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保姆知识

让孩子做环境的主人,如何帮助孩子做情绪的主人?不妨试试这几招

2022-04-29 13:33:04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让孩子做环境的主人

可能许多老师和我有过相同的感受,人们在听说了我们的职业后常会羡慕的说:“和小朋友在一起唱唱歌、跳跳舞多好呀!”相信我们失落的心情是一样的

1、让孩子做环境的主人

可能许多老师和我有过相同的感受,人们在听说了我们的职业后常会羡慕的说:“和小朋友在一起唱唱歌、跳跳舞多好呀!”相信我们失落的心情是一样的,因为幼儿教师琐碎的工作是不能用轻松来下定义的。失落带给我们思考:“我们的付出与小朋友的获得是否等价?我们忙得值得吗?”当我们辛苦的将墙壁布置的漂漂亮亮时,却发现辛勤的汗水只是起到挂历的效果;当我们告诉小朋友祖国如何地产丰富时,小朋友会因我们枯燥的演说而东张西望。老师真的很像主人,把幼儿园这个家打扮的舒适、漂亮,但孩子更像一个客人,老师抱怨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做事没有创造性,对人对事漠不关心。如果我们反问自己就可以得到答案,我们是否让他们明白,他们应该为自己生活的环境付出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让他们成为环境生活中活生生的人,成为环境的主人?随着思路的逐渐清晰,我们意识到环境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环境就是大课堂,它是看不见的老师,而我们应该做的,是应该让孩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花园”的主人,班级的主人,成为自己的主人。带着想法和思考我们在不断的探索、实践,并取得一些效果,在此与老师共勉。

一、从观察环境到生成环境

观察是环境生成的前提,而环境应是由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中产生的,不是由老师强加给孩子,或是无原由的凭空而来的。因此平时我们对幼儿的活动时的情况做了详细的观察记载,幼儿活动区域的创设就是由这星星点点的发现中产生的。一个星期四的下午,几位晚来接的小朋友把椅子排成一长排,诚诚小朋友拿着小圈,嘴巴里直叫“嘟嘟……快上车,火车就要开了!”看着他们开心的样子,我也心中一动。第二天的区角活动多了一个“小火车”游戏,果然有小朋友不仅报出了上海、北京,还说出了香港、澳门、广州等地名。我借机会向幼儿介绍了一些城市的名称及地方特色,并结合科学认读为幼儿提供了全国各地的名称字卡,幼儿也在活动中加入了自己的创意。他们把字卡按顺序排列在椅子上,到站时乘客说“上海”去,他们就会把乘客带到有上海字样的椅子旁,到站时还会说:“上海到站,请下车!”随着游戏的不断开展,我们又为幼儿提供了1-10的数字卡,在“乘客”上车时他们会按顺序给乘客相应的票据……小朋友通过游戏的不断发展,在语言、计算、情感、责任心、与人交往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诸如这样从观察中产生的活动还有语言角的“故事大王”。它是来源于小朋友的一次小制作活动后,有两位幼儿拿着制作的“飞机”和“汽车”在自编自讲故事,我灵机一动,把小朋友叫到我面前说:“想不想听老师讲个《大嘴鳄鱼的故事》”。我就边说边演示手中的教具,绘声绘色的给幼儿讲了起来……第二天语言角便多了一个“故事大王”,许多小朋友都喜欢这种又可玩又可自由讲述语言活动,他们表达的愿望更浓了。为了让幼儿的讲述更有目的性,结合科学认读,我们把幼儿听过的故事制成字卡投放在其中,引导幼儿进行有目的的语言表达。还有如在数学区提供的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珠子、火柴棒、豆子、七巧板、会变的盒子等,都是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或是主题的安排而有层次的提供和投放的。从观察到游戏的不断递进,我们从中发现了来自于幼儿无穷的创造力,也使我们了解了幼儿存在的问题,得到了宝贵的教育信息。因此我们可以无庸质疑的认为,以孩子的兴趣和需要为起点,挖掘和不断深化活动中的教育价值,把教育要求渗透其中,才能使我“教的轻松”,孩子“学的快乐”。

