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 家庭(杨绛的家人)
1. 杨绛 家庭
今天,杨绛先生已步入生命的第96个年头!
她真的老了,过着一个普通老人的生活,耳朵听力有些背,视力也下降了,已经闭门谢客。总有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打电话过去,她总会温和地聊几句,然后说她的胳膊有些酸了,让人不好意思再打扰。我想,我们真的不必再打扰,只是静静地读一读她和钱钟书的书,真的,这就足够了。《我们仨》中,我们看到那样一个让人仰止的家庭,也有普通家庭的欢喜与哀愁。杨先生的笔调依然清新优雅,冷隽幽默。钱钟书、杨绛、钱瑗“我们仨”,他们性格各异,志趣相投,都将读书治学作为自己人生的追求,甚至生命本身。他们的善良、智慧和正直,他们对生、老、病、死的透彻豁达,使人深受启发,获益匪浅。
杨绛现在开始漫不经心地整理自己的作品,她自己却说:做完他们的事情,心里才踏实,剩下我自己的事,已经不要紧了,即使现在走了,也可放心了!
“梦魂长逐漫漫絮,身骨终拼寸寸灰”(钱钟书语),爱女之心,爱夫之切,高尚人格,尽在其中
2. 杨绛的家人
1998年12月19日
3. 杨绛写保姆
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就留下了几则关于尊重的小故事。
晏子身材矮小,楚王想羞辱他,就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小门,让晏子由此入城。晏子见状,不卑不亢地答道:“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只有出使狗国,才从低矮的狗门进去。
楚王听后,只好按正常礼节把晏子恭迎进城。
在接待的宴会上,楚王赐晏子酒喝。突然间,两个人绑着一个囚犯来见楚王。
楚王问:囚犯是哪里人?
二人答道:是齐国人,犯了盗窃罪。
楚王不怀好意地问晏子:你们齐国人是不是都擅长偷东西啊?
晏子知道,这是楚王和臣子提前设好的局,于是答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齐国人在齐国好好的,遵纪守法,到了楚国就偷,莫非是楚国水土风气不好啊。
楚王承认是自取其辱,不敢再跟晏子开玩笑。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演员陈道明说:教养和文化是两回事,有的人很有文化,但是很没教养,有的人没有什么太高的学历和学识,但仍然很有教养,很有分寸。
真正有教养的人,从不以势欺人,懂得善待每一个人,哪怕是卑微如尘土的人。
尊重别人是一种智慧
不把那些弱小的、有缺陷的人踏在脚下,是一种宝贵的修养。面对弱者,保持着谦卑的态度,会让人世间少很多纷争和悲剧。怀着一颗纯真通透的心,总能理解他人的难处。
学者顾颉刚常年被口吃困扰。他上大学时,有次坐火车回老家苏州,看到邻座一个年轻人,便结结巴巴地问年轻人,是不是去苏州的。
谁知,这个年轻人像个榆木疙瘩,只笑,就是不说话。
顾颉刚又问了几句,年轻人就是不开口。顾颉刚的朋友觉得年轻人很没礼貌,就发火责备他。没想到,年轻人还是沉默。
年轻人下火车了,留给顾颉刚一个字条,上面写着:我叫冯友兰,很抱歉我刚才的所作所为。我也是有口吃的毛病,而且是越急越说不出话来。我之所以没有和你搭话,是因为我不想让你误解,以为我在学你说话,嘲笑你。
原来,冯友兰也有口吃。出于对顾颉刚的尊重,始终没有开口说话,宁愿承受误解。
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受人尊重是一种幸福。学会尊重他人,做好每个细节,便能收获美好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尊重虽然无声,却有势不可挡的力量,能占据一切渴望温暖的心灵。
有一种尊重,叫为别人着想
尊重,是把别人真正放在眼里、放在心上,时刻体察别人的处境和需要。当别人遇到困难时,能帮就帮,从不借故推辞和逃避责任。
钱钟书家曾请过一个保姆,他非常尊重保姆,从不大呼小叫,不说一句重话。
有一次,钱钟书住院。保姆以为他睡着了,便跟护士拉家常,说自己家里盖房子缺钱,当保姆是为了赚钱。不料,钱钟书听得一清二楚。
杨绛赶到医院后,钱钟书叮嘱妻子下次带3000块钱过来。杨绛问为什么,钱钟书就用家乡的方言跟杨绛聊了起来。
后来,杨绛又一次赶到医院,将3000块钱给了保姆,保姆却不知其中缘故。杨绛解释道,钱钟书听到保姆家盖房子,知道她缺钱,所以拿钱帮她。
钱钟书为了照顾保姆的自尊,在跟杨绛商量如何资助保姆时,用了方言。他的善举,让保姆十分感动。
尊重不是施恩图报,而是不求回报。是事后不邀功,不标榜自己,更不借此向别人索取。是默默地祝福他人,不嫉妒、不恼恨、不算计,处处彰显生命的大境界、大格局。
这种尊重更是一种永不止息的爱。
