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午睡案例分析(幼儿园大班午睡案例分析与反思)
幼儿园大班午睡案例分析与反思
你家的宝贝是属于自然午睡还是有些强制性的午睡呢,又是否有类似以上的情况呢?
好一点儿的哄哄就睡了,不好的哄到自己都要睡着了孩子还生龙活虎的,其实在幼儿园,老师也会遇到很多这样的小朋友,大多数幼儿可以做到自然的入睡,少数幼儿需要哄睡或是自然入睡晚一点,还有个别幼儿不睡。今天我们让幼儿园的老师来讲讲,孩子为什么不爱午睡呢?
一、对于幼儿不喜欢午睡,究竟有哪些原因?
1.在家的作息时间不规律
孩子在家每天睡得晚,起得晚,午休时间也会晚一点,而通常到了中午幼儿园规定的午休时间,孩子还不困,就不想睡,就导致孩子睡不着或者临近中午起床时间才刚刚睡着。
2.睡眠习惯的变化
在家午睡时候习惯没有培养好,总是要大人陪着,又是唱歌,又是故事,又是喝水的。而到了幼儿园,老师应该无暇顾及到所有的孩子,可能就导致孩子睡不着或者必须要哄哄才睡。
3.对于刚入园的孩子,大部分是因为情绪还不稳定。想念家人,没有熟悉的人陪伴,缺乏所谓的安全感,入睡会有些困难;有些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也没有养成固定时间的午睡习惯。
4.还有最后一个原因就是他真的不困,有些孩子就是天生的精力旺盛!
孩子不午睡大概就是以上几点原因,接下来就是需要你仔细针对不同幼儿来对症解决了。
二、如何让孩子更好的入睡呢?
1、午饭后不要做剧烈的运动,否则幼儿的神经系统会变得更兴奋,让入睡变得更困难;可以和小朋友散散步,讲讲故事,让幼儿平静下来,并培养孩子们上床前小便的习惯,让入睡更顺利。
2、 可以在幼儿入睡的时候放些轻柔的音乐,以轻柔的钢琴曲为主。
3、有些幼儿翻来覆去没睡着,可以问问他是否有小便,解决之后再入睡。
4、 有的幼儿习惯了哄睡,需要轻轻地拍一拍哄哄他就睡着了,对于这种幼儿一定要有耐心,慢慢的哄睡,培养好习惯就好了。
5、对于有些幼儿真的不困,睡不着,也不必强迫。就培养他午睡时安静躺床上休息的习惯:你可以不睡,但必须要好好地躺在床上。
6、对于没有午睡习惯的孩子,首要不是哄睡,而是和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休息日在家的午睡习惯,家园不互相配合的话,相信这件事就会很难做。
7、对于刚入园的幼儿,前期可以他在家里拿一些一直陪伴自己的玩偶会手绢之类的物品,让孩子有安全感。
如何养成午睡的好习惯?
1.合理安排幼儿的生活,按时引导孩子午睡。午饭后,就是午睡时间,可以告诉他:睡午觉之后就可以继续玩玩具了,
2.不要因为孩子不睡、睡不着就放弃午睡的习惯,一定要持之以恒地培养。
3.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根据自身情况固定睡眠时间,上床前听听音乐讲讲故事,轻轻的抚摸孩子的头部或背部入睡。不要睡得太早或太晚影响到午睡的时间。
如果孩子没午睡,可能下午的活动都会无精打采,不能集中注意力;也会导致晚上还没但睡觉的时间就犯困,时间长了,对孩子的身体免疫系统也不是一件好事。
对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来说,午睡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既可以让孩子的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息,又让孩子能有精力参与下午的活动,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注意:午睡时也要及时注意幼儿有无异常情况,蒙头、踢被的问题一定要纠正。
小班幼儿午睡案例分析
小孩子比较闹腾,不好好睡觉,有时候会哭着喊着要妈妈
幼儿园大班午睡案例分析与反思教案
感谢老师的辛勤付出,让孩子在从小就懂得了感恩。感谢老师这么长时间的陪伴。让孩子的童年不会太孤单。
记得中班上学期的时候,因为是第一次合宿,老师们特别细心,提前一周便通知家长,让家长用适当委婉的方式把合宿的消息告诉孩子,动员孩子参加这次活动,当然,由于年龄上有细微差别,实在无法接受合宿的小朋友可以不参加。
一个不爱午睡的幼儿个案分析大班
谢谢邀请。
关于午睡问题,在幼儿园期间,托小班的午睡,大部分的孩子都可以每天中午进行休息,当孩子进入中班到大班,午睡时孩子的睡长较短甚至中午躺在床上根本不睡,对于这种情况:
一、和家长进行沟通,关于这件事家长的想法是什么?