二、从划一的环境到自主的环境

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多自主活动和交往的空间,我园在一日活动的时间与内容的安排上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在早晨7:30-8:20分这一时间段将区域游戏活动和区域学习活动相互渗透,以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交流,社会性、自律性,创造性等为目标,结合各班特色给幼儿以最大程度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我班既保留了幼儿百玩不厌“娃娃家”“小天使医院”“小菜场”“小小建筑师”等传统游戏,又不断的增添和改进了一些既有趣味性,又有一定学习价值的“故事大王”、“故事角”、“智慧乐园”、“小火车”、“你会拼吗?”、“西饼屋”、“小画家”、“服装设计室”、“体娱区”、“动物世界”等活动内容。游戏是幼儿自选的,活动材料是幼儿自己拿放的,游戏的场地是在游戏的不断更新中逐渐行成的,所以幼儿对每一种材料及游戏的地点都十分熟悉,幼儿越来越像小主人了。有时我们也会把一些带有新的知识点的材料逐渐投放,并不断通过各种渠道引起幼儿注意,让孩子在和材料的操作、探究、互动中达到发展的目的。比如说,“西饼屋”中投放的半成品材料;在“服装设计室”提供的服装式样及各色包装纸;在“小火车”中提供的字卡;“小舞台”提供的扇子、磁带、各种道具;“小菜场”的蔬菜……可以说所有活动的产生和延续都是小朋友和老师共同参与的一种过程。由于他们自愿自主的活动,所以游戏中幼儿井然有序、活而不乱;由于考虑了他们的个人需要,环境之间互不干扰,幼儿的个性得到了发展,所以幼儿活动的专注和投入程度、学习习惯等都有了一定的提高。我们也得到一个启示:空间是有限的,创意是无限的;教室是固定的,内容是流动的;两个人的力量是单一的,但“众人拾柴火焰高”。

三、从固定的环境到流动的环境

环境是幼儿学习的折射和反馈,是家长了解幼儿园教学流程的一个窗口。这个窗口互底应该展示些什么呢?有一次我听到几个女孩子唧唧喳喳的在议论什么,我凑上去一看,只听张婧说:“吴慧莲的衣服漂亮”,“不是的,庞书言的漂亮!”原来小朋友的唐装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回到教室我们就以“唐装”为题和小朋友讨论起了中国的国粹,随后又顺藤摸瓜,请幼儿向父母了解中国文化。幼儿不断从不同的渠道知道了京剧、四大发明、文房四宝……我们也根据幼儿不断生成的兴趣需要在识字角提供了字卡,在墙壁上装饰了蓝印花布、旗袍、唐装……由此以“我爱祖国”为主题,以“京剧脸谱”“我爱长城”“剪窗花”“中国结”等分支的方案活动,以传统文化为内容的环境形成了。小朋友在活动时了解了祖国,而我们也在不断生成发展的墙饰中觉得:孩子在了环境的主人。正如一位家长说的好:“墙壁会说了!”

四、单一的环境到整合的环境

一个好的环境应该对幼儿有一定的良性刺激作用孩子在环境中可以得到他们所需要的。所以我们改变了环境中互不联系的状况,结合活动环境的内容成为有机的整体。在语言活动“小蝌蚪找妈妈”之前,我们和小朋友一起收集有关的图片和资料,活动中幼儿对青蛙的外型,生活习性有了了解。同时我们又开展了主题绘画“小蝌蚪找妈妈”,并在识字角提供了字卡,区角活动中和小朋友一起折青蛙,植物角提供可供可供观察的小蝌蚪。由于有了感性的认识,幼儿的认读变的轻松愉快,常看到小朋友三五成群的指着字卡大声的朗读:“大眼睛,白肚皮,呱呱呱”。家长从环境中了解了孩子的现状,孩子也在与这种整合、有序的环境交互作用下,获得了观察、记忆、表达、分析、判断等能力的不断发展。

