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会员工(家政员工制)
1. 家政员工制
专业化,精细化,员工制管理,相对国内来说主要是服务标准化程度高,客户认可度高,投诉率低,国内主要是粗放,质量参差不齐,从业人员流动性大,服务质量不稳定。当然国外的价格也不是国内可比的,国内客户一般来说接受不了那个价格水平。可以学习一下日本模式
2. 家政员工制政策
家政行业是个朝阳产业,但目前市场比较混乱,导致很多人对家政行业存在一定的偏见;同时,也给很多想要入行的人带来了很多困扰。
目前,市场上的家政公司主要分为三种模式:员工制、会员制、中介制。
员工制:员工制是指从事家政服务业的实体招聘家政服务员作为其员工,由该实体对员工进行培训并派遣到客户家工作,客户支付的费用先交给实体,由实体扣除管理费后再发给家政服务员。家政服务员在转换工作的间隙,由实体为其提供免费住宿。目前实行员工制经营模式的实体主要为有限责任公司,因员工制对实体的要求较高,比如要有培训能力,要有解决家政服务员食宿的能力等等,一般的个体工商户往往难以达到。
主要特点:
一、合同,公司与家政服务员之间系聘用合同关系,而公司与客户之间系服务合同关系。
二、管理,由公司派遣家政服务员到客户家工作,家政服务员在原雇主家工作期满或中止工作时,可回到公司等待再次分配。公司每月收取管理费,收费标准各地有所不同。
三、工资,由客户每月将费用支付给公司,由公司扣除管理费后再支付给员工。四、责任承担,因家政服务员造成的对客户、客户家人、客户物品的伤害或损失,先由公司承担相应责任,然后由公司对家政服务员进行追偿。同时,在家政服务员受到客户的侵害时,公司有义务协助家政服务员向客户提出损害赔偿的请求。五、保险,通常情况下,公司会为员工购买一份商业保险。具体的金额和保险内容各地不太一样,但是都是由公司购买。
会员制:会员制是指从事家政服务业的实体招募家政服务员作为其会员,由实体对会员进行培训后介绍到客户家工作,客户将工资直接支付给家政服务员,实体不介入其中,但会员每年要向实体交纳一次会费。
主要特点:
一、合同,由家政服务员与客户签订服务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及义务,公司不是服务合同的主体,只起见证人的作用。
二、管理,家政服务员在公司登记注册为会员后,由公司负责为其介绍工作,会员每年交一次费用,金额为家政服务员一个月的工资数额。介绍工作的方式与员工制相似,即会员在原雇主家服务期满或中止服务后,由公司为其重新安排工作。
三、工资,由客户将费用直接支付给家政服务员,公司不再收取费用。四、责任承担,家政公司不承担任何由家政服务员给客户造成的损失,客户与家政服务员之间的纠纷由其自主解决,公司可予以协助。五、保险,由客户决定是否为家政服务员购买商业保险,公司不承担保险责任。
中介制:中介制是指由从事家政服务的实体作为中间人,为前来找工作的家政服务员联系客户,由客户与家政服务员签订家政服务合同,实体按次收取介绍费,不承担其它任何责任。中介制的经营模式对实体的要求低,往往被个体工商户所采纳。
主要特点:
一、合同,由客户与家政服务员签订服务合同,中介组织起见证人的作用。
二、管理,中介组织没有管理职能,只按次收取介绍费,一般按月工资的百分比收取,各地标准有所不同,10%-30%不等。
三、工资,由客户直接将工资付给家政服务员,与中介组织无关。四、责任承担,中介组织不承担任何责任。五、保险,中介组织不负责家政服务员的保险事宜。
3. 家政员工制度
家政公司管理制度
为确保公司高效、规范地运作和长远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1、全体管理人员必须在公司统一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宗旨,遵循“变管理为服务”的“人性化”管理理念,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爱岗敬业,一丝不苟做好各项工作。
2、强化流程运作,实施目标管理,严格执行“岗位考核责任制”,部门之间必须紧密配合,无缝链接,对工作中麻木不仁、推诿扯皮的管理人员,坚决予以从严处理。
3、热情服务,以诚待人,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断提高管理素质和服务水平;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杜绝工作中出现拖拉推诿,敷衍塞责等不良倾向;对因工作失误或业务处理不当而造成的客户重大投诉,则按“岗位考核责任制”条款对相关责任人严肃处理。
4、管理人员应视服务人员为姐妹,在日常管理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关心体谅、理解为主,以说服教育、引导为本,充分尊重她们的人格,维护她们的权誉。对管理中发生态度粗暴、处理不公、以权谋私行为的管理人员,一经查实,当月予以降薪20%,情节严重者将予以辞退。
5、管理人员在工作时间,不得利用办公电话、电脑等办公设备,提供给非工作人员使用;未经同意,不得将非工作人员留宿公司,违者将按《宿舍管理规定》严肃处理。
4. 家政员工制免增值税
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规定,家政服务企业由员工制家政服务员提供家政服务取得的收入可以免征增值税。
5. 家政员工制政府社保补助
事项类型:行政给付
行使层级:个人户籍地或居住地区级/街道
补贴标准:按本市最低缴交社会保险费标准的2/3补贴,实际缴交低于该标准的,据实给予补贴。
享受期限:累计最长不超过3年
办理形式:网上申报
审批服务形式:网上办
法定办结时限:20(工作日)
承诺办结时限:8(工作日)