1.在床上躺着,午睡期间不睡觉也算休息,只要不出声音影响其他小朋友休息,是否睡着并不在意。
2.午饭后接走回家,自己安排午休时间,午休结束可以送回幼儿园。(如果家里时间条件允许,幼儿园可以配合)
3.不午休,让孩子玩玩具或者看书。这时候老师要和家长讲明白,孩子是不可以在卧室坐着或者看书的,他也会影响其他小朋友,所以这个孩子会单独在活动室里,不建议。
二、教师在幼儿园可以这样做:
1.尽量把这个孩子和其他不午睡孩子分开,不要挨着,以免两个人相互影响。
2.教师进行拍睡,哄哄他,拍拍他。
3.奖励表扬制度
三、家长可以这样做:
1.与老师沟通后,孩子在家作息时间规律,尽量保证休息日时午休时间和幼儿园时间一致。
2.和孩子看一些关于午睡、睡觉的故事绘本,说说睡觉的好处。
四、午睡对于孩子来说是休息时间,对于孩子的视力、身体素质发展都很重要。
幼儿园午睡个案分析
由于特有的年龄特征,部分幼儿常表现出坐立不安、手舞足蹈、情绪不稳、容易冲动等不能自主的多动行为,也有模仿他人及希望引起他人关注的多动行为。适时而恰当地纠正幼儿的多动行为对幼儿的发展十分重要。 案例1: 某幼儿园大班小朋友洋洋非常淘气,陈老师带幼儿活动时,洋洋经常出现违规行为,陈老师问洋洋,是否喜欢陈老师带着小朋友做游戏或者上课,洋洋说自己特别喜欢陈老师,上陈老师的课或者跟着陈老师游戏都是他的“最爱”。于是陈老师明白,洋洋这个外向冲动的孩子,在活动中会由于过分兴奋而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并非有意“犯规”。陈老师悄悄对洋洋说:“老师知道你很喜欢陈老师,老师也很喜欢你;老师知道你高兴了就会忘记我们正在上课,咱们来个约定吧,如果你管不住自己的时候,陈老师就竖起一根指头,你就表现好了好不好?”洋洋同意了。以后,陈老师发现,在老师的经常提醒下,洋洋在活动中的“捣乱”现象逐渐减少,以后不再需要老师的手指示意,老师的眼神也能逐渐提醒他,临近毕业,他的自控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摘要] 由于特有的年龄特征,部分幼儿常表现出坐立不安、手舞足蹈、情绪不稳、容易冲动等不能自主的多动行为,也有模仿他人及希望引起他人关注的多动行为。适时而恰当地纠正幼儿的多动行为对幼儿的发展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幼儿多动行为的成因进行:较强的好奇心,行为明显受情绪支配,以自我为中心,表达需要的方式多样。并通过本园实际案例的观察及,结合笔者在实践中的教育试行方法,提出了幼儿多动行为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幼儿 多动行为 案例 对策 幼儿是稚嫩的、的、迅速发展的个体,其认知、情感、个性都带有明显的年龄特征,时常伴有一些“过分好动”的行为,如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情绪易冲动、故意摔玩具、撕书、用物体或身体攻击同伴等。这些儿童时期容易出现的行为问题,可能是发育过程中的短暂现象,但也可能持久迁延而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造成学习和适应困难。 本文结合具体的案例对幼儿多动行为的表现、产生原因及解决策略进行粗浅和探讨。用以指导幼儿教师重新审视传统的、以成人标准给“好孩子”的定义,用发展的眼光、创新的思维,对待幼儿的这些多动行为。 一、幼儿多动行为的表现 (一)不能自主的多动行为 由于特有的年龄特征,一部分幼儿常情绪不稳,容易冲动,对自己欲望的克制力很薄弱,常发生一些不受自我控制的多动行为,如眨眼、坐立不安,兴奋时手舞足蹈,忘乎所以,稍受挫折就发脾气、哭闹,行为冲动而不顾及后果。这是幼儿自我意识心理作用较强的表现。由于坐立不安,好动,他们上课、做作业注意力就不能集中,这必将严重影响其学习效果。 (二)模仿他人的多动行为 幼儿的多动行为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环境中的言语、行为模仿学习而得来的。与幼儿生活密切的人的行为、幼儿自己所喜爱的一些卡通人物形象或动画片人物形象的行为或他人在一定情境中的不经意的言行都会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如我班的周周在看动画片时,看到片中的小朋友画画,他也从小书包里拿出自己书本,模仿着乱涂乱画起来。一次体育活动时,壮壮哭着告老师:“鑫鑫用枪打我,还用脚踢我。”老师批评鑫鑫,鑫鑫说:“是乐乐先打壮壮,我是跟着打壮壮的。”由此可见,鑫鑫打壮壮是跟乐乐模仿的。 (三)希望受到别人关注的多动行为 幼儿都希望受到同伴、老师、父母的关注和认可。大部分幼儿会用好的、积极的行为。如通过帮助他人、关心同伴等行为,来得到同伴的认可、老师的肯定与表扬;也有少数幼儿会做出一些消极行为。如破坏东西、与同伴交往时说脏话、在教育活动中捣乱等来吸引同伴或老师的关注。当老师对他们的这种行为进行教育时,他们常常会不以为然,甚至有时候会窃喜,认为自己引起了老师或父母的关注,达到了效果。这是幼儿的社会意识心理和自我意识心理被压抑或没有得到较好的引导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二、幼儿多动行为的成因 儿童的多动行为有些是幼儿特有的,有些是后天形成的。这种多动行为或多或少都会妨碍儿童身心的正常发展。认知理论认为,幼儿对他人或事物的意图归因方式对其多动行为起调节作用,意图归因制约着其多动行为。笔者经过:学前阶段的幼儿活泼好动,其特有的年龄特征是幼儿多动行为的主要原因。 (一)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向成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喜欢玩弄各种自己弄不明白的玩具、东西或物品,这些对儿童理智感、求知欲的发展有极大的启迪作用。比如,拿到新玩具时,喜欢操作摆弄,并不断试着改变玩法,甚至拆开看个究竟。其好奇心极强,这是他们长时间地坐着或等待轮流玩是很难做到的效果,由此会产生一系列的多动行为。 (二)行为明显受情绪支配 幼儿的行为受情绪支配作用大,他们的情绪经常很不稳定,很容易冲动,常会为了一件小事大哭大闹,或者大打出手。因为大脑的执行控制中枢——额叶是用以监控高级思维活动,指导问题解决和调节情绪系统。额叶成熟得比较慢,核磁共振研究显示,青春后期的额叶仍然在成熟过程中,直到成人初期,因此,幼儿额叶的情绪调节能力尚不完全。这就是幼儿比成年人更容易受情绪的支配,容易产生多动行为的原因。 (三)幼儿的“自我中心”主义 皮亚杰说:“自我中心”是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它使儿童在认识和适应外在世界时总是不自觉地迷恋和深信自己的言行、观点、思维,认为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心。处于“自我中心”阶段的儿童往往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和做事情,要求他们让人分享和给予是十分困难的。加上幼儿从小生活在优越和娇宠的家庭环境氛围中,缺乏与同伴正常交往,诸多家长对独生子女过于宠爱和娇惯,就更加重了幼儿自身所固有的“自我中心化”心理,导致幼儿“自我中心主义”倾向的产生,不能关心他人,不善于处理同伴关系和社会冲突,这都将导致幼儿多动行为生。 (四)幼儿表达自己需要的方式多种多样 通过对学前幼儿心理特点和经验水平的可以看到,部分幼儿的多动行为可能是因为他缺乏表达他的需要的语言技能或身体语言;尽管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有基本的共同需要,但每个幼儿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尤其是某些幼儿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他们常常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多动行为。 三、幼儿多动行为的案例研究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多动行为儿童在涉及物品获得或寻求参与同伴活动的途径等目标时,所提出的策略并不少于非多动行为儿童,但他们的策略中更多的是不自觉的,自觉的策略较少。 (一)研讨之前的个案实例 笔者所带的是幼儿园小班中的松松,他最明显的特点是极其好动,上课从不会集中精神,最多两三分钟注意力就会转移,容易受身边的事物所影响,窗外的脚步声就能转移他的注意力,而且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并常伴有某种习惯性小动作,如咬指甲、吸手指、抠鼻子等,做什么事大都半途而废,有头无尾。而且他从来没有守纪律的概念。 在家访中,我了解到:他爸爸爸是个货运司机,妈妈是一家商店的售货员,平时工作都很忙,缺失对儿子的教育和关心。 (二)个案观察记录 在幼儿教育的实际过程中,对松松的在学校的行为进行了细微地观察: (1)上课 在课堂提问时,他从不举手,经常咬着手指头,一会儿望望老师,一会儿望望地板,神情游离不定。