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保姆知识

中国儿童美术25年回顾,儿童美术的创造性主体是儿童

2022-04-12 12:39:04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中国儿童美术25年回顾

但25年前,中国的儿童美术教育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因此一幅名叫《我在月亮上打秋千》的小小作品却如同一块投入水面的巨石,引起了人们极大的震

1、中国儿童美术25年回顾

但25年前,中国的儿童美术教育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因此一幅名叫《我在月亮上打秋千》的小小作品却如同一块投入水面的巨石,引起了人们极大的震撼,这是一个5岁上海孩子的作品,在1979年国际儿童年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最高奖,人们争论质疑:这样一幅简单的画怎么能获得大奖,画中兰色天空里,除了一个孩子在黄色的月亮上打秋千,什么寓意也没有啊,而那么多反映祖国大好河山、反映学习生活的有“意义”的儿童画却被淘汰了。教育者开始反思,虽然已经习惯了政治命题式的头脑还很难站在儿童自身的角度来真正理解儿童画,但大家已经看到:国际社会是怎样尊重孩子的想象,又是怎样在拿一个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尺子去衡量儿童画。儿童画显然不是缩小的大人画。

可见,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儿童美术就像一片将要耕种的土地。教育者作为耕耘者,一方面希望摆脱过去时代的死板教条,另一方面,在外来思潮和观念的冲击中开始寻找新的方法。

虽然还很少有家长让孩子不为当画家而只为提高修养去学画,虽然没有今天如此众多的兴趣班和老师,但人们凭借一颗童心般的非物质心灵,在真诚地关注着中国儿童美术的整体发展,1982年儿童节,第一个“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书法展览”盛况空前,在它带动下,全国各大城市也开始经常举办儿童绘画的大型展览活动。

随之而来的教育改革、素质教育的提出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儿童美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我们兴奋地看到;符合儿童特点的美术新教案在出台、大量儿童课外美术教育书籍在出版、除校内美术课之外,全国城市地区的大小文化馆、少年宫课外美术学习班数量猛增,儿童美术在逐渐成为孩子们提高文化素质和审美水平的大众普及教育。

同时,我们也看到,尤其在近年来,出现了:对儿童美术进行量化标准的考试——考极;美术班过早对儿童实施初浅的技能训练;一批非文化教育人士操控各种“国际性”的主题画展竞赛,只要出钱,孩子们就能参展拿“奖”,哄骗急于求成不知底里的家长孩子;全国幼儿园、小学、中学的孩子有在美术馆欣赏作品经历的人数比例仅为1%。我们还看到:原本有天赋的孩子在绘画考级制约中丧失对艺术的兴趣;原本天真烂漫的孩子在成人虚设的荣誉前习惯于品尝功利的滋味;原本有责任感的教师经常修改孩子的作品以获取某种认可;原本最能体现艺术创造精神的儿童绘画又变成千人一面。

现象的发生与中国空前的商品大潮不无关系,利益诱惑使得本来不具备坚实基础的儿童美术教育变得异常脆弱,盲目地进入了标准化的怪圈之中,而忘却了儿童创作的基本特点,如果美术这一对儿童的感知力、创造力、表现力甚至健康心理状态的开发培养最行之有效的艺术形式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将何谈承担完善素质教育的使命,塑造新时代和未来中国所需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格特征?

此时,我们不得不看欧美国家的情况;十九世纪末的欧洲,心理学和人类行为学的崛起使儿童绘画得到高度重视,人们从对“儿童艺术家”的好奇迅速变为领域内的研究和对儿童创造精神的格外尊重,这对提高欧美国家的人文水平和国民审美素质起了巨大作用。

以德国为例;所有的官方美术馆都设有鼓励儿童鉴赏艺术和自由创作的部门,“到美术馆去”已成为美术教育的基本环节之一;笔者访问柏林的德国联邦青年艺术学院看到:占1/5的工作室和陈列室属于业余时间来此学习的儿童,他们自由地往来,从铜版到油画、雕塑、制陶工作室、从校内到街头都是创作的天地,作品和学院大孩子们的一起陈列,进入学院的街区中心伫立着一块涂抹色彩的粗石就是儿童的作品。该院院长是德国联邦艺术教育委员会的主席,对儿童的创作给予了极大尊重,并确定:教师只是参与创作或指导他们使用工具,因为儿童已具备了对艺术的独立思维和创作能力,包括动手等复杂的抽象艺术制作能力,儿童作品所具有的文化意义与成人是平等的,成人正不断从儿童作品中得到启发。除德国等西方国家外,日本也是在此方面非常完善的东方国家。

