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准备之二,学习的准备之六
1、学习的准备之二
身体发展水平是学习的所有准备中最基础的准备。我们说身体的准备是学习中所有其他准备的基础,是因为动作技能、智力活动、社交水平和情趣水平等都
1、学习的准备之二
身体发展水平是学习的所有准备中最基础的准备。我们说身体的准备是学习中所有其他准备的基础,是因为动作技能、智力活动、社交水平和情趣水平等都依赖于某些神经的、腺体的、肌肉的和骨骼的结构与机能的准备情况,换句话说,依赖于身体的成熟。它的准备状况如何,最容易加以观察和测量,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准备的可见性是最强的。
身体发展水平包括身高、体重、体形、皮肤、骨骼、肌肉、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的发展变化,牙齿的更换,以及第二性征的发展。5~6岁的幼儿尽管躯干较长而四肢较短,但已失去了幼时的圆软的外形,头部已达成人头部长度的90%。6岁以后,身体各部分的增长是不平衡的:手臂和腿长得较快,手脚明显地变大,相比之下,头显得小一点。这时的儿童尽管长得较结实,但显得瘦长。
儿童的骨骼比较软,骨化有一个过程。所谓骨化是指骨骼随年龄增长而变硬。骨骼是由胶质(韧而有弹性)和石灰质( 脆而硬)两部分组成的,年龄越小胶质的比例越大,发育成熟时, 骨化才完成。新生儿的骨骼都没有骨化,非常软弱,故不能抬头,不能坐,也不能直立。整个婴儿期大部分是含胶质的软骨,骨化刚刚从软骨中心开始,骨骼有弹性,很易变形,所以必须逐步按骨骼系统加强的程度教儿童坐、站或走。6岁左右儿童的腕骨组织中钙质增加,渐渐硬化形成骨组织。腕骨骨化明显,但掌骨和指骨的骨化要到6岁以后才能完成, 因此应及时矫正儿童不正确的写字姿势。
儿童在出生以后,大脑两半球表面的沟回加多加深,脑重量迅速增加。对脑电图的研究表明,儿童的脑的发展顺序是沿着枕叶向两侧颞叶发展,再到顶叶,最后达到额叶。枕叶到9岁已基本成熟,颞叶到11岁基本成熟,全皮质( 指枕叶、颞叶和顶叶)到13岁基本成熟。 其中,额叶虽然成熟得最晚, 但它却与人的智力发展有密切关系。
上述这些身体的发展是学习的必备条件。如果儿童在身体发展方面达不到成熟标准,或者说,没有作好学习的身体上的准备,则学习起来就会发生困难。例如,听觉器官和发音器官发育不健全的儿童很难象正常儿童一样学习语言。另外,如果常常对年幼的孩子讲一些抽象的、逻辑性很强的理论,会使他们难以理解,因为他们的思维发展水平还处在形象思维阶段。也就是说, 在有关的学习中,应考虑儿童学习该项目时的成熟水平,不顾及这一点,就不能使儿童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学习的准备之六
自我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儿童的自我意识从无到有,最后达到成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儿童生活的第一年没有自我意识。他们还没有把自己作为主体从周围世界的客体中区分出来,他们甚至还不知道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是属于自己的。大约到了第一年末,自我意识的萌芽产生了,儿童开始把自己与周围客体分开来,认识了自己与客体的关系,也认识了自己的力量。例如,知道由于自己推皮球,皮球就滚了。
在生活的第二年,儿童开始认识到自己的身体,并意识到自己的身体感觉。2~3岁的儿童开始把自己当作主体来认识。2岁儿童在表达自己愿望时,总要把自己的名字挂在前头,如“茜茜吃糖”。从称呼自己的名字变为称呼“我”,这是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
儿童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逐渐懂得哪些东西是属于自己的,哪些东西是属于别人的, 并且学会用“我的”物主代词来标志,以后过渡到使用“我”这一人称代词。从这个时候起,儿童不再把自己当作一个客体来看待,而是作为一个主体来认识了。
儿童进入小学前后,自我意识出现了加速发展的现象。一方面是由于儿童已能利用语言符号调节和指导自己的行动,另一方面是由于客观环境向儿童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迫使儿童经常按照这些要求来对照和检查自己的行为,加之成人和同伴也经常以这些要求来评定儿童的行为,因而使儿童对自我有了更多的了解。
学习的基本前提是分清物-我关系,即把自己的世界和外在的世界区分开来。倘若没有这一概念上的准备,学习就成了一句空话。在自我意识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成分,心理学上叫做“控制点”,它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
