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百科 > 育儿百科

澳大利亚运动科学实验室赴内蒙古助力儿童体适能建设

2022-08-06 23:00:01     来源:www.dxfbaby.com
分享:
收藏本文          热度:
导语:


1、澳大利亚运动科学实验室赴内蒙古助力儿童体适能建设

2019年11月30日,澳大利亚运动科学实验室的核心团队首席内容官李久幛(allen)等一行,从澳大利亚悉尼出发经过3次

1、澳大利亚运动科学实验室赴内蒙古助力儿童体适能建设

2019年11月30日,澳大利亚运动科学实验室的核心团队首席内容官李久幛(allen)等一行,从澳大利亚悉尼出发经过3次转机来到中国的内蒙古霍林郭勒,为当地一家名为康拓的少儿体适能训练中心带去了专业的课程培训和指导。

在此之前,大家传统的观念里都认为内蒙古的小孩子应该是从小在马背长大的,体育锻炼的机会很多,但实际情况是当地很多孩子上学车接车送,课余时间数理化补习,特别是到了冬季当地气候寒冷且冬季较长,所以造成很多当地孩子长期缺乏足够的体育锻炼的机会。因此康拓的团队在当地建立了一家少儿体适能训练中心希望让更多的孩子从小得到得到充分的体育锻炼。但是缺乏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练培训是他们一直以来面对的问题,期间他们一直在国内联系了多家高校和机构,但是得到的课程都不是很理想。

不久前康拓团队在抖音上关注到了一个叫做“allen有知识”的体育运动自媒体大号,这个账号自从2019年5月入住抖音平台以来,至今已经拥有450万的忠实粉丝,曾经因为一条运动知识的视频加粉300万,播放量更是达到了8300万,当天登顶抖音热门视频第十三名,成为抖音平台上体育类账号中的现象级账号。经过进一步了解知道,“allen有知识”账号源自澳大利亚运动科学实验室,这个机构隶属澳大利亚运动科学家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运动科学的科技公司,公司与世界运动科学领域多名科学家合作,共同致力于开发适合亚洲人健身领域的课程,同时兼顾健身类食品和可穿戴设备的开发。澳大利亚运动科学实验室团队成员均是来自于澳大利亚知名高校,其中首席内容官李久幛(allen)更是毕业于悉尼大学运动科学系(同专业世界范围内排名第一)。从小热爱运动的allen在高中时期在美国读书,是学校橄榄球队主力,夺得过高中举重冠军,在澳大利亚悉尼读大学期间,更是通过了运动科学家(essa)的认证,同时拥有澳大利亚拳击教练、游泳教练和潜水教练的认证。

在康拓团队联系上了该账号的负责人后,希望他们可以来一趟内蒙古霍林郭勒,提供一些科学的课程以及针对康拓的教练做一次专业的培训,“allen有知识”的隶属的运动科学实验室团队核心成员均来自中国,感到这是一次很好的为祖国做贡献的机会于是马上同意,这才有了这次内蒙古之行。

本次内蒙古之行,“allen有知识”团队深感责任重大,加之儿童的体能建设也是国家的未来,虽然在海外,但是有机会能为自己祖国做贡献觉得万分荣幸。因此在与康拓少儿体适能训练中心的团队进行沟通后,基于当地孩子的一些基本状况,结合海外先进的课程经验制订了一套专业的训练计划,为了能更好的实施,“allen有知识”团队的首席内容官李久幛(allen)给康拓少儿体适能训练中心的教员进行了为期3天的课程培训。

那么,什么是儿童体适能?李久幛(allen)回答说:“儿童体适能包含了两大方面:身体能力与适应能力。第一,是身体能力,又称体能,是身体在受外界刺激下可以有效完成指定任务的能力。体能又包括了8大基本素质:协调性、最大肌力、平衡力、爆发力、心血管功能、灵敏性、速度以及反应能力。第二,在体能的基础上还需要培养儿童的适应能力,其中包含了心理与生理两大层面。从心理层面来讲,儿童是否具备面对新事物的理解能力与面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其中包括了自信心,分析能力,执行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领导能力。生理层面来讲,指的是身体在受到外界刺激后的适应能力。”所以说,儿童体适能是一种可以很好提升孩子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科学训练体系。”

据悉,“allen有知识”团队近期已经在杭州注册了名为“杭州知士运动科技有限公司”的公司,未来将通过和浙江大学体育学院的合作专注儿童体适能事业的发展。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澳大利亚的“残酷”育儿法

早听说过澳大利亚人在育儿方面对孩子比较“残酷”,去年有幸耳闻目睹,方知其中原委。澳洲人认为:“对孩子不能娇生惯养,否则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长大后难免吃大亏。”