业务系统:深圳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
办理结果类型:补贴支付
办件类型:承诺件
支持物流快递:支持
通办范围:不通办
政策依据
(一)《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促进就业若干措施的通知》(深府规〔2018〕30号)(二)《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稳定和促进就业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深府规〔2020〕5号)
补贴对象
毕业2年内的中国大陆地区全日制大专及以上普通高校统招毕业生?技工院校高级工班及以上毕业生
(以下统称为申请人)
申请条件
申请人于毕业2年内,通过下列方式在本市实现灵活就业,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低于20小时(含20小时),并连续在个人窗口缴交社会保险(含基本养老保险)费满3个月或以上的可自愿申请补贴:(一)为他人(直系亲属除外)提供保姆、家政服务、病人看护、老人护理服务;(二)从事餐饮服务;(三)从事社区保洁、保绿;(四)从事社区来料加工、衣件修补、工艺作坊、再生资源回收工作;(五)从事依托互联网服务平台等新业态、新模式实现灵活就业(非员工制)。
申请时间
(一)符合条件的申请人于毕业2年内且在灵活就业(个人窗口正常参保)期间提出申请;
(二)首次申领的补贴最长不超过6个月,之后于每满3个月的次月月底前提交一次补贴申请;
(三)申请人在毕业2年内,允许中断后再次申请灵活就业社保补贴。补缴社会保险费的月份不计发补贴。
补贴期限
灵活就业社保补贴采取先缴后补方式,累计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申请人于毕业2年届满后,仍符合灵活就业社保补贴领取条件且正在领取该项补贴的,可继续申领至补贴期满;此期间如有中断,则补贴终止,不可再享受剩余补贴期限。
办理流程-注册与申请
1.申请人先登录“广东政务服务网深圳市”实名注册账号(网址:https://www.gdzwfw.gov.cn/),再登录业务系统(网址:https://hrsspub.sz.gov.cn/ggjyfw/)办理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并提出补贴申请;
2.申请人在业务系统中规范、如实填写本人相关信息,扫描申请材料原件上传,上传内容清晰、完整并可辨识;
3.业务系统比对相关数据,自动预审补贴申请。预审通过的,显示“提交成功”;预审不通过的,根据预审情况做出相应提示;
4.首次申请时须在业务系统中上传全部申请材料;之后每满3个月的次月申请时,按系统提示上传材料即可。
办理流程-审核
1.深圳户籍申请人由户籍地、非深圳户籍申请人由居住地所属的街道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以下简称受理街道)负责受理与审核;
2.受理街道自业务系统预审通过次日起8个工作日内按规定流程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和复核。申报信息不准确、不完整或上传证照不清晰,且无法补证或未按约定补证的,审核不通过;
3.受理街道或区(新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根据政策规定及审核需要,可向申请人提出交验原件要求,或前往申请人申报的就业地点查核申报信息的真实性。
注意事项
申请人可登录业务系统查看,业务办理进度和审核结果。
办理流程-公示
受理街道对拟补贴对象的灵活就业相关信息(含姓名、灵活就业方式、补贴金额等内容)公示7天。
办理流程-发放
受理街道所属区(新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公示通过后的次月月底前,按规定程序将补贴拨入申请人的金融社保卡。区(新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也可委托受理街道发放。
监督管理
区(新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切实履行监督职责,确保补贴资金规范发放,对于申请人提供虚假资料骗取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的,一经查实,立即停止发放补贴或追回其所领补贴,并记入个人信用记录,申请人不得再享受该项补贴政策;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6. 家政员工制服收费吗
家政服务员服装颜色不超过五种比较好,颜色太多,太浅色,太刺眼,眼花缭乱,也不耐脏,不符合家政服务工作人员穿,家政服务员选择黑色,蓝色,卡其色,枣红色,咖啡色这几种颜色比较深色的做工作服就比较合适,耐脏,不适合粉红色,天蓝色,浅灰色,浅蓝色,白色这不耐脏颜色做工作服,不好清洗,沾上脏东西在衣服上,比较显眼,不好看。
7. 家政员工制企业覆盖率达80什么意思