所谓控制点,就是一个人找出控制他生活的主要力量,也即人们对影响自己生活和命运的某些力量的看法。年龄越小越有可能到外部世界中去寻找这种力量,因为他们不知道“我”对“物”能起什么作用和影响。例如,年幼儿童对待学习的态度,往往不是出自自己的本愿,不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控制学习,而是把学习看作遵循父母的命令、迎合世袭的传统,或者出于对学习的新鲜感。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和活动的结果,关键不在外部,而在自己的内部。他们开始认真地看待自己,控制点更多地落在内部。控制点由外部转向内部的这个过程,一般到成年期才能完成。
在自我意识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成分,心理学上叫作“自我观念”。所谓自我观念,就是一个人对他自己的观念的认识和调节。一个人想做什么或已经做了什么,自我观念是非常清楚的,并能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如果评价是积极的,那么他就会按那样的方式继续行动下去;如果评价是消极的,他就会进行分析、总结经验、修正已有的观念,使它在下一次行动中更合理、更适当。例如,有一部分儿童刚进入小学时,往往表现出很大的不适应,在最初几天,他们可能会一人独处,拒绝参加游戏和活动,上课时注意力难以集中。这说明,一部分刚离开幼儿园的儿童,一时难以尽快把幼儿园成员的自我观念转变成小学成员的自我观念,毕竟幼儿园与小学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必须花一定的时间来修正旧观念,形成新观念,以调节自己的行为。所以,在这一过渡阶段,一部分儿童往往表现出陌生、混乱,甚至敌意行为。当然,一旦他们形成了小学成员的自我观念,就会自觉地改变自己的行为,使之更现实。
有经验的父母往往不会急功近利,意欲让儿童在短时间内迅速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因为他们知道,儿童形成新的自我观念是有过程的,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准备时期,即为适应新环境作观念上的准备。父母需要了解的是,儿童的自我观念是否同他们的年龄相适应,这样的自我观念作为学习的准备是否充分了,在哪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充实,怎样在儿童可以接受的前提下进行充实等等,使儿童在自我意识方面为学习作好充分的准备。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学习的准备之四
人们往往比较注重身体、技能、认知或智力水平对学习的影响,而易于忽略其他的因素。现代教育科学理论表明,情感与兴趣的因素是不能被排除在学习之外的。假如一个儿童不愿意学习,对学习毫无兴趣,或者一心想着别的事物,那么可以肯定他难以在学习中获得成功。
情感在学习中的作用正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如果儿童在入学前情感上已作好准备,能控制自己的冲动,学会如何去延迟满足,则他的思维就会得到良好的发展。为此,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用一些智力测验来测量儿童。测验题目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测验题简单易做,儿童容易解决,马上可以得到奖赏,但奖赏较小;另一种类型是测验题复杂难做,儿童要动足脑筋才能解决,奖赏要过几天才能给,但得到的奖赏较大。把两种类型让儿童选择,看儿童选择的是推迟满足还是即时满足。结果发现,情感上易于冲动的孩子,往往选择即时满足,而善于控制冲动的孩子,往往选择推迟满足。 而且,选择推迟满足的孩子要比选择即时满足的孩子具有更高的认知水平。 这充分表明情感对学习目的和学习效果的影响。
一些有经验的父母已把发展儿童的情感和态度作为学习的先决条件,因为学习中遇到的每件事情都可能与父母和儿童的情感相关联。不论是父母还是儿童,当他们一进入学习领域,同时也把情感带入了该领域。
儿童兴趣的种种表现,也是学习情况的标志。我们常常发现,年龄很小的儿童就会自发地看图画书,一边看一边问家长“这是什么¡”“那是为什么¡”心理学家认为,这些儿童已为今后的阅读学习作了准备。
儿童兴趣的发展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一般来说,是由对简单事件的兴趣发展到对复杂事件的兴趣;由喜欢实际活动发展到喜欢象征性的活动;由自我中心的兴趣发展到社会性的兴趣。例如,5 岁的儿童喜欢听动物的故事;小学低年级儿童喜欢听童话、神话、有趣的自然现象的故事;8~10岁儿童的兴趣在于惊险故事以及有关儿童的故事;11~12岁儿童的兴趣则是关于惊险、活动、兴奋、神秘、滑稽及恶作剧等故事。
