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宝宝情感的7种做法,如何引导宝宝从小学会尊重他人
1、尊重宝宝情感的7种做法
1. 了解宝宝的意愿、尊重宝宝的选择许多父母已经认识到,在决定是否要让宝宝学才艺、以及学哪种才艺的时候,要尊重宝宝的选择。根据《亲子》
1、尊重宝宝情感的7种做法
1. 了解宝宝的意愿、尊重宝宝的选择
许多父母已经认识到,在决定是否要让宝宝学才艺、以及学哪种才艺的时候,要尊重宝宝的选择。根据《亲子》的调查,68.8%的爸爸妈妈认为,让宝宝自己选择想要学习的才艺,因为内在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step 1 当宝宝还不了解各种才艺活动的时候,不要直接问他是否想学。
如果不确定宝宝是否愿意学,而只是您的一时冲动——看见同事给孩子报了兴趣班,马上问宝宝“想学画画吗?”“想学钢琴吗?”周围小朋友和您的情绪很容易影响宝宝,他会说想学。您需要给宝宝提供各种才艺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再看他的意愿。例如,很随意地带他看一些才艺班、兴趣班的活动,给他介绍他们都在做什么。如果朋友当中有孩子在学才艺,您可以带宝宝去他家里玩,欣赏别人的才艺作品,试着玩一玩,如在钢琴上摸摸、弹弹。
和宝宝单独交谈的技巧
交谈的时候,首先帮助宝宝回忆所有他看到的才艺活动。
例如,“上个星期天,宝宝在少年宫看见王老师带小朋友玩什么呀?”“昨天,我们在月月姐姐家玩什么了?”当宝宝一点一点回忆起他见过的才艺活动,再问他觉得哪个比较好玩、有意思。如果他说出比较感兴趣的才艺活动,一定要问清原因,以确定他是对才艺活动本身感兴趣。
当确定宝宝的确对某种活动特别喜爱之后,您尽量用宝宝听得懂的语言告诉他学这种才艺需要付出代价,比如弹钢琴需要每天坚持练习。您可以引用宝宝认识的小朋友的例子跟他解释,虽然他并不能完全理解这种代价,但是仍然要说。这样多少可以帮助宝宝决定他是否要学这个才艺。如果他坚持想学,而将来坚持不下去时,就直接提醒他以前您就讲过,逐渐培养他对自己的决定有责任感。
多次交谈后,如果您感觉宝宝并没有对哪种才艺特别有兴趣,那就不要因为自己的迫切心情,选择一个班让他去上。您一定要放宽心,因为宝宝不学才艺,他会有更多时间享受其他自由的游戏活动,而智力和情感发展就是在游戏中得到的。如果宝宝想学很多才艺,您得告诉他只能选择其中一个。您把他喜欢的才艺活动的好处和代价都解释一遍,让他选择。一旦决定了,就跟他建立协议,如学多长时间,每天花多少时间练习等等。
2. 把爱护和培养宝宝的兴趣放在第一位
如果您决定让宝宝学才艺并确定了学习项目后,请您一定要非常明确培养才艺的目的:尊重和保护宝宝对才艺的兴趣,透过学习的过程让他更加喜爱这种才艺。
学龄前儿童的发展还不成熟,注意力不能集中很长时间、容易分心,手指肌肉发展没有完全成熟等等,而才艺学习有很多对身体技能和注意力的要求,因此,宝宝在技能上可能达不到要求。此外,学龄前是宝宝内在兴趣迅速发展时期,他们对很多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和喜爱,这些兴趣的种子如果得到很好呵护,宝宝将来可以从中得到许多乐趣,甚至成为他将来事业和生活的动力。所以,您不要斤斤计较才艺训练技能上的要求而扼杀了他宝贵的内在兴趣。天生的内在兴趣一旦失去,就很难弥补了。
您需要选择一个重视保护和培养宝宝兴趣的才艺老师或才艺教学。老师的专业水平虽然重要,但老师的教学态度和方法否能保护宝宝的兴趣更重要。如果教学忽略了宝宝的感受,甚至宝宝开始出现不感兴趣的苗头,您需要和老师沟通。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宁可让宝宝停止上这个才艺班。
3. 留心观察宝宝学习过程中的情绪变化
在宝宝进行才艺学习时,您需要观察宝宝的情绪,每次课后练习和去上课之前有什么情绪变化,不要只关心他的学习内容。
很多爸爸妈妈都有这种体会:宝宝刚开始的时候总是兴致勃勃,后来慢慢开始降温。因此,当您发现宝宝出现不愿意学的时候,思考一下有哪些因素影响他的学习热情。是课后练习时间太长?练习当中需要更频繁的休息时间?课程一直停留在他已掌握的水平以至于变得枯燥?还是因为他总达不到要求、没有成就感而一时失去兴趣?有特殊事件打击了宝宝的信心?和宝宝多交谈,向老师了解他上课的情况,逐渐找出原因,及时做出调整,以免他的兴趣完全丧失。