在我国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时期新阶段,为更好满足市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新向往,持续创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优势,把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发展成果转化为人人可感可及、普遍受益的社会认同,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十四五”时期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重大意义。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是全面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行动,是落实扩大内需战略和新型城镇化要求的制度安排,是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创新实践,是引领城市大踏步走向世界先进城市行列的有效路径,有利于把新思想新理念内化为全体市民的政治认同和价值认同,有利于把城市发展成果具化为市民可感可及的美好体验,有利于把生活城市宜居品质转化为城市长远发展的持久竞争优势,有利于把新场景新业态新产品的创造培育深化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总体思路。顺应未来五年城市人口和市场主体总量、分布、需求及其结构性变化,统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以现代产业体系夯实城市发展物质基础,以商业化逻辑创新公共服务多元供给,以场景化营造释放城市投资机会,以产业化思维满足多元市场需求,以全周期理念推动人力资源高效协同,以共建共治共享凝聚高质量发展合力,让人民群众和广大企业共享城市发展红利。
(三)努力方向。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全市人民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共同实践中,加快建成高品质生活环境新标杆和共建共享幸福城市新样本。
——人人都拥有尽展其才、梦想成真的发展机会。敞开城市胸怀、厚植发展沃土,为市场主体创造发展机会、为新兴产业提供应用场景、为各类群体搭建圆梦舞台,使人人都能通过创新创造和努力奋斗实现自身发展、成就人生梦想,让城市始终涌动蓬勃生机和兴业活力。
——人人都享有幸福和美、安全稳定的美好生活。以最优供给满足市民、最好资源服务市民,让市民生活更加殷实、更有尊严、更可期待,共同营造“劳有厚酬、闲有雅乐,学有优教、病有良医,幼有善育、老有颐养”的美好家园。
——人人都享有生态绿色、文明和谐的宜居环境。把生态惠民的绿色理念、友好善意的人文关怀体现到城市的每个角落,把更多的秀美环境、开敞空间留给市民,让天府绿道、大美公园、清澈河湖成为市民举步可就的生活场景,让“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深深融入城市血脉。
——人人都拥有参与治理、共建共享的归属认同。民情民意受重视、民心民声被倾听、企业权益有保障,让市民和企业成为城市发展的积极参与者、最大受益者、最终评判者,让安全有序的社会环境和高效完善的社会治理成为城市最鲜明的底色。
二、主要任务
(一)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
以共同富裕为导向,坚持体现效率、促进公平,激发劳动者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确保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到“十四五”末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75%,力争突破700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86%,力争突破40000元,进入国内高收入城市行列。
1.提高工资性收入。推动产业结构向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前沿延伸,大幅增加优质市场主体,提供更多高收入工作岗位。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完善反映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关系、劳动者贡献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年均增幅分别达7%、9%。
2.提升经营性收入。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扶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发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发展现代农业新模式新业态。城乡居民经营性收入年均增幅均达7%。
3.增加财产性收入。完善投资入股、产权交易等制度,有效保护股权、债权、物权和知识产权等财产权益。规范发展房屋租赁市场,为有条件的居民合法出租房屋资产提供安全可靠的市场环境。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等领域,通过特许经营、公建民营等形式获得相应投资收益。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依法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拓宽农民财产性收入渠道。加快推进财富管理发展,打击非法集资、非法经营金融业务。鼓励推广员工持股制。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年均增幅分别达9%、7%。
