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小儿疳积 中医疗法推荐,怎样通过中医疗法治疗脱疽
1、如何治疗小儿疳积 中医疗法推荐
如何治疗小儿疳积想必这是很多人都会想要知道的,那么到底该怎么办才好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小儿疳积是小儿时期,尤其是1~5
1、如何治疗小儿疳积 中医疗法推荐
如何治疗小儿疳积想必这是很多人都会想要知道的,那么到底该怎么办才好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小儿疳积是小儿时期,尤其是1~5岁儿童的一种常见病证。是指由于喂养不当,或由多种疾病的影响,使脾胃受损而导致全身虚弱、消瘦面黄、发枯等慢性病证。
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且近来独生子女增多,家长们又缺乏喂养知识,很多家长生怕孩子吃不饱,就像填鸭一样喂哺饮食尚不能自节的婴幼儿。俗话说::乳贵有时,食贵有节"绝不是吃的越多就能长的越好。孰不知,哺食过早,甘肥、生冷食物吃得太多,盲目地加强营养,反而加重了脾运的负荷,伤害了脾胃之气,耗伤气血津液,滞积中焦,使食欲下降,营养缺乏,故现在的疳积多由营养失衡造成。
治疗小儿疳积 推拿治疗法介绍
1、治疗原则乳食积滞者,治宜消积导滞,健脾和胃;气血两亏者,治宜温中健脾,补益气血。
2、常用穴位脾经、板门、四缝(四横纹),内八卦、腹、脐、足三里、脊柱等穴。
3、常用手法推法、揉法、摩法、捏法、掐法、按揉法等。
4、操作方法
(1)、基本治法:患儿取仰卧位,先上肢手部操作,推脾经500次,推板门300次,推四横纹200次,运内八卦200次;继以上体位,摩腹与揉脐相合,约5分钟,使腹部有种温热感,再按揉双侧足三里穴各1分钟。
患儿取俯卧位,食、中两指分别双指揉脾俞、胃俞、三焦俞,每穴各1分钟;而后在患儿的脊柱穴施捏法,自龟尾穴起,上至大椎穴止,约3~5遍;为加强刺激可在脾、胃、三焦诸穴处多加提捏。
(2)、随证加减:对乳食积滞者,加清脾土500次,清后加补脾经300次,清大肠300次,清肾水100次,揉中脘5分钟;对气血两亏者,加补脾经500次,推上三关300次,揉摩中脘5分钟,摩丹田2分钟,揉血海30次,指揉肾俞、命门请穴各1分钟。
注意事项:
1、推拿治疗小儿疳积(营养不良)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
2、疳积之症,宜早防治。迁延日久,累及其他器官,则缠绵难愈。
3、合理喂养,进食定时定量;防止偏食、挑食,纠正吃零食等不良习惯;尽可能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助食品,注意营养,以保护小儿肠胃功能。
4、缺锌、铁、钙等微量元素者,应予以适当补充。
5、注意饮食卫生,预防各种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6、适当安排小儿户外活动及身体锻炼,以增进食欲,提高消化能力。
7、保证小儿的充足睡眠。
治疗小儿疳积 针灸治疗法介绍
治疗疳症以健运脾胃为主。
常用穴:①、四缝穴(奇穴)针刺;②、疳积穴(位于督脉经腰俞穴下0.5寸处)挂线。
操作方法:四缝穴,用三棱针点刺,挤出黄白色黏液。疳积穴挂线:备用九号绣花针一根,针孔引上红丝线一根(作标记),操作时,先用75%酒精棉球,将疳积穴处皮肤和针线拭擦消毒后,用左手拇食指捏住疳积穴,右手持针横穿浅刺皮表层约1~2厘米宽,将丝线打结扣紧,把余线剪断即可。此线一般在3~5天自动脱落。据临床实践观察,小儿疳积如无其他兼症,仅用针刺四缝穴和疳积穴挂线,一般1次治疗即可痊愈,不需内服药物。
按:四缝、疳积穴能消小儿乳食停积,为治疗疳病经验效穴。
治疗过程中尚须注意:
①、疳积穴挂线处,平时可以水洗,但洗后要用干布拭干,切勿用手指去抓,以免局部皮肤感染。
②、治疗后忌食香、炒、油炸、干燥之零食,如患肠炎,则忌油荤。
③、凡因肠寄生虫病或结核病引起的,须治疗原发病。病至后期,极度消瘦者应配合药物或中西医结合治疗。
④、本病的预防较治疗更为重要,提倡母乳喂养,断乳时给予营养丰富而易消化食物。平时饮食应定时定量,避免偏食。
治疗小儿疳积 食疗法介绍:
1、粳米胡萝卜粥
原料:胡萝卜约250克,粳米50克。
制作:将胡萝卜洗净切片,与大米同煮为粥。
用法:空腹食,每日2次。
功效:宽中下气、消积导滞。适用于小儿积滞、消化不发。
2、茯苓煮鸡肝
原料:鸡肝30克,茯苓10克
制作:将鸡肝、茯苓共煮。
用法:吃肝喝汤,连服10天。
功效:健脾生血、补益肝肾。适用于小儿疳积、身体亏虚。
3、麦芽煎
组成:麦芽20克。
用法:水煎30分钟,日服2次。
功效:消乳食。