4. 腾出时间和宝宝一起学习
和宝宝单独相处的时间是非常宝贵的。爸爸妈妈要弯下身,做个和宝宝一样大的孩子,跟宝宝一起学习、练习。和您一起学习,会让宝宝更享受学习的过程。
无论您是否精通都要从零开始,和宝宝同步学习。不要充当老师的教导角色,要态度谦和与宝宝一起学,甚至向宝宝讨教他每天学的,和他做同样的功课,跟他一起讨论怎样能做得更好。
和宝宝一起学习最常出现的大问题是:爸爸妈妈总喜欢在旁边指指点点。指点太多,宝宝会无所适从,注意力分散,厌烦学习。如果您把和宝宝一起学习的过程录下来,您会很惊讶地看到自己从头至尾都在不停地说话,发布宝宝无法理解、接受的指令。事实上,您要多忍耐,常闭嘴,保持安静。即使宝宝做错了,让他自己纠正,他会更有主动学的劲头,否则过多的责备,他会感觉很糟糕。少一些指点和批评,宝宝会觉得自己是受父母信任的,自己是有能力的。
5.不要拿宝宝跟别人比
爸爸妈妈常常为了让宝宝更有学好的动力,常用中国父母的绝招来激励他——拿宝宝跟学得好的孩子比较,这会让宝宝很有压力。
比如对宝宝说,“你看小强现在都会弹一首完整的曲子,你快赶不上他了”,“莉莉的毛笔字写得可整齐了,你怎么还写得歪歪扭扭?”久而久之,有的宝宝会逃避学习;好胜心强的宝宝会把注意力放在跟别人的竞争上,没有心思享受学习才艺的快乐,最终也会丧失对才艺本身的兴趣。
6.让宝宝从自己的努力中找到成就感
学习才艺常常是一个不断练习的过程,很考验宝宝的坚持力。如果要让宝宝坚持练习才艺,爸爸妈妈需要坚持及时地注意到宝宝所付出的努力,不断地对他的努力作出反馈,帮助他从每一次小小的努力和付出中找到成就感。
例如跟宝宝一起,把他写的书法,画的画,挂在家里做装饰。不论作品的水平如何,只要宝宝付出了努力就可以。当宝宝学了新的字、新的画法,一定要及时更新墙上的旧作品。把旧的收集起来做成字集、画册,做成礼物送给亲朋好友。如果宝宝学琴,可以把他弹的曲子录下来,在您做家务或者全家人一起聊天休息的时候,放出来做背景音乐。宝宝会觉得他付出的努力是有成就的,而且给家人带来无限的欢乐。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如何引导宝宝从小学会尊重他人
如何对待别人?这是每个人从“咿哑”学语之时就开始遇到的问题。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同志式的、平等互助的关系。对自己的同志,怎能不尊重?教育孩子懂得尊重人,实在是让他们学会文明礼貌的首要一条!
一、尊重别人的人格:
别人热情同你打招呼,不能爱答不理;
别人想跟你来往交朋友,不能高傲冷淡,不同意时要婉言谢绝;
自己心情不好时,不能随便拿别人“撒气”;
开玩笑不说过头的话,不刺激人,不侮辱人,不随便给别人起外号;
不以自己所长,讥笑别人之短,不刺伤别人的自尊心,不无根据地猜疑人;
彼此有争论的时候,不专揭对方的“短处”,对同志,在非原则问题上要“嘴下留情”;
不能用“咒”对方长辈的话来骂人;
对老弱妇孺,不能有厌恶表现,不取笑,不冲撞;
不捉弄生理有缺陷的人和精神病患者。
二、尊重别人的劳动:
上课、集会不迟到,不在下面交头接耳、读书翻报或瞌睡养神;
对老师批改的作业和试卷要认真思考,负责地订正其中的错处;
肴演出或比赛时不随便走动,不高声谈笑,不喝倒采,不吹口哨,不提前退场;
对售货员、售票员、服务员等说话和气,以平等的态度待人;
自觉维护公共场所的卫生,尊重清洁工人的劳动;
别人为你服务,帮你办事之后,应热情地表示感谢。
三、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父母要尊重宝宝的自言自语
佳佳3岁了,妈妈发现她越来越喜欢自己跟自己讲话了。玩芭比娃娃的时候,她自己对自己说;躺床上的时候,她也小声说着什么;有的时候,声音还很大,好像在训斥谁……妈妈有点担心,宝宝怎么回事?不和妈妈说话,却一个人在那儿说。
妈妈跟同事说起这事,同事说他们家的孩子也有过这么个阶段,也没怎么管自己就不说了。妈妈担心,如果宝宝一直这么说下去,情况会不会不妙呢?