4.收入分配更加合理有序。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合理提高社保待遇水平,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年均增幅分别达7%、9%。中等收入群体占常住人口比例较“十三五”末期提升10%,城乡收入比缩小到18:1以内。
(二)高品质公共服务倍增工程
建立基本公共服务清单管理和动态调整机制,实现由服务户籍人口向服务常住人口转变,构建现代化、国际化、智慧化、均衡化的高品质公共服务体系,让公共产品更加优质普惠、共享可及。
1.建设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400所,新增学位30万个,高品质幼儿园数量在2020年基础上翻番,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优质学校覆盖率提升到70%,开展幼儿园、普通高中延时服务。建设高水平职业学校10所。支持和规范发展民办教育。支持在蓉高校“双一流”建设,新增研究生培养单位4-6所,新增进入“双高计划”市属高职院校1-2所。建立适应教育行业特点的教师人事薪酬激励机制,培养市级以上名优教师3000名,大力引进两院院士、长江学者、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等高层次教育人才。
2.提供更加优良的健康服务。建设全域成都重大卫生健康项目78个,引进全球高水平医疗机构来蓉合作办医,规划建设未来医学城,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新增三甲医疗机构10家以上,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10个,实现三级医疗机构区(市)县全覆盖。新增三级乙等疾控中心5个以上,健全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机制,重大传染病疫情有效处置率达100%。创建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和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力争区(市)县中医医院全部达到三级水平。推进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医保支付方式等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医联体、长期照护保险等国家试点示范工作,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市千人口床位数达95张、千人口医师数达45人,居民人均期望寿命达824岁。
3.打造优雅时尚的文旅新场景。建成国内领先的文物与博物馆、书店、演艺、赛事、艺术空间五大体系,国家高等级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剧场和专业音乐厅达130个以上,新建书店和城市阅读空间4000家,新增公共文化示范点230个,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精品范例500个。培育文化街区和天府绿道“沉浸式文化空间”100个,每个社区建成至少1个美空间,推出“最成都·生活美学新场景”400个,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4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个。培育国际知名专业乐团,创作生产各类文艺精品年均增长10%。引进国际国内精品舞台艺术、音乐演出、美术展览等年均增长20%,普惠性群众文化活动年均增长10%。
4.共享崇尚运动的生活新风尚。建成“三级三类”公共体育设施体系,实现区(市)县级“一场一馆一池两中心”全覆盖,推动每个村(社区)至少建成1个“运动角”,新增天府绿道健身新空间1000处,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5平方米。实施品牌赛事引进培育行动,办好大运会、世运会等重大国际赛事,培育举办“熊猫杯”等自创品牌赛事,年均举办国际赛事20项。举办“天府绿道健康行”等全民健身品牌活动,新增体育消费新场景300处,每千人拥有“社区健康师”3名以上,城乡居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率达935%,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良率达50%。
(三)生活成本竞争力提升工程
聚焦百姓衣食住行,完善供给体系、稳定价格成本、提升服务质量,房价收入比保持在全国主要城市中的较低水平,打造“中国最具生活成本竞争力”的超大城市,让城市更加幸福宜居、生活更加巴适安逸。
1.房子住得起、有保障、可选择。稳定住房供应规模,住宅用地占经营性用地的比重不低于60%,优先保障人才住房建设用地需求。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支持发展长租房,加快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高标准建设人才公寓,新增租赁住房30万套以上、人才公寓10万套以上。构建包括公租房、政策性租赁住房、人才公寓、产业园区配套住房、普通商品房等多层次、全方位的住房供给体系。全面推进租赁补贴发放,建立租赁补贴发放标准随市场租金水平动态调整机制。持续提升住房功能品质,营造高品质生活场景。
