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育孩子不自私,孩子的自私行为是天生的吗
1、怎样教育孩子不自私
对于2~3岁的孩子来说,一般只会想到自己,不会想到别人。由于他们思维能力所限,难以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往往以我为中心去认识事物,这是幼儿的思
1、怎样教育孩子不自私
对于2~3岁的孩子来说,一般只会想到自己,不会想到别人。由于他们思维能力所限,难以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往往以我为中心去认识事物,这是幼儿的思维特征。
如果让孩子的这种思维方式发展下去,孩子有可能变成一个自私自利的人,这种人在社会上是不受欢迎的,即使孩子的智商再高、能力再大,也是难以施展的。
那么,家长教育孩子不自私的最简单的办法是,使孩子知识世界上的一切事都要分担共享的道理,并使其懂得应该经常关心他人。首先,家长不能让孩子的以我为主的心理任其自流,不能对孩子采取“随他的便”的教养方式。其次,家长还应懂得自私自利的孩子,其性格是不稳定的,很难有较高的智商。家长要通过自己的言行教育孩子懂得共享为乐、独享为耻的道理,帮助孩子建立群体思想,鼓励孩子把自己心爱的玩具让小朋友玩,把自己爱吃的东西分给小朋友吃,使孩子自私的行为逐渐减少,树立一个为大众着想的整体观念。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孩子的自私行为是天生的吗
现在的孩子怎么从小就如此自私?难道自私是与生俱来的?相信许多年轻的父母都这样抱怨过。那孩子的自私和无礼从何而来?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自私自利在很大原因上是父母溺爱的结果。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没有任何条件的,在现代的很多家庭中,孩子提出的要求,父母都尽量满足,唯恐孩子有一点委屈,更害怕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长此下去,孩子会很自然地忽略父母的需要,而把自身的需要放在首位,他认为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和爱护他,把他作为优先考虑对象,稍有不如意,便感觉受到了很大的委屈,从内心埋怨父母。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没有兄长伴他玩耍,没有弟妹要他照顾,好吃的食物,爸爸妈妈让着他,图书,玩具,也是他个人所有。在这种环境下,如果爸爸妈妈不想办法补救,加以引导,只能使他们独占的意识膨胀,自我中心意识加强。加上当今儿童普遍缺乏集体生活的体验,不会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因而往往就会表现出自私的一面。
对孩子照顾过度,关心过度,宠爱过度,迁就过度,很自然地就在孩子心中加重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形成了不健康的自我中心心理定式,只考虑自己,不考虑他人,逐步就养成了自私自利的习惯。通过下面的故事可以看出,孩子自私的心理有多可怕。
有一位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母亲,看见女儿花钱大手大脚,就对女儿说::你现在不用着急花钱,爸爸和妈妈的这些钱,将采还不都是你的?"女儿听了把眼睛瞪得圆圆的,生气地对妈妈说::从明天开始,你和爸爸都要省着花钱,因为这些钱都是我的!"
通过上面这个例子我们知道,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使孩子不会考虑他人,分不清是非,自私到了令人心酸的地步。孩子变成这样,与周围的环境有很人影响。所以为人父母者一定要关注孩子周围的环境,加强对孩子的品德教育,更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让他们学着分担事情。
阳阳妈发现,阳阳不知什么时候变得自私起来。小朋友找他借玩具,他摆摆小手说::不借,借给你,我就没的玩了。"他手里拿着好吃的东西,爸爸妈妈开口向他要,他也藏得紧紧地::不给不给,给了我就没了。-这样的情况遇得多了,阳阳妈生气地说::阳阳,你怎么可以这样自私?’阳阳听了妈妈的话,委屈地掉下了眼泪::上次你不就没把家里的酱油借给邻居阿姨吗?你说,‘把自己的东西借给别人,自己就没了’。"这下阳阳妈愕然了。原来是自己这个不经意的小举动,让阳阳变得自私了。
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而父母便是涂抹这张白纸的画笔,做好孩子的生活榜样,对每一个父母采说,都非常重要。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为了孩子的将来,一定要把握好对孩子的爱,加强对孩子的教育,不要用无私的爱造就出自私的孩子。当孩子自私的时候一定不要只埋怨孩子,要先反省自己,因为自私不是与生俱采的,而是源于后天的:培养’。
当父母努力以身作则,出门坐公车时主动让位,邻居有困难时热心帮助。一段时间后,你一定会发现,被子也开始学着为他人着想。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孩子自私怎么办?
曾发生这样一件事:一个炎热的盛夏,孩子闹着要吃西瓜,妈妈在街上转了很长时间,终于买回一个大西瓜,切开西瓜,情不自禁地先尝了一口,立即听到一声严厉刺耳的童音:“谁让你吃,给我吐出来!”妈妈怔在那儿,两行热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随即又听到孩子说:“算了,算了,下次不许!”可能天良未泯,孩子总算“原谅”妈妈的“过失”了。
如此自私的孩子是谁造就的?是家长自己长期过分溺爱、娇纵的结果。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特别是祖辈和父母众星捧月的态度,孩子说一不二的核心位置,助长了孩子的独占欲,强化了他们的自我中心意识。孩子只知享受和索取,忘却付出和奉献,长期下去,逐渐发展成极端自私的情感和行为。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自私的不良品行呢?
1、取消孩子在家中“特殊”地位。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要尽量不给孩子特殊待遇,合理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消除其“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2、引导孩子尊重和关心长辈。要让孩子学会享受时应首先考虑长辈,就餐时,好菜要先挟给长辈吃,舒服的位置让给长辈坐;别人为自己服务要表示感谢;别人不便时,应尽可能提供帮助,逐步体会到帮助、关心别人是愉快的。
3、让孩子学会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家长应指导孩子从小学会自己穿衣、洗手帕、整理玩具等,给爸爸妈妈倒茶水等,让他体验父母劳动的艰辛,懂得要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以便将来为家庭和社会多作奉献。
4、为孩子创造经常与小伙伴交往的机会,鼓励孩子将自己的玩具、图书借给小朋友们玩和看,学会与小朋友团结友爱,养成互相谦让的好品德。
5、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对孩子提出的不切实际、无理的要求,父母必须坚决而明确地加以拒绝,并说明拒绝的理由。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如何看待一岁多的孩子的“自私”
孩子的自我意识是逐渐发展起来的。当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就开始懂得区分自己和别人的不同。一岁多的孩子正处于自我意识的萌芽期。
随着月龄的增加,孩子的自我意识更明显,同时认识能力也有所发展,他能认识自己的衣服、玩具……,就会有不让别人碰属于自己的东西等表现,这种表现是正常的,不能说她自私,更不能在孩子面前说他自私。这时期,父母应给孩子创造一与别的小朋友一起游戏的机会,并鼓励孩子在游戏时拿出自己的玩具和小伙伴一起玩,通过一种方式让孩子能亲身体验与他人共享的快乐。
一般,这种情况不久就会消失。但是如果父母也很自私,不能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或者鼓励孩子这样做,或者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也就有可能向自私或自我中心的方向发展。因此父母在此期间对孩子的正确引导也很重要。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