这是宝宝成长的必然过程
妈妈大可放心,不到3岁的宝宝自言自语不是什么不好的表现,也不是心理异常,而是宝宝学习语言必经的一个过程。
人的语言有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之分,3岁前的宝宝以学习外部语言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内部语言才逐渐形成。
宝宝的自言自语正是从外部语言向内部语言的一种过渡。外部语言是说出来的话,是人际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音义结合的信息符号系统。内部语言是大脑思维的信息符号系统。内部语言活动是以外部语言为基础,并以生成外部语言为结果的信息处理过程。
一般情况下,宝宝从1岁就开始真正地说话了。这个时候的语言特点是思维活动立即用语言表达出来,做什么就说什么。比如,宝宝搭积木,边搭边说:宝宝搭高楼",:高楼有楼梯"。宝宝一边吃饭,就会一边说::宝宝吃饭!"
3岁以后,他们的外部语言表达能力已经有了较好的发展。这时的宝宝和周围人的语言交流沟通已经不成问题了。从此,宝宝就向更高层次的语言能力发展了——形成内部语言。如果宝宝形成了内部语言,宝宝只是用脑想,不一定会出声,这个阶段宝宝的抽象思维能力、思维速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对宝宝来讲外部语言就是说出来的话,内部语言就是思考的过程,宝宝的自言自语就是从外部语言向内部语言进行转化的一个过渡阶段。这个阶段宝宝还必须把自己心里想的内容用外部语言的方式讲出来,在自言自语中理顺思路。可以说,宝宝的自言自语,是宝宝的思维工具,是思维的有声表现。
我们会看到宝宝一边做事一边小声地嘀咕::放这里不行,就放那里,我让你不行,我把你扣过来!看你行不行!":小房顶找不到了?噢,在这里。":咦,小白兔的房子怎么这么小?没关系,我还有好办法。"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宝宝的表情,听听宝宝说什么,一定会觉得非常有趣。宝宝的自言自语实际上是一种创造性的说话游戏,在游戏中,主角是宝宝和他眼里的世界。在这个宝宝自娱自乐的游戏里,宝宝的语言能力获得了很好的发展。
宝宝自言自语时往往先要把自己想象成某种角色,然后按照这个角色的行为说话。比如,在玩玩具熊的过程中,宝宝可能会把自己想象成小白兔,和玩具熊说个不停。这个过程锻炼了宝宝的想象力,丰富了宝宝的思维。宝宝游戏中的语言可能是平时听到的他比较感兴趣的身边人说过的话,也可能是动画片、故事中的对话,还可能是宝宝语言经验的综合和创造。
所以说,这个过程能够促进宝宝语言发展的进程。随着年龄和能力的增长,宝宝大声的自言自语会变成小声的嘀咕,最后转变为思维过程中静默无声的内部言语。妈妈不要为此担心,不要觉得是什么病态。一般到7岁以后宝宝就不再出现自言自语了。如果此时还是不停地自言自语,根本不跟别人说话,妈妈则要考虑是不是心理方面的问题了。
尊重宝宝的自言自语
尽管自言自语是学龄前儿童的一种普遍现象,但它与孩子的性格特点、智能水平、性别等因素关系依然十分密切。平常比较孤独的孩子,一般自言自语比较少;经常自言自语的宝宝,表达能力较强,交际能力也比较强;自言自语比较多的宝宝,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强,社会性发展比较快。
由此看来,自言自语是宝宝能力发展的一个过程,也是宝宝是否具有能力发展基础的重要体现。每位妈妈都希望宝宝有思想、性格好、有能力,而自言自语的过程都在这些方面促进了宝宝的进步。
举个简单的例子,宝宝在搭积木遇到难处时便会自言自语,这有助于帮助宝宝缓解急躁情绪,释放掉压力,耐心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有的时候,我们见到宝宝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拍打身边的玩具。这个时候,妈妈不要制止宝宝,要知道,宝宝在通过这个方式释放掉压力,让情绪更平静。所以说,自言自语对孩子来讲,是一种很好的促进成长的方式,既能刺激自己思考,也能丰富游戏、娱乐的方式,还能表达情感、经验与思维。
那么,妈妈应该怎么对待宝宝自言自语这个必要的成长历程呢?