2.生活消费品价格稳、种类多、品质优。实施民生商品保供稳价计划,培育重点保供企业30家以上、大型购物中心200个以上,标准化改造菜市场400家以上、生鲜超市2000家以上,健全粮油、猪肉等政府储备和应急投放机制。加快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买全球卖全球”网络,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等新业态新场景,引入时尚买手店、国内外知名品牌高级定制店,引进国际范品牌首店1000家,新建跨境电商 O2O线下体验店300家,提升市民国际商品消费体验。
3.生活服务就近便捷、丰富多元、温暖贴心。构建城市社区15分钟步行生活圈,滚动发布社区商业机会清单,打造生活服务综合体“邻里人家”50个、特色商业街区200个,发展社区连锁店12000个、“成都特色小店”500个,实现生鲜菜市、洗衣理发、家政维修等基本便民服务社区全覆盖,社区养老、学前教育、特色文体等品质提升服务配置到位,无接触配送、私人定制、深度体验等个性化服务精准供给。构建乡村社区15分钟骑行生活圈,优化调整文化教育、养老、体育等服务设施布局。
(四)城市通勤效率提升工程
丰富“轨道+公交+慢行”多样化绿色出行选择,构建“通勤圈”“生活圈”“商业圈”高度融合的通勤体系,让职住更加平衡适宜、出行更加便捷舒适,“上班的路”“回家的路”更加舒心美好。
1.职住格局平衡适宜。推进城市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发展,强化产业功能区建设和站城融合发展,促进职住平衡。优化住房政策体系和供给结构,促进住房资源与产业布局平衡配置。中心城区建成区平均通勤距离保持在8-10公里范围,平均通勤时间缩减到35分钟,30分钟内通勤人口占比达45%。
2.交通设施智能便捷。科学评估和优化交通干道环、射线工程设计和功能划分。全面建成中心城区快速路、主干路,全面消除“断头路”。完善人行道、自行车道、过街设施,加快推进天府绿道建设。合理利用城市空间“边角余料”推广停车场商业化改造,利用地下空间实施立体化、智慧化停车设施建设,推进停车资源扩能共享。加强5G、智慧交通等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3.出行选择丰富多元。地铁开通运营及在建里程达850公里,中心城区建成区轨道站点800米范围覆盖面超过60%。轨道交通实现区(市)县全覆盖,产业功能区覆盖率超过50%。依托轨道交通站点全面优化快速公交、高峰快线、主干公交、社区公交等通勤公交体系,公交接驳地铁线路新增100条。中心城区绿色交通分担率达70%,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率达60%,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分担率达65%。通勤时段轨道站点与公交站点换乘时间不超过5分钟,公交平均候车时间降低至5分钟以内。建成自行车骨干网络1000公里,新建社区绿道5000条,全面实现社区绿道直通“家门口”。
4.交通管理规范有序。构建国际一流智慧交通指挥管理系统。“一点一策”治理重要道路堵点,完善重要景点、重要消费街区周边道路交通管理,实现“快进慢游快出”。严格管控工程施工占道时间和范围,减少对道路交通的负面影响。完善公园城市绿色交通法治保障体系,提升交通服务共建共治共享水平。
5.通勤生活深度融合。在有条件的轨道、公交站点植入服务场景和消费场景。打造TOD综合开发示范点14个,支持在轨道交通枢纽站点和社区绿道发展生活服务业态,引入新消费场景和生活场景,让市民可在“回家的路”上解决80%的日常生活和社交需求。
(五)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
以天府锦城、一环路市井生活圈和锦江公园子街巷改造等城市品质提升重大工程为牵引,深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全面加速老旧小区、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进程,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功能品质,保留城市记忆,让市民家园更有颜值、市井生活更有品味。
1.老旧小区硬设施软环境双提升。完成老旧小区分类提升改造6100个。开展建筑安全隐患治理,动态消除D级危房安全隐患,改造地下管网设施,加快推进自主加装电梯,因地制宜改造提升适老、适幼、停车等功能,推进物业服务全覆盖,构建老旧小区长效管理机制。推动小区业主、建筑师、非营利组织等民间力量参与营造小尺度、多功能的“泛空间”,增强城市与人的情感黏性。
2.老旧社区服务治理更加完善。实现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全覆盖,推动便民服务线上线下集成,全面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推动老旧社区“微更新”,营造社区精致生活场景。深化社区议事协商机制,支持规范成立社区自组织和小区自治组织,激发社会参与活力。推广“信托制”物业服务模式,建立健全公开透明、开放参与、信义为本的物业管理协调机制。
