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家政常识

幼儿肌肉发展(幼儿肌肉发展的顺序是)

2022-12-10 17:18:09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幼儿肌肉发展的顺序是半岁到周岁从半岁到周岁称婴儿晚期,半岁以后,儿童的明显变化时动作比以前灵活了,表现在身体活动的范围比以前扩大,双手可以模仿多种动作,还逐渐出现语

幼儿肌肉发展的顺序是

半岁到周岁

从半岁到周岁称婴儿晚期,半岁以后,儿童的明显变化时动作比以前灵活了,表现在身体活动的范围比以前扩大,双手可以模仿多种动

作,还逐渐出现语言的萌芽,亲子依恋关系也益加巩固.

(一)身体动作迅速发展

儿童动作的发展,总的来说要比小动物晚.动物的动作主要由神经系统的低级中枢支配,而人的动作主要由神经系统的高级中枢支配.大脑皮层就是人的心理活动之所在,因此,儿童动作的发展和心理发展有密切关系.

1、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儿童身体的动作和手的动作发展是有客观规律的,每个孩子动作发展的顺序大致相同,时间也大致相近.其规律是:

①从整体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儿童最初的动作时全身性的、笼统的、弥散性的.比如,满月前儿童受到痛刺

激后,边哭喊边全身乱动.

②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儿童最先学会抬头,然后俯撑、翻身、坐和爬,最后学会站和走.这种发展趋势可称为“首尾规律”.

③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儿童最早出现的是头的动作和躯干的动作,然后是双臂和腿部的有规律的动作,最后才是手的精细动作.这种发展趋势可称为“远近规律”,即靠近头部和躯体的部分先发展,然后是远离身体中心部位动作的发展.

④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从四肢的动作来看,先是学会臂和腿的动作,即活动幅度较大的所谓“粗动作”,以后才逐渐学会手和脚的动作,特别是手指的“精细动作”.这种发展趋势可以成为“大小规律”.

⑤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儿童动作发展的方向是越来越多地受心理、意识支配,动作发展的规律也服从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从无意向有意发展的趋势.

2、坐、爬、站、走的发展.遵从动作发展的上述规律,儿童全身动作发展的顺序是:在半岁前学会了抬头和翻身,开始学习独自坐.但是6个月前孩子坐着的时候躯干向前倾.还坐不稳.6-7个月左右,孩子能够独坐自如.坐和爬的动作时交叉发展的.到10个月以后,孩子开始学习扶着站,也开始在成人帮助下迈步.

可以说,坐、爬、站、走,这些动作都是在6-12个月这个阶段学习的.坐和爬是在周岁前学会的,而直到一岁时,孩子还不能自如地站着,也不能独立行走,即使如此,这个阶段是孩子从躺着的姿势解放出来的时期,也是他开始摆脱成人怀抱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孩子开始能够自己活动,能够直接接触更多的事物.这时他的情绪以及人际交往的发展,都有所促进.

(二)手的动作开始形成

掌握坐和爬的动作,有利于手的动作的发展.从6个月到1岁,儿童的手日益灵活,表现在:

1、五指分工动作的发展. 3-4个月的孩子在抓东西的时候,注意不是用手指的动作,而是把整个手弯起来,好像一个大钩子那样.这时,大拇指和其他四指的动作处于相同方向,一起大把抓.以后,和手眼协调动作发生的同时,大拇指的动作和其他四指逐渐分开.婴儿渐渐把大拇指放在物体的一边,其他四指放在另一边.这就是形成了所谓“五指分工”动作.7个月左右,孩子在拿东西的时候,五指分工动作已经逐渐灵活.这样,不仅能够把东西抓的比较紧,而且可以按照物体的不同形状、大小或位置,变换手的姿势,可以拿起以前不能抓起来的东西,这也是初步掌握了人类拿东西的典型动作.

2、双手配合.半岁以后,孩子开始用两只手配合拿东西,能够把一只手拿着的东西放在另一只手里.

3、摆弄物体.这时期婴儿的手已不是无意乱动,而是开始针对物体来活动.把东西搬来搬去,拨来拨去,敲打,摇晃.

4、重复连锁动作.婴儿最喜欢用物体做重复的动作.例如,有一个7个月的孩子伸手去拿小盒子的盖子把它盖上,又去拿,又盖上.如此反复,连续24次.另一个孩子反复把一个小玩具杯子放在一个圆盒子里,又拿出来,持续15分钟.