五、从局部环境到宏观环境

说到环境我们首先想到幼儿园甚至班级,其实整个社会乃至整个世界就是“大”环境,其中有着丰富的教育信息和资源,这些恰恰是孩子最为需要的。因为我们不论创设怎样的环境,都是为了孩子将来能更好的成为一个成功的社会人。所以我们和孩子们一起背着画板走到了户外。那里的高楼大厦,生活现象及一物一景都丰富了他们的视野。各不相同的树叶,高楼上的空调,马路上穿梭的洒水车。从画中我读懂了他们内心的语言,生活就是课堂。幼儿的问题随着外出的次数而增加:“棕榈树的叶子为什么像扇子呢?”“清洁工为什么穿红背心?”“柳树姑娘辫子长长……”。孩子兴奋的神情深深的触动了我,社会中有多么丰富的教育资源,解放孩子的视野就是为他们创设了一个极有价值的教育环境。

幼儿园需要的是让孩子获取多方面的知识,因此我们结合方案教学“奇妙的动物世界”、“奇异的植物王国”和小朋友及家长一起搜集了大量的动植物图片和碟片,并请小朋友们自己在走廊的墙壁上进行了相关的主题环境的布置;又结合六一儿童节,根据幼儿对京剧脸谱的已有经验,帮助他们完成了脸谱灯的制作。当富有传统民族特色的脸谱灯被悬挂在教室时,幼儿一片惊叹声:“哇!好漂亮!”,“这是我的”,“那是我的”,自己的作品所产生的审美效益使他们滋生了成功的喜悦。

平时除了让幼儿了解身边事,我们觉得像足球一样,也应该让孩子有放眼世界的眼界和意识。因此“小小简报大世界”成了我们家园共建的窗口和桥梁,“9.11事件”“中国足球,加油!”等都成了孩子们在“问题一刻钟”共同关注的话题。家长的参与激活了幼儿的求知欲,他们会告诉你谁是世界一流一球队,有的还会指着地球仪准确无误的指出巴西的位置;孩子们人头大的足球和形状各异的啦啦队,画出了他们潜在的台词“中国队,加油!”。

六、从外部环境到内部环境

在与幼儿的相处中我感到,良好的心理环境的营造比硬件的创设更为重要。因此幼儿入园不久,我们认读的第一条文字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们尊重他们但不越俎代庖;我们让孩子感到大家是朋友,但让他们明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是他们踩着小椅子,把自己的作品歪歪扭扭的钉在墙上;游戏的材料是他们用半成品最后完成的,也是他们自己收放的。同样劳动中他们也有创造和乐趣,建构区的积木由开始的按类摆放,逐渐变化为把相同的积木按序排列,后来他们会在一个图形上再加放其他形状的积木,并以一定的摆法连续下去,就好似一条美丽的连续纹样。记得有人曾说“处处是教育之地,时时是教育之时”,教育无处不在,良好的环境是促进幼儿发展的第三位老师。

我们对孩子严格但不严厉;有建议但不武断;耐心但有原则。故此形成了有序、温馨、好学的班级氛围。正如有位评论家所说“儿童的天性是喜好平和而不喜欢争斗的,现实中他们之所以走向反面,正是因为我们不够尊重他们的自主性和自由表现的欲望。”是的,在一个个性可以得到正常发挥,幼儿的身体、思维能够充分参与的空间,幼儿怎会不健康快乐的成长呢?

幼儿园的教育是幼儿与环境,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三者互动的结果。我们提供给幼儿的,应该是他们兴趣和需要的折射;而我们想给他们的,也应是社会需要的反馈。要想让他们成为未来的主人,就应该先让他们成为现实生活的主人!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如何帮助孩子做情绪的主人?不妨试试这几招

  一些孩子明白他们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而不是让他们的情绪来控制他们。但是,孩子并不是天生了解自己的情绪,也不知道如何以适合社会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果孩子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愤怒,可能会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和频繁的愤怒爆发。同样地,一个在他感到悲伤时不知道该做什么的孩子可能会花费数小时生闷气。