3.老旧片区重构市井烟火气。完成棚户区改造10000户、城中村改造6800户。统筹实施片区内涝治理和管网改造,全面构建慢行交通系统和片区公交循环系统,实现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全覆盖。深化策划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模式,提升街区和建筑设计感、品质感和标识性。统筹推进历史街区、历史建筑、文保单位、工业遗产和原生树木等保护利用,加快街头绿地、小游园建设和老旧公园改造提升,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大力推进“金角银边”更新利用,打造融合体育、文化、休闲、商业等功能的“1+N”复合型空间。整合释放片区可利用空间及资源,打造“邻里式”商业服务圈,构建宜居宜业生活圈。
(六)生态惠民示范工程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构建全域公园体系,塑造山水呼应、绿道蓝网、城园相融的城市形态,擦亮“雪山下的公园城市”金字招牌,让市民在大都市也能望见雪山、漫步绿道、亲近自然。
1.天更蓝。实施大气污染源分类防控,推进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等结构调整,强化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和其他面源污染治理,以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为主线,开展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协作,推动区域协同减排。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0%以上,PM25年平均浓度小于38微克/立方米,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实现“蓝天常见、雪山常现”。
2.山更绿。实施龙泉山生态提升、龙门山生态修复和大熊猫栖息地生态廊道建设,加快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龙门山修复大熊猫栖息地30万亩、龙泉山增绿增景25万亩,建设“东部森林”4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1%,实现“青山映城、草长莺飞”。
3.水更清。突出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三水统筹”,排查整治岷江、沱江主要支流1公里岸线范围内的各类污染源。集中整治乡镇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打造“天府蓝网”1000公里,重点湖泊水质优良率达100%,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98%,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达93%,消除黑臭水体,锦江流域水质稳定保持为优,呈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
4.土更净。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开展受污染地块的治理修复。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和新污染物治理,建设无废城市。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和综合利用率达100%,城镇和农村集中居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4%,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92%,确保“土净地美、安全可控”。
5.景更美。开展“五绿润城”行动,加快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璀璨“绿心”、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绿肺”、天府绿道城市“绿脉”、锦城公园超级“绿环”、锦江公园精品“绿轴”。构建全域公园体系,建成天府绿道超过10000公里,新增立体绿化面积100万平方米,打造公园小区1000个,每年营造公园城市示范场景1000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花卉彩叶植物覆盖率达30%,重现“绿满蓉城、花重锦官”。积极探索生态环境导向的城市开发模式,在绿道公园周边加快布局建设高品质社区,让更多市民拥抱“身憩公园、春暖花开”的美好生活。
(七)稳定公平可及营商环境建设工程
以市场主体和市民获得感为评价标准,营造“有无熟人一个样、大小企业一个样、国有民营一个样、内资外资一个样、投前投后一个样”的稳定公平发展环境,让“办事不求人、办成事不找人”成为成都营商环境的鲜明标识,让市场主体安心投资、专心经营、全心发展。
1.办事环境便捷高效。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优化“蓉易办”平台功能,实现企业和市民100%事项网上可办、80%以上事项“不见面”审批、90%以上事项一窗受理、80%以上事项全域通办、高频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审批服务事项即办率超过50%。加快建设集行政审批、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新市民中心,企业和市民线下办事实现“进一扇门、办所有事”。