而且常常被外面其他事物所吸引,还喜欢把一只腿搭在旁边小朋友的椅子上,有时敲敲这个的头,摸摸那个的背。 (2)早操 做操时手脚都在不停的动,但没有按照早操的要求做,完全是他自己在的手舞足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容易被其他东西吸引,天上的飞机,都会引起他长时间的注意,老师提醒他也完全没有反应。 (3)就餐 吃饭比较快,但是喜欢做些小动作,例如用勺子抢别的小朋友的饭,勾别的小朋友的头发,习惯性地到处望来望去,饭粒洒落在到桌子上、地上。 (4)游戏 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做游戏时,他常常注意力不集中,总喜欢打扰其他的小朋友。在玩玩具时,他总是喜欢一个人在窗前把玩具摆上去(这是不允许的),其他小朋友都是安静的靠墙坐着玩。每次收玩具时他从不会主动交过来,而且老师叫了很多次他就是不肯交,后来不想玩了他就随便乱放个地方跑掉了。 (5)睡觉 午睡时。他总习惯地脱掉袜子用手转捏,老师一再强调都没有办法纠正。睡觉时老是在床上翻来覆去,乱踢乱动,老师怎么说都效果。 (三)教育方法 (1)对父母的指导方案 孩子多动不是有意的顽皮,而是对自己的行为意思难以控制。因此要对孩子有耐心。对缺点要反复帮助改正,对优点要及时表扬。不管工作多忙都不能忽略对孩子的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平时要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心理健康诸方面。要营造一种温馨、祥和的家庭氛围,让孩子的心理产生安全感。及 时地与 老师,多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听取老师的意见。 (2)对教师的指导方案 教师不能忽略多动症孩子的行为,应了解多动症孩子注意力集中困难的特点。老师的教育最好是以表扬和鼓励为主,仔细耐心的教育帮助,对他微小的进步要加以肯定,不时的鼓励会让他对自己充满自信,也会渐渐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这样会让他慢慢与老师和小朋友接触,也会逐渐知道做任何事都要顾及到周围人,而不会孤僻行事,任自己乱跑,最 后在 老师的监督下能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教育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多创造与其他小朋友交流合作的机会,多鼓励他去的交谈,这样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四)我的教育 笔者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对多动的幼儿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和教育: 1. 用爱心交换信任 陶行知先生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爱是教育的前提,信任是教育的开始。我关注着松松的一言一行,常常主动与他交流,后来我发现他其实是很喜欢老师的,和他交流得多了他也会主动与我讲话了,后来我在上课或活动时,发现他开小差乱动时,只要走到他身旁,或是微笑的与他讲,他能够马上不乱动了。 2. 用细心发现亮点 我们作为幼儿教师,要善于发现多动症儿童 “闪光点”。在教育、观察中,我发现松松是个很有礼貌的孩子,每次他需要什么东西时总是亲热的叫:“老师,我想......”而我们班其他的小朋友几乎都没有叫“老师”的习惯,而且每次我给他发水果他都要回答一声“谢谢!”而许多孩子做不到这一点,我就利用这些教育契机,表扬肯定松松的同时,也教育其他孩子要懂礼貌。 3. 用耐心期待蜕变 多动症孩子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自控能力差,缺乏毅力,不能持之以恒,经常会出现反复动摇现象,因此多动症儿童的转化工作不是一次两次教育引导就能奏效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⑴ 与家长加强交流,我把松松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多沟通,通过家庭和幼儿园双向对他进行教育。 ⑵ 教育目标要切合实际,适度。