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里的人际教育,破碎家庭的教育小贴士
1、家庭里的人际教育
宝宝是爷爷奶奶心中的宝儿。可是,与之相对的,你的宝宝又懂得尊重老人吗?3岁的嘉嘉一直是家庭的中心:大人都围着他转,吃饭的时候,他喜欢的菜不仅放在
1、家庭里的人际教育
宝宝是爷爷奶奶心中的宝儿。可是,与之相对的,你的宝宝又懂得尊重老人吗?
3岁的嘉嘉一直是家庭的中心:大人都围着他转,吃饭的时候,他喜欢的菜不仅放在他的面前,而且是完全被他霸占,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不能随便夹;现在嘉嘉上幼儿园了,父母想让他明白一些尊敬长辈的道理,比如跟长辈游戏的时候,不能太没大没小,一生气就用小拳头捶大人的肚子,或捏大人的鼻子。嘉嘉可不管这些,仍然一付和大人“平等”的作风。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重视对幼儿进行家庭伦理教育,使幼儿形成尊重长辈、礼貌、谦让等道德品质,为将来融入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打下品德修养方面的基础。怎样才能使嘉嘉这么大的孩子接受传统的观念,明白长幼有序的道理呢?
家长的意识是基础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智力的价值越来越得到体现。很多教育机构和广大家长都把注意力集中到如何开发幼儿的智力潜力方面,各种名目的智力开发课、技能培训班层出不穷,“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喊得父母们无比紧张,就怕自己的孩子错过某项培训,落后于别人。在中国传统的教育分工中,家庭主要承担德育教育的任务,学校主要承担智育教育的任务。现如今,孩子智育教育的重要性被高度重视,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在关注孩子的智育教育,自然就忽视了品德教育。而品德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伦理即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孩子的品德教育是父母责无旁贷的教育责任。在父母的意识里,要把品德教育放到和智力开发同等重要的地位。轻视品德教育的后果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多“有才无德”的例子都在提醒父母——好品德是孩子成才的基础。
做孩子最好的老师
“妈妈,洗脚!”大家一定都对这个孩子给妈妈端洗脚水的公益广告印象深刻,是的,父母是孩子模仿的榜样:年轻的爸爸妈妈是怎么对待自己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就极有可能以相同的方式对待他们。对于幼儿来说,说教式的言语太抽象,他们也许理解不了,例如父母一边对孩子说“要尊重长辈”,一边又把刚拿回家的月饼首先递给孩子,让他先挑最喜欢的口味……在只有两代人的家庭里,父母也许不能时时给孩子做出榜样,但是父母仍然有方法向孩子传达“尊敬长辈”的信息,比如妈妈带孩子在家,爸爸下班回到家时,妈妈可以用孩子的口吻问候:爸爸,你回来了?吃饭的时候,注意不要让孩子形成一些特殊的习惯,例如喜欢吃的菜放在自己的面前,喜欢吃的东西不给别人等等。
人伦教育,随时随地
在生活中,孩子有很多机会接受传统的伦理教育,例如公共汽车上给老者让座,孩子第一次看到时也许并不理解,爸爸妈妈可以给孩子做解释:老人行动不方便,年轻人身体好,应该把座位让给老人坐等等。看电视的时候,孩子也会接触到家庭伦理教育的题材,父母也应该及时对孩子进行教育,表扬好的做法,批评不好的行为。给孩子讲一些宣扬家庭伦理的传统故事,例如孔融让梨,卧冰求鲤。
对待孩子的成长有耐心
孩子的成长有一个过程,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水平还很有限,孩子学会一些行为的时间也许比我们预想中要长,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要有足够的耐心,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最终获得进步。例如,对孩子说“和老人玩的时候,注意不要捏鼻子、抓头发、掐脸蛋”,可能这话说了很多次,孩子一玩起来还是会疯得没有界限;孩子有困惑:为什么爷爷奶奶能捏我的脸蛋,我就不能捏他们的脸蛋?对于和长辈玩、和同伴玩之间的不同,孩子需要时间去慢慢理解。
运用行为塑造的一些技巧