  如何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1.培养个人责任感

  虽然让孩子们体验到各种各样的情绪是健康的,但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对自己的情绪有一定的控制力同样重要。一个在学校度过难熬一天的孩子可以选择课外活动来抒发情绪。教你的孩子关于情感的知识,帮助他理解强烈的情感不应该成为证明错误行为的借口。生气并不能让他有权利去打别人,悲伤的感觉也不一定会让他连续几个小时闷闷不乐。告诉孩子自己的行为负责,而责备别人对他的感情是不可接受的。

  如果孩子打了弟弟,声称是因为他让自己生气了,那就纠正他的说法。解释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感受和行为负责。灌输良好的价值观和坚强的性格会让孩子相信她有能力做出正确的决定。

  2.练习容忍不舒服的情绪

  不舒服的情绪往往是有目的的。如果你站在悬崖边上,焦虑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它旨在提醒我们注意危险。但是,有时我们会经历不必要的恐惧和焦虑。告诉孩子,仅仅因为他对某件事感到紧张,并不一定意味着这是个坏主意。例如,如果他因为紧张而不敢加入足球队,他就不会认识其他孩子,那就鼓励他去踢球。在安全的时候面对他的恐惧会帮助他发现自己的能力比想象的要强。

  轻轻地推动孩子走出他的舒适区。赞扬他的努力,并明确表示你更关心他尝试的意愿,而不是结果。教他如何利用错误、失败和不舒服的情况作为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如何帮助改变孩子的消极情绪

  1.不要让情绪高度依赖于外部环境

  一个孩子在玩耍时可能会很开心,而在悲伤的时刻过后,是时候离开了。然后,当他知道在回家的路上要停下来吃冰淇淋时,他的情绪可能会迅速转变为兴奋。告诉孩子,他的情绪不必完全依赖外部环境。相反,不管情况如何,他都可以控制自己的感受。

  2.授权孩子采取措施改善情绪

  这并不意味着他必须抑制或忽视自己的情绪,但也意味着他可以采取措施让自己感觉更好,这样他就不会陷入坏心情。撅嘴、孤立自己或抱怨几个小时只会让他感觉不好。帮助孩子确定他可以做出的选择,在他生气的时候让自己平静下来,或者在他感觉不好的时候让自己振作起来。

  还可以确定能激发他的情绪的具体活动。虽然涂色可以帮助一个孩子平静下来,但另一个孩子可能会受益于在外面玩耍以消耗能量。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

  有一个好环境才能有好心情工作,才能有高效率。同样的道理,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健康的环境。生活的环境不好,孩子就会有出现种种差错,给妈妈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孩子生活的环境好了,成长就会很顺畅。所以,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妈妈就会很省心。

  做开明的妈妈,建立民主家庭

  现在的很多家庭,往往在潜意识中延续了一些我国传统的亲子关系,这使得很多孩子与妈妈有着代沟,造成妈妈与孩子之间关系的不和谐。孩子如果生活在这种家庭中,很难说有什么好的发展。因此,一个现代家庭,就要彻底清除封建时代妈妈与孩子的那种:等级关系"的余威,让孩子与妈妈之间,既有某些方面的平等,又有孩子对妈妈的那份尊重,家庭中有着民主与尊重,这才是家庭关系真正的和谐,孩子才能有一个很好的家庭环境。

  在实际中,妈妈往往很难把握如何对待自己的孩子,在教育孩子方法上,很难做到不偏不倚。太宠、太惯、太随意地对待孩子,往往会使孩子变得娇纵任性,这是妈妈发扬民主过了头;太严、太狠、太传统地对待孩子,往往会使孩子变得压抑胆怯,这是妈妈管教孩子过了头。所以说,妈妈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要做到不温不火,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也是妈妈最难做到的。孩子与妈妈有着怎样的关系,这往往取决于妈妈对待孩子的态度,换句话说,孩子与妈妈之间关系的和谐与否,往往又取决于:妈妈与孩子用什么一种关系相处"。

  说:妈妈与孩子用什么一种关系相处’’,很多人就会觉得妈妈与孩子当然是母子(女)关系。这种关系是肯定的,但妈妈不能仅用这种关系与孩子相处,而是先和孩子做朋友,然后再做孩子的妈妈。