主治:婴儿伤乳(食)。
4、大麦粥
组成:大麦米50~100克。
用法:大麦米研碎,煮粥常食。
功效:补脾宽肠消食。
主治:乳食所伤,不思饮食,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者。
5、芭蕉糊
组成:芭蕉100—200克。
用法:芭蕉加开水磨成糊状,每日服2次,每次2小匙。
功效:润肠通便。
主治:食积便秘,纳差,腹胀者。
6、香姜牛奶
组成:丁香2粒,姜汁5毫升,牛奶250毫升。
用法:同放铝锅中煮沸,除去丁香,加白糖少许调味,每日分2次温服。
功效:补脾,降逆,止呕。
主治:疳积瘦弱,食人即吐患儿。
7、消食粥
组成:莲肉、山药、麦芽、扁豆、山楂等量。
用法:加少许粳米煮粥食用。
功效:健脾消食化滞。
主治:小儿食积,形体消瘦,纳差,便溏者。
8、山楂煎
组成:山楂15克。
用法:水煎服,日服3次。
功效:消油腻,肉积。
主治:肉食积滞、腹胀,小儿伤乳。
9、萝卜子煎
组成:萝卜子30克。
用法:微炒,水煎服。
功效:消食化积。
主治:食滞饱胀,腹痛,便秘或呕吐者。
10、蒸鹌鹑
组成:鹌鹑1只
用法:加少量油盐,蒸熟,早晚分服,连食1周。
功效:健脾益胃,生气血。 。
主治:小儿营养不良,形体消瘦,纳差,便秘,面色不荣者。
11、羊肉粥
组成:羊肉250克,山药250克,粳米150克。
用法:羊肉煮烂,山药研碎,肉汤内下米煮粥食。
功效:健脾胃,养气血。
主治:小儿营养不良或疳积。
12、健脾消食蛋羹
组成:山药3克,麦芽3克,茯苓3克,山楂4克,莲子肉3克, 鸡内金6克,槟榔3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次5克,加鸡蛋1个调匀蒸熟,再加适量食盐或白糖服,每日1~2次。
功效:补脾益气,消食开胃。
主治:脾胃虚弱,食积内停,食少难消,脘腹痛胀,大便溏泻,脉象虚弱等;或小儿疳积。
以上就是关于小儿疳积的相关知识介绍,若小儿疳积的症状持续或病情有所加重,还是需要带孩子到医院进行详细的问诊检查,对症治疗。
推荐阅读:
中医治疗小儿疳积方法介绍
小儿疳积调养有妙方
2、怎样通过中医疗法治疗脱疽
脱疽是指由于周围血管腔发生闭塞,引起局部组织缺血,导致肢端坏死脱落的一类病。西医多称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本病主要由于感受寒湿之邪,络脉瘀阻,痹塞不通所致。近代研究认为,长期吸烟或损伤亦可促使发病。过去本病虽有多种治疗方法,但疗效不高,常需截肢,造成伤残,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均造成极大不便。因此,一旦患有本病,大多情绪低落,丧失信心,十分悲观。自开展以中医中药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以来,提高了疗效,高位截肢率已由过去的30%,下降为1.3%。从而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减少了病人伤残,保护了劳动力,这给脱疽患者带来了福音。
本病初起,多畏寒肢冷,患趾痠痛麻木。行走时小腿抽痛,迫使患者休息,待疼痛消失后再行走。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皮肤苍白,舌淡,苔白。治宜温阳散寒通脉,药用党参15克,黄芪15克,桂枝10克,细辛3克,附片10克,当归10克,桃仁10克,赤芍10克,丹参12克,防己6克,独活6克,煎水内服。并用桑枝30克,威灵仙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煎水乘热熨洗患肢。或用川椒30克,肉桂60克,细辛15克,丹参60克,樟脑15克,共浸入烧酒2斤中,约7~10天,滤去渣,每次用药酒少许涂擦患足皮肤,每次20分钟,每天2次。
若病久,患趾疼痛较甚,皮肤暗红或青紫,下垂更甚,足背汗毛脱落,爪甲肥厚不平,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舌质见紫气或瘀斑,脉沉细而涩。治宜活血破瘀,通脉止痛。药用当归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牛膝10克,地鳖虫10克,王不留行15克,乳香4克,没药4克,黄芪15克,党参15克,煎服。局部注意清洁保护,可用酒精消毒包扎,以免感染。
若瘀久化热,腐烂筋骨,可致患趾疼痛剧烈,痛无休止,趾端暗红且肿,如煮熟红枣。甚至紫黑,呈干性坏死或溃破流脓。并可伴见全身症状如发热、口渴、溲赤、舌红、苔黄、脉数等。治宜清热解毒、通络止痛。用生地10克,玄参10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当归10克,蒲公英10克,紫花地丁10克,牛膝10克,赤芍10克,丹参10克,生甘草6克,煎服。局部应修剪坏死组织,清洗创面,并用黄连油膏纱布外贴,妥为保护。