对多动孩子不应苛求过分安静,不要制定过多的清规戒律,而是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少到多。 ⑶ 加强力的训练。在一日活动中,利用一切机会训练其力。松松经常把书本和玩具乱丢,不懂得归位放好,我就带他捡起来并整理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他扔东西的毛病也改善了很多。 ⑷ 加强注意力的训练。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时影响其他同学的正常活动,因此我把他的座位 安排在 老师容易顾及的地方,在各项活动中培养他的注意力,特别是在操作活动(如折纸、系鞋带)中,督促他集中精力完成任务。逐步培养其耐心、专注的习惯。 通过两个月的家庭、幼儿园的配合教育训练,松松各方面都有了一些进步:开始去习惯集体生活,上课坐姿有所改善,动作协调性有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当然对一般幼儿来说,这些几乎是微不足道的,但对他来说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了。由于多动症幼儿的改变是需要一个很长时期的,短短两个月是不够的,但我想,只要继续配合,针对情况适时调整教育目标,相信松松会成为一个聪明、懂事的孩子。 四、幼儿多动行为的对策研究 通过对上述案例的,我得出了在针对幼儿多动行为的矫正过程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正视和幼儿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及所能接受的教育方式,在尊重孩子人格的同时,采取适时、适度、适量的教育措施加以引导。 2.了解、洞悉幼儿发生多动性行为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引导。切不可用训骂、讽刺等不正确的方式,一味地责罚幼儿。教师、家长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以耐心说服、引导教育为主,采取积极正面的教育方式,从而达到矫正幼儿多动性行为的目的。 3.教给幼儿一些表达情绪的方法,帮助幼儿学习控制情绪,培养幼儿的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能力。例如:设计专门性的情感教育活动,创设一系列的冲突情境,让幼儿实际面对这些情境做出恰当反应,对幼儿进行情绪控制的模拟和实际训练。 4.发现优点,淡化缺点。采用多鼓励、少批评的赏识教育,可有效避免多动性行为的发生。例如:平日里要善于观察,努力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找出优点,对其优点或进步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利用对其优点的鼓励来淡化不良行为习惯; 5.提高家长对幼儿多动性行为危害性的认识,力求幼儿园、家庭同步教育。例如:教师与家长应相互沟通,在帮助孩子矫正多动性行为的步伐上保持一致。父母在家里也应发挥监督作用,应经常及时反馈孩子在家庭的情况。 改善幼儿的“多动性”行为是一项工作,需要有耐心,切不可急于求成。笔者认为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对有“多动性”行为的幼儿,都应强调充满爱和温暖的教育。特别是要注意在平时培养他们的爱心,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铲除孩子“多动性”行为产生的土壤。
小班幼儿午睡个案分析
可以安抚幼儿的情绪为午睡做好充分的准备。
幼儿园大班午睡案例分析与反思心得
大班的小朋友,因为是幼儿园的最后一年了,尤其要做好幼小衔接,所以上午和下午都会有文化课,孩子玩的比较开心,中午睡觉的时候就可以补充一下体力,这样下午再上课的时候,精力就很充沛,可以坐得住,如果午睡的时候小朋友没有睡,那么下午上课的时候,小朋友一定会没有精神,从而不能保证学习的效果,所以午睡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尤其是大班的小朋友特别重要
幼儿园小班案例反思随笔午睡
午睡起床步骤是,1.穿鞋子(不会穿的老师帮助)2.上厕所 3.洗手 4.坐位置上喝水。
被子是生活老师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