美国在1994年《国家艺术教育大纲》的前言中写到:“事实上,我们依赖艺术帮助我们实现人性的完整。我们深信了解艺术和艺术实践对儿童精神思想的健康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艺术与教育一词的含义是不可分的。长期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一个缺乏基本艺术知识的人能够表明自己受过真正的教育。”

通过国际的比对、深刻的反思,人们再次认识到:关注儿童美术即是对人类自身生命过程和创造精神的理性关注,真正体现着一个国家不能缺少的人文主义精神和社会的进步。

作为研究者、教育者和成人,我们的观念与热情正面临严肃的选择;

是延续过去年代的平庸、否认个性与率真,还是告诉孩子“创新已是传统”的事实;是以经验替代直觉制造折中派,还是让创造改变陈腐;是让世俗功利吞噬纯真理想,还是将人性的美与崇高刻在心灵;是用规则标准锁住想象,还是呵护孩子的身心自由……今天的选择就是明天的后果,我们没有权利剥夺孩子的天赐财富,更不能去无意中撕毁他们对世界对艺术的幻想。

在2001年教育部新颁《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多处提出:“创设一个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接纳他们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的快乐”,从中我们可以了解中国教育部门对儿童学习艺术的人为环境所作的改革,已超越了以往任何时代。2004年,儿童画的考级也将年龄限制在14岁以上,一些美术馆也在推进儿童美术的创作和欣赏,许多课外美术班,包括幼儿园都聘请有先进理念的教师来开设有特色的课程。

儿童画最真实地反映着孩子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状况,从越来越自由多样的创作形式和更加活跃的想象中,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中国儿童美术教育的一些进步:如对儿童创造精神的珍爱和逐步走向科学的正确引导(见图)。在图示的这些作品中,通过明亮的色彩、稚嫩的手法、和大胆奇异的构思,我们能够感受到完全不受干扰的属于儿童自己的天马行空的创作方式。儿童美术教育在引领孩子感悟美的同时也为他们开启了心智之门,儿童在绘画过程中的全身心体验无疑将成为影响人生的童年经验之一。

同时, 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外来文化的倾泻,使许多城市儿童在充分享受美术创造的快乐,却在逐渐忘却自己的文化传统,而贫困的农村孩子还没有绘画的基本材料和师资。所以,如何在儿童美术中培养孩子对中国文化的感知和欣赏、如何让孩子体验本民族的文化气质和艺术精神、如何在贫困地区发掘中国民间美术的资源,使当地的孩子能学习到宝贵的艺术传统,如何使美术教育成为每个孩子平等的权利和应有的童年欢乐。这些深刻的思考,已经是少数先进的教育者和理论家正在进行实验和关注的问题,我想,这也将是中国儿童美术长期的职责和使命。(完)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儿童美术的创造性主体是儿童

这是孩子长期在某种绘画教育中处于被动地位的必然结果,“儿童美术”的创造性主体是儿童,孩子应该在绘画行为中做自己的主人。但可悲的是,他们往往当不了主人,却成了被动的小木偶。我经常会遇到这些可爱又可怜的小木偶,有一个第一次来,在我们的课上突然大哭起来,他实在不能象其他小朋友那样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因为老师没有示范,或没有告诉他该画什么!当时,我的心比这孩子子还要痛苦!孩子的想象和创造能力是生来具备的,却被一种错误的教育给夺去了。

一个最直接的方法,也许有助于你的孩子。首先换掉她习惯用的绘画材料,全部换掉,包括纸张,如果原来的小,你就换大的,如a2,a1,或更大,如果原来就大,就换不同质感的更专业的,如水粉纸,宣纸,吸水性好的彩色卡纸。直接用水粉颜料和水粉笔画,注意多用水来调和,或者和孩子一起做在宣纸上泼洒色彩的游戏,多让她尝试,她慢慢会恢复对色彩和创造的直觉能力。请先试,保持交流吧!

bfaak72:谢谢!我把孩子的画儿都拿出来重新看了一遍,我看到孩子的发展过程,遗憾的是“技法”越来越熟练了,但孩子自己的东西却越来越少。

这么重要的变化竟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真的很庆幸今天能得到您的指点。我会按您说的方法,帮助它恢复对色彩和创造的直觉能力。我会把以前的画整理一下传上来。再次表示感谢!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关于儿童美术基本问题的探讨