让孩子接受寒冷的考验

“孩子应当比大人少穿一件衣服。”这是一位澳大利亚邻居见我把孩子包裹得像一个“棉花团”时所说的话。事实的确如此,就是在最冷的月份,也很少见哪一位澳大利亚人的孩子穿棉衣和防寒服,最多只是在“短打扮”外面罩一套绒衣。而太阳一出来,便又将绒衣除去,只穿短衣、短裤、短裙。澳洲的冬天虽然不是很冷,但早晚温差较大,气温常在10摄氏度以下。

让孩子接受烈日的照射

澳洲污染小,太阳辐射强烈,初来乍到者稍不注意就会晒得“皮开肉绽”。然而走在大街上,却不时见到母亲推着婴儿车在炎炎烈日下前进———那车上并非没有遮阳棚,只是没有撑开而已。你也许要说:“澳洲人喜欢阳光浴。”这话不假,但考虑到此时高温三十八九摄氏度,就不能不说这些母亲是“别有用心”了。

让孩子树立节俭意识

曾在悉尼一家妇产科医院看见这样一幕:一对夫妻来做二胎产前检查,丈夫带着两岁的女儿在大厅等候。一会儿,女儿闹着要喝水,那父亲便在身旁的自动售货机上顺手扯了一个免费纸杯,冲进厕所接了一杯自来水递到孩子手里(这里的自来水可直接饮用)———她父亲不是买不到饮料,也不是买不起饮料。

澳洲的中学和小学中午不放学,午餐可以在学校餐厅购买,也可以自带,但自带的占了大多数。并且,如果仅从孩子所带的食物上判断,任你怎么猜也判断不出其家贫还是家富。

让孩子接受海浪的挑战

在澳大利亚,父母喜欢带孩子去海滩,稍大一点的孩子跟着父母下海冲浪,呛水的现象时有发生,但父母最多也只是为其拍拍背,便鼓励孩子再次下海去搏击风浪。某日到海滩散步,在远处看见一个孩子冲浪回旋时摔了跟头,我便情不自禁地大叫起来:“救人!”而正在近处的孩子的父母却不慌不忙:“那是浅水,淹不死人……等他自己爬起来!”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澳大利亚的“强者”教育

多数父母把孩子看得过于弱小,认为他什么都干不了,恨不得用玻璃罩把他罩起来,可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

外国父母的教育方式却全然不同。在澳大利亚,有一家人全家出动,爸爸、妈妈和五年级学生托利亚、4岁的萨拉到假日森林中去度假。森林里是那么美好,那么欢快,孩子们的父母让他们看看盛开着铃兰花的林中旷地。

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菊花,第一朵花开放了粉红粉红的,芬芳扑鼻。全家人都坐在灌木附近。突然雷声大作,飘下几滴雨点,接着大雨如柱。

托利亚把自已的雨衣给了妈妈,似乎他并不怕淋雨;而妈妈又把雨衣给了萨拉,似乎她也不怕淋。

萨拉问道:“妈妈,托利亚把自己的雨衣给了你,你又把雨衣给我穿上,你们干嘛这样做呢?”

“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的人!”妈妈回答。

“那么,我为什么又保护不了任何人呢?”

萨拉问道,“就是说我是最弱小的人?”

“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就是最弱小的人!”妈妈笑着回答。

萨拉朝菊花丛走去,她掀起雨衣的下部,盖在粉红的花上。滂沱大雨已冲掉了两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自卫能力。

“现在我不是最弱小的了,妈妈!”萨拉自豪地说。

“是呀,现在你是强者,是勇敢的人啦。”妈妈这样回答。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在澳大利亚的华人子女

澳大利亚的华人孩子每天在校、在家使用两种语言,受到两种文化的熏染。如果说,他们的父辈来澳大利亚后虽经努力奋斗仍不免常有“边缘人”的感觉,这些孩子却从出生那一天起,就“别无选择”地成为两种文化的结晶。

父打儿子,儿叫警察 中国的传统教育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主张父母严格管教子女。很多中国人移民海外后,依然保持了这种教育观念,王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他8岁的儿子在澳大利亚的小学上了半年学后,一天又惹王先生生气了,正当他准备揍儿子一顿以示惩罚时,儿子理直气壮地说:“你敢打我,我就叫警察!”原来,王先生儿子所在的学校告诉孩子们,父母不可以随便打骂子女。王先生的朋友告诉他,如果孩子真把警察叫来,他将面临一系列的麻烦,孩子可能要被带走监护起来,他要接受检查,社区的心理医生要对他进行辅导,教他如何教育孩子等等。