(三)语言开始萌芽

满半岁以后,婴儿喜欢发出各种声音,他的声音和以前的不同在于音节比较清楚.他可以发出许多重复的连续的音节.听起来像说话,其实不是.喜欢自己嘟嘟嚷嚷,9-10个月以后,婴儿能够听懂一些词,并且按成人的话去做一些动作.7个月的孩子就会分别用不同的声音招呼别人.

(四)依恋关系日益发展

生后第二个半年,孩子开始用没有真正形成的语言和亲人交往.这表明了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这种交往,使孩子和母亲之间有了相互了解的萌芽.

幼儿肌肉发展的顺序是啥

儿童身体发展遵循的原则:头尾原则和近远原则

儿童身体发育有两个快速期,或称两个高峰期。

(1)第一个发育高峰期

第一个发育高峰期的年龄是0---1岁、2岁,第一年发育速度最迅速。身高比出生时增长50%,体重达到出生时的两倍。

2--12岁、13岁儿童的身体发育保持相对平稳的速度,其间,2---5岁比5—12岁岁发展速度要快一些。

(2)第二个发育高峰期

第二个发育高峰期的年龄是11—13岁(女)至13—15岁(男),这个年龄阶段属于青春发育期。

儿童的身体发展和神经系统等各种生理系统的发展都严格地遵循着固定的次序和一定的规律。

(1)身体发展遵循头尾原则和近远原则。

①头尾原则:头尾原则是指从上到下的发展顺序,儿童身体的发展严格地遵循着头+颈一躯干一下肢的次序进行。

②近远原则:近远原则是指从中轴向外围的发展顺序,儿童运动的发展顺序是从躯干开始向四肢再向手和脚,最后达到手指和脚趾的小肌肉运动。

婴儿肌肉的发展顺序是

(1)骨骼生长迅速

婴幼儿正处于身高迅速增长时期,其骨骼不断地长长、加粗。同时,骨骼外层的骨膜比较厚,血管丰富,有利于儿童骨骼的生长和骨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2)骨骼数量多于成年人

婴幼儿由于一些骨骼尚未融合连接成一个整体,例如,成人的髋骼是一块整骨,而婴幼儿的髋骨是由髂骨、坐骨和耻骨三块骨头连接在一起的,到7岁左右才逐渐骨化融合成为一块完整的骨头。

(3)骨骼柔软易弯曲

婴幼儿骨骼含骨胶原蛋白等有机物多,骨骼柔软,弹性大,可塑性强。因此,婴幼儿可以做许多成人无法做的动作,如婴幼儿能吃到自己的脚指头,但同时也很容易出现变形、弯曲。

(4)头部骨骼尚未发育好

新生儿出生时头部骨头之间有很大的缝隙。在颅顶前方和后方有两处仅有一层结缔组织膜覆盖,分别称前囱和后囱。婴幼儿的骨缝要到4~6个月才能闭合,后囱在3个月左右闭合,前囱到1.5岁左右才闭合。

(5)脊柱的生理弯曲

孩子出生时脊柱是直的,弯曲是随着动作发育逐渐形成的。一般婴幼儿在3个月左右抬头时出现颈曲, 6个月能坐时出现胸曲,10~12个月学走路时出现腰曲。7岁前形成的弯曲还不是很固定,当儿童躺下时弯曲可消失。7岁后随着韧带发育完善后,弯曲才固定下来。

(6)腕骨的钙化

孩子出生时腕部骨骼均是软骨,6个月左右才逐渐出现骨化中心,10岁左右腕骨才全部钙化完成。因此,婴幼儿的手部力量小,不能拿重物。

(7)关节发育不全

婴幼儿关节窝浅、关节韧带松弛,容易发生关节脱臼。

(8)足弓尚未形成

婴幼儿的脚没有脚弓。到了站立和行走时,才开始出现脚弓。由于婴幼儿的肌肉力度小、韧带发育不完善,长时间站立、行走或负重,或经常不活动可导致脚底的肌肉疲劳,韧带松弛,出现扁平脚,影响行走和运动。

(9)肌肉力量小

婴幼儿肌纤维细,肌肉的力量和能量储备少,肌肉收缩力较差,容易发生疲劳,不能负重。

(10)肌肉发育顺序

婴幼儿的肌肉发育是按从上到下、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先发育颈部肌肉,然后是躯干,再四肢。先发展大肌肉群,如腿部、胳膊;再发展小肌肉群,如手部小肌肉。因此,婴幼儿先学会抬头、坐、立、行、跑、跳等大动作,手部的精细动作要到5岁左右才能完成。