婉儿妈和各位关心此问题的妈妈们,好!又因展览的筹备,没有时间回帖,关于双年展儿童美术特展的情况,届时,我会在艺术儿童网站上发布,还将组织重要活动。

关于婉儿妈所提的“儿童美术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在我为“艺术儿童”的孩子们设计的“调查档案”,有这样一条:10、最希望孩子从美术学习中获得:技术( )、快乐( )、智慧( )、自信( )、创造力( )、合作精神( )、情感( )、审美能力( )、文化理解能力( )、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对人类艺术的热爱( )、专业发展的机会( )。另我高兴的是,83%的家长并没有选择“技术”和“专业发展的机会”,却或多或少地选择了其他项,有一些家长除了这两项外,对其他所有的都划了勾。我认为如快乐、智慧、自信、创造力、合作精神、情感、审美能力、文化理解能力、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对人类艺术的热爱和尊重等,就是儿童美术之最终目的,尤其是12岁以前的儿童美术。

技术对于美术的专业发展固然重要,但与钢琴指法所要求的童子功完全不同,如果过早地训练,会使儿童本来发散性的视觉思维被归拢定型,而无法从自我出发来感受美术中高高在上的“创造之美”,归根结底,儿童美术绝非“术”,而是“手段”,就如阿恩海姆《视觉思维》中所说:“艺术是增加感知能力最强有力的手段,没有这种感知力,任何一个研究领域的创造思维都不可能”。儿童美术更是如此的手段,没有一门学科能像美术能这样直接有效地作用于儿童创造力和潜能的激发。

如果只追求术,最后就成为你说的:“许多受过专业训练的人,美感也不怎么样”。大量的“行画”制造者——画匠们的技术可以说很高,画出的葡萄在滴着露珠,画出的皮肤可以触摸,画出的虾骗死拍卖行,但除了模仿和复制,艺术作品中最珍贵的观念、思想、人文精神都在哪里?即使电脑程序能设计创作,但根本是离不开人脑,在一年一度的德国柏林艺术论坛的近两年展览中,有来自世界各国的优秀数码美术作品,这里容不了平庸和媚俗,是创意与革新的天堂,中国的作品还未被选入。国内的设计展览艺术如此,参加者使用的都是电脑,获奖作品却绝不是电脑技术最高的,而是创意最奇妙超群的,即便是最严肃的科学,如果没有创想,体会不到逻辑和数理的巨大美感,是无法有伟大成就的(许多年前,我参加过李正道和吴冠中先生关于“科学与艺术”的研讨会,受益非浅)。所以,想象力、对艺术的认识、不羁的心灵表达和是任何技术都取代不了的,如果在孩子的幼儿阶段能“有幸得到这种理想的美育”,将形成影响他们一生的宝贵的“童年经验”,这经验里包含的是对美和艺术形式的自我感受、对历史文化的美感认识、对创造思维和想象力的深度激发、对艺术尊重的基本态度。如此的经验所带来的心灵滋养会让孩子在成年体会到生命的高尚与和谐。

而此种教育的缺失已经表现出严重的后果。如大家都看得见的是中国许多宝贵的文化遗迹、具有历史和民族审美积淀的古建筑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中一个个减少,而70年代巴黎的一位市长,却因批准了一座于老城巴黎不协调的建筑,引起全体市民的集体抗议,引咎辞职,至今,这座被视为“审美败笔”的楼象耻辱柱一样站在巴黎城边。可是,比起中国的许多地方,巴黎的历史短得如同新生儿,但自卢梭开始的“重视美育”所带来的全民审美修养与意识的提升,让子子孙孙受益无穷,受卢梭的影响,席勒的“美育”观念又使德意志充满了同样崇高的审美基础。

这就是我上面所说的“童年经验”里的几个内容对人的重要影响,以及对延续到个人、社会和整体生存环境的更加深刻的影响。

另一个有趣的例子:我和老公在北京郊区盖好了一座大房子,完全由我们自己设计。我父亲的一位老友,一位年逾古稀的建筑师看了感慨说:这应该就是后现代主义的东西了,抓住了中国建筑最重要的特征,还很简约,简约就是一种现代嘛,可以在建筑杂志上发了。

我一位42岁很可爱的朋友来了,理工硕士,说:这是房子么?我觉得象监狱,她看到哪里都忍不住要说:哈,怎么想的,艺术家真无法理解!