在西方人看来,孩子是与成人平等的个体,父母应该尊重孩子,随便打骂孩子的家长可能会因虐待罪而受到处罚。丁女士家附近的社区图书馆每星期三上午专门为儿童举办故事讲座。一次,丁女士把4岁的女儿送到图书馆听故事后,就去旁边的商店买东西。结果这次的故事会提前结束了。丁女士买完东西去图书馆,发现女儿不见了,非常着急,四处寻找。有一位警察问她是否在找什么,她说孩子丢了,并描述了长相、穿着。警察告诉她不用着急,孩子在警车里坐着呢。原来有人发现这个无人照料的小女孩,就报了警。警察没有简单地让她把孩子带走,而是作了笔录,详细记录了她的个人情况,并一再告诫小孩子必须有大人陪伴。念她初犯,先不予追究,以后要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将会受到处罚。

腼腆女儿卖巧克力 由于人口不多、高等教育又很发达,澳大利亚中小学教育系统的设计不考虑升大学,课程轻松,也没有家庭作业。孩子们的很多时间都消耗在板球、足球、游泳等体育活动上了。

学习上,老师也不督促,是否努力,全凭自觉。但是澳大利亚教育非常重视能力的培养,中小学的不少课程就是为提高实用技能和动手能力而设计的。

张先生经过一番奋斗,在澳大利亚一所大学谋得一个讲师的位置,生活安定下来后,也把家里人接过来。女儿在国内上小学时成绩中上,到了这里的学校,成绩却非常突出,尤其是数学,学校还特许她跳级。

他非常满意女儿的听话和用功。但是有一天,学校老师委婉地提醒他,孩子太内向,过于腼腆,家长应鼓励她接触社会。不久学校批发给每个学生一些巧克力,让他们自己去卖。老师特意多给张先生的女儿一些,还叮嘱张先生一定帮助孩子卖掉巧克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先生发现女儿变得越来越开朗、自信和健谈了。

学英文不忘讲汉语 华侨华人在海外除了要为生存而奋斗,还面临更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在与当地社会相融和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中找到平衡。

绝大多数在澳大利亚的华侨华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通晓中、英两种语言,要求孩子在家里能讲汉语。在许多社区里,都有中文学校,周末学校的教室里坐满了在澳大利亚生长而愿意学习中文的孩子。

金先生是个事业成功的生意人,有一儿一女,14岁的女儿汉语、英语讲得都非常流利,常常为父亲的中澳生意伙伴做翻译。原来女儿刚上小学,就被他送回国内读了几年书,汉语很流利了才回到澳大利亚。现在他正考虑让已上小学的儿子也回国几年,学习汉语。金先生说他基本每年都要带孩子们回中国,不仅让他们有个语言环境,也让他们感受祖国的变化,不要忘记自己的根。

李先生于20世纪80年代在出国学语言的热潮中来到澳大利亚。他在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之后,开始认真培养孩子。澳大利亚的中小学是义务教育,家长不用为孩子掏学费,而中文学校却是收费的,但李先生还是坚持让孩子上中文学校。孩子上高中后,他还专门请在澳大利亚大学教中文的教师教孩子古汉语和中文写作。现在,如果有人问他的儿子将来想干什么,他都直言相告,要做一名外交官。对此,他常对朋友们幽默地说,他们两代人最明显的差异就是——他当年为求在澳大利亚立足,只能去学最易找到工作来养家的专业;而他的儿子却可以凭自己的兴趣,去构想、实现新一代华侨华人对生活的期望。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5、澳大利亚的前途教育

前途教育的内容是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能力、特点和健康情况来选择自己毕业后的去向。如果继续升学,应该选择什么科目,上哪个学校;如果想就业,应该找什么样的工作和如何找工作,包括怎样写信联系、填写申请表格、应付面试及怎样适应工作等。指导的方式既有老师在课堂上讲,也有同学们分组讨论。

此外,学校建立一个前途资料室。室内不但有全澳大利亚各种学校、培训中心的概况介绍,而且有各行各业、工种乃至各企业、商业服务部门的详细资料,供学生们自由选读。在资料室里,一个叫詹妮的女同学说,过去她对毕业后做什么总是拿不定主意,通过指导,现在她决定毕业后先上几个月的职业培训学校,然后到一家公司当会计。

另有一学生好高骛远,想当医生,因为医生穿白大褂既好看又干净。她的父母认为她的天资和能力都不适合做医生,但又怕挫伤她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就把他们的想法告诉了老师。经过威格利亚姆老师的耐心交谈与细心指导,这个学生最后选择在医院挂号室里工作,实现了她穿白大褂在医院工作的理想,但又不是高级医务人员。她的父母对她的选择很满意。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6、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