  一谈到妈妈与子女的关系,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孩子自然想到等级、严厉、绝对等带有:独裁"意味的字眼,这无形中使妈妈与孩子之间有了一层隔膜,孩子与妈妈之间的冲突往往就起于这种关系。如果妈妈对孩子抛开妈妈关系,用一种朋友的关系与孩子相处,这样,:民主、平等"等就会在妈妈与孩子之间体现,妈妈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就会更和谐。所以说,妈妈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最好就是做到:妈妈心中无妈妈,孩子心中有妈妈"。换句话说,就是妈妈像朋友一样对待孩子,孩子对妈妈既有晚辈对长辈的尊重,又能像对朋友一样没有任何隔膜,能对妈妈敞开心扉、无话不谈。孩子对妈妈的尊重是:自愿"的,而不是屈于传统或妈妈的高压,必须对妈妈:敬畏"。孩子与妈妈这样的相处形式,才能使孩子与妈妈相处得更融洽。

  因此,妈妈要先和孩子做朋友,把这个朋友做好,在和孩子做朋友的基础上,让孩子自己把妈妈在心里的地位树立起来。具体的做法是:

  首先,妈妈要把孩子看成朋友。妈妈千万不要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孩子",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用对待朋友的方式对待孩子。这就要求妈妈放下架子,使孩子感到妈妈没有居高临下地对待自己。和孩子建立这样的关系的时候,主要是看妈妈的言行。比如妈妈在对孩子的言语中,多用商量的口气,就是批评也多用建议的口气。

  第二,对孩子强调尊重。在把孩子看成朋友的同时,为了不让孩子变得娇纵,妈妈一定要让孩子学会尊重。让孩子的尊重所对待的是一个普遍的人群,而不仅仅只教会孩子尊重自己的妈妈。当孩子知道了尊重,他也就会知道,在心里把妈妈放到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来。

  在旧中国,父母在家里是绝对的权威,总是板着面孔显示着自己的威严。但宋耀如的家庭不是这样,在这个家庭里,大人小孩都可以自由地发表言论。孩子对一些事可以据理力争,并最后使父母满足自己的合理要求。宋耀如在教育孩子时,总能保持民主和尊重,尽可能满足孩子们正当的要求。宋耀如会随孩子们一起称夫人为:妈咪",宋耀如用这种幽默的方式拉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宋耀如和女儿们的志趣也十分投机。宋耀如喜欢唱歌,嗓音也很好。孩子们继承了父亲的音乐天赋,也都酷爱唱歌,很小的时候就跟父亲学会了许多中外歌曲。每逢夏日的夜晚,宋耀如还会和孩子们引吭高歌,伴着歌声,父女间的心灵得到进一步的沟通。宋氏三姐妹就是在这样具有浓厚民主思想的家庭里培养出来的,而且在当时,也只有这样的家庭和宋耀如这样的家长,才能够培养出宋霭龄、宋庆龄等这样杰出的女性来。

  妈妈与孩子的和谐关系是建立在民主家庭上的,不然,妈妈就是把自己抬得再高,也得不到孩子的尊重;相反,就算妈妈做得再低调,如果孩子心中有妈妈,那么妈妈活得:屈"一些又何妨呢?

  职场妈妈教子私房话

  孩子对妈妈的尊重是:自愿"的,而不是屈于传统或妈妈的高压,必须对妈妈:敬畏"。孩子与妈妈这样的相处形式,才能使孩子与妈妈相处得更融洽。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环境塑造孩子性格

对儿童最深刻的教育,言语不如行动;对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遗传不如环境。这是我们在两个孩子身上观察思索的结论。

春天来了,1979年的春天来了。

寰寰来到人间,见到了几个春天?我们麻木的心,已经感觉不到,记忆不清,每个 春天是怎样过的?孩子的病情,消磨了我们的热情。我们整天担惊害怕,心中笼罩着浓浓的愁云,还会有欢乐的阳光吗?