又一个英国朋友来了,41岁,搞经济研究的,不作声地看每一个地方,最后说:这是四和院的现代版,真的太好了,你的外墙想用什么颜色?我说:水泥色。又问:那你的内墙呢?我说:白色。他说:我也这样觉得,自然是一种很高的观念。

我不难得出结论:恐怕我们一代人的审美基础存在着断层,导致这代人没有欣赏的基本能力,一个另类些的建筑,除了专业人士能看明白外,非专业人士,哪怕是高学历,也一窍不通。而那个非画家、非建筑师,也非评论家的英国老,为什么有如此到位的欣赏水准,就是美术教育的底子。我将1994年《美国国家艺术教育大纲》的前言中一段话再次送给大家:“事实上,我们依赖艺术帮助我们实现人性的完整。我们深信了解艺术和艺术实践对儿童精神思想的健康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艺术与教育一词的含义是不可分的。长期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一个缺乏基本艺术知识的人能够表明自己受过真正的教育。”

所以,不能再把“美术教育”的目的统一化、现实化,那也是功利化的一种。

我曾经在德国的sarrow小城遇到一对退休的数学教授,他们热情洋溢地给我展示了从40岁到60岁的所有作品,那是已经出版的10本描写大海的书,和近百幅描绘大海的画,原来丈夫酷爱油画,虽然只是一般的业余水平,但却画得充满自信和激情,不同地方、不同时间、不同心情下的海都是不同的,全部作为太太写的海之书中的插图。这些书被同样热爱大海的德国人搜集,这使得他们的生活非常幸福,而这样类似的用绘画来表达个人爱好的德国人有很多。

对比起来,即使我们的肚子问题早已解决,在审美和创造的乐趣上也显得乏味和平淡,或者没有信心、没有勇气去打开被定式思维封锁的心灵,手也无法随着心去飞舞了。我的一个深圳的学生妈妈,就被到欧洲所看到的艺术感动了,第一次拿起木刻刀自信、大胆地试了几下,就开始刻,结果出现了我们所说的“奇迹”。(见图)

所以,理想的美育有什么用?它甚至让不惑之年的妈妈能充满自信喷发内在的潜能、它让我们的生命有生存的品质、让我们的环境具有人文气息,让我们的孩子积累最美的视觉经验……。我在文章中曾写到:“重要的是;儿童绘画中宝贵的直觉、想象和创造力能否成为艺术家的童年经验并随着成长转换为对艺术坦诚的态度、对生命价值与人类智慧的尊重,使个体的感性和理性相和谐、使我们未来的艺术更接近于心灵的需要,最终将人与文化的本质趋向统一,通往人性的真实。”

我国的美术教育被列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其改革正在进行之中,过不了几年,中小学的美术教材会发生大的改动,将重视体验、感受、情感、欣赏和评价,而改变了以往的“量化”、“标准化”、“概念化”等偏差。

所以,有幸的是:先进的家长们在认识到许多严重的后果时,还有机会看到希望。对于另一个婉儿妈所提的最好的问题,我将另外回答:儿童美术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儿童美术与本土文化

2005年北京国际双年展序列展之一的“和平·家园”中国少儿美术作品邀请展,则展现了中国儿童美术界对此问题的基本态度以及在教育实践所进行的探索。

如果家是每个人不能缺少的生命栖息地,文化的家园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缺少的精神栖息地了,它们也应是中国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是无论怎样变迁也难以忘怀的故土。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轰轰烈烈的城市改造,中国那独特的有着东方古国气质的文化特征在逐渐地消失,无论是建筑、影像、传媒,甚至生活习性,都被越来越多的国际标准所一体化,今天的儿童已经很少有机会能从生存环境的视听范围内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了。在这样一个远离甚至忘却珍贵的历史与传统的年代中,作为儿童美术的研究者和教育者,该怎样通过各种有趣味的形式让孩子们在创造过程去体验文化,使宝贵的传统得到再次的记忆与传承呢,而我们真正期待的是:认知世界又拥有东方文化血脉的一代新人能在属于自己的文化家园中快乐地成长。

近年来,现代少儿水墨画教学,尽管还在探索之中,也显示了令人惊叹的成果。

北京的艺术儿童工作室将水墨画作为不可缺少的文化母乳,以符合儿童天性和身心、视觉发展规律的率真方式注入到了低龄儿童的美术教学中,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尽情接触东方特有的笔、墨、宣纸,体验并感受水墨的神韵天趣和本质特性,作品中挥洒着孩子们认知母体文化后的欢畅,似乎是墨与色彩的歌,其视觉冲击力和大开大合的天真另人震撼!