2.政策环境稳定可及。完善惠企政策“蓉易享”系统,推行惠企政策一键直达、精准查询、在线申报、智能评审。一般政策申请基本实现智能审批、快速兑现,普惠政策免申即享。健全接诉即办和督办问责机制,市场主体诉求100%受理、100%回访,打造“7×24小时不打烊政府”。出台《成都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建立健全重大政策事前评估、事后评价制度,保持政策延续稳定,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全面杜绝“新官不理旧账”。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探索包容审慎监管、智能智慧监管,全面推广行政处罚“三张清单”制度,防止任意检查、执法扰民。
3.市场环境公平开放。深化治理滥用行政权力排除和限制市场竞争行为,市场准入全面实现“非禁即入”。城市机会清单拓展扩面,政府采购授予中小企业合同比例达80%。企业财产、知识产权等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审批和监管执法规则全面实现标准化。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深入实施“蓉易贷”普惠信贷工程,面向中小微企业放款规模达300亿元。
(八)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筑梦工程
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城市机会成就青年创业梦想,以“锐意创新、宽容失败”的城市气度激扬青年奋斗勇气,以“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城市温度提升青年情感归属,打造创新创业者的“圆梦之都”“活力之城”,让“蓉漂”成为时代风尚,让青年人才筑梦成都、成就未来。
1.创新有平台。引进培育高能级重大创新平台160个和各类创新平台2000个。搭建校院企地合作平台,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实验室、大型科研仪器、工业设备开放率达85%。引育高水平技术经纪组织,构建辐射全国、链接全球的技术交易和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丰富创新成果展示平台和技术资本对接平台,每年举办“菁蓉汇”“蓉漂杯”等各类创新创业赛会活动200场以上。
2.创业有底气。完善“无偿资助+无息借款+天使投资+信用贷款”创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体系,提供优秀青年大学生在蓉创业分层补贴政策支持,设立“人才贷”“成果贷”等科技金融创新产品,推出“人才保”等创新创业风险服务产品。优化“科创通”双创服务平台功能,提升创业辅导和融资、场地、人才、市场等方面精准对接服务。推进城市机会开放共享,每年发布新场景1000个、新产品1000个。建成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双创载体1000万平方米,提升“科创交流+科创展示+科创传媒+科创培训+科创加速器”服务水平,满足创业全生命周期载体需求。登陆科创板、创业板等资本市场的企业新增50家。
3.就业有机会。实施“蓉漂计划”“产业生态圈人才计划”“成都城市猎头行动计划”“青年人才感知成都行”等人才招引活动,为各类人才汇聚成都提供平台通道。开发新职业新工种,新增实习见习岗位10万个、新职业岗位25万个,就业人员和就业机会比例达1:2。提供青年成长全周期的技能培训和职业推介,技能培训机构达800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达1200家。支持职业技术院校、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机构面向社会开放培训资源。持续开展“成都工匠”评选命名。
4.情感有归属。根据人才空间分布优化人才工作站布局,推动“线上+线下”人才全方位服务。升级“蓉漂”青年人才驿站,“免费入住7天”即来即享。优化布局人才公寓,符合条件的来蓉青年购买人才公寓可享受政策面积85折优惠。建立青年企业家俱乐部、创业者之家,建设青年活力社交空间,加快培育涵盖创业安居、婚恋社交、运动休闲各领域的青年社群。推动产业社区功能整合和传统产业空间社区化转型,营造空间更开放、生态更多元、交流更活跃的产业社区环境。
(九)智慧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工程
完善重大安全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体系,全周期呵护城市安全,做强“城市大脑”,做细“神经末梢”,构建智慧城市治理体系,实现智能感知就在身边、安全网络覆盖全域、风险隐患远离市民,让城市治理更加有序、更富活力、更可持续。
1.城市管理智能便捷。大力推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做强全域感知、全局洞察、系统决策、精准调控的“城市大脑”体系,通达市、区(市)县、镇(街道)、村(社区)、小区(院落)各级管理“末端神经”。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城市感知体系基本形成,智慧安防系统、智慧急救信息系统、智慧应急平台实现随呼随应、一键响应。加强智慧社区、智慧小区建设,拓展“天府市民云”社区管理服务功能,打造数字化社区便民中心。