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则天下无事;怀慈悲心,做慈悲事,则心中太平。尊重,正是出自于平等心、慈悲心,怀着这样的心,做人做事方能安心。
4. 杨绛的保姆
不是郭妈妈,而是吴爱意。晚年,她一直低调地生活,唯独一位保姆吴爱意相伴终身。杨绛生活极其简朴,却对慈善事业出手大方,这是一种境界。杨绛最大的特点是独立,不谄媚,不做作!她和钱钟书成为了神话,杨绛也因此被称为“最理想的妻子、最贤惠的妻子”。
5. 杨绛谁照顾
刚开始是假装坚强,后来就真的坚强了。——杨绛
相信没有一个人天生下来就能表现的很坚强,都是后天的环境影响,以及各种因素,使得这个人不得不坚强地活下去。刚开始也都是试试坚强下去,又会如何?却发现后来真的坚强了,把坚强当成了一种习惯。
比如说穷人孩子早当家,他们靠不了自己的爸妈,就不得不逼着自己从小就学会了做饭,洗衣裳、种地、割草、放牛等等活儿。干着,干着,这些也都成了他生活的一种习惯,所以说穷人孩子也是从小就学会了照顾自己。
那么比起在城市比较富有的孩子面前,穷人的孩子显得就更加坚强点。而这种坚强不是假装出来的,是已经成习惯了。
只要这样的假装自己有益,适当可以假装下,习惯成自然
比如说假装开心,如果你天天假装开心,也会发现时间久了真的变得开心。因为你时刻都在想如何让自己变得开心起来,虽然刚开始感觉很假,但是时间久了,也就成了一种自然。
比如说这个你不会,你却也假装会,之后领导把这个任务派遣给你。你不得不逼着自己去学会,你熬夜,你通宵看教程,之后也就真的会了。
还有的人怕社交,怕人多的地方。很多人刚开始也都是假装有什么好怕的,经历多了,却发现真的不怕了。所以说假装,如果运用得好,真的是奥妙无穷。本来不可能的,却假装变成了可能。
只要心态好,一切都可以假装
哪怕假装失败了,也只会付之一笑,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至少他假装努力过,最后也真正为了这个假装而真正努力过,假装失败了也使得她获取了经验,成长了她自己。
这亦是心境的大逆转。比如说现在处在一个不好的环境,有些走投无路,你也假装过得很好,没有什么大不了,不死心还在,一直向前走。你会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
6. 杨绛先生母亲
爱读书,有计划,是位称职的母亲。
钱瑗,有着世上最有学问、最有才情、最富恩爱的父母,是钱锺书与杨绛的唯一爱女,掌上明珠,钱锺书对杨绛的评价:最美的妻子,最才的女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爱情,则是最好的陪伴。在后来的岁月里,无论对父母、家人,还是对丈夫,他都有着深切地关怀,因为在她的心中,有家人的家才叫家。
7. 杨绛先生的妻子
杨绛是个坚忍于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操守,坚贞于伟大女性的关怀与慈爱,她固守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淡泊与坚韧,杨绛的内心是坚硬的,又是柔软的,可敬可爱的老人,是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
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2016年5月25日,杨绛逝世,享年105岁。
评价:
“她坚忍于知识分子的良知与操守,她坚贞于伟大女性的关怀与慈爱,她固守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淡泊与坚韧,杨绛的内心是坚硬的,又是柔软的。”(搜狐网)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赠予杨季康(杨绛本名),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钱锺书评)
“你们捧钱锺书,我捧杨绛!”(夏衍评)
“杨绛的散文平淡、从容而又意味无穷。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读她的散文更像是聆听一位哲人讲述些烟尘往事,在平静、平淡、平凡中有一种卓越的人生追求。”(中国小说学会副秘书长卢翎评)
“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我分明看见她在细心地为她的灵魂清点行囊,为了让这颗灵魂带着全部最宝贵的收获平静地上路”。(周国平评)
“杨绛让我看到了‘过去的品质’,这是一种哑光却不暗哑,低调却不哽咽,醇香却不刺鼻的品质,它像北极光:明亮、坚韧、耐寒,在人格的高纬度闪闪发光。”(作家黎戈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