幼儿肌肉发展的顺序是什么

1.身高和体重

身高和体重是儿童身体发育的主要标志。从出生到成熟,儿童的身高一直在增长,体重也不断地增加。通常,女性身体发展到18岁左右停止,男性约到20岁左右停止。

儿童身体发育有两个快速期,或称两个高峰期。

(1)第一个发育高峰期

第一个发育高峰期的年龄是0---1岁、2岁,第一年发育速度最迅速。身高比出生时增长50%,体重达到出生时的两倍。第二年与第一年末相比,身高约增长l0cm,体重增加3—3.5公斤。

2--12岁、13岁儿童的身体发育保持相对平稳的速度,其间,2---5岁比5—12岁岁发展速度要快一些。

(2)第二个发育高峰期

第二个发育高峰期的年龄是11—13岁(女)至13—15岁(男),这个年龄阶段属于青春发育期。这个期间每年身高增长的平均值约为6---7cm,体重增力口的平均量约为4--5公斤。

儿童生理发展遵循一定的次序和规律

儿童的身体发展和神经系统等各种生理系统的发展都严格地遵循着固定的次序和一定的规律。

(1)身体发展遵循“头尾原则”和“近远原则”。

①头尾原则:头尾原则是指从上到下的发展顺序,儿童身体的发展严格地遵循着头+颈一躯干一下肢的次序进行。

②近远原则:近远原则是指从中轴向外围的发展顺序,儿童运动的发展顺序是从躯干开始向四肢再向手和脚,最后达到手指和脚趾的小肌肉运动。

(2)各生理系统发育的不平衡现象

不同的生理系统的发育各有不同的模式,遵循着不同的规律。

①神经系统在出生后的头几年发育较快,到幼儿末期接近成人水平于平缓。此后发展速度趋

②淋巴系统在10岁以前发展速度非常迅速,发展量达到成人时期的200%,10岁以后发展量迅速下降到成熟期的水平。

③生殖系统中的生殖器官在10岁以前基本上没有发育,10岁、11岁以后迅速发育成熟。

④一般的生理系统,如肌肉、骨骼、呼吸、消化系统的发育过程有两个快速期和一个缓慢期。4岁以前是第一个快速期,发展迅速;5—10岁左右处于相对缓慢发展期;从10岁一11岁开始到成熟阶段又进入发展速度非常迅速的快速期。

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它制约着儿童心理的发展,所以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和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受其生理发展水平和规律的制约。

在EYFS的教育中我们要怎么帮助儿童呢?

我们建议为3岁左右的儿童创造各种机会,让他们自己谈论他们的身体和感觉,尤其可以是在体育锻炼后。并且,不断的探索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帮助他们找到适合他们体质和运动能力的方法,好让他们积极参与活动,变得更加活跃。

婴幼儿肌肉的发育遵循什么的顺序

宝宝三岁以前腿都是弯曲的,要避免让宝宝过早的站立和行走,以防腿部变形。可用双手把她的腿拉直以后的话他会并拢。宝宝的小腿在两岁左右的时候就会长直的,小月龄的宝宝的腿都是弯弯的。宝宝在学会爬行时,会做腿部伸直的动作,随着身体的发育及腿部的肌肉的增加,腿自然就直了,这个不必担心。

儿童的肌肉按什么顺序发展的

成长发育规律

1.过程连续不断且有阶段性

这一过程一直连续不断,但是不同阶段各有特点,速度不尽相同。一般情况下,速度受年龄的影响。以体格发育为例,越是年幼的孩子其发育速度越快,待孩子满一周岁后,成长发育的速度会逐渐趋向于平稳,但是待进入青春期后又会迅速加快速度。

2.各个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

身体各个器官的发育速度不同,有快有慢,而且开始发育的时间也不一致。神经系统的发育一开始很快,但是渐渐会减缓;而生殖系统开始发育的时间比较晚;淋巴系统则是一开始很快,之后会回缩;孩子比较小的时候,皮下脂肪发育比较快;一般情况下,当孩子进入学龄期,肌肉组织发育速度会变快。

