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家政常识

幼儿年龄段特点(幼儿年龄段特点分析)

2022-12-13 13:27:10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幼儿年龄段特点分析1、虚岁年龄计算方式按出生后所经历的日历年头计算,即生下来就算1岁,以后每过一次新年便增加1岁。一般按农历新年算,也有按公历算的。例如,12月末出生的婴儿,

幼儿年龄段特点分析

1、虚岁年龄计算方式按出生后所经历的日历年头计算,即生下来就算1岁,以后每过一次新年便增加1岁。一般按农历新年算,也有按公历算的。

例如,12月末出生的婴儿,出生后就算1岁,过了公历1月1日或当地农历新年又算1岁。

这样,婴儿出生才几天,已算虚岁2岁了。

这种计算方法较为实用。

2、周岁年龄的计算方式指从出生到计算时为止,共经历的周年数或生日数。

例如,1990年7月1日零时进行人口普查登记,一个1989年12月15日出生的婴儿,按虚岁计算是2岁,实际刚刚6个多月,还未过一次生日,按周岁计算应为不满1周岁,即0岁。周岁年龄比虚岁年龄常常小1~2岁。扩展资料1、生物年龄(寿命)即生理学年龄:这是根据正常人体生理学上和解剖学上发育状态所推算出来的年龄,表示个体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实际衰老程度,可用来预计某一个体未来的健康状况,估计其寿命。

如一位实际年龄60岁的人,生物年龄可能是60岁,也可能是50岁,也可能是70岁。

2、心理年龄是心理学“智力测验”中的术语,指根据标准化智力测验量表测得的结果来衡量人体的智力水平,把心理学年龄与历法年龄相对照,就能看出智力绝对水平的高低。

心理年龄是指人的整体心理特征所表露的年龄特征,与实际年龄并不完全一致。

人的一生共经历8个心理时期,即胎儿期、乳儿期、幼儿期、学龄期、青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

每个心理年龄期都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如幼儿期天真活泼;青少年期自我意识增强,身心飞跃突变,心理活动进入剧烈动荡期;进入老年期,心理活动趋向成熟稳定、老成持重、身心功能弹性降低、情感容易倾向忧郁、猜疑。

幼儿阶段年龄特点

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特点:

(1)在目的性上,由于神经系统还不够发达,儿童往往会随心所欲的观察,易受无关事物和细节影响,极有可能被自己所喜欢的、感兴趣的物品所吸引。3-4岁儿童一般会在观察过程之中忘掉观察任务,4-6岁儿童观察的目的性有所提高。

(2)在持续时间上,受儿童对观察物品喜爱程度的影响,但随着年龄增加,稍有改善;在一实验里,三四岁的幼儿观察图片的时间只有6分8秒,5岁增加到7分6秒,6岁可达12分3秒 。

(3)在系统性上,儿童不善于将观察的对象整体与局部间、局部与局部间联系,只能得到所看见的单一部分;幼儿的观察从最初的杂乱无章逐渐发展成为有组织、有系统的综合的知觉过程。

(4)在概括性上,小班儿童不善于从整个事物中发现内在联系,即系统性较差,但随着年龄增长,会有所增长。

(5)在独立性上,儿童观察时容易受同伴和老师的影响,缺乏独立性,有时所表达内容自己都无法理解,会盲目的跟随他人的观点,盲目重复。

分析幼儿的年龄特点

动作发展快:3-4岁幼儿处于身体迅速发展的时期,动作发展是其重要标志。他们的身体和手的动作日益发展,能够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由于动作发展的需要,他们特别好动。如能双脚灵活交替上下楼梯,能在跑时躲避他人等。能够熟练地用勺吃饭,涂涂画画,能够穿脱简单的衣裤等。

对家庭教育的启示:尽可能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条件参与户外活动,发展大肌肉动作。提供各种工具和材料发展精细动作。鼓励、支持、放手,引导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

认识靠行动: 3-4岁正处于直觉行动到具体形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依靠动作和行动进行。他们的思维特点是先做再想,或边做边说,他不会想好了再做。幼儿的认识活动需要亲身参与,在看、听、说、触摸、摆弄等多种感官的作用下提升对事物的感受、了解,从而认识。