行为塑造技术是运用行为心理学的原理来改造人的行为的一种技术,在幼儿行为的塑造上,用的最多的就是奖励和惩罚。当孩子做出父母期望中的好行为时,例如对父母表现出体贴时,父母要立刻对孩子的这个行为做出表扬,比如“你帮妈妈拎东西,真是好孩子!”同样,对于孩子不恰当的行为,也要及时给予批评“你不给爸爸吃鸡肉,是不对的,这些菜是给全家人准备的的,不是给你一个人的!”tips:运用行为塑造技术时,要注意有很多细节问题,例如:* 奖励和惩罚要及时,时间长了孩子就不知道被奖励或被处罚的行为是哪一个了。* 奖励和惩罚的手段要恰当,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的效果也许比一块儿糖、一个玩具的作用更好。同样,惩罚方式也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不要为了孩子一个错误而惩罚他一个下午。* 奖励和惩罚孩子的时候要说出具体是哪个行为被奖励或惩罚,不能太笼统,比如,不要说“你太棒了!”,而应该说“你能帮妈妈剥香蕉皮,真是太棒了!”家庭中的的长幼有序,反映的是我们传统文化中对孝顺、社会道德规范等的推崇;对幼儿进行适当的家庭伦理教育,会给他们的成长指明一个正确的方向,使他们受用一生!
(专家简介:周燕,儿童心理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现为。。。研究员。)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2、破碎家庭的教育小贴士
离异对父母任何一方来说是一种打击,对孩子来说更是心灵的创伤,这期间孩子容易产生情绪低落,自卑心理,自暴自弃甚至产生心理问题和行为偏差。为了降低这种情况的发生的概率,小编总结了几个教育小贴士,与离婚家长分享。
1.切勿把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
因为与另一半关系破裂,导致孩子遭殃,有些脾气比较不好的人,对孩子冷眼旁观,把怨气撒孩子身上,在孩子面前讲另一半的坏话,把对方说得一无是处,脾气上来甚至动手打孩子,这些都说明家长不够宽宏大量。希望带孩子的一方,一切都以为孩子好为出发点,切勿把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毕竟孩子还小,就算他不能有一个完整的家庭成长环境,他也值得拥有一种快乐的童年。
2.对孩子坦诚
有些家长一开始会担心孩子无法接受爸爸妈妈离婚即将不在一起生活的事实,他们会选择隐瞒孩子双方已离婚的事实。但在小编看来,这也是没有必要的,小孩虽小但他有知道事实的权利,这也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与此同时,也以自身为模范,告诉孩子做人要坦诚,勇于面对一切。
3.关注孩子心理变化
带孩子的一方家长要特别留心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他可能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要离婚,是不是因为自己做错什么事情导致爸爸妈妈离婚,孩子不懂成人的世界,他会胡思乱思,这时候孩子心理易出现问题,自卑心理,自暴自弃甚至导致行为偏差。为了防止孩子出现这种现象,带孩子的一方应该要多把时间留给孩子,多与他交流,了解他的想法,告诉他,即便是父母离婚,对他的爱还是一如既往。
4.对孩子宽容
不要在孩子面前咒骂对方,他跟孩子的血缘关系不变;不要把孩子当出气筒,他是无辜的;不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要给他太大的压力,他的成长需要喘气的空间;不要把他丢给爷爷奶奶照顾,他需要父爱也需要母爱。对孩子宽容,多为孩子设身处地着想,明确什么对孩子才是最好的。
即便是离婚,家长还是可以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进行探讨,互相交换意见,努力共同教育好孩子,这是父亲也是母亲的责任与义务所在。希望小编的教育贴士对离婚的家长有所帮助。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3、家庭性教育有什么作用
由此可见,父母是孩子性知识、性道德的启蒙者,父母在性教育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父母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真心爱护自己子女的父母也应该把这种教育当作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来对待。
有些父母担心在家或学校进行性问题的讨论可能会导致孩子过早的性体验和性交行为。然而,许多研究表明,性教育结果与担心的后果恰恰相反。这是因为性教育通过公开传播性知识削弱了孩子对性的好奇心。另外父母与孩子之间公开谈论性问题,还可通过讨论什么是合适的行为,性行为意味着什么,它的后果是什么,给孩子一个清晰明确的行为准则。
孩子如果能从父母那里得到有关性问题的完满回答,他们在处理性问题时就会感到有信心,表现得更具有责任心,并且遇事能与父母商量,避免一些不该发生的事情。另外,在性问题上能与孩子很好地进行交流的父母,如果孩子受到性侵犯,也更容易从孩子那里知道这些事情,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父母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性教育,能促使孩子用科学的知识和技能来保护自己,促进正常发育。父母本身的性知识水平、性道德观念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目前,许多父母由于自己的性知识有限,对孩子们提出的有关问题难以回答。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父母自己首先要学习,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教育方法,懂得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4、英国家庭的餐桌教育