本病后期,多因病久体衰气血暗耗,出现面容憔悴,萎黄消瘦,倦怠,自汗,舌淡,脉细无力等。治宜大补气血。药用党参15克,黄芪15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鸡血藤10克,丹参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各地对本病均有研究,如有用毛披树根(即毛冬青)30~60克,煎水内服。市售的中成药通塞脉片,每次服10~15粒,每天2~3次,亦有良好效果。
如经上述中药治疗无效,坏死范围较大者,则应住院手术治疗。
此外,还应注意生活护理,如戒烟,患足保暖,避免损伤等,可缓解病痛,促进恢复。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躁狂症的治疗 中医疗法有奇效
躁狂症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躁狂症是精神疾病中危害比较大的一种,患者一旦发病,就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会有破坏性的行为出现。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治疗躁狂症呢?中医有哪些医治的良方呢?一起来看看吧。
躁狂症的治疗
1、中药治疗:原则上单一用药,不主张多种抗躁狂药合用。碳酸锂为抗躁狂传统首选药物,但治疗量与中毒量比较接近,专家建议不宜服用。重庆红十字会康盾医院采用纯中药剂,通过调节中枢神经平衡,能快速调节脏腑功能及气血津液之运行,具有理气开窍,养心安神的功效,解决了常用西药造成的依赖性。
具有疗效高,作用平和的特点。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躁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经整体调节,系统化巩固治疗后能良好地调节大脑生物钟,恢复自然睡眠,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药越服越少,睡眠越来越好。
2、针炙治疗:黄帝九针博大精深,是中国中医最神奇所在。在古代乃是医玄之家的不传之秘。专治百邪癫狂,从现代医学讲就是抑郁症、躁狂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该针法吸取各类针灸精华,利用不同穴位的针灸机理,针到病除,疗效独特,在世界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直到今天,世界各大医疗机构都将:黄帝九针"的研究作为重要课题之一。
躁狂症的治疗
3、仪器治疗:针炙经络治疗仪创新的应用了美国的负电流和微电脑技术、日本的超低频,高强度结合中国传统的针炙理论(:黄帝九针" 的针法)为一体,运用中医的针灸和按摩、现代的电极流动手法等而精心总结创立的一种新的医疗技术,并在数码导平仪中得以显示,确保治疗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该技术技术已经经国家立项,权威医学专家认证,确认为慢性病新的治疗手段。
4、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医疗法
记得那天上某论坛看到一个贴子,里面的至今让儿记忆犹深。内容是这样的::曾经我一直以为盆腔只是女人才有的,但就在前不久才弄清楚,原来男人也是有盆腔的,哇哇"。是不是笑死你了呢?估计这位朋友定是生理课没仔细听啊,否则哪能闹出这笑话来呢? 虽然盆腔不是女人专属,但平时我们所说的盆腔炎都是指女性妇科方面哦。盆腔炎有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而慢性盆腔炎大多继发于急性盆腔炎,中医学认为慢性盆腔炎主要是由于病邪内侵,导致湿热淤毒,慢性盆腔炎以湿热型居多,治则以清热利湿。
1.慢性输卵管炎与输卵管积水;2.输卵管卵巢炎及输卵管卵巢囊肿;3.盆腔结缔组织炎
常见低热、易感疲乏,下腹有坠痛感,腰骶部酸胀痛、肛门坠胀,劳累、性交后、排便时及月经期前后加重;不规则阴道流血或痛经,经期延长,白带增多等。常可继发女性不孕。
慢性盆腔炎由于有反复复发的特性,所以治疗起来比较麻烦,在配合物理疗法的同时,以服用中药为主。
1.湿热淤结型:一侧或两侧小腹按压疼痛,白带多并且色黄,有异味,月经量多,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化淤散结。