对家庭教育的启示:开阔幼儿的视野,理解和接纳他们的思维方式。在安全的前提下,鼓励他们动手、动眼、动嘴、动脑、触摸等。

情绪作用大:幼儿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更多是无意性的。他们对亲人有强烈的依恋,一旦离开常常伴有哭闹、不安等情绪,也常常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哭闹。讲道理,往往收效不大,如果能用有趣的、新异的事物吸引他们,能够分散或转移注意力。幼儿在家依恋父母,到园所后也会依恋一个成人。3-4岁幼儿期的许多活动都是“情绪化”的,他们的行动常常受情绪的支配,而不受理智支配。

对家庭教育的启示:不要把成人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幼儿,需要给予幼儿关爱、陪伴、安抚。群体活动、有趣的游戏能够引发积极的情绪。

爱摸仿:模仿是3-4岁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不自觉地模仿父母和老师。随着交往范围的增加,模仿同伴、他人、媒体等。模仿可以成为他们的学习动机,也可以成为他们学习他人经验的过程。幼儿的模仿并不是消极被动的临摹,他们在模仿中同样有创造,有自己个性与情感的表达。在模仿中他们喜欢重复,在重复中增加了解、认识和理解,在重复中不断积累认知的经验,在重复中不断熟悉、熟练掌握某些技能和方法,从而树立自信。

对家庭教育的启示:成人要提供安全、优良的教育环境,以身作则,耐心引导。尽量少的接触电子产品。

常把假想当真实:3-4岁幼儿常常把自己假想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情,使想象有夸张性的表现,有时想象与现实混淆。幼儿喜欢游戏就是因为他们沉迷于想象的情景中,把自己真的当成了游戏中的角色。这种情况会使成人误认为幼儿在“说谎”。

对家庭教育的启示:成人要接纳、理解幼儿。在游戏中积极引导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事物、判断简单的是非,是有效的教育方式。成人应避免一味地说教。

常把动物或物体当成人:3-4岁幼儿有泛灵论的思想,人们认为什么都是有生命的。他们常常把动物和物体当成人,甚至和娃娃、桌椅板凳等说话,这是幼儿思维“拟人性”特点体现,同时他们也以拟人化的活动形式理解和参与活动,满足爱模仿的心理需求。他们喜欢听故事,自己也常常生活在童话世界之中。对家庭教育的启示:用拟人化的口吻、方式引导幼儿行为,运用故事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行为、阅读等习惯。

4-5岁幼儿年龄特点

1幼儿活泼好动,活动水平的明显提高,需要更为丰富充实的活动空间。

2幼儿游戏水平的极大提高,需要不断拓展游戏空间。

3幼儿进一步发展的自主性与主动性,需要宽松、安全的探索环境。

4有规则意识,对规则感兴趣。幼儿同伴交往需求与能力的发展,有初步的合作意识。

5幼儿想象有意性水平的提高,好玩,会玩。需要更大的表达与创作的空间。

6幼儿具体形象性的思维,需要具体的活动情景与活动形式。

5-6岁幼儿年龄特点

1控制能力增强,自我评价能力发展,个性初步开始形成。

2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增长。

3合作意识逐渐增强。

4规则意识逐步形成。

5好学、好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喜欢刨根问底,有极强的求知欲望。

6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开始萌芽,能够掌握如“左、右”等比较抽象的概念。游戏仍然是他们的主要活动形式。

7能生动、有表情地描述事物,阅读兴趣显著提高。5—6岁是儿童语言能力明显提高的时期,他们能比较系统地叙述生活见闻。开始对文字感兴趣,阅读兴趣增加。

幼儿年龄阶段特点

幼儿园教育工作主要包括:

幼儿园教师对本班工作全面负责:

1、教师对本班幼儿的安全负责,严格执行安全制度,防止事故的发生。

2、依据幼儿园教育工作计划要求,结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制定教育工作目标、计划,并组织实施,做好教育笔记。

3、观察分析幼儿发展情况,认真填写观察记录。

4、指导和配合保育员管理好幼儿的生活和做好幼儿卫生保健工作。

5、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发挥环境教育作用。

6、积极参加业务学习和教研活动,积极进行教改实验的立项与研究。

7、做好家长联系工作,了解幼儿家庭教育环境,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与家长共同配合,完成教育任务。