1.不要打断,倾听宝宝
当宝宝自言自语时,家长不要急于打断或者要求宝宝::自己想就行了,别嘟嘟囔嚷的。":嘀嘀咕咕,干吗呢!老太婆似的。":烦死了,闭上嘴。"妈妈以讨厌的态度对待宝宝的自言自语,宝宝就会觉得这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就会强迫自己不出声,导致宝宝内部语言的进程拉长或者无法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必然影响宝宝语言、思维、社会化进程的发展。
有的妈妈虽然不压制宝宝的自言自语,但是她们置之不理的态度也不是很完美,因为她们把宝宝的自言自语看做毫无意义的行为。如果妈妈留心倾听宝宝在嘀咕什么,比较有利于妈妈了解宝宝的所思所想,及时给予帮助。
比如,宝宝表情很痛苦地说::奶奶不喜欢我了。":我做错什么了呢?"妈妈仔细听这些话,就能明白宝宝是因为奶奶回老家而焦虑。这个时候,妈妈就要告诉宝宝::奶奶回老家,是因为奶奶想念老家的朋友了,不是因为不喜欢宝宝了。过几天,奶奶就回来!"妈妈帮助宝宝解开心中的疑团,宝宝就会很轻松。
2.不要特别鼓励宝宝自言自语
自言自语只是宝宝成长的一个过渡过程,随着宝宝的成长早晚要丢掉,为了防止固化成一种行为方式,妈妈也不需要特别鼓励宝宝自言自语。在这个过程中,妈妈过多的鼓励可能会阻碍宝宝自然进入内部语言的进程。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宝宝也需要情感交流
宝宝出生了,面对这位家庭的新成员,爸爸妈妈都会满怀喜悦的心情,仔细地观察这位小天使的头发、眼睛、鼻子、小嘴和面部。爸妈还会忍不住抚摸宝宝的小手,轻拍宝宝的身体和他打招呼,迎接宝宝的到来,同时也在心中憧憬美好的未来。
每一位爸爸妈妈都想将自己的宝宝培养成聪明可爱的孩子,刚刚出生的小宝宝,怎样做才合适呢?秘诀就是:一定要重视和学会和宝宝的交往,通过对视、倾听、说话、拥抱等方法,满足宝宝最初感情交流的需要。
新生宝宝天生就拥有很多能力,看、听、触觉、味觉、嗅觉、运动和模仿等等,这就使宝宝生后具有了与父母交流的可能。尽管他们暂时不会说话,可千万不要以为"宝宝什么都不懂",从而忽视与初生宝宝的交流。如果爸爸妈妈能坚持每天与宝宝交流半小时,对宝宝日后的语言交流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呢。
常用的交流方式
在觉醒状态下与宝宝眼对眼的注视是互相交往的开始。
当新生儿看到母亲亲切的面孔时,他的眼睛不再东张西望,不再发呆或昏昏欲睡,他会极力张大眼睛,把注意力集中妈妈脸上。当妈妈抱起新生宝宝面对面注视时,妈妈可以用温柔的语言和宝宝在注视中亲切地交流,你可以和宝宝这样说话:"宝宝看到妈妈了吗?"、"宝宝笑一笑"……,这时宝宝可能会像很懂事地凝视着你,听妈妈喃喃说话。他们有时会闻到奶香,寻找奶头获得食物,有时还会张开小嘴露出短暂微笑。因为经过了胎内十个月的交往,宝宝知道妈妈是自己最可亲的对象。
在与宝宝眼对眼注视时,最佳距离为20~30㎝。妈妈还可以一边说话,一边慢慢移动自己的面部,让宝宝的头和眼球随你而转动。这个动作虽然不难,却有着重大的意义,能够锻炼宝宝的敏感性,通过经常的训练有助于宝宝的智力开发和感觉发展。
不失时机地与宝宝交谈,传递亲人的声音。