3.按照一定的顺序成长发育

一般情况下,成长发育是按照上至下、左至右、低级至高级、简单至复杂的顺序进行。

4.个体成长发育存在差别

孩子的生长发育在一定的范围内,会受到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影响,因此处在同一阶段的孩子之间的差距可能会比较大。

成长发育阶段标准

1.胚胎发育期

胚胎发育期是从精子和卵子相遇结合开始算,一直到第八周。在这段时间内,胚胎的器官和组织、系统都会迅速分化发育并且初步具有人形。此阶段是胎宝宝发育的关键时期。倘若遭受来自外界或内在本身不利因素作用,阻碍胎儿的正常成长发育,孩子可能会有先天畸形。

2.胎儿期

从受精卵形成第8周算起直至出生,此阶段成为胎儿期。在这个阶段,胎儿的身体器官会逐渐长大,发育也逐渐趋近成熟,成长发育速度较快。

3.婴儿期从孩子出生开始计算,到孩子满一周岁,这段时间被成为婴儿期,也可以称之为乳儿期。此阶段孩子成长发育速度最快,因此需要补充足够的热量和营养素,尤其是要注意满足其对蛋白质的需求,可从乳类中获得。与出生之时比,短短1年孩子的身高将增加前者的一半之多。体重会增长到出生时的两倍左右,孩子的大脑在这个阶段也会快速发育。等满一周岁时,孩子已经学会坐起来、爬行,并且开始学习如何走路。孩子运动的发育过程大概可以概括为以下两句话: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4.幼儿期孩子一周岁到孩子未满三周岁之间的这段时间被成为幼儿期。比起之前几个时期,孩子成长发育的速度放慢,特别是体格的发育。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前卤完全闭合,而且乳牙也全部长出。孩子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的速度也开始减慢,此时孩子的大脑已经有成年人的五分之四大了。孩子的活动范围比之前更广,接触到的周围的事物也比较多,因此智力发育会比之前更好,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应变能力逐渐增强。

5.学龄期从孩子上小学开始算起(一般是六七岁的年纪)到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前的这段时间成为被成为学龄期。一般来说,男孩十三岁、女孩十二岁分别进入青春期。在这段时间内,孩子成长发育的速度基本稳定,体格发育稳定,除了生殖器官以外,其他器官的发育程度已经接近成年人。大脑的形态也基本上和成年人一样,智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孩子的控制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也在逐渐变更好。此时孩子的淋巴系统的发育处在最高点。一般情况下,当孩子长到十二岁的时候,乳牙已经全部掉光,除了第三磨牙之外的全部恒牙也已经长出来。

喜欢我就关注我吧,每日分享孕产及育儿知识,我是一名从事医学工作的妈妈,善于学习,乐于分享,科学育儿的道路上我们一起成长,让我们一起科学育儿。

儿童肌肉按什么顺序发展

很高兴尚形君来解答这道问题。

健身之中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没有训练肌肉很难得到生长,而健身训练又有很多眼花缭乱的动作,对于这么多的动作该如何安排训练的先后循序呢。

健身时为了达到高效的训练,需要将身体进行分化训练,也是区别不同肌肉训练的一种手段,一般我们分为胸、肩、背、腿、手臂、核心等部位进行训练,每次训练都有一个主要的训练部位安排,下一次就需要换一个部位,比如这次训练胸部,那么下次训练的计划就是背部或者其他部位了,这个更换是指的每天进行训练,肌肉部位在训练完之后,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恢复,当恢复完成之后才能再次进行训练,所以在轮流交替训练才能达到高效的训练。其实训练计划的先后循序并无太多要求,比如第一天训练胸或者背都是根据个人喜好来决定,而如果对于自身某个部位不满意,比如说肩膀不是很满意,那么在第一天可以安排肩部训练,后面依次,胸、背、腿这时候可以再来一次肩部训练,这么安排,根据肌肉恢复时间决定,一般大肌群恢复需要36-72小时,小肌群需要24-48小时,所以在安排训练顺序时根据这个时间和自己需要加强的部位来调整训练计划,弱的需要多安排一次训练,而强的可以训练一次,并且每次训练周期需要安排休息日,这是为了让肌肉充分恢复,提升效率的一种方法,在这一天最好什么训练都不需要做,并且休息日和训练周期也不一定以周为单位,比如这样的训练计划,胸、肩、手臂、腿、休息、背、肩、手臂、核心、休息的训练计划一个训练周期为10天以此循环,额外加强肩部和手臂,其他部位都是保持训练频次,休息日安排在中间与最后面,所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的安排训练顺序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每次训练的动作安排也可以将较弱的部位放在前面训练,训练最后的几个动作训练较强的,比如说胸部训练中,上胸部一般较弱,就将上胸部放在前面的两个动作进行训练,而较强的中胸部就放在后面进行训练。