中成药:金鸡冲剂
2.寒湿淤结型:小腹及腰骶冷痛,局部增加温度则疼痛减轻,经期或劳累后加重,白带清稀量多,无臭味,月经后期,有血块,畏寒肢冷,舌质淡或有淤点、苔白腻,脉沉迟。
治法:温经散寒,化湿祛痰。
中成药:少腹逐淤丸。
3.气滞血淤:小腹胀痛,腰骶酸痛,带下量多或少,色白质黏,经前乳胀,胸胁胀痛,月经色暗,有血块,舌质暗红或边有淤斑淤点、苔薄白,脉弦或涩。
治法:疏肝理气,化淤止痛。
中成药:血府逐淤丸。
1.保持外阴清洁。
2.急性盆腔炎治疗宜彻底。
3.增加营养,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力。
激光穴位照射、药物离子导入、超短波、微波、紫外线、频谱、针灸等,这些都可以促进盆腔的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的吸收。
本文由(https:///)小编编辑整理
5、几种治疗脱疽的中医疗法
脱疽是指由于周围血管腔发生闭塞,引起局部组织缺血,导致肢端坏死脱落的一类病。西医多称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本病主要由于感受寒湿之邪,络脉瘀阻,痹塞不通所致。近代研究认为,长期吸烟或损伤亦可促使发病。过去本病虽有多种治疗方法,但疗效不高,常需截肢,造成伤残,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均造成极大不便。因此,一旦患有本病,大多情绪低落,丧失信心,十分悲观。自开展以中医中药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以来,提高了疗效,高位截肢率已由过去的30%,下降为1.3%。从而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减少了病人伤残,保护了劳动力,这给脱疽患者带来了福音。
本病初起,多畏寒肢冷,患趾痠痛麻木。行走时小腿抽痛,迫使患者休息,待疼痛消失后再行走。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皮肤苍白,舌淡,苔白。治宜温阳散寒通脉,药用党参15克,黄芪15克,桂枝10克,细辛3克,附片10克,当归10克,桃仁10克,赤芍10克,丹参12克,防己6克,独活6克,煎水内服。并用桑枝30克,威灵仙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煎水乘热熨洗患肢。或用川椒30克,肉桂60克,细辛15克,丹参60克,樟脑15克,共浸入烧酒2斤中,约7~10天,滤去渣,每次用药酒少许涂擦患足皮肤,每次20分钟,每天2次。
若病久,患趾疼痛较甚,皮肤暗红或青紫,下垂更甚,足背汗毛脱落,爪甲肥厚不平,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舌质见紫气或瘀斑,脉沉细而涩。治宜活血破瘀,通脉止痛。药用当归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牛膝10克,地鳖虫10克,王不留行15克,乳香4克,没药4克,黄芪15克,党参15克,煎服。局部注意清洁保护,可用酒精消毒包扎,以免感染。
若瘀久化热,腐烂筋骨,可致患趾疼痛剧烈,痛无休止,趾端暗红且肿,如煮熟红枣。甚至紫黑,呈干性坏死或溃破流脓。并可伴见全身症状如发热、口渴、溲赤、舌红、苔黄、脉数等。治宜清热解毒、通络止痛。用生地10克,玄参10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当归10克,蒲公英10克,紫花地丁10克,牛膝10克,赤芍10克,丹参10克,生甘草6克,煎服。局部应修剪坏死组织,清洗创面,并用黄连油膏纱布外贴,妥为保护。
本病后期,多因病久体衰气血暗耗,出现面容憔悴,萎黄消瘦,倦怠,自汗,舌淡,脉细无力等。治宜大补气血。药用党参15克,黄芪15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鸡血藤10克,丹参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各地对本病均有研究,如有用毛披树根(即毛冬青)30~60克,煎水内服。市售的中成药通塞脉片,每次服10~15粒,每天2~3次,亦有良好效果。
如经上述中药治疗无效,坏死范围较大者,则应住院手术治疗。
此外,还应注意生活护理,如戒烟,患足保暖,避免损伤等,可缓解病痛,促进恢复。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