英国家庭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传统,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父母就开始对其进行有形或无形的“进餐教育”,目的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学会良好的进餐礼仪,具备各种值得称道的素质或性格。
鼓励孩子自己进餐:孩子长到一周岁至一周岁半时,开始喜欢自己用汤匙喝汤吃菜。绝大多数英国父母认为,孩子想自己进食,标志着一种对“人格独立”的向往,应给予积极鼓励。
杜绝偏食、挑食:英国人普遍认为,一个人偏食、挑食的坏习惯多半是幼儿时期父母迁就造成的,餐桌上对孩子的迁就,不仅会影响孩子摄入全面、充分的营养,而且会使孩子养成任性、自私、难以自控等人见人厌的性格。
学习用餐礼仪:英国孩子一般两岁开始系统学习用餐礼仪,四岁就能学到用餐的所有礼仪。
让孩子帮忙做事:稍大一些(五岁左右)的孩子都乐于做一些在餐前摆好餐具、餐后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及的杂事。这一方面可以减轻父母的负担,另一方面也让孩子有一种参与感。
重视环保教育:五六岁的孩子应知道哪些是经再生制造的“环保餐具”,哪些塑料袋可能成为污染环境的“永久垃圾”。外出郊游前,他们会在父母指导下自制饮料,尽量少买易拉罐等现成食品,并注意节约用水用电,因为他们懂得“滥用资源即意味着对环境保护的侵害。”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
5、家庭关系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所谓家庭就是由具有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的人们组成在一起并长期共同生活的群体,家庭法关系包括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在人类社会初期,家庭关系曾经是唯一的社会关系。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复杂的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在历史进程中有的消失了,有的改变了原有的形态,但家庭制度与家庭关系则延续至今,无论什么国家、什么地区、什么民族、什么社会制度,每个人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和家庭发生联系,都存在着一定的家庭关系。
家庭关系不仅指家庭内部成员间的相互关系,本质上是指成员在这种关系体中所处的地位及扮演的角色模式,以及其所应享有的权利与必须承担的义务。家庭是由性别和年龄各不相同的成员构成的,各个成员的欲求和愿望都有很大的差别。要充分地满足这些成员的欲求,维持家庭这个社会群体的存在是有困难的。日常的家庭生活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和谐的因素,导致家庭关系的紧张。这种关系的紧张通常发生在家庭内部的各种关系主体如夫妻、亲子、婆媳之间。在社会变化迅速,价值观逐渐趋于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家庭关系更显得异常困难。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在家庭事务中首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协调和处理好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一般来说,家庭成员之间都具有血亲或姻亲关系,虽然彼此之间往往存在矛盾与冲突,但家庭关系仍然为人际关系中最为亲密的一种关系。在家庭生命周期中,家庭关系和谐还是占绝大部分的——否则的话家庭就解体了。现代化带来的社会变迁,使人类家庭发生着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急剧变革。这种变革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家庭关系。不过,尽管现代社会中人们互动的方式越来越多,但家庭仍然是最基本的形式,家庭关系也仍然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对家庭关系的研究自然成为家庭问题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还有疑问吗?请留下您的问题,15分钟内回答您!