和归宿感一下子消失,儿童赖以生存的家庭乐园一下子被破坏,从而使孩子容易形成变态心理和怪癖性格,也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这都严重影响着孩子健康心理的发展。

因此,必须大力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提高家长的责任,认识培养儿童健康心理的重要性,并努力克服家庭结构变化等带来的障碍,为子女的成长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6、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家政厨师招聘(厨房厨师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