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阅读活动的成熟状态和准备情况。了解儿童的兴趣水平及其发展趋势,遵循儿童兴趣的发展规律,有利于父母因人而宜地指导儿童的学习。儿童在日常活动中,常常会不由自主地表现出自己的兴趣所在,父母可以通过观察、交谈、兴趣调查等方式了解儿童的各种兴趣,从而了解儿童在学习活动的某些方面的成熟状态和准备情况。当然,儿童对某些学习活动缺乏自发的兴趣,不都是不成熟的表现,有些可能是因为儿童缺乏这些学习活动的经验,有些则可能是儿童对这些学习活动有着不愉快的体验,等等。如果儿童是因为缺乏学习活动的经验而缺少学习兴趣,父母则应多提供给儿童更多这类学习活动的机会,使儿童在学习中发生兴趣。如果儿童是因为对学习活动有着不愉快的体验而缺少学习兴趣,父母则应努力消除这类不愉快的记忆,多用鼓动的方式,让儿童树立学习的信心,或试着让儿童产生愉快的体验。总之,面对不同的情况,父母不可一概而论。
这里,还必须指出,有些父母认为,智力成熟不足的儿童往往可以通过提高兴趣来弥补,实际上这是误解了兴趣与智力的关系。应该承认,儿童智力的成熟水平,直接影响到儿童对某种学习的兴趣。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智力成熟早的儿童,兴趣出现得较早。然而,必须承认,兴趣不能补偿智力成熟的不足。
可见,兴趣固然是学习准备的标志,但它不是孤立的,它往往同儿童的智力发展的成熟水平结合在一起。一般说来,当儿童的兴趣为学习作好准备时,倘若智力发展水平还未为学习作好准备,那么他要进行学习也是有困难的。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学习的准备之五
人际交往水平的提高与身体、技能、智力等准备因素是否成熟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儿童在身体、技能、智力诸方面都达到成熟时,他就能比较独立地进行社交活动,使自己成为家庭、群体和同伴中的积极成员。
儿童的社交发展包括下面这些行为变化:⑴ 学会怎样参与复杂的团体活动;⑵依恋的对象从母亲和家庭成员扩展至同伴或群体;⑶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了更为充分和细致的了解;⑷能进行自我评价,增强了责任感,关心和热爱别人。
儿童的社交发展,在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表现。5岁儿童不仅能识别自己的作用,而且还能识别父母的不同作用,他们已经把自己作为家庭中的一员来看待,有了家庭成员的观念。这一年龄的儿童,社交关系已经出现某种复杂性,尽管在游戏中还不能合作得很好,但在监督之下,能积极地参与小集体的活动,而且在活动中明显地尊重权威。
6岁后,儿童在社交方面已从依恋家庭发展到依恋同伴。6岁前儿童趋向于父母,同伴友谊频繁多变,6岁后儿童则趋向于同伴,同伴友谊相对说来比较稳定。在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中,儿童学会了合作,遵守规则,并把这些规则发展到的同伴游戏中去。由于责任感的发展,使儿童喜欢督促其他同伴;由于自尊心的提高,使儿童学会了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 这时儿童还常常将自己与同伴相比较,开始认识自己的优点缺点,能作自我批评,并且形成对同伴的敬佩感和同情心,但对同伴的赞许又很敏感,好胜心较强。
社会交往能力的形成与身体、技能、智力等准备因素是否成熟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一个个子矮小的男孩,在同伴中看起来他就像是个幼儿,甚至还成为同伴取笑的对象。由于长得矮小,同伴和父母都还是把他当成小孩,而在他看来这是对他的污辱。这样的儿童往往有一种否定的自我概念,有一种似乎被人抛弃的感觉,并表现出较多的依赖性和倔强劲。相比之下,那些成熟较早的男孩,由于身体发展快,自己感到像个成人了,其他人也把他当大孩子看待, 因而感到自信,有较强的独立感,更可能成为受同伴推崇的人。
心理学家马森(p.h.massen)和琼斯( m.c.jones)曾对33个男孩作过测验,其中10个是早熟者,17个是晚熟者。结果发现,那些成熟晚的男孩比较多地认为自己受人排挤和支配,在与人交往中往往作出很大的努力以求得社会的承认,由于自我感到不安全而引起较多的攻击性行为。另一方面,早熟者表现出独立、自信,在人与人相处中能扮演大孩子的角色。
同样道理,社交水平的成熟反过来也影响着身体、技能、智力等因素的进一步发展。心理学家的调查发现,社交方面较成熟的儿童,由于适应力强,同伴关系相处得很好,因此常常被成人看作是“有能力”、“有创造性”的人,在同伴中也多留下稳重、友好等印象, 这些评价和印象提高了儿童的社会地位,满足了他的尊重需要,从而进一步激发他掌握技能、发展智力的愿望。由此可以说, 社交能力的形成与身体、技能、智力等因素的成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