8、定期向主管园长汇报工作,并接受其检查与指导。

幼儿园 :

幼儿园,原称勘儿园,是几百年前从普鲁士引进的体制。旧称蒙养园、幼稚园,为一种学前教育机构,用于对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通常接纳三至六周岁的幼儿。

幼儿园的任务为解除家庭在培养儿童时所受时间、空间、环境的制约,让幼儿身体、智力和心情得以健康发展。可以说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快乐天地,可以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可以从小接触集体生活。幼儿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是对儿童进行预备教育(性格完整健康、行为习惯良好、初步的自然与社会常时。其教育课程没有明显的区分,大概由语言、科学、艺术、健康和社会等五个领域以及各种活动构成。

课程类型:

不同年龄段幼儿特点分析

1、生物学因素。

包括遗传因素和生理因素; 2、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的自然结构、经济状况、家庭教育等因素; 3、社会文化因素。包括传统文化跟现实文化因素; 4、学校教育因素。包括学校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校风、教师、同伴交往等因素。儿童心理发展是指从不成熟到成熟这一阶段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换句话说,它是人对客观现实反映活动的扩大、改善、日趋完善和复杂化的过程。在一定社会教育条件下,一定年龄阶段的大多数儿童总是处于一定的发展水平上,表现基本相似的心理特点。这是因材施教的前提。个体的心理发展就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人再到老年的心理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各年龄段幼儿年龄发展特点

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包括: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

1、环境的创设与利用: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让幼儿感到温暖和愉悦。建立班级秩序与规则,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幼儿感受到安全、舒适。创设有助于促进幼儿成长、学习、游戏的教育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为幼儿提供和制作适合的玩教具和学习材料,引发和支持幼儿的主动活动。

2、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合理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将教育灵活地渗透到一日生活中。科学照料幼儿日常生活,指导和协助保育员做好班级常规保育和卫生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有效保护幼儿,及时处理幼儿的常见事故,危险情况优先救护幼儿。

3、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提供符合幼儿兴趣需要、年龄特点和发展目标的游戏条件。充分利用与合理设计游戏活动空间,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支持、引发和促进幼儿的游戏。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伙伴和材料,支持幼儿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满足。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身体、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

4、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制定阶段性的教育活动计划和具体活动方案。在教育活动中观察幼儿,根据幼儿的表现和需要,调整活动,给予适宜的指导。在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中体现趣味性、综合性和生活化,灵活运用各种组织形式和适宜的教育方式。提供更多的操作探索、交流合作、表达表现的机会,支持和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5、激励与评价:关注幼儿日常表现, 及时发现和赏识每个幼儿的点滴进步,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的积极性、自信心。有效运用观察、谈话、家园联系、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客观地、全面地了解和评价幼儿。有效运用评价结果,指导下一步教育活动的开展。

6、沟通与合作:使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语言进行保教工作。善于倾听,和蔼可亲,与幼儿进行有效沟通。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发展。协助幼儿园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

7、反思与发展: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保教工作。针对保教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基本理念贯穿《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1、师德为先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2、幼儿为本尊重幼儿权益,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保教活动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保障幼儿快乐全面健康地成长。3、能力为重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研究幼儿,遵循幼儿成长规律,提升保教工作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4、终身学习学习先进学前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幼儿园年龄段特点

1、什么是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课程是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实施并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的经验,这种经验是幼儿园施加教育影响的一种中介,以引导和促进幼儿朝着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方向发展。这一定义既反映了一般课程的基本特征,如目的性、计划性、结构性等,也反映了幼儿园教育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独特性意味着某些教育任务和要求(身体保育)是幼儿教育阶段所特有的,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是必需的;不可替代性意味着其他任何年龄阶段的教育功能、目标、内容及方法都不能直接移植到幼儿园教育上。

2、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是什么

(1)幼儿园课程的基础性、启蒙性

(2)幼儿园课程的全面性、生活性

(3)幼儿园课程的整合性

(4)幼儿园课程的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

(5)幼儿园课程的潜在性。

精彩推荐
家政厨师招聘(厨房厨师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