所以健身就是一个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情况,随机应变的体育项目,根据自身目前的状况选择出对于自己合适的训练计划,才是最有效的训练。

谢谢查阅,更多精彩请关注尚形健身的专栏课程,为你推荐一枚好课【牟丛 增肌训练课】

幼儿肌肉发展的顺序是先发展小肌肉群

1、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婴幼儿最早的动作是俯卧抬头。其他如俯撑、翻身、坐爬、站立及行走,则是按一定的顺序发展起来的。

2、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婴幼儿首先出现的是躯体大肌肉动作,如头部动作、躯体动作、双臂动作、腿部动作等,然后接着才是灵巧的手部小肌肉动作,紧接着是准确的视觉等动作。

3、从中央部分动作到边缘部分动作的发展,婴儿最早出现的是头的动作和躯干的动作,然后是双臂和腿部有规律的动作,最后才是手的精细动作。这种发展趋势可称为“远近规律”,即靠近头部和躯干的部位先发展,然后是远离身体中心部位动作的发展。

4、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婴幼儿动作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心理、意识的支配,呈现从无意动作向有意动作发展的趋势。

幼儿肌肉的发育遵循什么顺序

骨骼生长迅速。婴幼儿正处于身高迅速增长时期,其骨骼不断地长长、加粗。同时,骨骼外层的骨膜比较厚,血管丰富,有利于儿童骨骼的生长和骨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2、骨骼数量多于成年人。婴幼儿由于一些骨骼尚未融合连接成一个整体,例如,成人的髋骼是一块整骨,而婴幼儿的髋骨是由髂骨、坐骨和耻骨三块骨头连接在一起的,到7岁左右才逐渐骨化融合成为一块完整的骨头。

3、骨骼柔软易弯曲。婴幼儿骨骼含骨胶原蛋白等有机物多,骨骼柔软,弹性大,可塑性强。因此,婴幼儿可以做许多成人无法做的动作,如婴幼儿能吃到自己的脚指头,但同时也很容易出现变形、弯曲。

4、头部骨骼尚未发育好。新生儿出生时头部骨头之间有很大的缝隙。在颅顶前方和后方有两处仅有一层结缔组织膜覆盖,分别称前囱和后囱。婴幼儿的骨缝要到4~6个月才能闭合,后囱在3个月左右闭合,前囱到1.5岁左右才闭合。

5、脊柱的生理弯曲。孩子出生时脊柱是直的,弯曲是随着动作发育逐渐形成的。一般婴幼儿在3个月左右抬头时出现颈曲, 6个月能坐时出现胸曲,10~12个月学走路时出现腰曲。7岁前形成的弯曲还不是很固定,当儿童躺下时弯曲可消失。7岁后随着韧带发育完善后,弯曲才固定下来。

6、腕骨的钙化。孩子出生时腕部骨骼均是软骨,6个月左右才逐渐出现骨化中心,10岁左右腕骨才全部钙化完成。因此,婴幼儿的手部力量小,不能拿重物。

7、关节发育不全。婴幼儿关节窝浅、关节韧带松弛,容易发生关节脱臼。

8、足弓尚未形成。婴幼儿的脚没有脚弓。到了站立和行走时,才开始出现脚弓。由于婴幼儿的肌肉力度小、韧带发育不完善,长时间站立、行走或负重,或经常不活动可导致脚底的肌肉疲劳,韧带松弛,出现扁平脚,影响行走和运动。

9、肌肉力量小。婴幼儿肌纤维细,肌肉的力量和能量储备少,肌肉收缩力较差,容易发生疲劳,不能负重。

10、肌肉发育顺序。婴幼儿的肌肉发育是按从上到下、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先发育颈部肌肉,然后是躯干,再四肢。先发展大肌肉群,如腿部、胳膊;再发展小肌肉群,如手部小肌肉。因此,婴幼儿先学会抬头、坐、立、行、跑、跳等大动作,手部的精细动作要到5岁左右才能完成。

精彩推荐
家政厨师招聘(厨房厨师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