对于逐渐成熟长大的中国孩子,如何让他们亲近人文底蕴深厚的水墨画并领会它的精神实质,同时还能将传统的技法富有生机地运用在儿童喜闻乐见的表达,广东美术馆培训中心和少年宫美术学校的“水墨精神”让我们看到了现代儿童与传统水墨的成功契合,山东淄博美术学校的作品在此基础上似乎更具有了人文气质。

而中国贫困乡村和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没有笔墨与宣纸、没有上美术课的基本条件,又怎样去感受中国文化呢?“蒲公英行动”则把乡土文化、民间艺术引入到教学中,所做的艰苦努力和越来越多教学单位的加入使我们看到了中国丰厚的濒临消亡的民间与乡土艺术在孩子手下都重新了鲜活的生命,每一件作品都充满了浓郁而真诚质朴的乡情和自然的艺术魅力,乡村儿童不仅在天马行空的创作中体味了童年的快乐,感悟着艺术的真谛,还使宝贵的民间艺术有了传承发展的希望。

除了对水墨与民间艺术在美术教育中的传承研究,神话传说与生活习俗里还有许多典型而丰富的文化特征,都成为教学中取之不尽的本土资源,北京东城区少年宫将中国传统“穿衣戴帽”的风情与儿童当代生活相结合,孩子的理解完全体现在了具有独特想象的作品主题与鲜艳的色彩中了;山西长治的作品也用稚嫩的话语表达了神话之乡的孩子们对于中华民族的最初情感与热爱。

水乡同里是传统文化的活教材,成为世界文化遗产“退思园”不仅具有中国园林建筑的美,还是典型的青瓦白墙、小桥流水的江南文化之代表。在这里写生就成为了让孩子们领略中国式美景、感受文化历史的现场教学。这也是对美术教育中本土文化资源的开掘。展览中的同里写生作品就是孩子们的现场创作,不论来自大城市,还是来自穷山僻壤的孩子都来到这里,而从未出过远门,甚至没画过写生的30多位孤儿、民工子弟、土家族、苗族孩子还在这里圆了他们的艺术梦想。

中国的美术教育对本土文化与人文内涵的日益尊重已在“和平家园”的展览中得到了彰显,每一件孩子的作品,无论是灵动欢快的水墨涂鸦、皮影式的戏曲人物制作、乡间的布娃娃和稻草人、还是具有民族风情的手鼓、穿着盛装的木偶人,虽然没有熟练的技巧,却都充满了中国儿童对本土文化的纯真情感,这也许就是孩子们对文化家园的深深祝福。

本土文化与儿童美术教育的融合,这是时代发展与民族责任对我们提出的深刻命题,而其研究的深化与方法的探求则应是教育者更为艰巨的使命。

另见附件图,是艺术儿童工作室的水墨涂鸦

以下文字供参考,可作为图片的注解:

1、我们是黑头发黑眼睛的中国孩子,知道黑色的墨是如何美丽,能变幻出自然的层次和气韵。祖先们留下来的水墨就是宝贵的艺术财富,我们在创造的游戏中能够!

2、我们是贫困山村的孩子,没有笔和纸,也没见过汽车楼房,但是,我们的村子里有小河流淌,有小鸟在大树上作窝,还有水牛在夕阳里耕种,我们有土布和稻草,还有会织补绣花的老祖母,看,用草做的龙和凤凰、小鸟和布娃娃就是我们送给城市小朋友的礼物。

3、我来自神话之乡山西长治,古名上党,各种神话传说都给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你们听过《后弈射日》、《嫦娥本月》、《神笔马良》、《女娲补天》吗?就来自我们这里,我能不骄傲与自豪吗?其实,这是中华民族的自豪,是中国娃娃的自豪!

4、同里——美丽的江南水乡,小小的古镇里有人类文化遗产“退思园”,我们在写生中看到了小桥流水、青瓦白墙,更看到了中国式建筑艺术的神韵,

5、我们来自新疆,从小就会跟着羊皮做的手鼓来跳舞,所以,在心爱的手鼓上画画是我们最快乐的事,看那舞蹈的小人就是我们自己。

7、我们是小女孩,从来就喜欢漂亮的娃娃,自己做的娃娃最可爱,看她们的衣物、裙子、还有头发与项链,都是我们设计的、我们的手巧么?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6、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家政厨师招聘(厨房厨师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