孩子对父母情绪的感受极为敏感。长期处在父母愁闷环境中的孩子,对她的性格形成必然产生深刻的影响。女儿知道妈妈爸爸的烦躁、苦闷,她看到父母脸上的阴云,便不再多说话。6岁时,我们已发现女儿的性格内向、沉闷,也时时烦躁不安。疾病的折磨,过敏性哮喘的发作,孩子和大人一样胆小、谨慎。

几年来,生活无情地折磨我们:先是他爸爸政治上的打击,它影响了我们的精神。连锁反应,造成了我和孩子的身体疾病。而孩子的病,不仅从精力上影响了我们,也给我们造成了经济上的困难。

终于在这年的春天,他爸爸在政治上得到了平反,我的工作也得到了合理安排,这使我们在心灵上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也给家庭带来了从未有过的欢乐。

对儿童最深刻的教育,言语不如行动。

对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遗传不如环境。

这是我们在两个孩子身上观察思索的结论。

6岁,也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女儿开始思索。家庭的命运变化,父母生活的风雨阴晴,会深深留在孩子的心灵里,她在自己消化这一切,产生一系列的问号。这一切深深地影响着孩子,也是无法回避的。

母亲害怕,女儿也害怕,母亲感到愉快,女儿也自然会高兴。

寰寰在6岁以前,常常是我因为恶梦惊醒,女儿在我的身边也跟着惊醒。

阳光虽然已照射到我家阴冷的小屋,但多年的阴冷留下的恶梦,却不能很快消失。因为十年动乱的惊吓,留给我的是一种条件反射的恐怖感,这种不安全感,不能不影响孩子幼小的心灵。

寰寰学走路,是扶着我的。她已经学会了自己走路,也害怕因离开妈妈而跌倒,她要我伸出一个手指头,她也用一个手指头摸着我的手指。只要沾着妈妈的手指,她便敢于迈步,很久很久,她还这样。

夜里,我用童话哄着女儿睡觉,女儿要手握着我的手指,她怕妈妈离开她。寰寰很敏感,你看着她已经进入梦境,睡着了,可当我把她握着的手指头抽出来的时候,她立即就会醒来,叫着:“妈妈,别离开我……”

现在,两个孩子都已长大了。我们发现,今天孩子性格中的优点和缺点,无一不能从孩子0到6岁的幼年找到根据。

今天,我们已经知道应该怎样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品质,但很多事情已悔恨晚了!我们深深体会到,改造一个孩子已经形成的不良品质和习惯,要比培养一个优良品质和习惯艰难十倍。今天,我们才知道:抓紧孩子6岁以前,特别3岁以前的优良性格的培养是何等重要,何等省力(比之以后的教育)!

然而遗憾的是,许多年轻的父母,至今对此点还没有足够的认识,或根本没有认识!他们说:“小孩子懂什么?大了就好了!树大自然直。”我说:小孩子在6岁以前形成的性格,如果已有了弯曲,长大以后便很难直,要用十倍的力气去改造,而顺从自然,则永不会直的。

举例说吧。寰寰有一个毛病:乱,无条理,小床上乱,书包里乱,书桌里乱,丢三拉四,东西总不能放在一定的地方……

这个毛病是什么时候形成的?不是在上学之后。因为从入学第一天,我们就教育她,东西一定要放在一定的地方,不要总为找东西耽误宝贵的时间,那书斗里的乱,经常督促她清理,可过不了几天,便又乱成柴禾堆!我们为纠正这个毛病,已花了很多年的时间!

我们寻找形成这个不良习惯的原因,是在她落生到6岁以前形成的。因为我们住在长春的那间14平米的房间里,吃、喝、拉、撒、睡,一家四口,集居一室,其乱无比。他爸爸的书便堆在垫高的床底下,老鼠常以书为食;他爸爸的稿子便堆在一个桌子上头,吃饭时它当饭桌,便把那些稿子堆到床上……

寰寰3岁时,便常说:“爸爸的破书烂稿子,光乱占我的地方。”使孩子的玩具不能有条理地放到一定的地方。性格、习惯,就在这种环境下形成了,当她知道这是不好的毛病之后,孩子想改成好的习惯,已是很难的了。

长大的孩子身上任何一点不良品格,都可以从他幼年的环境中找出形成的原因。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6、发表评论:

精彩推荐
家政厨师招聘(厨房厨师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