每次给宝宝喂奶、换尿布、洗澡时,妈妈都要抓紧时机与宝宝谈话。"宝宝吃奶了"、"宝宝乖""我们现在开始洗澡咯"……,以此传递母亲的声音,增进母子间的交流。虽然宝宝不会说话,但他们天生就具有听觉能力,宝宝能感知到妈妈的语言。有的宝宝在生后感受到胎内曾听到的声音时,就会改变吸吮的速度,所以宝宝生后要尽量给他们创造一个丰富的投入感情的语言环境,利用各种机会给宝宝以丰富多彩的情感生活。在每日的照料中,喂奶、换尿布、擦脸、洗澡……每一个动作都是一个很好的语言交流的机会,妈妈要抓住这些情境,把你的爱意通过语言传递给你的小宝贝。
肌肤相亲,温柔抚触是一种爱的交流。
哺乳时尽量与宝宝肌肤相亲,使宝宝感受到妈妈的怀抱是他最安全的场所。他会安静地满足这种依恋,并形成早期记忆。吃母乳的婴儿,只要妈妈每次用固定的姿势抱他,宝宝就会主动寻找乳头。爸爸妈妈轻轻抚摸宝宝的小手,传递爱意的同时还能让宝宝感受到皮肤的触觉,还能有利于他们的抓握反射,提高宝宝的灵敏度。这对今后宝宝的经验积累,心理发展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十分有益的。
用丰富的表情刺激,让宝宝进行模仿。
宝宝出生后,对人脸表现出明显的兴趣,如果爸爸妈妈的脸在宝宝适宜的视线范围内出现,小家伙会饶有兴趣地注视。而且宝宝具有天生的模仿能力,如果这时爸爸妈妈对着他微笑,宝宝也会露出浅浅的微笑来呼应你哦,可能他们的微笑不太明显,只是嘴角稍微抽动了一下,但是这是他们在和爸妈交流呢。如果朝宝宝做眨眼睛、吐舌头之类的动作,宝宝们也会尽自己的所能来模仿呢。爸爸妈妈和宝宝的这种交流,能够促进宝宝的模仿能力,在以后的日子里,宝宝更会通过模仿这一能力,学会更多的东西。
宝宝的交流需要
哭是宝宝主动与父母交流的形式。
宝宝另一个与父母交往的重要形式是哭。新生宝宝常常爱哭,正常新生儿哭声响亮婉转,生病的宝宝哭声可以无力、高、尖、沙哑……,而且宝宝的哭有很多原因,譬如:饥饿、尿湿,不舒服等等,还有在睡前或刚睡醒时不明原因的哭闹……,细心的父母就会在与宝宝的交往中分辨出不同哭声所代表的不同要求。有人认为新生宝宝要避免多抱,而应当让他尽量躺在小床上,否则易养成要抱的习惯,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有时宝宝的哭是想主动和爸、妈亲热一下,想让爸爸妈妈抱一下,所以这时千万不要拒绝孩子。正确的做法应当把宝宝抱起来,给宝宝以安慰,并与之交流。有研究发现:抱起生后2~3天的新生儿,80%以上的宝宝会趋安静,宝宝会在与成人的交往中辨别不同的人物、语言,辨认不同的人脸、不同的表情,使之保持愉快情绪,促进宝宝的发育。
爸爸的交流很重要
新生儿的成长需要爸爸的参与。
在与宝宝的交往中,千万不要忽视爸爸的作用。爸爸和宝宝的交往风格常常不同于妈妈,妈妈可能更多地会使用语言,温柔的抚触和宝宝进行交流,爸爸则更爱在嬉玩中与宝宝交流。爸爸的拥抱能使宝宝感受到爸爸有力的臂膀是他安全的港湾;爸爸用带有胡渣的脸轻轻地亲亲宝宝,会让孩子感受到不一样的皮肤触觉;爸爸的幽默风趣通常能赢得欢笑。因此作为父亲一定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宝宝亲密接触一下,通过接触照顾宝宝,爸爸才会真正感受到宝宝和自己的亲密程度,宝宝与自己是联系在一起的,惊人的感情共鸣会渗透在父子之间。
当然还有许多与宝宝进行交流的方式,这些交流是自然真情的流露,对父母、婴儿都是一种心灵的需要。新生婴儿行为、感情的发育发展需要父母共同来关怀和诱导,所以不管是准爸爸妈妈还是新手爸爸妈妈,都要学会用心养育自己的宝宝,用自己的爱心与耐心与宝宝进行情感交流,进行早期智力开发和行为锻炼,培育出聪明和健康的宝宝。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