2.灾害防治高效及时。构建自然灾害预警发布平台,地震监测和预警信息覆盖率达80%。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全面达标。全面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逐步消除城市排水不畅和路面积水问题,最大限度减少“水淹停车场”“城市看海”。规划建设一类应急避难场所23个,人均应急避难场所面积不低于2平方米。提升突发事件紧缺重要物资生产快速恢复能力。
3.安全防线牢固坚韧。中心城区用户年度供电可靠率达999%。天然气管网实现互联互通,供气保障能力持续提升,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同步实施老旧燃气设施改造。构建覆盖全域、安全便捷的成品油零售网络体系。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运输安全风险监测监控率达95%。电梯年检实现全覆盖。新建城市消防队站20个,实现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微型消防站全覆盖,有效提升灭火应急救援初期响应效能。重点食品品种可溯源率达100%,区域性系统性重大食品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本地生产国家基本药物抽验合格率达99%以上,杜绝重大药品安全事件。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十有四清”建设,实现镇(街道)综合性救援救助队伍全覆盖。
4.社会环境稳定有序。刑事案件总量、违法犯罪警情持续下降,民商事案件诉讼周期缩短20%,执行难问题有效解决。网络空间清朗健康,个人信息安全得到充分保护,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更加畅通。历史遗留问题逐年化解。
(十)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建工程
彰显“全龄共享·友善公益”城市气质,聚焦“一老一小”和特殊群体,把柔性关照渗透到城市规建管运各个环节中,把人文关怀落实到衣食住行育教医养每个细微处,让每一个生活工作在成都的人都能感受到城市的温度、社会的温暖。
1.让孩子们开心成长。实施儿童友好型城市创建行动,科学布局、规划建设与人口相适配的托育服务体系,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业发展。依托教育、医养类社区综合体,集中配套社区托育园所、社区儿童中心、家庭聚会中心、儿童运动场及家庭农场等设施,提供更多鼓励、吸引儿童参与社区活动的机会。依托城市社区公园打造儿童“15分钟公共空间体验网络”,依托城市郊野公园打造儿童“半小时自然体验圈”,为儿童提供回归自然、释放天性的公共空间。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在各大中小学校推广心理健康课,建立心理辅导室。
2.让老年人舒心长寿。优化“一院一中心多站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探索设立“家庭照护床位”,推进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建设。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和运营专业化的养护型、护理型、认知障碍照护型、安宁疗护型等功能型养老机构。开展老年人信息化普识教育,推动智慧化养老服务走进家庭。大力发展城乡社区老年教育,依托社区综合体与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机构提供老年人终身学习支持服务。对符合条件且有意愿的特困老人全面实现集中供养,“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覆盖所有街道,新增普惠性养老床位10000张,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60%,实现日间照料和夜间监护服务社区全覆盖。推动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健全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3.让特殊人群暖心有尊严。构建低收入群体动态管理、分层分类救助体系,稳步扩大兜底保障覆盖面。实施无障碍场景营建行动,新旧公共场所无障碍化率分别达100%、80%。健全残疾人托养服务制度机制。为特殊少年儿童提供幼小初高15年免费教育,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应入尽入,同步拓展残疾学生高中阶段教育。有需求残疾儿童康养救助覆盖率达100%,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享有康养服务率达80%。发展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加强就业援助服务。培育发展助残社会公益组织,发展一批集护理、心理等服务于一体的社会服务机构。持续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两级中心三级网络”建设,对符合康复条件的居家患者建档立卡率达100%、服务率达90%以上。
8. 家政员工制工资结算方式
家政公司都会有一个标准,你可以参照那个标准来给他定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